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水植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群落,生物,鄱阳湖,细菌,硝酸钙,植物群落。
沉水植物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朱宏,周婷婷,李欣,阮宏华,谢冬[1](2019)在《太湖沉水植物附生藻类群落对水盾草入侵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冬季乡土沉水植物表面附生藻类群落对水盾草的入侵是否存在抵抗力,在冬季采用透析袋对接种有来自乡土种、入侵种沉水植物及二者混合的附生藻类群落的水盾草断枝进行为期4周的培养,收获后分析不同附生藻类群落对水盾草附生藻类群落密度、组成情况和生长、拓殖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水盾草的附生藻类群落密度与组成有显着区别。入侵沉水植物附生藻类群落处理组中的水盾草断枝生长速率与再生拓殖能力均高于乡土和混合附生藻类群落处理;相较于水盾草表面原生附生藻类群落,乡土附生藻类群落短期内可显着抑制水盾草的生长和拓殖,表现出抵抗作用。但在冬季,随着太湖中乡土沉水植物相继死亡,其附生藻类群落随之消亡,无法继续抵抗水盾草的入侵。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水盾草在冬季太湖入侵并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的原因,为沉水植物生物入侵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琳,岳春雷,张华,李贺鹏,杨乐[2](2019)在《不同沉水植物净水能力与植株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这8种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沉水植物关联细菌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与植株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植物增效作用,植物吸收富集作用去除率较低.其中密刺苦草对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 58%和96. 81%.伊乐藻、金鱼藻对水中氮磷自身吸收能力高于其他组,密刺苦草和苦草的植物增效的净化能力最强.经分析,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能力较强可能是因为植物关联的细菌大多具有降解作用.根瘤菌目(Rhizobi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ales)的细菌可能是引起密刺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的细菌可能是引起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红,范静[3](2018)在《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ICP-AES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与响应。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4个湖区共发现11种沉水植物,隶属7科9属,Shannon-Winner指数较接近,以叁泥湾的Shannon-Winner指数较大。(2)鄱阳湖湿地4个湖区底泥的w(Cu)和w(Pb)各平均值均高于背景值,朱市湖底泥w(Cu)、w(Pb)、w(Cd)和w(Zn)均最大,朱市湖泥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3)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Pb> Zn> Cu> Cd,朱市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中度,是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余区域的污染程度均为中度以下。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基本表现为:Zn> Cd> Pb> Cu,毒害性最强的是Zn,最大危害指数为68. 96(朱市湖);综合污染指数(RI)依次表现朱市湖>白沙湖>叁泥湾>常湖。(4)Zn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与沉水植物多样性呈显着负相关(P <0. 05);总体上看,水体重金属与沉水植物多样性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底泥。由此可知水体重金属污染比底泥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更敏感。(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12期)
杨飞,姚佳,张毅敏,朱月明,孔明[4](2018)在《温度对沉水植物腐解释放DOM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5,10,20,35℃下研究了黑藻和马来眼子菜腐解过程中DOM的特性、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腐解结束时5,10,20,35℃下黑藻的干物质剩余量分别为初始干物质质量的59.13%、43.91%、32.61%和29.57%,马来眼子菜的干物质剩余量分别为初始干物质质量的69.13%、51.3%、30.87%和29.57%.升高温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有机碳和全氮释放,对全磷无明显影响(P>0.05).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得到黑藻中含有2种类腐殖酸组分C1、C2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3,马来眼子菜中含有3种类腐殖酸组分C1、C2和C3.温度升高使得腐解水体中DO和电导率的变化程度加剧,总体上4种温度下2种植物腐解水体中DO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腐解前期(0~16d)参与黑藻和马来眼子菜腐解的主要细菌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腐解中后期(16~68d)参与黑藻和马来眼子菜腐解的细菌分别以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温度对细菌群落结构无明显影响,而参与2种植物腐解的真菌均以子囊菌(Ascomycetes)最为活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曾睿[5](2018)在《沉水植物附植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附植生物是当前我国水生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被的合理恢复过程更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着重分析研究了附植生物群落的动态及相关的功能,并描述了附植生物对沉水植物的影响,旨在为我国相关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发展献力。(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15期)
