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独脚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酮,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瓜列当
独脚金论文文献综述
康允尧,金钟,徐效华[1](2019)在《含黄酮母核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当属(Orobanche spp.)是寄生于植物根系的全寄生杂草,其主要寄主植物为玉米、高粱、黍米、大米及甘蔗等农作物。该属植物全世界分布广泛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在我国,列当属杂草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及北部地区且共有十一种之多,其中危害较重的主要为向日葵列当(O.cumana Wallr.)及瓜列当(O.aegyptiaca Pers)。仅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及瓜列当就造成当地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西瓜及甜瓜的大量减产,受灾严重地块甚至出现绝收。因该类杂草的生命周期与寄主高度协调且种子埋于地下,故而传统除草剂难以对其防控并可能对寄主造成伤害。研究表明,该属杂草种子主要通过寄主释放的化学信号分子来诱导其萌发并实现寄生,通过萌发刺激物诱导种子在无寄主的环境中自杀式萌发是控制该类杂草的有效手段。本课题组根据前期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黄酮母核结构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测定了它们诱导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活性,并使用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化合物与独脚金内酯受体蛋白(PDB ID:5DJ5)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合成18个具有黄酮母核结构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它们对瓜列当种子均表现出一定的萌发诱导活性,其中化合物12活性最佳,相当于阳性对照药GR24。化合物12与独脚金内酯受体蛋白的对接结果显示其D环结构与Ser97空间位置接近,利于D环的降解,从而表现出强的种子萌发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2](2019)在《科学家揭示水稻独脚金内酯与细胞分裂素间的调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枝是植物株型发育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在调控植物株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该激素可通过抑制侧芽的生长在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相互调控关系的解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锦兰[3](2019)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独脚金联用在儿童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独脚金联合应用在儿童消化不良治疗当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以80例儿科收治的消化不良患儿为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独脚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疗效为92.50%,对照组为80.00%,组间区别显着(P<0.05)。结论:对儿童消化不良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独脚金联合使用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6期)
吴晓毅,张睿,马允,孟令嘉,屠李婵[4](2019)在《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藤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萜类等次生代谢产物,但一些萜类成分在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因此,该研究结合生物技术手段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叁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以雷公藤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福啶、雷酚内酯和雷公藤宁B 4种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以期为雷公藤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外源性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显示,100μmol·L-1GR24诱导雷公藤悬浮细胞240 h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福啶、雷酚内酯和雷公藤宁B的累积量均被不同程度地抑制,其累积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96. 59%,63. 80%,61. 02%,33. 59%,其中,雷公藤宁B的累积被显着性地抑制,而诱导后120 h为GR24对部分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发挥抑制调控的关键时间点。该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GR24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福啶、雷酚内酯和雷公藤宁B共4种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效应,并对其诱导后的动态累积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今后深入研究GR24诱导雷公藤中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Fahad,Nasir(林丹)[5](2019)在《独脚金内脂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在调控水稻根际微生物和应对稻瘟病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满足了世界人口约一半的粮食需求。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到约90亿。