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程[1]2004年在《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力总成是汽车最重要的振源之一。如何布置悬置,使动力总成传到车架上的振动得到有效隔离,是汽车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PALIO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技术研究。 根据叁线摆法和振动法的原理,提出复合叁线摆测量法,并制作了试验台,准确地获取了PALIO轿车动力总成的参数。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一个六自由度振动系统。耦合振动会扩大共振的频带,增加隔振难度。本文在合理配置各阶固有频率的基础上,运用弹性中心理论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运用振动模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优化前后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优劣;运用悬置变形法和能量法对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进行了解耦验证。根据优化结果试制了悬置元件并安装样车,开展了两轮改进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段佳伶[2]2010年在《轿车发动机悬置减振特性的仿真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安全性能、乘坐舒适性、低噪声是现代汽车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汽车的减振降噪备受各个汽车生产厂家的关注。发动机动力总成是汽车的主要振动激振源之一,合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还可以延长发动机以及其它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汽车减振降噪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国产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利用VB与MATLAB和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做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大量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分析国内外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研究状况,总结其设计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基本技术资料。然后利用VB与MATLAB的混合编程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初步研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之后利用ADAMS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虚拟样机模型,在确定模型正确的基础后,通过时域和频域仿真两个方面分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最后,为了获得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最佳的隔振性能,本文选取悬置支承处响应力最小为目标函数,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优化前后的多方面仿真结果比较,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王显会, 李守成, 黄鹏程, 徐彬[3]2006年在《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应用复合叁线摆测量法测得了某轿车动力总成的有关参数。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ADAMS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合理配置各阶固有频率;综合运用弹性中心理论和能量解耦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证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主要测点的振动程度下降了10%~30%,有效地降低了轿车动力总成悬置振动。
朱斌[4]2007年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际需求的变化,人们期望能进一步降低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使汽车的舒适性得到提高。本论文从悬置位置、悬置刚度、固有频率和振动解耦等方面来考虑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减振隔振性能。本文研究紧密结合XX车型汽车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该型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该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位置分布方案;合理匹配该型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激励频率以减小振动向整车的传递;应用ADAMS优化该型轿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系统的刚度和位置尺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用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得到XX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的求解方案。其次应用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受迫振动微分方程得到XX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和阻尼的求解方案。然后在研究了隔振原理后,对XX车型激励频率和发动机固有频率进行合理的匹配以减小振动向整车的传递,并且得到该车型的悬置系统布置方案。最后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受迫振动微分方程,以振动传递为目标函数,以悬置系统的刚度k、阻尼c和安装位置x i, y i,zi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并通过ADAMS的Design Study(设计研究)以及Optimization(优化分析)得到XX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后的参数。
蒋友进[5]2010年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优化及液压悬置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动机动力总成是汽车主要的振动源和噪声源之一,合理设计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不但可以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还可以延长发动机和其它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以力帆某柴油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和液压悬置设计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在熟悉实际悬置安装的基础上,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模型,并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其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叁线摆理论,以实验测定了发动机动力总成的质量、质心和转动惯量等性能参数,作为ADAMS模型的参数输入进行仿真,求解出系统的振型和固有特性,并以能量解耦为依据,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可视化的优化设计,同时对优化后悬置系统的支反力进行了振动特性仿真模拟和分析,得出了该悬置系统较优的匹配方案。针对悬置系统中的单个液压悬置,根据典型液压悬置机构,建立了液压悬置的模型,通过对液压悬置物理模型的分析,推导出液压悬置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液压悬置动特性的仿真计算模型,并对液压悬置在0-30Hz低频范围内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为验证建立的数学模型及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设计并制作了五组液压悬置,对这些样件的动刚度和滞后角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找出了影响动刚度值的因数,并修正了仿真模型。动特性试验结果与理论仿真分析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还对液压悬置元件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压悬置在低频段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整个悬置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系统优化、产品开发和隔振研究方面,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黄家铭[6]2016年在《中型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动汽车在解决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等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努力改善汽车的NVH性能。由于用驱动电机代替了发动机,发动机的“掩蔽效应”消失,给电动汽车的噪声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电动汽车整车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振动的传递特性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噪声品质有较大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校企合作项目“中型纯电动客车设计开发”,主要对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研究。首先,介绍隔振基础理论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悬置元件使用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电机动力总成的实际布置空间和工作环境,确定电动客车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初步布置方案,并对系统进行了激励分析。其次,建立了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得出悬置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测量确定悬置系统参数,利用ADAMS软件建立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然后,在激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DAMS软件对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模态、频域响应、时域响应的仿真分析,通过对悬置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发现悬置系统存在能量解耦率需要提高、悬置元件瞬态冲击负荷不均匀的情况,需要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Isight和MATLAB软件对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集成优化设计,选择系统6个自由度的能量解耦率加权和为优化目标、各个悬置元件的主轴静刚度为设计变量、系统固有频率合理分布及设计变量上下边界为约束条件,通过灵敏度分析剔除低灵敏度变量,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变量,并与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优化设计达到了减振降噪的效果。