殷春雨[6](2018)在《沉水植物群落在修复后湖泊中演替趋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水植物具有促进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物质沉降、抑制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减少沉积物营养物质释放和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物质等功能,有助于提升湖泊水质状况,保持“清水”稳态。因此,人为构建沉水植物群落成为目前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但以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手段修复后的湖泊,常常在3-5年内呈现崩溃的情况,沉水植物群落生物量逐渐下降,植物逐渐消失,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回复到以浮游藻类为主的“浊水”稳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假说:人为构建的沉水植物群落,会由于种间竞争、鱼类牧食以及水体营养盐增加的影响,群落发生了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水质状况的演替,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下降,逐渐被浮游藻类取代;群落演替的过程也会对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验证以上假说,本研究开展野外模拟实验,首先研究不同形态的沉水植物(冠层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草甸型沉水植物密刺苦草)以及相同形态不同种类的沉水植物(冠层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之间竞争关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之后研究水生植物降解过程营养盐的释放规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最后研究鱼类选择性牧食对沉水植物种间竞争的影响及其对水质的影响,通过以上系列研究,探讨湖泊生态修复后人为构建的沉水植物群落在受到植物竞争、营养盐增加(沉水植物本身死亡后释放的)以及鱼类选择性牧食作用影响下的演替趋势及其对水质的可能影响,从而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和长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结果显示:1.冠层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草甸型沉水植物密刺苦草的竞争结果为轮叶黑藻逐渐成为优势种。但在这个过程中,轮叶黑藻组水质不如密刺苦草组。由此可知,冠层型沉水植物的竞争能力比草甸型沉水植物强,但草甸型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的改善能力较冠层型沉水植物更佳。2.不同种类冠层型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的竞争结果为轮叶黑藻逐渐成为优势种。且在这个过程中,轮叶黑藻组的综合水质指标优于穗花狐尾藻组,冠层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对水体水质的改善能力较穗花狐尾藻更佳。3.漂浮植物浮萍和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在降解过程中氮磷的释放规律不同,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干物质和TN降解速率大于漂浮植物浮萍,马来眼子菜TP的降解速率小于浮萍。两种水生植物TP的降解量和降解速率远远大于TN的降解量和降解速率。但两种类型的水生植物的降解均会对水体释放大量的营养盐,因此在湖泊生态修复后需要控制浮叶植物并在秋冬季植物死亡后移除植物残体。4.团头鲂具有选择性牧食作用,对冠层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具有偏好取食性,这种选择性牧食作用能够抑制轮叶黑藻的的竞争优势,协助密刺苦草建群。并且团头鲂的投加能够减少沉水植物残体量,从而减少因沉水植物死亡降解释放到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上结果说明,生态修复后的沉水植物群落,会逐渐向冠层型为主的单一化和生物量减少化的方向演替,这种演替受到植物死亡后释放营养盐作用的强化;适当的团头鲂放养能够控制冠层型沉水植物的竞争优势,有利于维护“清水”稳态,因此推荐作为修复后湖泊的一个管理手段。(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4-04)
渠晓东,余杨,张敏,段龙飞,彭文启[7](2018)在《城市河流沉水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河流渠道化造成河流水生态系统普遍退化,重建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水生植物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影响的科学问题,选择北京清河4个沉水植物修复河段为研究区域,于2012~2013年期间开展河流大型水生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动态监测,利用聚类分析、排序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水生植物修复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沉水植物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恢复具有显着效果,但不同叶片形态的沉水植物中底栖动物的密度、物种数、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组间方差不显着,表明采用不同形态植被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和次生演替的生态效应较为一致.