因此,为了满足这一增长需求,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导致全球每年水稻产量损失严重(约10-30%),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受到威胁。通常使用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稻瘟病,例如叁环唑、丙烯唑、嘧菌酯、丙环唑和异丙醇。这些杀菌剂虽然治病率高、见效快,但是化学杀菌剂的不适当或过度使用,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机,威胁生态环境。利用具有“种族特异性”抗病的作物品种是另一种可靠的疾病治理方法。但是,由于不断克服宿主防御的稻瘟病新型病原体的出现,抗病性并不持久,只能持续两叁年左右。因此,迫切需要能够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免疫力的方法以获得对稻瘟病更持久的抗性。为了抵御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植物不仅激活基础防御反应,包括防御激素的产生,还依赖于根际微生物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根际微生物通过参与宿主养分获取和环境压力恢复,使其成为以生态可持续方式提高农业收益的理想方法。有趣的是,特定的植物激素和相关的信号不仅作为植物生长和防御调节因子,而且在选择特定的根际微生物成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探索植物激素在防御中的作用,确定根际微生物及其相关机制,将为生态可持续方式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新的途径。独脚金内酯(SLs)是一类植物激素,在植物发育和生理过程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此外,新的证据表明,SLs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特定生物和非生物抗性。SLs还充当根际信号因子;从而积极调节寄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此外,最近还报道了SLs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调节作用。这些发现表明了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SLs的潜力。然而,据我们所知,水稻在稻瘟病菌的影响下与根际微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SLs生物合成和信号的可能调节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水稻在稻瘟病菌的影响下与根际微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SLs生物合成和信号的调节作用。首先,我们通过SLs生物合成或信号传导中受损的水稻突变体及其相应的野生型(WT;Oryza sativa L.cv.Shiokari)的比较分析,在稻瘟病菌感染水稻植物的过程中,探讨了SLs生物合成和信号在防御稻瘟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如果SLs生物合成突变体(dwarf17,d17)或信号传导突变体(d14)会导致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易感性增加。这清楚地表明SLs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能够提高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探讨了SLs调节的下游基因/途径,对d14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植株(有或无M.oryzae感染)进行了全基因组比较叶转录组学(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RNA测序)分析。然后,使用MapMan分析转录组数据并获得生物胁迫途径。基于MapMan的转录组数据集的生物胁迫显示,在水稻稻瘟病菌感染期间,d14突变体叶片中相当数量的防御相关基因(包括细胞壁、乙烯、过氧化氢合成相关基因)相对于野生植物明显受到抑制。此外,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相比,d14突变体中的代谢途径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糖代谢,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戊糖磷酸途径、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光合作用在稻瘟病感染期间被显着抑制。通过分析与乙烯生物合成,H_2O_2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合成途径相关的8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的验证7个随机选择的基因来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总的来说,qRT-PCR获得的结果与RNA-seq数据几乎相同,这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我们还在稻瘟病感染的d17、d14和WT植物的叶片中进行了H_2O_2和可溶性糖测量的组织化学检测。为了支持转录组数据,这里的生化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水稻叶片,两种受损突变体(d17和d14)的叶片中H_2O_2的积累(由DAB染色强度证明)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降低,进一步指向SLs促进H_2O_2和糖合成的作用,特别是在生物胁迫过程中。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合成SLs(GR5)对稻瘟病菌生长的直接影响。观察到SLs(GR5)对稻瘟病的生长无显着影响,这进一步支持了植物内SLs的介导防御机制,而不是其对稻瘟病生长的直接影响。总而言之,这些发现表明SL-生物合成和信号通过参与细胞壁,乙烯,H_2O_2和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途径的诱导而促进对稻瘟病感染的防御。该研究的结果表明,SLs可能是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防御能力的新靶点。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SLs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是否会影响水稻根际微生物以及如何决定水稻根际微生物的问题,我们分析并比较了d17突变体,d14突变体及野生型水稻(WT)的根际微生物群(基于细菌的16S rRNA序列和真菌的ITS序列)。与WT相比,SLs生物合成的d17突变体和d14信号传导突变体的根际中观察到更高的细菌丰富度(OTU丰富度)和更低的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此外,相对于WT,d14的细菌多样性(辛普森指数)极显着降低,而在d17中显着降低。