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多波束论文_戴超,邹光南,杨博,刘鸿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多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数字,阵列,相控阵,天线,相位,抗干扰。

数字多波束论文文献综述

戴超,邹光南,杨博,刘鸿鹏[1](2019)在《HTS通信系统数字多波束成型技术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多波束成型系统是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通信系统的天线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星上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保障。数字多波束成型技术是影响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介绍数字多波束天线系统的前向和回传链路的系统框图及数字多波束成型过程,仿真分析阵列天线馈源个数变化对波束成型的影响以及IFFT数字多波束成型算法的技术特点,最后提出一种基于IFFT算法的改进数字多波束成型方案并仿真分析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FFT算法与窗函数相结合的多波束形成方式,第一旁瓣的副瓣衰减相比IFFT算法的多波束成形算法提升了17%左右。(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蔡昌雷[2](2018)在《基于数字多波束的ADS-B IN综合集成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技术和软件无线电的不断发展,多系统孔径资源共享及功能集成是航电设备发展的趋势,利用二次雷达集成ADS-B IN功能使得航管监视系统有效保障监视、飞行计划、航空情报等各类信息输入合理、透明共享、信息顺畅与协同,充分实施智能化决策,并为航空器基于轨迹和性能的空管运行新方法提供完整一致的信息支撑。本文以基于数字多波束的ADS-B IN与SSR综合集成化设计为研究背景,依托九洲公司承研的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某二次雷达分系统为实现平台,在不增加硬件资源的条件下,在数字相控阵二次雷达设备中,实现了ADS-B IN的综合集成设计。论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工作:(1)理论积累:对二次雷达、数字波束形成、ADS-B IN系统、航迹融合算法等理论文献和相关标准进行学习,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初步形成基于数字多波束的综合集成ADS-B IN功能的数字相控阵航管二次雷达设备的基本设计思路,为后续设计工作奠定基础;(2)系统需求分析:阐述了ADS-B IN综合集成系统的功能、性能、设备、测试等需求,提出了ADS-B IN综合集成设备的实施方案;(3)系统设计:完成了基于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的ADS-B IN综合集成化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工作流程设计、系统指标论证、数字多接收波束形成设计与仿真、天线自校准设计等,攻克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4)系统实现:主持完成了ADS-B综合集成二次雷达设备的详细设计与工程样机实现,对设备中的主要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其软硬件设计和工作原理;(5)测试验证:主持对设备开展相关测试、试验、验证工作,分为实验室测试、天线测试和系统测试叁个阶段,分别验证了工程样机的功能性能、天线方向图、系统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工程样机满足系统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5)

周志伟,王志国[3](2018)在《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控阵的数字多波束形成,提出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在相控阵信号接收信道和发射信道前端,FPGA芯片通过串口接收波束指向信息。然后在FPGA芯片中计算各个波束的权值,对每个天线对应的多通道移相器进行控制,直接改变模拟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实现波束形成。对阵列方向图进行仿真并与理论阵列方向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多波束形成方法性能接近理论值,适用于相控阵测控工程。(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孙涛[4](2018)在《5G数字多波束阵射频收发信机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已成为全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可大幅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本文针对5G大规模MIMO数字多波束阵测量系统中的射频收发信机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设计并实现了应用于5G大规模MIMO数字多波束阵测量系统的3.5GHz频段四通道射频收发信机,TDD的双工方式,支持100MHz带宽。该四通道射频收发信机使用高度集成的直接变频宽带射频收发芯片AD9371,可拼接形成64通道大规模MIMO射频收发系统。结合系统的指标要求,本文设计了接收机前端以满足动态范围的要求,同时还设计了发射机前端以提高输出功率。通过ADS软件仿真验证了接收机前端和发射机前端的设计的合理性,并对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射频器件进行了仿真与测试。另外,还给出了系统时钟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设计方案。在仿真设计的基础上,制作了四通道射频收发信机的实物并进行了测试。接收机前端的增益约为28.5dB,100MHz带宽内增益平坦度为0.73dB,噪声系数小于3dB;接收机整机在100MHz带宽内的单音信号边带抑制比小于-78.4dBc,直流偏移小于-76.8dBFS,线性动态范围为70dB。发射机整机在100MHz带宽内增益平坦度为0.93dB,单音信号的边带抑制比在-50.2dBc以下,载波抑制比在-64.5dBc以下。对于符号速率80Msps的64QAM调制信号,发射机上下相邻信道的ACPR分别为-57.8dBc和-60.5dBc;另外还测试了发射机的调制精度,符号速率20Msps的QPSK、16QAM、64QAM调制信号的EVM分别为1.21%、1.01%、0.78%,符号速率80Msps的QPSK、16QAM、64QAM调制信号的EVM分别为2.55%、2.41%、2.20%。以上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射频收发信机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4-03)

