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习语英译论文_赵宇航,韩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习语英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语,习语,英译,红楼梦,策略,理论,目的论。

汉语习语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赵宇航,韩巍[1](2019)在《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异同及英译汉翻译策略——以汉语中十二生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英文化中,人们都习惯将动物的部分特征与人的某些品质联系起来,形容或比喻人的特征及属性,即动物隐喻。由于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差异,英汉动物隐喻中既有喻义共性又有文化个性。文章以汉语文化中的十二生肖隐喻为例,介绍汉英语言中动物习语隐喻的异同,分析研究相应的英译汉翻译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隐喻含义转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钰[2](2019)在《跨文化视阈下汉语习语英译的对等和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习语承载着大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英译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从价值与审美、风俗与文化、宗教和历史叁个角度分析影响汉语习语英译的因素。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分析汉语习语英译的对等现象。认为汉语习语英译的存异现象表现在叁个方面:同一比喻形象表达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事物表达同一比喻意义、形近但义不同。提出在汉语习语英译过程中,译者要深入分析汉语习语的内涵和引申意义,准确、传神地传递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12期)

许小鹏[3](2019)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儒林外史》中汉语习语的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的核心和智慧的结晶,习语在形式上大多简洁明了、结构固定,语言上生动风趣,幽默诙谐,意义上,内涵丰富,承载了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关联理论提出翻译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交际行为,遵循明示推理模式,最佳关联是评价翻译是否成功的准则,从而合理的解释了翻译这一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然而,前人对于习语翻译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侧重于文化的角度,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习语翻译者不多。本文所研究的习语取自中国讽刺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儒林外史》,英译选自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英译版。杨、戴合译的英译版,被认为是《儒林外史》英译版中最为成功的,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全译本。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儒林外史》中汉语习语以及对应英文翻译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然后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明示推理交际模式和最佳关联两个角度,对习语翻译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关联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所采用的习语翻译方法。本文对《儒林外史》英译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叁个问题进行:(一)《儒林外史》中所呈现出的汉语习语特征是什么?(二)关联理论如何解释《儒林外史》中的习语翻译?(叁)杨、戴在《儒林外史》中采取了哪些习语翻译方法?这些方法和关联理论的相关度如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中文习语的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语义,修辞和文化。结构上,相对固定,不可轻易更换;语义上,需要从整体来看习语的意思而非单个汉字含义的累加。另外,习语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和隐藏含义;修辞上,儒林外史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有五种:明喻,暗喻,借代,夸张以及双关语;文化上,习语中多涉及到物质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社会文化这四种文化。(二)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也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最佳关联是评价翻译是否成功的准则。作者通过明示推理交际模式,对翻译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以最佳关联原则为准则,分析翻译译文是否符合最佳关联,从分析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证明了该理论对习语的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作用。(叁)Gutt提出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两种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前者是为了保留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对等,后者则是保留认知效果上的相似性。杨氏夫妇所实行的具体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意译,意译,替代和省略。通过对翻译方法分析,证明了关联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习语的翻译实践。在习语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目的读者的认知语境,让读者可以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实现成功交际,获得最佳关联。最后,作者希望本文能够对习语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以期为我国经典文学名着的外译贡献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8)

刘诗雯[4](2019)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酒国》中的习语具有特殊的语言和文学价值,为《酒国》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做出了突出贡献。习语是特有文化现象下形成的词汇、短语、句子等形式的语言,因其使用范围的独特性,通常还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在文章中的使用不仅能使语言风趣易懂,而且可以强化表达效果。由于《酒国》中的习语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如成语、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所以在翻译这些习语时会遇到问题与考验。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本文选取葛浩文翻译的《酒国》英译本为研究文本,分析其翻译是否传达原文信息并再现原文的表达效果。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选取1226个具体翻译实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就习语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效果而言,拟人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超常搭配的使用可以塑造特殊文学效果;就影响习语翻译的因素而言,特殊化的口语表达、历史典故、信仰与宗教,无对应表达是主要的四个方面;就翻译过程而言,本文总结了归化和异化两大翻译策略。研究表明,葛浩文运用了包括意译、直译、改译、音译这4种翻译方法和增译、省译这2种翻译技巧。此外,作者在英文本之中发现了75例不适当的翻译,未能实现译文的最佳关联,将其归纳为欠译与误译两种现象,并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涉及《酒国》与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第叁章为理论框架,包括关联理论的简介和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观。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是一个明示与推理的过程,是文化间互相阐释的过程,也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第四章是关于《酒国》之中习语的介绍,包括习语的定义、分类、总体特征、构建文学效果的意义、以及汉语习语英译会遇到的困难。第五章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首先详细分析《酒国》葛译本中汉语习语英译的优秀译例,并归纳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其次指出一些没有达到最佳关联的译例,具体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第六章是总结部分,总结《酒国》之中汉语习语英译的研究成果和发现,阐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研究的借鉴意义。通过对《酒国》之中习语的英译研究,作者希望读者可以了解莫言是如何通过形式多样、活灵活现的习语激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以及进一步了解葛浩文是如何利用上下文信息和对中文的认知进行习语的翻译。(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于德晶[5](2018)在《浅析民族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以汉语习语、俗语、谚语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民族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往往体现出各自的文化特色。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对体现汉民族文化的表达,要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既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特色,又易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34期)

