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东亚,区域,最优,自由贸易区,汇率,金融危机。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穆良平,姬振天[1](2016)在《货币区域化视角下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对东亚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区域金融合作理论以及欧洲货币合作、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实践经验,总结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剖析了当前东亚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种种困境: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东亚各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宗教信仰等存在巨大差异,美国的影响和区域合作缺乏领导核心。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际区域组织金融合作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推进东亚区域金融合作进程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6年04期)
田弘[2](2016)在《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就一直是学术界和相关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发展、欧盟国家与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分析和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形式叁个方面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行了概述,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定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莹[3](2016)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国遭受货币危机,在缺乏货币协调机制的情况下使危机迅速波及其他国家,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东亚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开展货币合作。东亚地区在货币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限制,货币合作一直停留在初步阶段,目前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美洲及欧洲货币合作模式进行对比,结合东亚目前的政治经济情况,提出了一些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措施,并认为多重货币联盟是适合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平稳,参与东亚货币合作是我国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加入SDR,人民币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东亚的锚货币,因此应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及人国际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基珣[4](2014)在《人民币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化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在金融危机后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东亚各经济体出现了较大分歧,使东亚货币合作前景渺茫。基于此,本文深度探讨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问题,并在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东亚地区化的目标及人民币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建议我国政府应该当机立断,做出人民币东亚地区化的战略选择。(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18期)
魏涵[5](2014)在《金融危机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至今余瘟不断,这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美元主导下的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弊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其中一种建立区域货币联盟的改革设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东亚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支持声也日渐高涨。旨在通过东亚区域目前的货币联合的现状、意义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提出适当的改革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4年12期)
李莹[6](2013)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各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领域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在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危机时常发生,给各国以不同程度的打击。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亚洲各国敲响警钟,他们逐渐意识到加强货币合作的必要性,特别是不断深化区域货币合作,才能在本质上抵御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加强应对机制,从而维护作为核心要素的本国金融的稳定。东亚各国在金融危机的摸爬滚打中也逐渐重视到了在世界经济关系中一己之力是无法强大起来的,因此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提上日程势在必行。目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着成果,今后会朝着区域一体化的目标迈进。但是,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在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东亚区域内区情的复杂性,使得从合作方式的选择,包括主导货币和锚货币的选择上,整个合作机制中的各个配套措施的确定上都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研究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一共分为四部分,叁万余字。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下基本问题的概述。首先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的相关概念的含义作了界定。其次,鉴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冲击巨大,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国在金融制度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各国无法孑然一身地有效应对危机,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用的有限,各国亟需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探索实现危机救助的新途径。因此,这部分对建立(完善)区域货币合作机制必要性和制约因素做了分析,为接下来具体制度的研究进行铺垫。第二部分论述了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果说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于东亚金融合作是个诱因的话,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促使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向实质性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因此,本文以次贷危机为分水岭,分别对其前后的东亚货币合作机制进行了讨论,发掘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得出阻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程完善的因素。第叁部分提出了完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根据东亚区域自身条件应当选择的合作模式,以及从法律框架、机构设置、涵盖货币体系、对话机制、汇率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的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所包含的具体措施,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从我国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参与完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的作用及对策。指出作为大国,中国应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充分担当好协调者和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为契机,应对好外来挑战,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积极推进次区域合作的进程。(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3-11-01)
