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蛋白论文_王晓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胁迫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分枝,电泳,杆菌,超声波,双向,腺苷酸。

胁迫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帆[1](2018)在《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丹参普遍胁迫蛋白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药用部位根和根茎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类疾病的治疗。丹参具有外源基因转化体系成熟、基因组小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模式药用植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壤盐渍化等环境问题加重,人工种植丹参的产量越来越受到各种逆境胁迫的制约。普遍胁迫蛋白(USP)是一种能广泛响应多种胁迫,提高微生物和植物抗逆能力的蛋白,目前在丹参中对该类蛋白的研究非常有限。本实验基于丹参基因组数据库,利用拟南芥中的UspA保守结构域序列在丹参的数据库中检索并确认了 32个含有UspA结构域的丹参普遍胁迫蛋白基因(SmUSP)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 32个成员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的进化关系。然后,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了 32个成员在丹参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它们对盐、热、盐和热的共同胁迫的响应情况。最后,从克隆得到的9个成员中选择了 3个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检测过表达SmUSP基因的大肠杆菌对盐、热以及它们的共同胁迫的抵御能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SmUSP基因的功能,培育抗逆能力强的丹参新品种提供了一定参考。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对UspA结构域的验证,确认了检索得到的32个基因均为SmUSP基因家族成员,其cDNA长度从279 bp到2247 bp不等,gDNA的长度范围是362 bp到5478 bp。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蛋白分子量则是从10.36k Da到83.95k Da,等电点最小是4.87,最大是11.16,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32个SmUSP基因家族成员与拟南芥USP蛋白聚成的进化树一共分为A、B、C、D四个组,A、B两组中的成员都含有ATP结合序列G-2X-G-9X-G(S/T),属于ATP结合组,其他成员属于非ATP结合组。ATP结合组中的成员都拥有与ATP结合有关的二级结构。32个SmUSP基因家族成员的外显子-内含子分布结构十分相似,0号相位的内含子较少。通过克隆得到了 9个表达量较高的SmUSP基因家族成员,他们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基本一致。(2)32个SmUSP基因家族成员中有29个在根、茎、叶、花以及种子五个部位中都有表达,其余3个成员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SmUSP31在种子中不表达,SmUSP18在根中不表达,而SmUSP20只在茎和种子中表达。有16个成员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有10个在根中的最高,3个在叶中最高,2个在花中最高,而SmUSP9在茎中有最高的表达量。启动子分析结果表明,32个SmUSP基因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含有ABRE、HSE、MBS等与胁迫响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14个SmUSPs基因家族成员受到盐胁迫后发生了显着上调,而8个成员发生了显着的下调。热胁迫条件下,13个成员的表达量显着升高,11个成员的表达量显着降低。盐和热共同处理植物后,仅SmUSP24和SmUSP28的表达显着上调,大多数成员(24个)的表达显着下调。(3)将SmUSP1,SmUSP8和SmUSP27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Western Blot检测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情况。过表达SmUSP基因的大肠杆菌在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优于对照,其中ATP结合组成员SmUSP1和SmUSP27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最好,非ATP结合组成员SmUSP8对热胁迫的抵御能力最强。而在盐和热共同胁迫条件下,抵御逆境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SmUSP27>SmUSP8>SmUSP1。(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范红丽[2](2018)在《发状念珠藻水分胁迫蛋白(WspA)体外分子定向进化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状念珠藻,俗称发菜,是一种陆生固氮蓝藻。发状念珠藻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体内蕴藏着丰富的耐旱特异基因资源,是研究耐旱基因的理想材料。克隆和研究其耐旱相关基因,将为植物抗旱基因工程提供候选功能基因或理论借鉴。WspA蛋白最早分离于地木耳,具有一定的耐旱功能,并伴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研究表明在发状念珠藻胶质鞘中存在多种WspA同源蛋白,这可能是具鞘类念珠藻特有的一类蛋白。本研究以发状念珠藻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两个发状念珠藻水分胁迫蛋白基因序列,并命名为WspA3和WspA4。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类蛋白属于亲水酸性蛋白,分布在细胞质中。将WspA3及WspA4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其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发现其最高可耐60%PEG6000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为提高发状念珠藻WspA3蛋白与WspA4蛋白在干旱条件下促进宿主细胞生长的能力,采用易错PCR的方法向WspA蛋白基因序列中引入碱基突变,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突变基因表达文库,以6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突变子的工程菌生长情况为指标进行微孔板筛选,最终获得耐早性能增强的6个蛋白,其中进化的WspA3蛋白2个,进化的WspA4蛋白4个,检测进化蛋白的β-半乳糖苷酶相对比活力,其酶相对比活力是野生型蛋白酶相对比活力的1.4-3.5倍。通过基因家族改组对6个进化蛋白改造,没有得到耐旱功能增强的突变蛋白序列,但其表型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此次家族改组对进化蛋白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将WspA3,WspA4及WspA3-sf1、WspA4-sf1基因转入高等模式植物烟草中超表达,研究WspA3-sf1、WspA4-sf1基因的潜在耐旱功能。成功获得转WspA3、WspA4及WspA3-sf1基因烟草,对转基因烟草进行5天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转基因烟草中的抗氧化酶类活性较对照增高,丙二醛含量较对照下降,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干旱胁迫下烟草抗氧化酶系的调控及膜稳定性调节物质的积累。转WspA3-sf1基因烟草生理指标变化更加突出,表明该基因具有更强的耐旱能力。(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4-24)

