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面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面,理性,生态,个体化,互动,思想教育,机智。
负面性论文文献综述
汪群红,张智慧[1](2019)在《中国古代负面性“移人性情”观念类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移人、移性观念的产生早于移情,叁者内涵均为"移人性情"。体现负面价值判断的移人性情观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观、社会观、文艺批评不无密切关联,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多面性。古人对负面性习俗移人性情的批评颇具社会学价值;强调功利移人、利口移情的弊端,表明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而邪说移人观与声色移情论,则更多地反映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保守性与工具理性。防范负面性移人性情,既体现儒家坚守本心与理想的价值理性,亦为道家体道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武永勤[2](2019)在《利用负面性社会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负面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使大学生产生一些不太理性的行为,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为了减少负面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首先,通过对负面性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把负面性社会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再次,扬长避短,加强学生公正、正义价值观教育。(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1期)
陈艳丽[3](2018)在《个体化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负面性情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5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个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在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8年23期)
甘细琴[4](2017)在《生态理性对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超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往往是进步的代名词,因为技术革命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财富之和还要多。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损害。技术社会时代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程度、广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一极为矛盾的现象不得不改变人类对技术的看法,不得不引起人类对环境的重视,不得不掀起人类对技术理性的反思和对理性的重构。如今的社会,技术越来越先进,生态危机却越来越严重,这表明技术理性本身是无法解决生态危机的,相反,很多学者认为技术理性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但存在批判有余构建不足的理论困境。随着生态文明和生态理性的崛起以及对理性的重新认识,主张从技术理性走向生态理性成为历史的必然,成为解决这一理论困境的有效思路。本文以技术哲学和生态哲学为理论指导,以文献法、归纳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为研究方法,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在分析了技术理性导致生态负面性但生态理性能解决生态负面性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理性可从自然观、技术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四个层面超越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观点,以期实现研究的目标。本论文共四章。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是对核心概念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对技术理性、生态理性、生态负面性和超越这四个核心概念进行阐述。第叁章阐述技术理性导致生态负面性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自然资源锐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人口容量超标和气候异常是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表现。技术本身的反自然性、以控制自然为前提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价值理性的缺失是技术理性导致生态负面性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生态理性对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超越。生态理性的逻辑、立场和特征决定了生态理性能超越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可能性。生态理性对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超越路径主要从自然观、技术观、价值观和消费观这四个层面进行阐述。本论文通过研究生态理性对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超越,有助于人类从理性重构的高度审视人类的自然观、技术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有利于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朱成[5](2016)在《网络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负面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微信、微博等为主的网络社交媒体风靡全球,信息传播速度快捷,类型多样,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仅制造了社会中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也引得传统媒体纷纷效仿。但是,由于网络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功能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22期)
徐美清[6](2016)在《民间徐文长性格中的负面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流传的徐文长一直以聪明、诙谐幽默、富有正义感的机智人物形象为民众所津津乐道,同时许多关于徐文长恶作剧、故意捉弄欺负下层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亲友以及调戏妇女的故事也盛传不息。对故事里徐文长的这种集智与愚、善与恶的对立于一身的双重性格,特别是性格中的负面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分析鹿忆鹿教授《从徐文长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文的基础上,从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双重角度来解析徐文长式机智人物性格中遗留的负面性的"机智"行为,探讨徐文长双重性格中负面性背后的社会意义与历史价值,以便更好地认识徐文长,推动徐文长故事的健康发展与传播。(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6年01期)
马倩[7](2015)在《浅析高中生物教科书的负面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物教科书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传播媒介,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教材和重要依据。高中生物教科书的重要功用无可质疑,但教科书的负面性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概述了高中生物教科书的负面性,并提出了一些减少负面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5年06期)
罗韵[8](2014)在《浅析中韩间负面性人文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互动是构建共有知识的基础,而中韩间的负面性人文互动是中韩两国业已形成的集体知识冲突后的表现,也是中韩间构建"康德文化"式的共有知识的妨碍因素。"东北工程"事件后,激起了韩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对华好感度急剧下降;"端午节争端"则使得中国国内形成了认为"韩国剽窃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以上等负面性人文互动都是不利于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负面性人文互动除了是双方在旧有集体知识碰撞后的产物外,还是双方缺乏自我约束和明确定位的结果,了解负面性人文互动的表现和原因,于东北亚格局变动以及欲构建东北亚区域共同命运的当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习剑平[9](2014)在《儿童家庭“负面性教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负面性教育与反面教育、挫折教育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为了使儿童更好地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便其逐步地更好了解与适应社会,由家庭对儿童进行适度的"负面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负面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因此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适度的此类教育。(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袁燕[10](2013)在《基于规避网络文化负面性影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影响有正负两方面。高职院校应将网络文化中的积极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更要注重规避网络文化的负面性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效的做法包括:在物态文化方面倡导"适度拥有"的物质观与消费观;在行为文化方面倡导积极正面的人生观指导下的良好行为;在制度文化方面倡导遵循优良传统礼仪文化的校风班风;在心态文化方面倡导以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终身目标的组织氛围。(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负面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负面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使大学生产生一些不太理性的行为,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为了减少负面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首先,通过对负面性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把负面性社会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再次,扬长避短,加强学生公正、正义价值观教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面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汪群红,张智慧.中国古代负面性“移人性情”观念类型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武永勤.利用负面性社会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青年.2019
[3].陈艳丽.个体化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负面性情绪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
[4].甘细琴.生态理性对技术理性生态负面性的超越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5].朱成.网络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负面性[J].山西青年.2016
[6].徐美清.民间徐文长性格中的负面性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6
[7].马倩.浅析高中生物教科书的负面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8].罗韵.浅析中韩间负面性人文互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
[9].习剑平.儿童家庭“负面性教育”初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
[10].袁燕.基于规避网络文化负面性影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