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景旅游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旅游区,风景,太行山,景观设计,景观,植物群落,体验式。
风景旅游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越,文静[1](2019)在《“新里山”共生规划的构建与应用探讨——以西安杜陵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当前我国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针对开发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提出"新里山"共生规划体系,旨在阐明"新里山"共生规划对保护自然风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里山"、"共生"、"规划"入手,提出"共生规划"新概念。其次,将"里山"与"共生规划"相结合,构建出"新里山"环境优化模式和"新里山"共生规划系统,进而确立"新里山"共生规划体系。最后,对"新里山"共生规划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证,表明它是推动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途径。以西安杜陵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例,将"新里山"共生规划运用其中,阐明该体系在城市郊区自然风景环境中的价值取向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1-22)
陈悦[2](2019)在《风景旅游区体验式建筑空间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旅游区体验式建筑空间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空间体验、光影体验与材料体验叁项内容,并以安化茶庄为例,从上述叁个角度着手,分别对茶庄的空间设计、光影设计与材料设计方法加以阐述,力求通过此种设计手法的应用,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使风景旅游区更具吸引力。(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1期)
韦衡[3](2019)在《孝陵卫街道:古今融合激活文化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明代驻军保卫明孝陵而得名的孝陵卫,近年来通过整合钟山文化资源,引进多个优质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坐落于国家5A级钟山风景旅游区中山陵核心景区,北靠紫金山,环抱下马坊遗址公园和邵家(本文来源于《南京日报》期刊2019-10-05)
周伶,马晓勇[4](2019)在《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结合遥感调查,对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391种,分属87科258属;采用双向指示种法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10个群丛;受人为干扰、地形、水分条件等影响,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出现较大的波动,且波动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灌木生态系统为主,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面积较小。(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9期)
冉旭[5](2019)在《基于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沉淀,它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人类几千年历史的积累结果,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面貌,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表现。文章通过探讨地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指出了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和表现方式,结合具体案例探索了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3期)
凌湖萍[6](2019)在《体验经济视角下传统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式消费呈爆发性增长,体验经济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各行各业都演绎着新的感知和体验。作为最具有体验经济特征的旅游行业,尤其是以传统观光风景旅游区为代表的旅游景区,一方面受自身旅游资源的限制,开发模式跟不上消费结构升级的节奏,不能完全满足游客对各种休闲体验的需求,游客量大量外溢,成为旅游产业之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另一方面,旅游市场需求暴热,长假期间,多地景区出现客流井喷。旅游景区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在旅游市场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传统观光风景旅游区面临着由观光时代到体验时代的二次跨越。如何突破资源限制、提升竞争力,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环境,并获得持续发展,是检验旅游景区是否升级成功的关键。本文首先对传统风景旅游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和剖析,通过现场勘察调研,总结出其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主题形象陈旧、景观吸引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资源体验价值未能有效挖掘;仍然停留在浅层的旅游景观视觉效果的营造上,缺乏全方位的体验环境;且体验项目缺失,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其次通过对传统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体验式旅游的内涵和特征。体验式旅游对旅游资源客体要求并不高,旅游景观更多的是作为激发物刺激旅游主体去体验,要求旅游景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实质性内涵,并对旅游主体的自主程度、情感开发程度,旅游六要素的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传统风景旅游景区在主题形象、功能布局、空间场景营造等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方向。再次本论文通过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概念的界定,通过对旅游景观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强调其整体性、经济性、社会性和体验性,指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在研究国内外体验式旅游景观规划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主题与延续性原则、体验与参与性原则、地域与文化差异性原则、整体与流畅性原则、节奏与韵律性原则。为应对游客多层次、多样化、高文化品位、流畅旅游体验的需求,提出传统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提升的创新思维方式:类电影故事性设计思维和智能化科技设计思维。类电影故事性设计思维,即把景区规划设计成一场全维度立体化的可观、可触、可感、可知的电影,将空间结构转变为叙事结构,将现实时间转向体验时间,将场地设计转向场景设计。智能化科技设计思维,即通过智能化科技手段,融合科技之美和自然之美,丰富感官体验的维度,营造一段沉浸式、带有未来感的景观互动体验。再而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具体提出了传统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提升路径,主要通过从主题文化凝练、空间拓展与提升、体验式空间场景的构建和提升、体验活动项目的设计和提升、景观场景氛围五个方面来探讨提升路径。最后文章通过实际案例操作—温州市文成县朱阳九峰景观旅游开发规划提升项目,对所构建的提升设计方法和理论进行验证,以期打破由资源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之间信息不平衡而造成的限制,重新梳理开发规划思路,重构传统风景旅游区吸引力,为在体验经济新时期的传统风景旅游区的发展建设和规划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韩一哲[7](2018)在《风景旅游区榜书品牌的打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旅游区榜书品牌体现着其文化底蕴,制作时要把握好美学品味,与景区协调一致,紧随时代并倡导个性化,还要兼顾保护景区,避免随意刻制榜书。(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8年09期)