黄菲[5](2018)在《3.5GHz 5G大规模MIMO数字多波束阵射频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多波束阵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多波束阵的每个天线辐射单元都集成一组收发(Tx/Rx)射频组件。本文针对5G 3.5GHz频段大规模MIMO应用,开展数字多波束阵中部分射频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单通道收发链路,收发链路采用低中频、共本振的结构,在对每个模块进行设计、测试的基础上完成了整个链路的设计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发射通道可实现-30dBm~0dBm范围内200MHz带宽的信号发射;当发射OdBm的射频信号时,200MHz带宽内平坦度为2.297dB;工作在3.5GHz发射OdBm信号、LTE20调制时EVM 为 1.6%rms,ACPR 为-40.3dBc,符号速率为 1OOMsps 的 64QAM 调制时 EVM 为2.3%rms。接收通道可以接收来自天线端-85dBm~-25dBm动态范围内的200MHz带宽的射频信号;接收-25dBm射频信号时,200MHz带宽内平坦度为1.555dB;通道OIP3为28dBm,线性度高;工作在中频375MHz接收-25dBm信号时,LTE20调制的EVM为0.911%rms,符号速率为50Msps的64QAM调制时EVM为2.6%rms,符号速率为50Msps的256QAM调制时EVM为2.5%。(2)设计并实现了单板8通道收发链路和平面偶极子天线阵列,测试结果表明:8通道一致性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在8通道间校准的基础上,联合天线和射频通道进行了测试并在数字域波束合成,测试结果表明,在±50°范围内可以实现波束的扫描和合成。最后介绍了由8块平行单板和背板构建64通道标准阵列的方案。(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10)

王晓波,王轶,李铁,薛秀丽[6](2018)在《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测控系统可实现全空域范围内任意分布的多达几十个目标的同时测控,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地面测控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测控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概括基于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测控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深入分析在测控系统中应用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主要性能考虑,最后对天线阵面及结构热控等主要的系统设计内容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18年01期)

吕潇君,张兆林,王伶[7](2016)在《幅相误差对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过程中,由于天线一致性、射频通道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处理的接收信号幅度和相位将产生误差;以及波束零点对信号的幅相不一致性非常敏感,使利用零陷技术抗干扰的系统性能急剧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幅相误差对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影响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幅相误差对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产生较大影响,会使系统部分或不能抑制干扰;相比幅度误差,相位误差对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性能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在抗干扰之前对信号进行幅相误差校正将大幅改善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魁星,王金华,高帅,王茂磊[8](2016)在《基于伪距比对的数字多波束天线相位中心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星地时间同步系统中,天线的相位中心成为影响同步精度的重要因素。研究了数字多波束天线原理及相位中心概念,针对其特有的工作方式设计了一种伪距比对标定法,通过比对参考波束的伪距值以较小代价实现数字多波束天线的相位中心标定。利用该方法对数字多波束天线相位中心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伪距比对标定法不需要暗室和专用测量系统,提高了数字多波束天线相位中心的可测试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韩双林,翟江鹏,魏海涛[9](2016)在《数字多波束发射终端的通道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指向精度与发射终端通道一致性有密切关系。针对通道一致性问题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发射终端进行了设计。硬件方面主要是采用等长线的方法保证各个通道信号所经过的链路时延一致。软件方面设置相关参数使通道间时间同步和D/A同步,并通过标校校准每个通道的输出信号。试验结果表明,以上措施有效地减小了通道间幅度、相位和时延差异,提高了通道一致性。该研究也为其他阵列天线系统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李景峰,郑生华[10](2016)在《基于微波光子阵列的数字多波束测控系统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测控设备将向着多目标、高速率、平台多样性发展。数字阵列体制由于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应用于测控领域。但是数字天线阵面功耗、体积、重量、电磁兼容、数据传输等瓶颈限制了其应用。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阵列的数字多波束测控系统构架,将有效提高测控系统的灵活性、平台适应性、重构扩展性、电磁兼容性,为我国未来海陆空天一体化测控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6年05期)

