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铜论文_丁磊,郭明恩,陈英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氧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尺度,强度,铸锭,晶粒,含氧量,静压,绝对零度。

无氧铜论文文献综述

丁磊,郭明恩,陈英豪[1](2019)在《无氧铜连铸锭氧含量及裂纹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降低无氧铜连铸锭的含氧量和裂纹消除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保温熔炼整体炉的研制将保温、熔炼工序合二为一,将铜合金传统上的叁段式制备方法升级为熔炼保温和连铸的两段式制备方法;其次,提出并实现了控制熔体流动与停止的闸阀技术,最后对宽厚比为650 mm/20 mm的无氧铜铸锭的裂纹缺陷进行了分析,通过设置合理的冷却参数,控制铸锭的含氧量≤0.000 4%,使铸件密度增大到8.94~8.95 g/cm~3,裂纹完全消除。(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2期)

田璐,韩旭照,高峰,韩闯[2](2019)在《介观尺度切削无氧铜本构模型建立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细加工会产生介观尺度下的尺度效应,应用基于位错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考虑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建立介观尺度下的材料本构模型,可解释微细加工中产生的尺度效应现象。对理论推导出来的介观尺度下的材料本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仿真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切削厚度的不断增加,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会逐渐趋向于宏观切削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当刀具的前角不断增大,材料的应力会随之增加,即材料所表现的尺度效应会更加明显。刀具的前角对于切屑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刀具前角较小时会更有利材料在前刀面堆积而形成切屑。刀具切削刃半径是微细加工中最小切削厚度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刀具切削刃半径的减小,材料所表现的尺度效应也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6期)

陈伟文[3](2019)在《一种高纯铌-无氧铜复合板材的爆炸焊接制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申请号:2018115966677公布号:CN109604806A申请日:2018.12.26公开日:2019.04.12申请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铌-无氧铜复合板材的爆炸焊接制造方法。该方法以高纯铌板作为复板,以无氧铜板作为基板,通过爆炸焊接的方(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申艳艳,谢新根,邓正超,程凯[4](2019)在《浸保护剂处理对无氧铜载体镀金层可靠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无氧铜载体表面镀金层浸保护剂处理对其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保护剂处理能够提升镀金产品的抗盐雾性能,但会使其表面润湿性变差,在导电胶粘接类工艺中的剪切强度降低,而对金锡焊接类共晶焊接基本无影响。提出了误用保护剂后的清洗方案,即用含OP乳化剂2~10 mL/L、硫酸4%~8%(体积分数)和硫脲2~10 g/L的溶液清洗3 min。(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1期)

付祥祺[5](2019)在《拉伸-弯曲复合作用下无氧铜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工程界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开始重视材料性能试验机的研发与应用,各种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对材料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多数服役工况中,材料受载荷情况十分复杂。拉伸、弯曲两种载荷是材料服役环境下最为典型的两种受载形式,因而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也被广泛使用。无氧铜材料加工性能稳定,常被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等,因此,开展无氧铜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机械制造与机械设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综述分析拉伸、弯曲以及拉伸-弯曲复合作用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拉伸、弯曲以及拉-弯复合加载测试理论,并就ANSYS Workbench软件针对拉伸-弯曲复合加载的仿真方法进行概述。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拉伸、弯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本文的试验部分,利用课题组自制的多载荷多物理场耦合原位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从不同加载条件下拉伸试验的研究和不同加载条件下弯曲试验的研究两方面入手,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试验对无氧铜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对TU2无氧铜材料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拉伸以及施加不同预载荷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在单纯拉伸试验中,分别针对不同轧制方向、不同加载速度的试样进行重复性试验。发现轧制方向与拉伸方向呈0°的试样,其测量出的弹性模量稍大于90°的试样,且0°试样的峰值应力出现的较早,同时0°方向试样的伸长率普遍小于90°试样;而对于不同加载速度的试样,可以看出在本文所给的速度范围内,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抗拉强度有所增加,但弹性模量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对于预载荷下的拉伸试验,对试样施加预循环拉伸载荷时,试样在经过卸载后重新加载,其重新加载的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凸起,上屈服点有所提升,随着预循环次数增加,材料的拉伸卸载时的卸载弦模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对试样施加预弯曲挠度,其抗拉强度相对于纯拉伸试样有所下降,同时随着预弯曲挠度的增加,材料伸长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但预弯曲挠度的大小对试样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预弯曲挠度下的拉伸断口进行观察与分析。本文针对无氧铜试样进行两端固定式叁点弯曲试验及预载荷下两端固定式叁点弯曲试验。针对不同轧制方向的叁点弯曲试验,可以看出相对于轧制方向为0°的试样,90°试样在挠度为5mm时,其对应载荷有所增加,且90°试样所对应的曲线相对而言波动略大;针对不同加载速度下的弯曲试验,可以看出在所给速率范围内,试样的承载能力随速度的增加呈现出略微增加的趋势,但相差不大。对于不同预载荷的弯曲试验,对试样施加预循环弯曲载荷,每经过一次卸载后重新加载,载荷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屈服强度也会有所提高;对于施加预拉伸位移的试样,在弹性范围内施加预拉伸位移,随着位移的增加,可以提高无氧铜材料的抗弯曲性能,在预拉伸位移到达一定程度后,其抗弯曲性能会有所下降,但对材料施加预拉伸位移对试样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丹华,秦思贵,刘国辉[6](2019)在《无氧铜表面钨涂层制备及结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无氧铜表面制备钨涂层,利用热等静压扩散连接工艺对铜钨复合界面进行热处理,得到铜钨复合材料。采用SEM、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及铜钨界面微观形貌,用胶粘和钎焊两种测试方法评价铜钨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钨涂层显微组织为柱状晶,涂层厚度及界面均匀;结合强度测试过程中涂层均未剥落或损伤,表明钨铜界面结合强度大于胶粘界面和钎焊界面的结合强度。(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7](2019)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液态锂对无氧铜的腐蚀研究”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研究员胡建生课题组"液态金属锂对无氧铜的腐蚀行为和机理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由博士后孟献才以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in static liquid lithium under high vacuum为题发表于核材料领域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本文来源于《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期刊2019年01期)