李丹丹[6](2017)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是历代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语言瑰宝,不仅反映了民族文化,而且还反映了一种语言的特征,具有含蓄、幽默、严肃、典雅等特点。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习语各自承载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所以准确的习语翻译对译者来说是必要的。汉语习语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结构复杂多样,所以汉语习语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有难度。本文所用的理论是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交际和认知,它的运用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其理论框架下,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目的语读者建立译文和他们语境的最佳关联。老舍先生是中国着名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其语言贴近生活,地方色彩浓郁,其着作《骆驼祥子》就是“京味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习语,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因此,本文在关联理论指导下,选取施晓菁翻译的《骆驼祥子》英译本为研究文本,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其中的汉一些优秀的汉语习语英译的翻译方法,即译者在此理论指导下运用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包括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替换和省译。并指出汉语习语英译的难点,即习语承载浓厚的文化信息,再加上译者本身的认知局限性的原因,使得翻译有一定的难度。此外,作者在英文版本中发现了一些不适当的翻译,并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分析和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就会使《骆驼祥子》在西方国家得到更好的传播。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章为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内容涉及习语和关联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叁章是关联理论的简介,包括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习语的定义和特点,习语翻译的文化关联和传递问题。Ernst-August Gutt指出该理论下的翻译本质是翻译是双重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是语际阐释的过程,是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第四章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首先详细分析《骆驼祥子》施译本中汉语习语英译的优秀译例,并指出其英译方法;其次指出并分析译本中没有达到最佳关联的译例;最后,结合关联理论,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五章是总结,总结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成果和本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7-04-01)

崔灿[7](2017)在《文化翻译观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的多样性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需要政策、设施、贸易、金融和民心的协同推进,而且需要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先行。“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倡议的提出,对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保证我国与其周边国家文化及经济交流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战略。依托“一带一路”进行文化传播,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构筑新时期对外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文化能走出去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翻译的效果。文化和语言相互依存,互相融合。而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与文化碰撞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的很好体现。因此,语言翻译的本质是进行文化的交流,如何更好的通过有效合理的翻译达到文化移植至关重要。从文化角度探讨汉语习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能够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能较好的促进跨文化的沟通。本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对汉语习语英译进行研究,并以着名学者和翻译家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论文强调文化因素在习语翻译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典型的不同类别的习语的分析,发现除去译者个人的写作风格外,影响译本质量的因素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具体表现为文化缺省、文化差异和文化误读,造成译者对原着的不同理解,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翻译上的偏差。不同的译者对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译文的某些部分在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时不能达到原文想要表达出来的效果。文化翻译观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重视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并给予译者自由的发挥空间。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通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目的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发挥或承担其功能的方式与源语文本在源语文化中曾经发挥或承担过其功能的方式达成基本一致是有可能的,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也是可以实现的。当英语读者阅读《红楼梦》译作时,能够与中国读者感同身受,在领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能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语言文化,从而使英语读者潜意识中的本国文化与源语文化融会贯通。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展开分析和描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习语的特征,以及它对文化交流的意义,指出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第二个部分是文献综述,重点阐述文化翻译观下习语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及《红楼梦》翻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叁个部分是理论基础,解释文化翻译观、文化的缺省及补偿、文化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理论基础,为后文详述翻译的策略及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是用案例分析法以霍译《红楼梦》为例,分析评论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习语翻译。最后一部分为总结,分析了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以求对今后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对文化的深度交流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柏兰[8](2016)在《社会符号学对汉语习语英译的解释——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社会语言学与符合学的有机融合,其所强调和注重的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语言学中,翻译的过程通常被视为在译语进行的过程中寻求功能的对等,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意义与功能忠于原语。习语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翻译内容。(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7期)

赵晓燕[9](2016)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习语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叁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潘丽鹏[10](2016)在《汉语习语英译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特定短语或短句。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凝聚着广大人民的智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给汉语习语的翻译造成了困难。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几种汉语习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17期)

汉语习语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习语承载着大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英译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从价值与审美、风俗与文化、宗教和历史叁个角度分析影响汉语习语英译的因素。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分析汉语习语英译的对等现象。认为汉语习语英译的存异现象表现在叁个方面:同一比喻形象表达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事物表达同一比喻意义、形近但义不同。提出在汉语习语英译过程中,译者要深入分析汉语习语的内涵和引申意义,准确、传神地传递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习语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宇航,韩巍.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异同及英译汉翻译策略——以汉语中十二生肖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2].陈钰.跨文化视阈下汉语习语英译的对等和存异[J].英语教师.2019

[3].许小鹏.关联理论框架下《儒林外史》中汉语习语的英译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4].刘诗雯.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于德晶.浅析民族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以汉语习语、俗语、谚语英译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

[6].李丹丹.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D].西华大学.2017

[7].崔灿.文化翻译观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D].西华大学.2017

[8].张柏兰.社会符号学对汉语习语英译的解释——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

[9].赵晓燕.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习语英译[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潘丽鹏.汉语习语英译浅析[J].才智.2016

论文知识图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论文(10)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论文(9)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论文(14)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论文(3)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论文(5)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论文(8)

标签:;  ;  ;  ;  ;  ;  ;  

汉语习语英译论文_赵宇航,韩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