小麦转化论文_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基因,生物,土壤,抗逆性,肥力,作用。

小麦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1](2019)在《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为获得具有磷高效利用特性的转基因小麦植株,以郑麦7698等6个小麦品种(系)为受体,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对OsPHR2基因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其阳性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分析,并对高、低肥处理条件下转基因T_1植株的产量等性状进行分析。PCR检测结果表明,转OsPHR2基因T_0阳性植株有180株;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OsPHR2基因T_116个株系中有15个株系OsPHR2基因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高、低肥处理结果表明,低肥条件下OsPHR2基因可显着提高小麦的单株产量,但高肥条件下增产不显着,转OsPHR2基因郑麦1342、郑麦7698的单株产量在低肥条件下均较野生型对照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11.06%、9.27%,主要得益于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倪幸,黄其颖,叶正钱[2](2019)在《竹炭施用对土壤镉形态转化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方法,施用钝化剂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减少其迁移及对作物的毒害。采用土壤室内培养和土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在镉(Cd)污染土壤中施用竹炭(0、0.1%、1.0%和5.0%)对土壤镉活性及对籽粒Cd低积累型小麦Cd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竹炭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其中5.0%竹炭处理的效果最佳。培养120 d,与对照相比,5.0%竹炭处理的土壤pH提高了3.80%(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35 g/kg,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0.32 mg/kg。施用竹炭后,土壤酸可提取态Cd先向可还原态Cd转化,最终向可氧化态Cd和残渣态Cd转化。施用竹炭对小麦生物量和籽粒干质量无显着影响,施用适量竹炭可有效降低小麦植株的镉含量,其中5.0%竹炭处理的效果最佳,其处理的小麦根系、地上部和籽粒的镉含量较对照降低34.06%(P<0.05)、21.57%、23.33%。(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佳琦,董礼,樊悦,王妮[3](2019)在《基因枪介导抗逆相关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植物结构培养技术、DNA体外重组等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农作物育种。破生殖隔离这项转基因技术可以利用基因库创建新的条件,同时还能提供新的创造变异技术门径。基于此,分析并研究相关技术,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魏云韬[4](2019)在《小麦TaSPLs的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叁大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对其基因组序列的研究较为困难,目前仍没有得到足够精细的基因组序列,对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也进展缓慢。因此,研究异源六倍体小麦的功能基因家族对于小麦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设计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取中国春小麦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RT-PCR克隆得到两个SPL家族基因,命名为TaSPL11和TaSPL16,构建TaSPL11和TaSPL16真核表达载体,将上述两个质粒进行水稻转化。经过诱导、侵染、继代培养、筛选、分化和生根培养之后得到转基因再生苗,得到T0代植株,对T0代水稻植株进行检测,确定转基因阳性材料。(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李懿义[5](2019)在《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这些年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非常迅速和明显的,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很多方面都获得了进步和提升,尤其是科学技术这方面,更是在这些年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而对于小麦组织培养和幼穗遗传方面的问题,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在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员都投身于这项研究当中。因此,本文将针对于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进行浅谈,将从小麦系统的受体系统,基因型影响以及优化的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3期)

杨晓智[6](2019)在《小麦秸秆生物碳对土壤呼吸和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碳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经限氧裂解制备的性质稳定、结构复杂的富碳固体。由于其丰富的官能团和微孔结构,可以吸附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被用于土壤和水体的环境修复。另外。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性,生物碳常被用做土壤改良剂来增加土壤碳汇、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相关的土壤活动进程,比如:提升土壤pH值、抑制土壤温室气体释放和影响土壤氮转化等。但是关于生物碳对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还十分少。此外,生物碳在土壤中老化后对土壤碳氮转化影响的报道更是鲜有见着。本文以小麦秸秆为生物质来源,制备了不同裂解温度的生物碳并进行了以下研究:生物碳分别加入土壤或灭菌土壤、不同氧化程度生物碳加入土壤、生物碳氧化前后分别和氮肥联合加入土壤对其呼吸作用、反硝化作用、总硝化作用速率以及土壤中气态氮氧化物释放速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小麦秸秆生物碳的理化和结构特性与制备时的裂解温度紧密相关,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pH值和灰分含量上升、产率下降、芳香碳含量增加且孔隙扩张发育,结构更加清晰完整。(2)生物碳对土壤的作用过程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低温(≤200℃)裂解的生物碳会降低土壤的pH,而较高温度(≥400℃)裂解的生物碳能提升土壤的pH,并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速率的提升、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速率。这种促进或抑制作用,较高温度生物碳的表现更加强烈。在灭菌土壤中,生物碳的施入,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没有明显变化。(3)氧化后的生物碳碱性效应降低,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影响也表现为降低的趋势。温度高于400℃裂解制备的生物碳氧化后仍能提升土壤的pH值,氧化24小时和48小时后的300℃的生物碳仍然能促进土壤呼吸;600℃和700℃氧化生物碳能明显降低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速率和气态氮氧化物的释放速率。(4)生物碳施入土壤能缓解由于施肥造成的土壤通气性下降,WS500、WS600、WS700都能明显提升施肥土壤的呼吸速率并抑制气态氮氧化物的释放;WS600、WS700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氮的积累。低温(≤300℃)裂解的生物碳与氮肥联合会促进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较高温度(≥400℃)裂解的生物碳和氮肥共同施用则显着抑制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生物碳氧化24小时后其对施肥土壤的影响作用虽有所降低,但依然能抑制施肥土壤的气态氮氧化物释放,OWS600仍能提升土壤中的有机氮含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6-01)