骆灵喜,李彬辉,林秋月,王波[3](2017)在《微囊藻受短时超声波胁迫蛋白表达差异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微囊藻抵抗短时超声波表达调控相关蛋白质,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微囊藻短时超声波处理蛋白质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1个蛋白质点上调,56个蛋白质点下调,54个新增蛋白质点,21个消失蛋白质点。对其中8个差异大的蛋白质点采用MALDA-TOFMS进行质谱分析,并经数据库搜索匹配,鉴定出2个未知蛋白、6个功能蛋白。这些功能蛋白参与抗氧化和抗炎症、磷酸盐合成、电子传递等生理过程,实现微囊藻在短时超声波胁迫下的代谢平衡和自我保护。(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08期)

付强[4](2017)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冷胁迫蛋白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胁迫对生物的生长和生活有着极度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植物来说。对植物的冷胁迫调节机制的研究,对相关的生物技术研究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等都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植物冷胁迫蛋白的识别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截止目前,通过前期的资料整理,对整个拟南芥的蛋白数据库进行统计,已发现的与冷胁迫相关的蛋白仅有594条。所以,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以为生物实验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本课题中,仅仅有正例的数据以及拟南芥的全部蛋白质序列,其中在后者中包含很多的未发现的冷胁迫蛋白序列。所以,这里首先考虑了PU Learning方法,从理论上来讲PU Learning是最合适的方法之一。将除正例数据之外的蛋白序列作为未标记的数据。尝试了PUCPI和LibD3C两种当前比较常用的PU Learning算法,但结果仅在50%上下。之后开始采用常用的分类算法进行尝试,将之前的未标记数据作为负例数据处理,并在LibSVM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除了对分类算法的尝试,实验中还尝试了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如Pse-One、K-SkipN-Gram、Information Theory等,以及对多种特征提取方法的组合。此时,分类的准确率提高到了80%以上。在最后,一个新的负例集合被构造出来(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负例集中包含的未发现的冷胁迫蛋白的数量),并把分类准确率提高到了85%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寻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冷胁迫蛋白的预测方法后,对现有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搭建了冷胁迫蛋白数据库网站。网站采用了Maven、Spring Boot,Mybatis,Mysql、VUE等主流Java Web开发技术,主要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为使用者提供了对拟南芥冷胁迫蛋白进行序列浏览、全文检索(Lucence)、序列比对(Blast)与分类预测等功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骆灵喜,李彬辉,林秋月,王波[5](2017)在《微囊藻受短时超声波胁迫蛋白表达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微囊藻抵抗短时超声波表达调控相关蛋白质,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微囊藻短时超声波处理蛋白质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1个蛋白质点上调,56个蛋白质点下调,54个新增蛋白质点,21个消失蛋白质点。对其中8个差异大的蛋白质点采用MALDA-TOF-MS进行质谱分析,并经数据库搜索匹配,鉴定出2个未知蛋白、6个功能蛋白。这些功能蛋白参与抗氧化和抗炎症、磷酸盐合成、电子传递等生理过程,实现微囊藻在短时超声波胁迫下的代谢平衡和自我保护。(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熊康丽,浦天宁,梁晶丹,汪志军[6](2017)在《变铅青链霉菌广谱胁迫蛋白对氧化压力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广谱胁迫蛋白(USP)是一种古老的蛋白家族,在链霉菌属细菌中其功能研究尚未报道。以变铅青链霉菌USP蛋白为对象对其功能进行解析。【方法】使用序列比对的方法分析同源性及保守结构域。纯化USP蛋白,用圆二色谱分析蛋白与环腺苷酸(cAMP)的结合对usp(SLI_7517)进行基因中断。检测野生型和usp基因缺失株对偶氮二甲酰胺造成的氧化压力的耐受能力。使用qPCR荧光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野生型菌株与usp缺失株在氧化环境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巯基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量的差异。【结果】同源序列分析表明链霉菌属来源的USP蛋白序列相互之间相似性较高,USP-like结构域高度保守。USP蛋白在体外结合cAMP引起CD谱的变化。usp基因缺失株对偶氮二甲酰胺更耐受,同时菌株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量上升。【结论】变铅青链霉菌中USP蛋白能够结合cAMP。usp参与菌体应对氧化环境的调控,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转录有阻遏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7年01期)

