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例电击伤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蒋暑雨[1](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谢冬强[2](2020)在《191例电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分析近五年内笔者所在的烧伤中心住院电烧伤患者的病历数据,得出电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电烧伤的防治和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从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电烧伤住院患者人数。根据纳入及排除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电烧伤患者。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检查、检验结果,使用Excel软件统计数据。我院烧伤中心曾有对2000-2007年住院电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将本次统计的数据与其作对比。对截肢组与截指(趾)组、高压组与低压组的部分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91例电烧伤患者中,40-49岁年龄段的电烧伤人数达到峰值,占电烧伤总人数的25.65%。20-59岁的青壮年占比为79.58%。电烧伤患者中男性占比89.01%,女性占比10.99%,性别比约为8:1。电烧伤发生月份峰值是10月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电烧伤人数分别占总电烧伤人数的25.13%,31.94%,31.94%,10.99%。春夏秋三个季节为电烧伤的多发季节。在引起电烧伤的电压中,高压电烧伤所占比53.93%,低压电烧伤占比38.22%,电压未知占7.85%。电烧伤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上肢,其次为下肢,明显高于其他的部位。电烧伤的烧伤面积绝大部分布在1%-5%(TBSA)的范围内,占总的电烧伤人数的77.01%。电烧伤中三度烧伤、混合烧伤的患者人数分别占住院电烧伤人数的76.96%、23.04%。电烧伤出院患者中愈合人数占比57.59%,未痊愈人数占比41.88%,死亡患者占比0.53%。高处坠落的电烧伤患者占比为4.2%。住院电烧伤患者中有昏迷史人数占比50.78%,无昏迷史患者占比49.22%。电烧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7.42天。在住院电烧伤患者中,截肢患者占比为10.47%,截指(趾)患者占比为10.99%。行截肢和截指(趾)手术、植皮和皮瓣手术的患者分别占住院电烧伤人数的21.46%、54.45%。本次调查统计到电烧伤后白内障、气管瘘、肩胛骨骨折、肩关节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硬膜下积液、脊髓损伤伴有胸腔积液各1例,自发性血管破裂出血、眼部损伤各2例,肌红蛋白尿5例。在住院的电烧伤患者中,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38.22%。异常心电图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占异常心电图的87.67%。2014-2019年、2000-2007年两个时间段的住院电烧伤患者在手术率、截肢率、住院时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个时间段的死亡率、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组与截指(趾)组患者第1天的WBC、CK、CK-M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与低压组电烧伤患者在住院时间、烧伤面积、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烧伤深度、电烧伤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截肢(指、趾),昏迷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青壮年男性是易发电烧伤的人群。电烧伤后可导致坠落伤、昏迷且最易引起上肢损伤。需加强对易发人群的安全教育及相应的保护措施。2、电烧伤的烧伤深度多为三度,积极采用植皮和皮瓣等手术修复创面,有利于降低电烧伤患者的截肢(指、趾)率,减少住院时间。电烧伤后应注意患者的心功能和并发症情况。
杨剑[3](2015)在《磷酸肌酸钠、舒血宁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模型,观察低电压对大鼠心脏损伤的心肌酶学、心电图的变化,并分析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磷酸肌酸钠和舒血宁注射液(以下简称舒血宁)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的影响。方法:1.建立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模型。采用体重200±10g的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电击伤组(4组)。电击伤组依据电击持续时间分为25s组、30s组、35s组和40s组,各组8只。利用220V交流电(50Hz)电击SD大白鼠胸部(心脏体表投影位置)25s、30s、35s、40s制作动物模型。采集SD大鼠电击伤前、伤后即刻心电图;于伤后48h,取血清、心肌组织保存,生物化学法检查各组心肌酶学变化、心肌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结构变化,并拍摄照片保存分析。2.作用时间30s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研究。电击伤后1h、3h、6h、12h、24h、48h、72h、96h取腹主动脉血做心肌酶谱检测,同时取心脏组织做组织切片HE染色,和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3.磷酸肌酸钠与舒血宁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的影响。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电击伤组、电击伤+生理盐水组、电击伤+磷酸肌酸钠低剂量组、电击伤+磷酸肌酸钠中剂量组、电击伤+磷酸肌酸钠高剂量组、电击伤+舒血宁组(每组n=6)。