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方差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多元分析显示,与WT相比,d17和d14的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具有显着差异。值得关注的是与野生型水稻相比,d17和d14突变体中大量细菌群落组成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存在差异的真菌群落较少。这表明水稻SLs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对构建细菌群落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对真菌群落产生较少的影响。重要的是,16s rRNA测序表明,相对于WT,两种突变基因型中某些有益细菌分类群(包括亚硝化单胞菌科、和产黄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亚硝化单胞菌科和芽单胞菌门的成员可能分别促进硝化和耐旱,而产黄杆菌中的物种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抑制剂。该发现提供了间接证据,即SLs生物合成和信号可能通过相应细菌组合物的正调节介导各种生物和生物胁迫能力。此外,为了理解SLs依赖性代谢途径如何影响水稻中的根际微生物,进行了植物KEGG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基于转录组数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富集的KEGG代谢途径相关特异基因与WT的根际微生物正相关。在这方面,特定的SLs依赖性代谢途径,包括苯丙氨酸代谢、苯丙醇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半乳糖代谢和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与野生型富集的不同微生物群落类群呈正相关。这些发现表明,SLs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代谢途径来决定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总之,这些结果表明SLs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不仅可以正向调节水稻对稻瘟病菌的防御,而且在群落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根际细菌群落,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不同代谢途径的调节来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通过转基因方法对SLs生物合成或信号传导途径的遗传调控,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来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防御机制,并且可以帮助富集所需且有益根际微生物,这可能有助于水稻或其他作物的抗压能力。进而,这将使我们能够实现确保可持续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路涛[6](2019)在《外源独脚金内酯缓解番茄幼苗弱光胁迫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设施番茄以冬半年生产居多,而北方冬半年有较长的弱光期,影响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特别是近年来雾霾天气增多,更增加了弱光程度及持续天数,严重降低了作物的光合能力并制约了设施番茄的高效生产。在园艺生产中,常用激素类化学生长调节剂来有效提高作物抗逆性。独脚金内酯(SLs)是一类由类胡萝卜素衍生的植物激素,能够介导作物对一些非生物胁迫(如盐胁迫、干旱胁迫、营养缺乏胁迫等)的响应。然而关于SLs在弱光胁迫(LL)诱导的光抑制及耐弱光性中的作用仍然未知。因此我们利用叶片喷施GR24(SLs的一种人工合成类似物)的方法研究了其对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结果表明,弱光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显着减弱番茄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阻碍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光系统(PS)Ⅱ和PSⅠ反应中心活性,此外弱光胁迫还显着增加番茄叶片中活性氧积累并加剧其脂质过氧化程度。2.外源叶面喷施GR24有效缓解弱光逆境对番茄幼苗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如植株干重、鲜重、茎粗等生长指标均显着提高。此外,GR24还能显着提高番茄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Pn)等,从而减轻弱光胁迫对光合机构的损伤。GR24处理还促进受弱光胁迫的番茄幼苗叶片将吸收的光能更多的用于光化学反应,其中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Ⅱ和PSⅠ的有效量子产率Y(Ⅱ)和Y(Ⅰ)等显着升高,而PSⅡ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供体侧限制引起的PS Ⅰ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及PS Ⅱ反应中心激发压1-qP等显着降低,说明GR24能增强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光系统活性。3.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外源GR24处理显着提高弱光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中流经PS Ⅱ和PS Ⅰ的电子传递速率ETR(Ⅱ)和ETR(Ⅰ),增大了环式电子传递量子产率和PS Ⅱ量子产率之比Y(CEF)/Y(Ⅱ)及氧化态质体醌PQ库大小,并增加了非辐射能量耗散NPQ,从而有利于在弱光下激发环式电子传递及促进过剩激发能耗散,从而减轻弱光胁迫下光抑制程度。4.通过叶片喷施GR24可以显着增强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弱光下番茄幼苗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减少活性氧在叶片中的积累,进而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损伤。5.这些结果表明外源GR24处理可以有效增强植物对弱光逆境的耐受性:首先,GR24可以提高弱光下植物的光能吸收利用率,从而减轻由于激发能过剩和活性氧积累引起的光氧化损伤;其次,GR24可以增强弱光下植物碳固定效率和光化学效率,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并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进而促进植物生长。