段静波,张玉钧,赵南京,殷高方,肖雪[7](2015)在《基于2~4析因设计的重金属胁迫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实验研究多种重金属胁迫藻类的联合毒性,更有利于阐明真实环境中重金属与藻类的毒性作用过程和机理。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结合2~4析因设计方法研究重金属Hg~(2+)、Cd~(2+)、Cu~(2+)和Zn~(2+)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作用,得到主效应Hg、Cd、Cu、Zn以及交互作用Hg*Cu、Hg*Zn和Hg*Cu*Zn对蛋白核小球藻潜在最大量子效率F_v/F_m具有显着性影响(Sig.<0.05)的结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联合重金属浓度与藻类光合活性抑制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得到模型表达式:y[%]=-22.557+19.926Hg+5.282Cu+0.015Zn+0.029Hg~*Zn-0.002Hg~*Cu~*Zn,并对联合重金属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机理做出解释;通过对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实验验证,证明该模型可用于实验室条件下已知种类重金属Hg~(2+)、Cd~(2+)、Cu~(2+)、Zn~(2+)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估计。(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黄鹂歌[8](2014)在《分枝杆菌氧化还原相关蛋白蚯蚓血红蛋白MSMEG_3312和广谱胁迫蛋白Rv1996耐药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osis,M.tb)是一种古老的病原体,可以引起结核病(tuberculosis,TB)。每年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200万。多耐药结核和泛耐药结核的出现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将为防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探索了分枝杆菌氧化还原蛋白在其药物抗性中的可能作用。在结核分枝杆菌模式菌株M.smegmatis中,我们预测得到MSMEG_3312是一个蚯蚓血红蛋白样蛋白,可以可逆地与氧结合。根据其结构和功能,我们推测MSMEG_3312可能与维持耻垢分枝杆菌中的氧平衡有关。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了msmeg_3312突变菌株,通过对突变菌株进行药物筛选,发现与野生菌株mc2155相比,msmeg_3312敲除菌株表现为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且回补msmeg_3312部分丧失了这种耐药表型。为了证实这一表型,我们先后测定了突变株的生长曲线和药物平板耐受性。实验表明,msmeg_3312敲除菌株相对于野生型,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更加耐受,而大环内酯类药物是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相结合来发挥作用的。msmeg_3312敲除菌株仅仅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有抗性,对作用于核糖体的其他药物,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氯霉素类药物,敲除菌株和野生菌株没有抗药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其启动子表达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胁迫在统计上显着下调msmeg_3312启动子的表达。在此,我们第一次提出蚯蚓血红蛋白样蛋白MSMEG_3312可能与菌株的耐药性有关,并且通过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实验,建立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体内,Rv1996过表达的pMV261-Rv1996-BCG菌株相对于对照组菌株pMV261-BCG表现出了对INH敏感对H2O2耐受的表型,显示Rv1996与体内ROS调控有关。以耻垢分枝杆菌中的实验为模型,我们进行了后续的实验。质谱分析发现这是因为Rv1996过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KatG的缘故。进一步实验表明,Rv1996过表达并不引起/katG突变,并且在mRNA水平不影响katG的表达;KatG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染色以及NBT还原实验等实验结果显示,过度表达Rv1996的M.BCG中KatG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增强了。因此我们推测,结核分枝杆菌广谱胁迫蛋白Rv1996过表达增加了 KatG活性,进而增加了其活化INH的能力,使得菌株表现出对INH敏感的表型。我们的研究将为防痨工作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4-05-01)