大型底栖动物以直接收集者为绝对优势类群,表明沉水植物通过稳定局部微生境的底质和流速条件,为大型底栖动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河流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刘泽君[8](2017)在《硝酸钙、生物促生剂和沉水植物对城市河道黑臭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河道黑臭底泥一般堆积较厚,有机质含量高,缺氧严重,氧化还原电位低,在这样特殊的生境下生存大量引起底泥黑臭的致黑臭微生物,包括硫还原细菌、部分放线菌等,它们在底泥缺氧的情况下,不完全氧化有机物产生乔司脒、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2-甲基异崁醇等低嗅阈化合物以及硫化氢、氨气等小分子臭味气体。底泥中生活的另一类微生物,不仅不产生黑臭,还能削减黑臭物质,包括部分反硝化菌、硫氧化细菌等消除黑臭的菌群。因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整是底泥黑臭去除的重要措施。添加硝酸钙、生物促生剂以及利用水生植物根部放氧等均为常用的有效底泥氧化修复手段。而对于这些手段的研究更多着重于其对底泥及上覆水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关于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整的报道则很有限。论文假设,黑臭底泥在经由添加硝酸钙、生物促生剂和种植沉水植物等手段处理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将发生改变,从而为底泥黑臭的消除提供基础。为验证假设,研究采集城市河道黑臭底泥,应用人工系统模拟,研究底泥添加硝酸钙(CN组)、生物促生剂(BE组)和种植沉水植物(苦草,Mac组)条件下,黑臭底泥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监测上覆水及底泥理化性质,探讨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论文通过比较不同修复手段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影响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理化因子,明确不同微生物在河道黑臭修复中的作用,最终为城市河道黑道底泥微生物群落的改善与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结果有:(1)底泥通过叁种处理方式,理化性质中,CN组和BE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呈现显着差别,比空白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9.29和9.49倍。CN组烧失量显着下降(p<0.05),减少量为58.67%。(2)不同实验组底泥中细菌丰度在6.18×105~2.97×106 copies/g之间。Mac组和CN组底泥中细菌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而BE组略有增加。实验组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6.37~6.84之间,均匀度指数处在0.62~0.65之间,都以CN组最低,而BE组最高。(3)高通量测序一共检出55个门,130个纲和802个属的细菌。结果发现以门为分类单元,实验底泥中的优势菌为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和Deinococcus-Thermus等;各菌门在不同实验组中的丰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Deinococcus-Thermus在处理组中的丰度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在Mac组、CN组和BE组中分别减少了70.20%、79.68%和73.52%。属水平上的SIMPER分析,结果显示Ferribacterium,Clostridium,Anaerolineaceae sp.,Xanthomonadales sp.等是导致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的主要菌属,相比对照组这些菌属在处理组中的丰度都显着下降(p<0.05)。通过多维尺度(MDS)分析显示BE组底泥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最大。冗余分析(RDA分析)显示底泥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可能是影响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4)通过对不同实验组底泥中潜在特殊功能菌群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潜在致黑臭菌群:包括部分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产酸菌和放线菌等在所有处理组中,除了BE组中硫酸盐还原菌没有减少外,丰度为6.29×103,其他潜在致黑臭菌群在各处理组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潜在致黑臭菌群: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产酸菌和放线菌在Mac组中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81.95%、79.64%、71.78%和68.30%;在CN组中分别减少了71.32%、64.20%、65.46%、41.73%。BE组中潜在的铁还原菌、产酸菌和放线菌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32.21%、40.61%和50.22%。Mac组潜在消除黑臭的菌群丰度为2.36×104比对照组丰度小,但是没有存在显着差异(p>0.05);CN组和BE组中潜在消除黑臭的菌群丰度都大于对照组,分别为7.23×104和1.36×105。冗余分析(RDA分析)显示底泥Eh和pH可能是影响潜在特殊功能菌群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黑臭底泥在经由硝酸钙、生物促生剂添加和种植沉水植物等常用手段处理后,底泥中潜在致黑臭菌群丰度下降,潜在消除黑臭的菌群丰度上升,理化性质也得到改善:并且添加硝酸钙和生物促生剂作用效果比种植苦草更显着。同时,RDA分析显示,各处理方式带来的Eh和pH变化可能为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黑臭底泥修复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也为微生物在底泥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赵风斌[9](2017)在《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影响因子与恢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龙湖属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异龙湖水质逐渐恶化,沉水植物群落退化加速,湖泊的生态原貌逐渐消失;为遏制异龙湖的富营养化进程,加强湿地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红河州环保局加强了对异龙湖的湿地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尤其是沉水植物的保护与恢复。