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研究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研究

(辽宁大学校医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中医“治未病”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渊源的历史,从预防医学角度考察,其与现代的健康管理具有内在的耦合性,把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健康管理相融合,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将会促进健康管理的本土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将会促进健康管理产业的快速兴起。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体系

1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源流及内涵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当时的中医学已经认识到疾病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强调了早期预防的重要意义。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其中的“养慎”思想指出了中医预防保健的作用,并明确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保健措施。充实完善于后世历代医家,该思想一致受到历代医家的尊崇。

“治未病”思想把健康状态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未病”、“欲病”、“已病”和“瘥病”。未病预防,强调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一思想与现代的基本医疗原则相符,都是“预防为主”;欲病早治,强调的是抓住治愈病情的有力时机,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已病阻盛,强调的是即时采用有效措施,阻止疾病的恶化,也就是现代的医学上的“阻断疗法”;瘥病调养,强调的是愈后调养,防治疾病的反复。

2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耦合

健康管理的思路和实践源于美国,随后在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开来,我国的健康管理兴起于世纪之初,最初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的动态过程。[2]健康管理是以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生物学以及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健康管理机构,对个体或者群体实施的健康保持和医疗服务,在源头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未病”是一种健康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时空性”。中医“治未病”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健康和疾病,还包括亚健康和疾病康复。因此,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都是针对健康的动态监控过程,包括对健康的计划、干预、调节等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节点,两者都具有“时空性”。其次,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目标一致,都是从源头上阻止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状态,减轻对有限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再次,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一致,即“预防为主”,这是我国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大健康体系的基本原则。

3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首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优势。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以及独特的养生保健理念,在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具有科学的辩证认识,强调对生活方式的“管理”。同时,中医“治未病”不仅重视中医药的治疗作用,而且更加重视疾病预防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动态平衡,例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心神双修;调和阴阳,以平为期;药食并用,扶正纠偏;动静结合,持之以恒。[3]

其次,中医“治未病”的实践优势。一是健康管理形式多样,其中无创伤保健疗法深受人们青睐,例如:食疗、药浴、按摩等特色实践疗法。二是保健治疗给药途径多元,例如:膏、散、丸、贴、栓等特色给药途径。三是治疗副作用小,中医“治未病”依据“人法于自然”原则,严格按照产地、季节等因素区分药材、药物,使用的药材均源于自然界,治疗副作用较小。四是重视养生文化传播,在治疗保健过程中,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并传播养生观念和知识。

再次,中医“治未病”工程的实施。政府在顶层设计提出了中医“治未病”工程,国务院和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治未病”工程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积极倡导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4],为构建具有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

4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健康管理体系

4.1宏观体系规划

在现有的中医“治未病”工程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在中医“治未病”工程框架上进行战略布局,将健康管理的现代化要素纳入到中医“治未病”工程当中,充分利用各市区的中医院医疗资源。同时,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健康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以我国医疗机构普遍电子档案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档案,并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为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拓展多种形式的中医预防保健项目和工程,例如:中医“三名三进”工程。

4.2特色模式建立

特色健康管理模式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实现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从健康体检向健康风险因素干预和维护、从辨病施治向功能性体验的健康管理模式转变,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全面对接。特色健康管理共分为六个模块:一是信息收集模块,对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健康数据采集,并归类整理;二是识别评估模块,对取得的健康信息进行中医体质识别和评估,初步形成预测报告;三是健康咨询与指导模块,依据健康管理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预案,例如:食疗方案、保健治疗方法等;四是健康干预模块,依据健康管理对象的干预预案,展开中医健康干预,例如:按摩、针灸等;五是管理模块,主要任务是进行健康管理效果反馈与评价;六是辅助模块,向健康管理受众进行健康管理宣传。

4.3具体流程设计

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状态信息管理)→健康状态辩识与风险评估(中医体质辩识与常规体验)→中医健康调养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养生调摄)→健康疗效评估与随访。

参考文献

[1]王洪图.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2]王培玉.健康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

[3]彭锦.中医健康管理的五项原则[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46-249.

[4]孙晓生、邢岩.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想[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517-519.

基金项目: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YSK2017-04-12)。

作者简介:邱芳,女,1981年出生,主治医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医学、临床医学。

标签:;  ;  ;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