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宁波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浙江宁波315336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流负担日益加剧,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而且还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其身体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当前关于城市河流景观规划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下一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河流景观;城市发展;规划设计;研究城市河流主要是指那些发源于城区的河流或者河段,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河流功能扩大,不仅要供水、泄洪,而且还承担着绿地、生态环境以及旅游娱乐和文化教育等景观服务功能。尤其对城市生态环境,比如热岛影响的应对,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而言,自上世纪德国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方案,至今全球各地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近百年时间。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38年,Seifert(德国)初次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亲自然河溪治理,在对传统河道进行有效整治基础上,实现接近自然、保持景观以及经济科学整治的目的。发展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德国又建立了正式的近自然河道工程整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道的整治过程中的生命化与植物化。发展到1989年,Mitsch、Jorgensn对生态工程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给了定义,即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利益而规划设计。1986年,日本开始认识城市河流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开始对欧洲城市河道整治经验进行学习,并在理论、高新技术以及施工等领域,从征服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河道生态保护及修复过程中,就其理念、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鹤见川河流管理基本规划》,着重体现了横滨河流段区域规划设计理念,其主要以河流作为城市坐标轴线,深挖河流空间、自然、生活以及文化和历史属性与理念。1991年,多自然型城市河道修建方法的推出,在日本建设省治水规划设计过程中,对5700公里长的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进行整治,其中2300公里为植物堤岸,1400公里为木桩+石头护坡的堤岸。直到2001年,IAIE(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第五次年上,可持续河流修复以及管理列,被定为本次讨论专题;同时,美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已将景观生态学机理成功地应用在了城市河流管理、修复以及保护,利用景观学、生态学研究结构以及功能关系,采用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式,对景观河流的生态功能与结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对城市河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自然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已经普及,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至今,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业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经验也在世界各国得以推广和应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城市河流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之所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加快、区域调整以及市民对居住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国内资料文献的查阅发现,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应当严格遵循健康评价标准,对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修复加强设计。

在城市河流健康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河流结构、生态系统等,并对城市河流功能的受损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国内文献资料而言,主要是从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对其健康状况客观反映。比如,倪晋仁以及刘元元等,在其所著的《论河流生态修复》中,针对河流功能状况,提出了一些健康诊断措施和方法,同时还构建了城市河流健康指标体系以及功能。赵彦伟以及曾勇等,在其所著的《面向健康的城市水系生态修复方案优选方法》中,指出城市河流健康应满足功能定位的水质、水量以及水生态要素,但仍包含空间变量与时间的随机函数。申艳萍等人在其所著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例研究》中,结合城市河流健康条件,从河流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响应措施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从城市河流景观规划理论层面来讲,刘滨谊等在所著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生态化滨水驳岸的建议。在他看来,城市滨河区既包含了水域、陆域,又包含了湿地,是一种复合型区域,而且在该种复合型区域又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物种,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实践中,我们应当尽可能保持水面、陆地以及生物链的连续性,而非堤坝、道路等构筑物隔断,必须为生物流出一条生存走廊。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架空构筑物,并且在河流驳岸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造痕迹,最大限度地保留生态湿地。正如俞孔坚等人所著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中所提到的,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考虑,生态系统是多样性物种的敏感区;城市河流作为连续的景观元素,同时也是天然廊道,生态功能不可小觑。河流廊道中的水是自然环境条件下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参与地表能量和物质转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其还提出了如何有效解决河流景观规划设计问题的方法,尤其要考虑功能需求以及设计目标和途径选择。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可以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的设计,设计人员应当综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多目标城市河流景

观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理念和方法。

从城市河流景观修复设计以及可采取的生态措施层面来看,基于对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查阅,综述分析和总结了当前城市河流景观修复以及水体整治技术措施。总结之,主要包括了三种外源性污染控制方法,26种内源性污染控制方法,比如水生植被种植与修复技术等。对于城市河流中的水生植物而言,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挺水、浮叶以及沉水和漂浮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而言,其对水质的改善和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藻类植物可以净化水体,并且从水中吸收某些无机污染物,合理选择藻类用于净化水体,也是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城市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河流环境条件,在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进行了细致的谋划和建设。综合治理是国内城市以及滨河开发项目规划、河流整改以及项目规划设计等主要目标,其最终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比如,吴丹等人所著的《城市滨河区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法探寻》,结合沈阳浑河沿岸公园,以及该地区空间环境和形态,就如何进行河流景观空间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孙鹏等人在其《城市滨水区设计的控制性要素分析》一文中针对胶州三里河公园地带环境特点,深入分析了沿河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功能、景观空间、历史文脉以及交通和安全等主控要素,

同时还对其实践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此外,国内很多研究成果中,也体现了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意义及其设计理念。比如,《遵从自然的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规划》中分析探讨了河流景观规划全过程,严格遵从生态自然、创造生态的河流景观规划和设计理念。同时,很多研究成果中,还从人文景观塑造的视角以及可持续发展层面,进行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比如,《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模式研究》中,总结和分析了四种传统水街修建模式,并且对沿河老街的更新与保护等人文元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还新增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其中任何一种模式均存在科学合理性以及适用范围,这对国内城市河流的规划设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城市河流研究者们应当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发展,对城市河流景观进行综合布局、合理规划,不断加快受损河流生态修复和治理,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典型范式。

参考文献:

[1]金苗苗.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现状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8).

[2]王兴勇;陈兴茹;刘树坤.城市河流景观规划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探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5(12).

标签:;  ;  ;  

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