数字多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数字技术和软件无线电的不断发展,多系统孔径资源共享及功能集成是航电设备发展的趋势,利用二次雷达集成ADS-B IN功能使得航管监视系统有效保障监视、飞行计划、航空情报等各类信息输入合理、透明共享、信息顺畅与协同,充分实施智能化决策,并为航空器基于轨迹和性能的空管运行新方法提供完整一致的信息支撑。本文以基于数字多波束的ADS-B IN与SSR综合集成化设计为研究背景,依托九洲公司承研的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某二次雷达分系统为实现平台,在不增加硬件资源的条件下,在数字相控阵二次雷达设备中,实现了ADS-B IN的综合集成设计。论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工作:(1)理论积累:对二次雷达、数字波束形成、ADS-B IN系统、航迹融合算法等理论文献和相关标准进行学习,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初步形成基于数字多波束的综合集成ADS-B IN功能的数字相控阵航管二次雷达设备的基本设计思路,为后续设计工作奠定基础;(2)系统需求分析:阐述了ADS-B IN综合集成系统的功能、性能、设备、测试等需求,提出了ADS-B IN综合集成设备的实施方案;(3)系统设计:完成了基于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的ADS-B IN综合集成化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工作流程设计、系统指标论证、数字多接收波束形成设计与仿真、天线自校准设计等,攻克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4)系统实现:主持完成了ADS-B综合集成二次雷达设备的详细设计与工程样机实现,对设备中的主要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其软硬件设计和工作原理;(5)测试验证:主持对设备开展相关测试、试验、验证工作,分为实验室测试、天线测试和系统测试叁个阶段,分别验证了工程样机的功能性能、天线方向图、系统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工程样机满足系统指标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多波束论文参考文献

[1].戴超,邹光南,杨博,刘鸿鹏.HTS通信系统数字多波束成型技术仿真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9

[2].蔡昌雷.基于数字多波束的ADS-BIN综合集成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周志伟,王志国.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J].数字通信世界.2018

[4].孙涛.5G数字多波束阵射频收发信机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8

[5].黄菲.3.5GHz5G大规模MIMO数字多波束阵射频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王晓波,王轶,李铁,薛秀丽.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遥测遥控.2018

[7].吕潇君,张兆林,王伶.幅相误差对数字多波束导航抗干扰影响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16

[8].刘魁星,王金华,高帅,王茂磊.基于伪距比对的数字多波束天线相位中心标定方法[J].无线电工程.2016

[9].韩双林,翟江鹏,魏海涛.数字多波束发射终端的通道一致性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6

[10].李景峰,郑生华.基于微波光子阵列的数字多波束测控系统构想[J].信息通信.2016

论文知识图

3凝视数字多波束SAR系统构成示...9凝视数字多波束SAR不同下视角...收发数字多波束天线组成示窟图传统数字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原理框...同时数字多波束干扰的波束形成效...8凝视数字多波束SAR凝视成像中...

标签:;  ;  ;  ;  ;  ;  ;  

数字多波束论文_戴超,邹光南,杨博,刘鸿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