电击伤组电击30s后常规饲养,自由饮食;电击伤+生理盐水组电击30s后2h、12h分别腹经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组在电击30s后2h、12h分别按低剂量(45mg/kg.d)、中剂量(90mg/kg.d)、高剂量(180mg/kg.d)予以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液体量0.5ml;电击伤+舒血宁组在电击30s后2h、12h分别腹腔注射1.5ml/kg.d舒血宁,液体量0.5ml。伤后24小时,各组采集血清、心肌组织保存待检测。生物化学法检测各组心肌酶谱变化,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结构变化,并拍摄照片保存分析。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模型大鼠经电击后,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后,生命活力下降,激惹,食欲欠佳,精神状态差,一般情况恶化。与正常组对比,心肌酶谱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水平显着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击时间持续35s组、40s组心肌损伤较25s、30s重,但电击过程中大部分老鼠被电击致死,或者解除电击后存活时间较短。电击25s组与30s组大鼠相比较,两组试验中电击后反应其机能指标未见明显差异,心肌酶谱CK、CK-MB、LDH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30s组病理学检查示心肌损伤范围较25s组稍广泛。2电击后作用时间30s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与比较2.1心肌酶谱各时相点血清CK、CK-MB、LDH在伤后24h前逐渐升高达到高峰,伤后48h低于24h,48小时后逐渐降低。2.2病理学检测结果伤后1h-24h,心肌局灶性变性坏死,心肌纤维断裂、溶解、结构紊乱,部分心肌横纹不清,核固缩、深染;心肌细胞水肿,间隙增宽,散在出血;细小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聚集。伤后24h-96h,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范围扩大;心肌细胞横纹不清,部分心肌细胞呈肌溶解、肌丝断裂,部分心肌胞核碎裂,溶解消失;心肌间细可见小血管扩张,红细胞粘附于血管壁,血管淤血较为明显。3磷酸肌酸钠组、舒血宁组心肌酶谱以及病理学检查3.1各组血清CK、CK-MB、LDH变化与比较3.1.1与正常组CK值(479±21.1U/L)比较,电击组、电击伤+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938±54.7U/L、1945±51.2U/L(P<0.05)。与正常组CK-MB值283±18.6U/L比较,电击组、电击伤+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145±49.5U/L、1150±62.3U/L(P<0.05)。与正常组LDH值348±35.4U/L比较,电击组、电击伤+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37±53.3U/L、999±38.7U/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2磷酸肌酸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电击伤组比较,血清心肌酶CK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278±42.6U/L、1153士55.2U/L、931士55.2(P<0.05);CK-MB分别为923±22.0U/L、782±24.4U/L、672±30.0U/L(P<0.05);LDH分别为778±22.1U/L、666±29.3U/L、648±32.7U/L(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3.1.3舒血宁组与电击伤组比较,血清CK、CK-MB、LDH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095±48.5U/L、804±20.5U/L、532±42.7U/L(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3.1.4磷酸肌酸钠不同剂量三组血清CK、CK-MB和LDH相互比较,低剂量、中、高剂量组间均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3.1.5磷酸肌酸钠与舒血宁组比较,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血宁注射液组与磷酸肌酸钠中剂量组差异不大(P>0.05)。3.2病理学检查结果舒血宁组:心肌细胞灶性坏死,部分心肌细胞呈肌溶解、肌丝断裂,血管淤血减轻。磷酸肌酸钠低、中剂量组:心肌细胞变性、核固缩、深染;心肌细胞间隙增宽,横纹不清。磷酸肌酸钠高剂量组:灶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深染,未见明显淤血。结论:1成功建立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模型。2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后,血清心肌酶CK、CKMB和LDH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击后心肌组织形态学发生损伤性变化。3磷酸肌酸钠及舒血宁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后血清心肌酶CK、CKMB与LDH值、减轻心肌结构的破坏,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有保护作用。