贾琼[9](2014)在《结核分枝杆菌广谱胁迫蛋白Rv2624c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全球约有叁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两百万人死于结核病,因此结核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估计,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只有10%的感染能够转化为活动性肺结核;在其余90%的感染中,细菌在宿主肺部存留维持代谢休眠状态而进入潜伏感染期。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在结核病发病机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相关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结核分枝杆菌的广谱胁迫蛋白(Universal Stress Protein,USP)家族与潜伏感染有关,研究这类家族蛋白的功能,以期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广谱胁迫蛋白是一种古老且保守的蛋白家族,当细菌处于环境压力胁迫情况下,比如营养物质缺乏,缺氧,NO胁迫,生长环境中有重金属离子等毒性物质存在,热休克以及DNA损伤等,该家族蛋白参与表达调控,有助于维持细菌在压力下存活。感染宿主的结核分枝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逐步形成肉芽肿,此时的结核分枝杆菌恰好就处于氧气、营养物质缺乏的压力环境中。结核分枝杆菌包含十个广谱胁迫蛋白,研究表明其中一个广谱胁迫蛋白Rv2623是细菌进入慢性感染期必须的蛋白,该蛋白能够调节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和体外的生长,并且这种调节与蛋白结合ATP的功能有关,提示该家族蛋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形成具有密切关系。本论文主要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广谱胁迫蛋白Rv2624c进行功能研究。首先构建Rv2624c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重组表达质粒,将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并且用纯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抗Rv2624c的兔多克隆抗体。通过对Rv2624c纯蛋白进行生化活性检测,证实了Rv2624c具有ATP结合能力但体外单独存在时不具有ATP酶活性。对该蛋白ATP结合保守区域的氨基酸进行点突变后,突变体的ATP结合能力下降,证明了突变的氨基酸在蛋白对ATP的结合中起关键性作用。其次对过表达Rv2624c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耻垢分枝杆菌进行了绘制生长曲线实验和斑点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Rv2624c对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生长没有影响。同时,用过表达Rv2624c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耻垢分枝杆菌侵染巨噬细胞THP1后比较细菌存活率,我们发现Rv2624c过表达的耻垢分枝杆菌的存活率高于对照菌株,且突变体的存活率趋势与ATP结合能力大小成正比。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我们发现过表达Rv2624c的耻垢分枝杆菌和对照菌株相比差异最大的通路是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Rv2624c过表达的耻垢分枝杆菌中这两条通路的相关基因在转录组水平上与对照菌株相比表达量增高。有报道显示精氨酸是与结核分枝杆菌在压力环境中生长有关的氨基酸,而色氨酸的合成能够抑制CD4T细胞介导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作用。因此,我们推测Rv2624c的功能与精氨酸和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我们通过BlastX比对找出这两条代谢通路的基因在牛分枝杆菌(M.bovis,BCG)中的同功能基因,对过表达Rv2624c的牛分枝杆菌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这些同功能基因的表达量也有增高,提示Rv2624c的功能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Rv2624c具有ATP结合活性,对Rv2624c ATP结合保守区域的氨基酸进行突变后蛋白的ATP结合能力下降。Rv2624c及突变体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过表达均对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生长没有影响,而过表达Rv2624c的耻垢分枝杆菌在侵染巨噬细胞THP1后存活率增高。在转录组水平上发现导致这种表型的差异基因富集通路是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证实了该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量增高。在过表达Rv2624c的BCG中找到了这些基因的同功能基因,经验证表达量也增高,提示Rv2624c的功能可能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为结核分枝杆菌USP的研究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4-04-01)

龚慧文[10](2014)在《不同品种枇杷果皮响应高温胁迫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枇杷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水果之一,具有比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耐寒性比较高的亚热带果树,果实色美味佳,成熟于水果淡季春夏季节,是当今水果的佳品,生产栽培经济效益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果实的外观是影响果实销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枇杷以鲜销为主,枇杷果皮的日灼直接制约了我国枇杷在国际鲜果市场上的占有量。本研究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了高温胁迫下的不同品种枇杷果皮蛋白,经过Image Master5.0软件分析得到蛋白丰度表达变化量达到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有64个,这些蛋白点经过质谱分析,有56个蛋白被成功鉴定。这些蛋白参与了胁迫和防御(33.93%)、光合作用(10.71%)、碳水化合物代谢(25%)、蛋白质合成(10.71%)、次级代谢(3.57%)、蛋白质修饰(2%)等生理过程。在两个品种枇杷果皮中与胁迫和防御相关的蛋白都整体上调,表明枇杷果皮在受到高温日灼胁迫时,需要抗氧化酶来清除活性氧。我们发现在‘红猴本’枇杷中有3个热激蛋白上调表达,而‘金钟’枇杷中却有6个,这一结果可能说明‘金钟’对高温胁迫更为敏感,需要产生更多的热激蛋白来指导蛋白或多肽的正确折迭,提高枇杷果皮细胞对日灼的抗性。‘红猴本’枇杷果皮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整体下调,因为高温胁迫不但会直接伤害光合作用机构,而且还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以及影响光合同化物的供应。‘红猴本’枇杷中有2个而‘金钟’枇杷中却有5个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下调表达,表明‘金钟’对高温更为敏感,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更为严重。‘红猴本’枇杷果皮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酶整体上调,说明在高温胁迫下,枇杷果皮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相反,与蛋白合成相关蛋白整体下调,说明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另外,本研究还鉴定到叁个酶:黄烷酮醇脱氢酶,是次级代谢中花青素和原花色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能够清除活性氧,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抑制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减轻高强光胁迫的光抑制作用;β-氰丙氨酸合酶,能够催化氰化物和半胱氨酸转化为氰丙氨酸,在解除氰毒害中起重要作用,氰丙氨酸能够进一步合成天冬酰胺,参与植物的常规代谢;糖基转移酶,可调节糖基从一些糖基供体配向性和定向性的转移到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上,包括聚糖、脂质、多肽和小分子。以上这叁个酶都只有在‘红猴本’枇杷果皮中上调表达,这可能是‘红猴本’枇杷比‘金钟’枇杷具有更强的抗日灼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4-04-01)