吴昊,刘丹[7](2013)在《欧债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福利、低增长的支出模式、不完善、不平衡的政策规则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终导致欧债危机的爆发,尽管欧盟和欧洲央行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欧债危机,但是并未取得明显成效。文章在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的基础上,对可选择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应对欧债危机的综合策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3年07期)
张欣[8](2013)在《“10+3”框架下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可行性分析与战略选择——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各国目前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严重滞后于贸易合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传统的OCA标准,目前东亚各国内部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而且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成本较高。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中日韩叁国货币冲击的对称性较高,但是在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方面存在非对称性,而且这种非对称性在短期更为明显。与日韩相比,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冲击的对称程度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合作优势。因此中国应以贸易合作为基础,加强同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共同引领东亚货币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刘亮[9](2013)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全球化、特别是国际货币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以后,东亚各国进行了深刻反思,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达到防范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发展之目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货币合作作为区域性货币体系的构建安排,对于改革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区域性货币(日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更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提出、分析并解决东亚货币合作的以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考察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分析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阶段、层次及深化货币合作的动因等;二是分析东亚进入深层次货币合作所需的条件,并考察东亚现已具备的基础和存在的障碍;叁是根据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和条件,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与前景。本文立足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2008年后各国热议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参考国际货币合作相关理论与实践以及分析东亚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有的合作安排的基础上,东亚地区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动因、条件、障碍,研究东亚进行汇率机制协调等深层次货币合作的路径,并简要阐述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担任的角色。本文认为:“清迈倡议”的提出,东亚区域各国、各层次对话机制的成立、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是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得到的代表性成果。但在短中期内,东亚地区难以实现区域内单一货币流通的构想。东亚货币合作现阶段的主要方向是构建区域“货币锚”(anchor),建立区域内汇率协调机制。东亚地区进行有效的汇率协调需注意以下问题: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和外围条件;区域内各经济体在国家战略和合作意识方面的分歧,尤其是中日在货币合作策略、货币合作范围上的不同界定;东亚短时期内仍难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由于受到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差较大、贸易开放度各异、经济周期并非完全同步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深层次的东亚货币合作可通过由次区域到全区域的方式逐步展开。短期内,在次区域内部,以初步汇率合作为核心进行区域汇率机制协调、实现低层次的经济政策磋商;长期内,构建汇率稳定机制,深入推进区域内货币合作,实现汇率制度、经济政策的深度协调。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提出论文要研究的基本问题,阐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动因、条件、路径等东亚货币合作的关键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对东亚货币合作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指出货币合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合作主要是汇率合作机制,广义的货币合作还包括微观金融领域的货币政策制定、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等,本文对这几种合作都有所涉及,但着力于研究汇率机制层面上的货币合作。同时,第一章还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对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在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部分,重点回顾两种理论基础:一是金融危机与东亚货币合作。主要包括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与东亚货币合作关系理论。后者作为研究重点,主要讨论金融危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相互推动关系。二是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作为研究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理论,最优货币区(OCA)理论贯穿于本文研究过程。国际货币合作实践部分主要讨论国际货币合作历史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经验为研究货币合作提供了规律性思路,而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作为最为成功的货币合作实践为研究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在国际货币合作的实践部分,加入关于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东亚地区目前尚无法摆脱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对美元的依赖,研究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原因有助于理清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美元作用与拉美国家的差异;研究拉美国家美元化的成本和收益以及拉美国家的去美元化倾向,有助于在区域货币合作研究中正确考量美元在区域货币篮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叁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动因进行分析。现有的东亚货币合作主要集中于第一阶段的危机救助和监督领域,对于第二阶段的汇率机制协调和第叁阶段的货币同盟建设则鲜有涉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清迈倡议”(CMI)、东盟监督机制(ASP)等区域性监督救助机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亚洲债券基金、共同外汇储备库等机制性救助载体。对于汇率合作,目前东亚地区只在信息协调与监控、储备库资源协调等方面有所进展,实质意义上的汇率合作尚无明显进展。在货币合作的动因方面,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实动因主要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IMF救助缺位导致金融危机迅速扩散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等)的发展推动东亚货币合作,欧元区的成功实践对东亚地区的示范意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是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动力之一。理论动因方面,本文阐述了货币合作的金融稳定效应、经济增长效应、收益成本分析,并指出进行货币合作对区域的收益大于丧失铸币税、货币政策独立性等成本。