本文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独脚金内酯在调控光合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些基础理论,并为作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董轩名[7](2019)在《独脚金内酯(SLs)调节黄瓜叶片衰老和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黄瓜属植物,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在农业生产上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就尤为重要,叶片衰老提前出现将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叶片早衰严重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进程,有机物积累能力下降,强制缩短植株发育周期,加大了营养消耗,进而限制了黄瓜产量和品质,因此延缓植物衰老,为黄瓜在生产中保产保质提供新思路。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植物内源信号因子,具有抑制植物分枝、调节叶片衰老,诱导根寄生性种子萌发、调节丛枝菌根共生与根部网络结构、缓解非生物胁迫的伤害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实验通过外源施加SLs类似物GR24处理使黄瓜叶片出现早衰表型以及对SLs生物合成关键基因CsCCD7、CsCCD8的功能研究,为进一步研究SLs调节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实验具体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黄瓜SLs生物合成关键基因CsCCD7、CsCCD8编码区全长分别为1801bp和1621bp,编码614和545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两基因均属于CCDs基因家族;揭示了CsCCD7、CsCCD8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二级结构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均含有大量延伸链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叁级结构结果表明,CsCCD7蛋白与己知蛋白质RPE65的叁级结构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sCCD7、CsCCD8均与同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CmCCD7、CmCCD8同源性最高;基因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的分析显示,CsCCD7、CsCCD8基因与脱落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等多种激素调节通路相关和光相关顺势作用元件联系密切。(2)外源GR24处理可以加速黑暗下离体黄瓜叶片衰老的进程,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GR24蘸根处理后移至育苗基质10d的叶片中叶绿体基粒片层开始出现断裂分散,在15d时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受损解体,基粒数量减少。同时测定相关衰老生理指标显示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净光合速率都相对于对照组显着下降,导致光合能力减弱,衰老提前。其中1μM处理效果最为显着,故选定为最终的处理浓度,进行后续实验。(3)经1μMGR24蘸根处理48h后的黄瓜的根、第5叶中CsCCD7、CsCCD8基因的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显着上调,其中根部CsCCD7基因最早响应GR24,在处理3h时CsCCD7基因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显着上调,而根部CsCCD8和第5叶CsCCD7、CsCCD8基因的表达量在处理24h时才显着高于对照组,说明外源GR24处理可能促使黄瓜内源性SLs含量升高;同时测定GR24处理的黄瓜第五叶片中的衰老相关基因(SGR1、CsPAO、CsPPH)的表达量,结果发现表达量均显着上调,其中CsPAO和CsPPH在GR24处理3h时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应答速度高于叶片中SGR1的表达情况,说明GR24处理可能导致叶绿素加速降解,叶片衰老提前出现。(4)黄瓜CsCCD7、CsCCD8基因在侧根、主根、茎、顶芽、新叶、成熟叶、节间和叶腋处各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侧根和主根的表达量最大且显着高于其他器官,同时叶腋处、顶芽和成熟叶也有较高的表达量水平。经蘸根处理48h后移至土培的黄瓜各组织中CsCCD7、CsCCD8基因表达量基本随时间的推移稳步升高,说明GR24处理对黄瓜中各组织的CsCCD7、CsCCD8基因表达量并非瞬时应答,而是出现持续升高变化。(5)成功构建了CsCCD7、CsCCD8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式将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了两基因过表达拟南芥5个阳性株系。经过PCR鉴定和表达量鉴定,转基因结果可靠。CsCCD7、CsCCD8转基因拟南芥在出芽后20、32天时相对于对照组WT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部分叶片并出现黄化表现,其中CsCCD7转基因植株衰老程度最大。说明过表达CsCCD7、CsCCD8基因可以使拟南芥加速衰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安奕霖,尹克林[8](2019)在《独脚金内酯合成路径及抗逆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是一类萜内酯,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合成的。但关于独脚金内酯的生物合成路径尚未研究透彻,目前已经了解到D27蛋白、CCD7蛋白、CCD8蛋白、P450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已从豌豆、水稻、矮牵牛、拟南芥等多分枝突变体中克隆得到多个与SL合成、传导途径相关的基因。其中,D27、CCD7和CCD8是独脚金内酯合成途径的上游基因,经过双加氧和脱氢,最后在MAX1的作用下生成了5-脱氧独脚金醇。