廖建坤,仇燕妮,朱国清[4](2014)在《电击伤致心脏损害患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电击伤致心脏损害后患者的心肌酶、心电图改变。方法 35例电击伤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5.2岁。根据有无心电图异常分为心电图异常组(A组2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6.2岁)、心电图正常组(B组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4.2岁)。正常组(C组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5.2岁)。高电压(1 000 V)伤23例,低电压(220380 V)伤12例。检查心电图变化,行实验室检查和TNT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 A组23例患者心电图异常,B组12例患者心电图基本正常;心电图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T波高耸和T波高耸伴心房纤颤。高电压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3.3%(19/23),低电压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33.3%(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K、CK-MB均高于B组[(4 223.7±1 116.4)U/L vs(294.5±21.7)U/L,(586.9±96.9)U/L vs(123.7±5.3)U/L;P<0.05];A、B组明显高于C组[(160.4±26.1)U/L、(20.5±3.1)U/L]。结论心脏损害是电击伤的常见并发症,高压电更易致心脏损害,血清CK、CK-MB可用于临床评价电击伤患者的心脏损害。
鲁义玉[5](2013)在《电烧伤患者预见性护理的经验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电烧伤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46例电烧伤患者实施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 142例患者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康复效果满意。结论对电烧伤患者积极采用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王红兰,薛越[6](2013)在《电击伤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文中认为患者男,42岁,埃及籍维和士兵。2012年10月23日14:00遭电击,左手触电。当时无意识丧失,仅感左胸轻微疼痛,恶心并呕吐1次,无其他症状。6h后在埃及分队一级医院做心电图未见异常。10月24日5:00左胸痛加重,伴气短、出汗,并呕吐3次,当时测血压偏低,于7:30急诊入院。体检:体温测不出,血压65/45mmHg(1mmHg=
杨兴易,林兆奋,赵良,杨华[7](2012)在《上海市急诊、ICU质量建设标准》文中认为自2004年上海市医院急诊、ICU质量建设标准在全市各医院实行以来,上海市急诊科和ICU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轨道。按照2004年上海市急诊科和ICU建设标准的要求,全市大部分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急诊科和ICU的质量建设都已达标。急诊抢救-ICU-急诊病房和留观等连贯性一体化的运行体制得到广泛认可和落实。2011年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对2004年上海市急诊和质量建设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的修订是结合上海市急诊、ICU和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现状,本着有利于危重病急救患者快速高效安全救治和高于2004年标准、各单位经过几年努力
陈劲松[8](2011)在《电击伤16例心电图改变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收集我中心2006—2010年收治的16例电击伤患者的相关资料,就其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40岁,诊断明确,病史清楚,全部是在工作现场接触电
唐学文,戴晓琴,刘林琼[9](2011)在《23例电击伤患者心脏损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对23例电击伤患者心脏损害的观察,尤其注重心脏器质性改变的观察,探讨电击伤对患者心脏电生理及心脏结构的损害情况。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本科收治的电击伤患者,入院时即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2和心肌酶谱1,动态心电图;24 h后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1和心肌酶谱2;72 h后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1、心肌酶谱2及动态心电图;入院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结果 23例患者中,18例患者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3例表现为ST抬高,15例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15例患者均有室性早搏,而有6例合并室上早博,1例为紊乱性房性心律,而最重要的发现,是患者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结构改变,有6例患者入院当时没有,而1周后发现4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而有2例患者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结论电击伤不仅对心脏电生理有影响,而对心脏结构也有损伤。
苏建东,王志学,王珣,谢尔凡[10](2011)在《成功救治连续低压电烧伤合并闭合性心肺脑损伤一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44岁,因修理机器时扳手触电致电烧伤,电源(380V)跳闸,随即晕厥倒伏在机器上。数分钟后电源被他人误复闸后再次引起头面部、躯干、双上肢大面积电烧伤,约10min后才由同事救出急送我院。入院时神志不清,双瞳孔针尖样大
二、22例电击伤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例电击伤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2)191例电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确定病例搜集范围 |
2.1.1 筛选条件 |
2.2 电烧伤一般资料 |
2.2.1 年龄(岁),性别(男,女) |
2.2.2 电烧伤月份和季节 |
2.2.3 电烧伤电压(V) |
2.2.4 电烧伤部位 |
2.2.5 电烧伤面积 |
2.2.6 电烧伤深度 |
2.2.7 患者出院时的愈合情况 |
2.2.8 有无高处坠落 |