姬强,马媛媛,刘永刚,王锐,孙权[7](2019)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结构体与活性碳分布、转化酶动力学参数及小麦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生物质炭输入土壤后与水稳性团聚体的作用机理,及对土壤活性碳库、微生物活性、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生物质炭和秸秆碳为外源碳材料,两者等碳量添加条件下,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用湿筛法、电镜扫描、酶动力学方程等方法,测定土壤结构、酶活性、活性有机碳、及小麦产量等指标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下,土壤>0.25 mm大颗粒团聚体显着增加了16.9%—45.8%;土壤结构体分布以土壤大颗粒团聚体为主,含量约为小颗粒团聚体的2倍。生物质炭少量或适量添加(0.8%或2.4%),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9.7%—33.6%,溶解性有机碳降低了12.6%—27.5%;而过量添加下(8%),则呈现正好相反的规律。生物质炭输入下,转化酶动力学参数Km、Vmax、k分别下降了17.3%、17.0%、16.1%。生物质炭适量添加下,小麦产量增加了14.9%—19.1%;秸秆3%和10%添加水平下,小麦产量则下降了37.3%和90.1%。整体而言,生物质炭通过增加>0.25 mm大颗粒团聚体的形成及土壤转化酶的活性来促进土壤结构和作物的生长的改善,且生物质炭在2.4%水平下的生物质炭添加改善作用最为突出,有助于研究区域过剩秸秆资源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郭启平[8](2019)在《小麦HGGT基因的转化、表达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异源六倍体的单子叶禾本科作物,是人类膳食中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由于小麦庞大冗杂的基因组及其对遗传转化的顽抗,导致小麦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基因工程改善滞后于其他作物。维生素E(Vitamin E)是动植物机体中的抗氧化剂之一。由于人体不能直接合成维生素E,所以其来源一般都从蔬菜或植物压榨油中获得。维生素E可以清除机体内的过氧自由基,参与抵抗脂质的过氧化,对植物体的抗逆信号产生响应。维生素E的组成主要包括生育酚和生育叁烯酚,它们又各包含α、β、γ和δ四种亚型。生育三烯酚显示出与生育酚非常不同的健康益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活性对于人类使用来说积极的。本论文以小麦品种科农199(KN199)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克隆出维生素E合成代谢通路的尿黑酸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转移酶基因HGGT,并取得如下进展:1.通过生物信息学实验方法,对TaHGGT-7AL基因序列组成、同源比对及不同物种HGGT蛋白进化树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TaHGGT-7AL为疏水性蛋白,基因的CDS长度为1227 bp,并且编码了408个氨基酸,叁级结构有9个跨膜螺旋。叁条序列的一致性为95.45%,禾本科HGGT蛋白的同源性在58.7%-98.5%之间。TaHGGT基因分别位于小麦基因组的7AL、7BL和7DL染色体上,都具有与膜相关的UbiA异戊烯基转移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一个转运肽。同源进化树结果显示,TaHGGT-7AL与大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划为一支。2.通过Primer 5和PCR技术,设计引物克隆出HGGT基因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拷贝,在小麦表达量数据库分析得知位于染色体7AL的HGGT基因表达量最高,并使用一步克隆法将TaHGGT-7AL基因构建至胚乳特异表达载体(pHMW-HGGT)与广谱表达载体(pUbi-HGGT)。3.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pHMW-HGGT与pUbi-HGGT载体转化至小麦幼胚,PCR验证分别得到4/2株T_0代阳性植株;继续种植T_1代,PCR验证分别得到19株/6株阳性植株。4.通过NCBI小麦基因组数据库本地比对,并且设计针对TaHGGT-7A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经过qRT-PCR分析得知,Ubi载体转化的阳性植株,其HGGT基因的表达量最高是野生型小麦的3.9倍。HMW载体的转化小麦,其HGGT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未转化植株的6.8倍。在过表达TaHGGT-7AL基因之后,对维生素E合成代谢通路的上下游基因也是有影响的。其中处于上调的基因有HPT、TC与γ-TMT;下调的基因为HPPD;M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大。5.分析维生素E上游关键基因TaHGGT-7AL,在小麦籽粒中对ABA、PEG、低温(4℃)、盐(NaCl)与暗等非生物胁迫后产生不同的响应。TaHGGT-7AL基因在上述胁迫24小时之内,表达量整体呈上调趋势。6.阳性小麦株籽粒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未转化的小麦植株。HMW载体转化的阳性植株,其籽粒MDA的含量极显着低于野生型小麦。通过基因枪转化的小麦籽粒比未转化的小麦籽粒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蒋云,张洁,宣朴,余桂容,张军[9](2019)在《四川小麦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及农杆菌转化因素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栽培小麦转化受体基因型,优化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本研究评价了21份四川优良小麦品种(系)的幼胚再生能力,并以筛选到的最佳受体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抑菌剂浓度、共培养方式和农杆菌菌株等易互作的6个因素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筛选剂卡那霉素(Kanamycin)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21份材料中‘5157’、‘川农16’、‘R364’、‘川麦42’‘、内麦8号’的绿苗率超过了30%,可作为优良转基因受体加以利用。以‘5157’为受体材料建立农杆菌转化体系,正交试验表明菌液浓度和农杆菌菌株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着。经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菌株用C58C1,幼胚不经预培养,在菌液OD值为0.4的农杆菌中侵染40 min,共培养介质选用培养基,抑菌剂为200 mg/L羧卞青霉素(Carbenicillin),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 mg/L。本研究为四川小麦遗传转化提供了5个候选基因型,为建立和优化小麦幼胚转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4期)