旭日嘎[8](2018)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规划与传统民间艺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趋于系统化和规模化,越来越多的风景旅游区已将景点打造及周边服务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推广。风景旅游区景点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资源,既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产品的核也内容。作为一个传统民族聚居地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自然环境敏感地区,旅游景观恢复兼顾到地方传统民间艺术与经济的提升上。因此,使风景旅游区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融入了地方传统元素,给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没有核心景点,再好的旅游服务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如何营造和设计景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为目前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的中也问题。(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8年11期)
陈林林[9](2018)在《基于产业转型视角下的团山湿地风景旅游区规划及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受到十分严重的打击,因此加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了目前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云南省立足省情,着眼发展,从加快推进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观光度假型、康养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改变。昭通市抓住机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整体开发打造团山片区风景旅游区。通过前期调研对项目地村域经济进行分析,由于项目地地处山区,交通、卫生、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等级低,环卫设施缺乏,没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信息闭塞,无网络覆盖;部分民居建筑质量较差,安全问题多。区内产业较为单一,大多以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为主,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经济来源主要是种田和外出打工。由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导致村内空村化严重,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对项目地内生态环境进行分析,项目地内湿地系统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威胁。项目地内有大面积的农田种植和渔业养殖,导致了库区湿地逐步退化;地表径流将面上污染带入水库,影响着库区的水质;村庄内村民日常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丢弃,造成湿地周边环境污染。项目地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湿地资源和人文景观,这就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因此,由第一产业农业向第叁产业旅游业转型,对于项目地片区来说是找到了凸显自己优势的正确的发展方向。旅游业作为第叁产业,是一个低污染的行业,发展也是可持续的,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旅游业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相配套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加工等。本设计以团山湿地风景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项目地内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通过发展生态观光游、乡村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如:花卉种植业和婚庆产业进行结合,以芳香、观赏和经济型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浪漫的七彩花田,打造花卉产业区;经济林种植业和森林游乐项目进行结合,针对林业资源开发,建立“树顶木屋、林中穿越、林下游憩”叁维空间,打造观光和休闲度假项目;新农村建设和景区住宿相结合,通打造地域文化体验项目。以生态学原理为核心理论,运用植物与群落的关系,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重新建立风景旅游区内的山水联系,使风景区成为整体的,有机的大生境缀块;植物能形成自然生物过滤器,吸收部分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将它们转化为生物量;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的生境,有利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对湿地驳岸的塑造和植物群落的选择,加强对风景旅游区内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最终,设计出生态功能完善、湿地内涵丰富的湿地风景旅游区。(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8)
赵庆霞[10](2018)在《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风景旅游区正处于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在快速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等多重挑战下,大量管理落后的风景区破败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风景旅游区的管理现状,明确当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下一步探索的内容与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8年07期)
风景旅游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旅游区体验式建筑空间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空间体验、光影体验与材料体验叁项内容,并以安化茶庄为例,从上述叁个角度着手,分别对茶庄的空间设计、光影设计与材料设计方法加以阐述,力求通过此种设计手法的应用,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使风景旅游区更具吸引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景旅游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越,文静.“新里山”共生规划的构建与应用探讨——以西安杜陵风景旅游区规划为例[C].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2019
[2].陈悦.风景旅游区体验式建筑空间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
[3].韦衡.孝陵卫街道:古今融合激活文化产业[N].南京日报.2019
[4].周伶,马晓勇.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植物群落多样性[J].能源与节能.2019
[5].冉旭.基于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6].凌湖萍.体验经济视角下传统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9
[7].韩一哲.风景旅游区榜书品牌的打造[J].名家名作.2018
[8].旭日嘎.风景旅游区景观规划与传统民间艺术的关系[J].度假旅游.2018
[9].陈林林.基于产业转型视角下的团山湿地风景旅游区规划及景观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8
[10].赵庆霞.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探索[J].河北企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