胁迫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状念珠藻,俗称发菜,是一种陆生固氮蓝藻。发状念珠藻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体内蕴藏着丰富的耐旱特异基因资源,是研究耐旱基因的理想材料。克隆和研究其耐旱相关基因,将为植物抗旱基因工程提供候选功能基因或理论借鉴。WspA蛋白最早分离于地木耳,具有一定的耐旱功能,并伴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研究表明在发状念珠藻胶质鞘中存在多种WspA同源蛋白,这可能是具鞘类念珠藻特有的一类蛋白。本研究以发状念珠藻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两个发状念珠藻水分胁迫蛋白基因序列,并命名为WspA3和WspA4。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类蛋白属于亲水酸性蛋白,分布在细胞质中。将WspA3及WspA4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其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发现其最高可耐60%PEG6000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为提高发状念珠藻WspA3蛋白与WspA4蛋白在干旱条件下促进宿主细胞生长的能力,采用易错PCR的方法向WspA蛋白基因序列中引入碱基突变,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突变基因表达文库,以6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突变子的工程菌生长情况为指标进行微孔板筛选,最终获得耐早性能增强的6个蛋白,其中进化的WspA3蛋白2个,进化的WspA4蛋白4个,检测进化蛋白的β-半乳糖苷酶相对比活力,其酶相对比活力是野生型蛋白酶相对比活力的1.4-3.5倍。通过基因家族改组对6个进化蛋白改造,没有得到耐旱功能增强的突变蛋白序列,但其表型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此次家族改组对进化蛋白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将WspA3,WspA4及WspA3-sf1、WspA4-sf1基因转入高等模式植物烟草中超表达,研究WspA3-sf1、WspA4-sf1基因的潜在耐旱功能。成功获得转WspA3、WspA4及WspA3-sf1基因烟草,对转基因烟草进行5天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转基因烟草中的抗氧化酶类活性较对照增高,丙二醛含量较对照下降,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干旱胁迫下烟草抗氧化酶系的调控及膜稳定性调节物质的积累。转WspA3-sf1基因烟草生理指标变化更加突出,表明该基因具有更强的耐旱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胁迫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帆.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丹参普遍胁迫蛋白基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范红丽.发状念珠藻水分胁迫蛋白(WspA)体外分子定向进化及其功能分析[D].宁夏大学.2018

[3].骆灵喜,李彬辉,林秋月,王波.微囊藻受短时超声波胁迫蛋白表达差异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4].付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冷胁迫蛋白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5].骆灵喜,李彬辉,林秋月,王波.微囊藻受短时超声波胁迫蛋白表达差异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

[6].熊康丽,浦天宁,梁晶丹,汪志军.变铅青链霉菌广谱胁迫蛋白对氧化压力响应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7

[7].段静波,张玉钧,赵南京,殷高方,肖雪.基于2~4析因设计的重金属胁迫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5

[8].黄鹂歌.分枝杆菌氧化还原相关蛋白蚯蚓血红蛋白MSMEG_3312和广谱胁迫蛋白Rv1996耐药机制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

[9].贾琼.结核分枝杆菌广谱胁迫蛋白Rv2624c的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10].龚慧文.不同品种枇杷果皮响应高温胁迫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雷帕霉素对胁迫培养基中生长的稻瘟病...棉铃虫成虫体内总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一n通过操作胁迫相关基因和蛋白及胁迫相...不同浓度NaCl处理7天对盐芥和拟南芥幼...蛋白序列和CDS序列比对Fig.4CRK45...蛋白点32的肤指纹图谱

标签:;  ;  ;  ;  ;  ;  ;  

胁迫蛋白论文_王晓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