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激素,能够诱导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并且加快丛枝真菌出现分枝,有着阻碍植物分枝生长的作用,从而抵御各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胡盼盼,张香粉,赵霞,李刚,赵凤莉[9](2019)在《草莓新茎分枝与独脚金内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独脚金内酯对草莓新茎分枝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超快速液相-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方法(UFLC-ESI-MS/MS),测定不同新茎分枝数的‘红颜’(Fragaria ananassa‘Benihoppe’)和‘C5’植株根和新茎在不同分枝发育过程中独脚金内酯含量,并采用半定量PCR对7个独脚金内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FaD27、FaCCD7、FaCCD8、FaP450、FaD14、FaD53和FaD3)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草莓植株中检测到5-脱氧独脚金醇、独脚金醇和列当醇3类天然独脚金内酯成分,它们在‘红颜’和‘C5’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红颜’和‘C5’中独脚金内酯含量随着分枝发育时期呈规律性变化,新茎中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根中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随着分枝发育‘红颜’中独脚金内酯含量逐渐增加,而‘C5’独脚金内酯含量逐渐降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FaD27基因在‘红颜’的根和新茎中表达量差异明显,并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独脚金内酯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推测‘红颜’分枝较少以及‘C5’分枝较多与草莓根中合成独脚金内酯含量增加和减少直接相关,新茎中分枝前期独脚金内酯含量降低能够增加草莓新茎分枝,但随着分枝增加新茎中会积累较多的独脚金内酯从而抑制分枝的进一步增加。研究为独脚金内酯在草莓中调控新茎分枝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炎坤,卓一南,曾湘达,何瑞[10](2019)在《青天葵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D14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D14基因是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能够使SLs释放出活性小分子物质而发挥调节腋芽起始的功能。本研究根据其他物种的D14基因从青天葵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2条高度同源的片段,命名为NfD14a和NfD14b。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NfD14a和NfD14b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H028026、MH028027。NfD14a基因全长1206 bp,ORF为861 bp,编码286个氨基酸;NfD14b基因全长1082 bp,ORF为813bp,编码270个氨基酸。对NfD14的编码蛋白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NfD14a和NfD14b均属于a/b折迭蛋白水解酶超家族成员(Abhydrolase superfamily),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同源性不高。利用一步快速克隆的方法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35S::NfD14a-EGFP和35S::NfD14b-EGFP,并分别获得其工程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NfD14a和NfD14b均定位在烟草原生质体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本研究通过对NfD14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分析,为青天葵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植物分枝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独脚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枝是植物株型发育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在调控植物株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该激素可通过抑制侧芽的生长在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相互调控关系的解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独脚金论文参考文献
[1].康允尧,金钟,徐效华.含黄酮母核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的合成及应用[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科学家揭示水稻独脚金内酯与细胞分裂素间的调控机理[J].中国食品学报.2019
[3].李锦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独脚金联用在儿童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探究[J].名医.2019
[4].吴晓毅,张睿,马允,孟令嘉,屠李婵.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9
[5].Fahad,Nasir(林丹).独脚金内脂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在调控水稻根际微生物和应对稻瘟病菌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路涛.外源独脚金内酯缓解番茄幼苗弱光胁迫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董轩名.独脚金内酯(SLs)调节黄瓜叶片衰老和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8].安奕霖,尹克林.独脚金内酯合成路径及抗逆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胡盼盼,张香粉,赵霞,李刚,赵凤莉.草莓新茎分枝与独脚金内酯的关系[J].果树学报.2019
[10].李炎坤,卓一南,曾湘达,何瑞.青天葵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D14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