2.2.9 昏迷情况 |
2.2.10 住院时间(天) |
2.2.11 电烧伤引起截肢及截指(趾) |
2.2.12 手术及手术方式 |
2.2.13 电烧伤后的并发症 |
2.2.14 2000-2007 年电烧伤患者的总人数,手术、截肢、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情况 |
2.3 检查和检验结果 |
2.3.1 电烧伤后的心电图 |
2.3.2 WBC及 CK,CK-MB结果 |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电烧伤一般资料 |
3.1.1 电烧伤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
3.1.2 电烧伤发生的月份和季节 |
3.1.3 电烧伤的致伤电压 |
3.1.4 电烧伤部位 |
3.1.5 电烧伤的烧伤面积 |
3.1.6 电烧伤的烧伤深度 |
3.1.7 电烧伤患者出院时愈合情况 |
3.1.8 电烧伤患者坠落伤 |
3.1.9 电烧伤患者昏迷情况 |
3.1.10 电烧伤患者的住院时间 |
3.1.11 电烧伤患者截肢与截指(趾)情况 |
3.1.12 手术及手术方式 |
3.1.13 电烧伤后的并发症 |
3.1.14 2000-2007 年电烧伤患者的总人数,手术、截肢、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情况 |
3.2 检查和检验结果 |
3.2.1 电烧伤后的心电图改变 |
3.2.2 WBC及 CK,CK-MB结果 |
3.3 不同时期、不同组别电烧伤患者的比较 |
3.3.1 不同时期的电烧伤患者比较 |
3.3.2 截肢与截指(趾)组患者检验结果比较 |
3.3.3 高压组与低压组电烧伤患者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电烧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
4.1.1 电烧伤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
4.1.2 电烧伤发生的月份和季节 |
4.1.3 电烧伤的致伤电压、烧伤部位 |
4.1.4 电烧伤的烧伤面积、烧伤深度、愈合情况 |
4.1.5 电烧伤患者的坠落、昏迷情况 |
4.1.6 电烧伤患者的住院时间、截肢截指(趾)情况、手术及手术方式 |
4.1.7 电烧伤后的心电图改变和并发症 |
4.1.8 小结 |
4.2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磷酸肌酸钠、舒血宁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主要英文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大鼠心肌低电压损伤模型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3章 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研究 |
3.1 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4章 磷酸肌酸钠及舒血宁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的影响 |
4.1 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5章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电击伤致心脏损害患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心电图检查 |
1.2.2 生物化学检查 |
1.2.3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电击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2.2 电压对心脏损害的影响 |
2.3 电击伤后CK、CK-MB活性及其动态变化 |
3 讨论 |
3.1 心电图改变 |
3.2 心肌酶谱活性改变 |
(5)电烧伤患者预见性护理的经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电烧伤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
1.3 预见性护理措施 |
1.3.1 做好入院评估 |
1.3.2 重要脏器功能维护 |
1.3.3 创面护理 |
1.3.4 注意患者心理动态 |
1.4 术后护理措施 |
1.4.1 切开减压术后的护理 |
1.4.2 VSD负压持续引流术后护理 |
1.4.3 皮瓣术后护理 |
1.4.4 截肢患者术后护理 |
1.4.5 创面愈合后,鼓励患者早期锻炼 |
2 结果 |
3 讨论 |
(9)23例电击伤患者心脏损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心电图结果 |
1.4 实验室检查 |
1.5 彩色超声心动图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22例电击伤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191例电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D]. 谢冬强. 南昌大学, 2020(08)
- [3]磷酸肌酸钠、舒血宁对大鼠心脏低电压损伤影响的研究[D]. 杨剑. 南华大学, 2015(04)
- [4]电击伤致心脏损害患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廖建坤,仇燕妮,朱国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4(03)
- [5]电烧伤患者预见性护理的经验体会[J]. 鲁义玉. 安徽医学, 2013(09)
- [6]电击伤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J]. 王红兰,薛越.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3(06)
- [7]上海市急诊、ICU质量建设标准[J]. 杨兴易,林兆奋,赵良,杨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08)
- [8]电击伤16例心电图改变及临床分析[J]. 陈劲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11)
- [9]23例电击伤患者心脏损害分析[J]. 唐学文,戴晓琴,刘林琼. 重庆医学, 2011(19)
- [10]成功救治连续低压电烧伤合并闭合性心肺脑损伤一例[J]. 苏建东,王志学,王珣,谢尔凡.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