用蒙特卡罗法对确定性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悬置系统稳健性增强,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董朝纲[7]2007年在《发动机悬置隔振和车内降噪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平顺性和低噪声是现代汽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以国产某轿车配置的MR479Q发动机动力总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发动机对车内噪声的隔振、吸声试验。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在查找和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悬置元件的发展,动态特性。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成果;2、总结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一些设计准则、设计要求;3、依据测试得到的动力总成相关参数,运用PRO/E软件建立动力总成刚体简化模型,在ADAMS中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通过ADAMS/View和ADAMS/Vibration模块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检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否满足频率合理分布、模态振型解耦、限位等诸多设计要求。同时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分析;4、测试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加速度传递率,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运用隔振、吸声材料对整车进行布置,研究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传递路径上对车内舒适性的影响。
陈树勇[8]2003年在《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参阅国内外大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文中系统地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完整阐述,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2.探讨动力总成悬置隔振元件及悬置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设计要求和设计准则等理论和方法。3.通过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软件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的振动力学模型。4.通过对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系统的仿真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工况下动力总成质心处的各种运动响应曲线和各个悬置点支承处的动反力曲线,并且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对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和隔振性能进行了分析。5.对国产SQR7160型轿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本参数进行了实际测量工作;在实车不同工况下进行了隔振性能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
蒋胜强[9]2014年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动力总成是整车中主要振源之一,而汽车悬置系统则是相应振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对提高汽车NVH和乘坐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当确定动力总成和整车基本参数后,设计合理的悬置元件刚度、安装位置,可以使悬置系统各模态之间尽量解耦,从而降低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及延长发动机和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以某四点橡胶悬置布置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悬置系统建模技术、能量解耦理论,并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隔振分析和优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了悬置系统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及解耦理论,通过实验获取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原始参数,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悬置系统六自由度仿真模型。为了考虑悬架、车身和轮胎对隔振分析的影响,建立了更加全面的整车十六自由度仿真模型。②在六自由度仿真模型下,分析了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在固有频率和主振型方向解耦率的模态、21种工况下发动机跳动位移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扭矩轴(TRA轴)和弹性轴(EA轴)的位置叁方面存在的不足,为系统隔振优化指明方向。③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悬置叁向主刚度参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刚度优化变量参数;以悬置系统设计要求为约束条件;系统主振型方向解耦率和合理配置固有频率为目标函数;在ADAMS/Vibration模块下运用能量解耦法对原六自由度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在六自由度仿真模型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不仅实现了固有频率的合理分配,而且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主要振型方向上的解耦率达到90%以上、其余方向的解耦率基本达到85%以上,达到了优化目标。④最后,在整车十六自由度仿真模型环境下,通过振动分析和21种标准工况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六自由度模型下的优化结果,全面探讨了悬置刚度参数优化对整车振动的改善程度。论文建立的整车十六自由度仿真模型可以作为验证悬置系统六自由度优化设计结果的一种手段,对国内轿车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水平提升有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编写的计算TRA轴和EA轴的智能化软件对缩短悬置系统开发周期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陈齐[10]2014年在《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模拟仿真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汽车的两大振源主要来自于主动的发动机和被动的路面激励,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隔离这两大振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在不产生运动干涉的前提下,承受动力总成的重量及隔离动力总成向车架的振动传递,二是隔离路面激励引起的车架振动向发动机总成的传递。悬置系统的性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车NVH性能,因此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一直是汽车设计行业的热门话题。目前的悬置设计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传统的模态解耦法,该法主要通过调整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矩阵,改变系统模态来控制系统在激励作用下的响应;二是直接以动态响应为目标,优化悬置的参数,降低动力总成与车身间的力传递。本文应用第二种方法针对国产某商务车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矩阵运算,再以ADAMS运动学软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做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大量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分析国内外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研究状况,总结其设计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基本技术资料。然后利用MATLAB的编程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初步研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之后利用ADAMS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虚拟样机模型,在确定模型正确的基础后,通过频域仿真分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最后,为了获得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最佳的隔振性能,以系统固有频率的合理配置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前后的多方面仿真结果比较,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研究[D]. 黄鹏程.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2]. 轿车发动机悬置减振特性的仿真研究[D]. 段佳伶. 沈阳理工大学. 2010
[3]. 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研究[J]. 王显会, 李守成, 黄鹏程, 徐彬.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优化研究[D]. 朱斌. 重庆大学. 2007
[5].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优化及液压悬置性能研究[D]. 蒋友进. 西华大学. 2010
[6]. 中型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D]. 黄家铭. 江苏大学. 2016
[7]. 发动机悬置隔振和车内降噪试验研究[D]. 董朝纲. 吉林大学. 2007
[8]. 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D]. 陈树勇. 合肥工业大学. 2003
[9].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研究[D]. 蒋胜强. 重庆大学. 2014
[10].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模拟仿真与优化[D]. 陈齐. 中北大学. 2014
标签:汽车工业论文; 固有频率论文; 仿真软件论文; 振动试验论文; 六自由度论文; 振动频率论文; adams论文; 刚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