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陈晓军[1]2006年在《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脑梗死的发病主要是因为动脉管腔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原因引起的大脑缺血坏死。有资料表明我国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列各种原因所致死亡人数的第二位,其中脑梗死的发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80%,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给病人、家属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因此积极探讨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有效防治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脑梗死的治疗,针灸以其疗效高、费用少的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此,本课题特选用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和临床两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第一节 文献研究 目的 了解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相应治疗;掌握调和阴阳针刺法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熟悉西医有关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 方法 查阅有关中风及调和阴阳针刺法的中医文献,检索近十年有关脑梗死的相关资料,最后汇集、整理、综述。 结果 (一) 中医对中风病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外因论到内因论,再到内外因两纲立论的发展过程;病机认为与虚、风、痰、瘀、火及毒邪等有关;治疗方面,中药以活血化瘀法、化痰通络法、益气活血法、益肾通络法、祛风通络法、通腑泻热法和养阴活血法为主;针灸则以体针、头针、穴位注射、针药结合等为主。 (二) 调和阴阳针刺法是在“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的理论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初步认为,调和阴阳针刺法只是一种理论体系的总称,而非单指某种具体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叁) 西医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机理研究较为深入,主要学说有:钙超载、自由基损伤、一氧化氮毒性、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损伤级联反应等。目前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经保护等为治疗原则。 结论 (一) 中医对于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治疗也因对其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入而逐步完善。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针灸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 (二) 大多数相关文献显示:相比以阳明经穴为主的常规针刺法,调和阴阳针刺法对于中风具有更好的疗效。

王皓琳[2]2013年在《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NIHSS指数)、生化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疗效评价(疾病疗效评价)等的变化,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势及安全性,为针药结合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将63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2例和电针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1例。治疗方法:对照组:a.口服药:氯吡格雷片75mg,每晚一次;b.静滴药: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丹参酮ⅡA磺胺钠注射液8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80ml/100mg静滴,每日一次(以上静滴药物任选两种);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并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控制血压、降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血海、阳陵泉、足叁里、悬钟、解溪、太冲、叁阴交。配头穴:百会、四神聪;面部取穴:太阳、颊车、地仓、廉泉及其左右各1.5寸处(即咽叁针),结合随证配穴。针刺操作方法:体针采用0.3*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用碘伏常规消毒腧穴,用提插、捻转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后,使用XS一998B型电针治疗仪,将2对导线分别接在上肢的合谷、曲池,下肢的足叁里、悬钟。选用f2频率,并以相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病人能耐受为原则,留针30min后起针。头面部穴位采用0.3*40mm一次性无菌亳针,碘伏常规消毒腧穴后进针,并轻微捻转行针使之得气。每天1次,一周治疗6次,休息1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两组的临床指标(四肢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综合评价),检测生化指标(D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临床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组内比较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具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组内比较DD值均有明显改善,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DD值改善率较对照组具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估: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0例。4.安全性评估: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均有效;2.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3.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

金钟太, 闫也, 陈苏宁[3]2005年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文中提出针刺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头针和体针对脑梗死的治疗有着直接和明显的效果,如配合药物治疗则收效更佳。笔者对头、体针配合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病房(神经内科病房)20

曹俊峰[4]2014年在《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观察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所有病例均来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05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一病区住院患者。选择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并进行眼针针刺治疗,每天针刺一次;对照组患者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应用NIHSS量表及尼莫地平法评价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量表评分减低,且优于常规治疗组。2.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医症状疗效积分减低,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72%。3.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1周内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100%,一周到两周内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83%。结论:1.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显着。2.尤瑞克林配合眼针能减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优于常规基础治疗。3.尤瑞克林配合眼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4.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病程相关,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熊杰, 石学敏[5]2004年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近况》文中指出现将 1 998至 2 0 0 4年间国内期刊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 头部腧穴及头针为主治疗1 .1 头部腧穴为主治疗 唐氏等[1] 将 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磁针组、常规针刺组、静磁针组 ,每组各 3 0例。结果 :头穴脉冲磁针

周凌云[6]2013年在《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探讨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探索一个通过中医针刺疗法提高血清VEGF水平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患者40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20例,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20例;另从医院体检科选取20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针刺治疗,即针刺双侧足叁里、血海、阴陵泉、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叁阴交,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每10min行针一次,每日针一次,7天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检测正常组的血清VEGF水平供参考,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并探讨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1、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2、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14天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差值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的差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与第14天的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中、重度叁组之间有显着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能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2、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发病时,VEG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成正相关,可作为发病时病情评估依据,病程中可通过动态监测VEGF水平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4、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促进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是祛瘀生新针法2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能的深层机制之一。

王妍[7]2015年在《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立足于循证医学,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对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为急性脑梗死早期(30d内)介入针灸治疗提供循证依据,并对现有临床试验的不完善方面提供建议。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以及各数据库的特点,和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文献检索策略。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维普VIP)、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WF)、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MEDLINE (PubMed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中心注册数据库,对语言为中英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收集,由2名评价员根据制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制定资料提取表。依据Cochrane协作网编写的Cochrane Handbook5.1.0中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Risk of bias table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偏倚评价。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5.2,对治疗组包含针灸疗法在内的文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残障率、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成果:总共纳入151篇文献(总共16999例患者),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四个组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其中针灸疗法对照西医常规治疗组纳入70篇文献(6016例患者),针灸综合疗法组纳入67篇文献(8538例患者)。针灸结合康复疗法组纳入10篇文献(1631例患者),针刺对照安慰针刺组纳入4篇文献(814例患者)所有文献中64篇报道了具体随机方法,17篇报道了分配隐藏,3篇报道了双盲,但未具体描述实施,17篇报道了盲法评价,33篇记录了退出失访信息,6篇进行了ITT分析,整体文献质量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结束后的死亡率、治疗后及随访期残障率、有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中医病症诊断评分、C反应蛋白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但在改善长期随访期死亡率及复发率方面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无差异,不良反应多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轻微不良反应如疼痛、出血及晕针等方面。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及远期随访期残障率、有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C反应蛋白方面均优于非针灸对照组;但在减少死亡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对照组,在死亡率和残障率方面无报道,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针刺疗法与安慰针刺疗法组比较,结果显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残障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均无差异。结论:Meta分析提示在目前证据级别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针灸疗法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残障率,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无充足证据证明针灸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特别是远期死亡率。针灸疗法在目前的证据级别下尽早(发病30d以内)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是值得推荐的。但针刺与安慰针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差异不明显,仍需研究探讨更合适的安慰针刺疗法,提高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更有效的为针灸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宁丽娜, 熊杰[8]2011年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针刺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康复的治疗,临床上有多种针刺方法,如头针、体针、颅针、耳穴、穴位注射等,还有针刺配合中药、西药和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针刺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从脑梗死的发生机理和针刺的作用方面探讨,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 陈晓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2].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 王皓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3].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金钟太, 闫也, 陈苏宁.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4]. 尤瑞克林配合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D]. 曹俊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

[5].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近况[J]. 熊杰, 石学敏. 江西中医药. 2004

[6]. 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的影响[D]. 周凌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7].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王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8].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宁丽娜, 熊杰. 吉林中医药. 2011

标签:;  ;  ;  ;  ;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