第四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和基础进行了OCA分析,并考察了美国、日本、中国、东盟等区域战略利益主体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持不同态度的战略考虑。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性方面,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劳动力流动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但主要靠产业发展推动,而非自发的市场行为,劳动力流动占比尚未达到欧元区成立时的水平;资本流动性不高,区域内开放度各异。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上,从股票市值占比、固定资本形成、债券市值等指标来看,东亚地区资本市场已趋于对称,但各经济体内部金融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仍有较大差异。在贸易一体化程度上来看,东亚国家整体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高于欧元区成立之前各国的水平。但区域间对外贸易依存度差异较大,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汇率稳定协调,以便适应一体化发展要求。在宏观经济结构和相似性方面,东亚各国在经济增速和经济周期上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同步性,但区域内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仍有较大差异,且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并不收敛(convergency).在各国博弈方面,日本试图推动东亚货币合作建立日元为基础的亚洲共同货币,美国则出于维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和地缘政治考虑,一直反对东亚地区内部进行各种形式的“排它性”合作,希望以“亚太地区”范围进行合作。中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适应国内企业对外贸易、投资对汇率稳定的需求,但现阶段中国的主要任务仍是立足区域,发展国内经济,加强与区域内各国的经贸联系,并未对货币合作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东盟各国与日本仍存在历史芥蒂、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并不希望两国成为区域货币合作的主导,然而又存在着通过东亚货币合作提高危机救助和防范能力的现实诉求,因此,东盟实施“模糊表态”战略,引入美国、日本、中国等主要战略利益主体,企图在各国战略博弈中制衡各国,实现自己主导的区域合作。各国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也成为东亚货币合作在短期内难有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障碍之一。第五章从实践角度,提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具体途径。东亚区域金融合作首要目标是完善东亚信息共享和援助机制,中期建立东亚汇率稳定机制,长期建立共同货币区。东亚地区已在信息共享和危机援助方面有所进展,近期应逐步加强和完善。本文重点讨论东亚货币合作中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各国经济规模、对外依存度、产品和出口结构等因素。东亚目前各国汇率制度不尽相同,要进行汇率机制协调,首先应选择合适的“锚”。东亚地区并不具备拉美国家90年代时进行美元化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美元作为东亚进行货币合作的唯一货币锚并不现实。日元走弱、人民币尚未区域化、国际化,也无法承担货币锚角色。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可以采用SDR+货币篮子作为名义锚,并通过逐步降低货币篮子中美元、欧元的比重,最终实现SDR+区域内货币(人民币、韩元、日元等)为主体的货币篮子。东亚进行汇率协调可分五步进行:第一步建立汇率制度、汇率波动的政策对话;第二步通过各国货币对美元有更大的弹性实现汇率制度的正式协调;第叁步采取正式但是松散的汇率政策协调;第四步和第五步实现正式、强化的汇率政策协调。第六章阐述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定位与策略。从中国视角来看,在比较中日货币竞争力与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的基础上,阐明我国参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定位。并在对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给出中国推动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政策建议。目前中国应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专注于在经济领域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长此以往,经济利益将会克服政治紧张情绪,将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时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战略目标转移,加快深入东亚货币合作便可水到渠成。(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05-01)
艾宇[10](2013)在《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的“锚货币”选择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金融危机这一现象的反思、欧洲货币联盟的设立以及欧元的榜样作用促使东亚一些国家都在讨论东亚地区货币合作乃至建立亚洲货币同盟的可能性,各国也在为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做出努力。虽然目前东亚整体尚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但是因为东亚区域内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比较缓和,经济指标比较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所以在东亚部分经济体之间进行次区域货币合作是可行的。东亚实现货币一体化可以考虑采取分步走的渐进性方式,先建立中华货币区、日韩货币区和东盟货币区叁个次区域货币区,再逐步向外围地区扩展,最终过渡到整个东亚地区。本文以东亚叁个次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中“锚货币”的选择问题。具体来说,本文首先结合东亚地区选择多重货币联盟方式的原因,说明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的背景,再介绍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的进展。然后理论分析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中“锚货币”的选择问题。其中,首先介绍区域货币合作中“锚货币”选择的相关理论知识,再对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中“锚货币”在选择问题上做理论解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中“锚货币”选择问题——基于对东盟次区域货币合作中“锚货币”选择的分析。本文以2005-2013年间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8个东盟国家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美元、日元、人民币、新加坡元和泰铢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考察东盟货币对主要货币的钉住情况,实证结果说明人民币已经成为这些国家主权货币汇率变动的隐性货币锚。最后,文章基于前文的讨论,得出了关于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及“锚货币”选择的结论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3-04-06)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就一直是学术界和相关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发展、欧盟国家与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分析和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形式叁个方面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行了概述,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定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穆良平,姬振天.货币区域化视角下国际区域金融合作对东亚的启示[J].理论探讨.2016
[2].田弘.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分析[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3].王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王基珣.人民币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化发展分析[J].商业时代.2014
[5].魏涵.金融危机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
[6].李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7].吴昊,刘丹.欧债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3
[8].张欣.“10+3”框架下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可行性分析与战略选择——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3
[9].刘亮.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0].艾宇.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的“锚货币”选择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