周安林[8](2018)在《无氧铜表面去油工艺设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氧铜是低温超导材料的重要组元,组装前必须达到良好的表面质量要求。由于无氧铜经过了机械加工过程,表面油污严重,因此必须进行去油处理。本文着重就无氧铜表面分别采用叁氯乙烯气相蒸汽溶剂和乳化剂超声波两种方法去油工艺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胡秋实[9](2018)在《无氧铜不同加载路径下塑性变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性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一直是力学工程与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与弹性响应不同的是,塑性响应必然对应于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长久以来,人们选择塑性应变作为内变量来描述微观结构的改变,然而研究表明,在不同应变率下将许多金属加载到同样应变水平,应力-应变率曲线将偏离线性,如图1(a)所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Follansbee等人指出,这种偏离是因为应变并非一个正确的内变量,若加载到同一位错密度水平而不是应变水平,则应力-应变率曲线将始终保持线性,如图1(b)所示,说明位错密度可以作为描述材料微观结构的正确内变量。本工作以高纯度无氧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本文来源于《2018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期刊2018-11-01)

李亮亮,沈飞,王辉,屈可朋[10](2019)在《晶粒细化对无氧铜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及爆轰加载试验技术,对不同晶粒度的无氧铜进行不同应变率加载,用闪光X射线观测技术观测爆轰试验过程中铜管的破裂,获得无氧铜在不同时刻的变形参数,以及铜在动态加载下的应力-应变。结果表明:应变率为(5 000~6 000)s-1,无氧铜具有应变率效应,随应变率的增加,应力/应变等参数均增加;JO-159炸药加载条件下,铜的膨胀均匀性和对称性与晶粒度无关,但破裂方式与晶粒度有关,晶粒度越小,各个裂纹的深度、间距逐渐趋于相同,分布逐渐对称。(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无氧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细加工会产生介观尺度下的尺度效应,应用基于位错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考虑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建立介观尺度下的材料本构模型,可解释微细加工中产生的尺度效应现象。对理论推导出来的介观尺度下的材料本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仿真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切削厚度的不断增加,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会逐渐趋向于宏观切削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当刀具的前角不断增大,材料的应力会随之增加,即材料所表现的尺度效应会更加明显。刀具的前角对于切屑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刀具前角较小时会更有利材料在前刀面堆积而形成切屑。刀具切削刃半径是微细加工中最小切削厚度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刀具切削刃半径的减小,材料所表现的尺度效应也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氧铜论文参考文献

[1].丁磊,郭明恩,陈英豪.无氧铜连铸锭氧含量及裂纹控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2].田璐,韩旭照,高峰,韩闯.介观尺度切削无氧铜本构模型建立与仿真[J].机械强度.2019

[3].陈伟文.一种高纯铌-无氧铜复合板材的爆炸焊接制造方法[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申艳艳,谢新根,邓正超,程凯.浸保护剂处理对无氧铜载体镀金层可靠性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9

[5].付祥祺.拉伸-弯曲复合作用下无氧铜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张丹华,秦思贵,刘国辉.无氧铜表面钨涂层制备及结合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9

[7]..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液态锂对无氧铜的腐蚀研究”取得进展[J].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9

[8].周安林.无氧铜表面去油工艺设备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9].胡秋实.无氧铜不同加载路径下塑性变形机制[C].2018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8

[10].李亮亮,沈飞,王辉,屈可朋.晶粒细化对无氧铜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Y-123)的(a)结构示意图,...圆形纤维/C复合材料截面的(a)PLM织...正弦波导行波管的粒子模拟模型示意图红铜平面金刚石车削试验铜线在未来封装中所占比例Fig1.5Copp...2-14 慢波结构在 Ka 波段的传输模型

标签:;  ;  ;  ;  ;  ;  ;  

无氧铜论文_丁磊,郭明恩,陈英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