SImran,Rashid,Ghulam,Murtaza,Zahir,Ahmad,Zahir,邓祎[10](2019)在《腐植酸和黄腐酸转化对污泥改性种植小麦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泥中富含养分和有机质,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的优质肥料。然而,因污泥的吸附沉淀作用使其含有重金属,尤其是镉(Cd),是污泥生产利用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使污泥改性土壤实现安全生产,降低粮食中的Cd含量,特设置盆栽实验,将2个小麦品种("NARC-11"和"Shafaq-06")种植于0、15、30g/kg污泥用量的改性土壤中。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但2个供试品种籽粒中Cd含量均在允许范围内(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1期)

小麦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方法,施用钝化剂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减少其迁移及对作物的毒害。采用土壤室内培养和土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在镉(Cd)污染土壤中施用竹炭(0、0.1%、1.0%和5.0%)对土壤镉活性及对籽粒Cd低积累型小麦Cd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竹炭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其中5.0%竹炭处理的效果最佳。培养120 d,与对照相比,5.0%竹炭处理的土壤pH提高了3.80%(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35 g/kg,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0.32 mg/kg。施用竹炭后,土壤酸可提取态Cd先向可还原态Cd转化,最终向可氧化态Cd和残渣态Cd转化。施用竹炭对小麦生物量和籽粒干质量无显着影响,施用适量竹炭可有效降低小麦植株的镉含量,其中5.0%竹炭处理的效果最佳,其处理的小麦根系、地上部和籽粒的镉含量较对照降低34.06%(P<0.05)、21.57%、23.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2].倪幸,黄其颖,叶正钱.竹炭施用对土壤镉形态转化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3].陈佳琦,董礼,樊悦,王妮.基因枪介导抗逆相关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9

[4].魏云韬.小麦TaSPLs的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J].生物化工.2019

[5].李懿义.小麦组织培养及幼穗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J].农家参谋.2019

[6].杨晓智.小麦秸秆生物碳对土壤呼吸和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9

[7].姬强,马媛媛,刘永刚,王锐,孙权.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结构体与活性碳分布、转化酶动力学参数及小麦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8].郭启平.小麦HGGT基因的转化、表达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蒋云,张洁,宣朴,余桂容,张军.四川小麦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及农杆菌转化因素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9

[10].SImran,Rashid,Ghulam,Murtaza,Zahir,Ahmad,Zahir,邓祎.腐植酸和黄腐酸转化对污泥改性种植小麦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J].腐植酸.2019

论文知识图

两小麦品种叶片和分蘖节中碱性转化酶...小麦ALPtype-B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的...两品种小麦叶片和分蘖节中蔗糖磷酸合...国产可裂膜与进口可裂膜对小麦转化2 小麦转化表达载体 posbn-bar 鉴...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过程中愈...

标签:;  ;  ;  ;  ;  ;  ;  

小麦转化论文_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