与其它富营养化湖泊不同,异龙湖目前处于草型湖泊向藻型湖泊转变的节点,西湖区沉水植物茂盛,水体清澈见底,是典型的草型湖泊,东湖区沉水植物较少分布,水体混浊,藻类密度高,是典型的藻型湖泊,研究在转变节点上的湖泊,对于沉水植物恢复影响因子研究、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及沉水植物的恢复与保护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此外,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 var.acuminata)是我国特有的渐危物种,是国家3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异龙湖的历史优势物种。因此,研究异龙湖的沉水植物恢复影响因子和恢复技术,恢复以苦草和海菜花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群落,是异龙湖生态保护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沉水植物恢复群落影响因子及恢复技术为研究目标,对异龙湖及主要入湖河流开展水环境因子的周年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索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是以恢复原始自然生态为基本目标,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恢复苦草(Vallisnerianatans(Lour.)Hara)及海菜花群落是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的基本目标,因此,本文依据主要环境因子的研究结论,分别验证该种影响因子对苦草和海菜花恢复的影响,以探索在现状条件下异龙湖苦草和海菜花群落的恢复范围和恢复技术。此外,异龙湖多年来水位逐渐下降,是沉水植物群落衰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12年后,环保局实施了退耕还湖的工作,多数湖滨湿地成为废弃农田,水土流失严重,为恢复恢复湖滨湿地,管理部门提升异龙湖水位势在必行,因此,本研究依此为背景研究了水位变动对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通过人工控制水位恢复沉水植物的可能。最后,总结分析沉水植物恢复的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从技术角度出发,改善胁迫因子,为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为异龙湖的沉水植物恢复提供技术及理论指导。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现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对异龙湖主要入湖河道及东西湖区的水环境因子调查发现,河道的总氮、总磷、氨氮均高于东西湖区,且与湖区水质差异性显着。东西两个湖区水质也具有显着差异,西湖区显着优于东湖区。东西湖区沉水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显着差异,西湖区小茨藻(Najas minor All)、狸藻(Utricularia)为优势种,东湖区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大茨藻(Najas marina L)为优势种,且西湖区沉水植物的盖度、生物量及物种丰度显着高于东湖区。异龙湖沉水植物的空间分布、盖度、生物量等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显着,水深、透明度、溶解氧是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总氮、总磷、氨氮及p H是次要影响因子,电导率暂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2、异龙湖水深对苦草生长的影响为恢复异龙湖的原生沉水植物群落优势物种—苦草,为异龙湖苦草群落恢复工作提供数据及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异龙湖0.5m、1.0m、1.5m、2.0m四个不同水深开展苦草的生长实验,通过监测苦草的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及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探索不同水深条件下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0.5 m和1.0 m深度水层的苦草生长良好,苦草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的生长被抑制现象;1.5 m深度水层的苦草受低溶解氧的影响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 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负增长,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现状水环境条件下,1.5m以浅为苦草的适生水深,1.0m以浅范围内恢复苦草可取的较高成活率。3、异龙湖水深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海菜花的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对水深变化有积极的响应,海菜花会随着水深的不同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光合作用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同水深的生长环境。不同水深的初始荧光F0和最大荧光Fm差异不显着,而最大量子产率Fv/Fm和荧光参数Fv/F0随水深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光响应曲线中的初始斜率(α)、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半饱和光强(EK)在不同水深处具有显着差异,表明深水区海菜花叶片PSⅡ系统的光和效率显着提高。不同水深海菜花叶片的捕光能力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海菜花只是通过增加叶片中的chl.a、chl.b及Car的量,提高在弱光条件下的光合能力。不同水深梯度的海菜花光响应机制不同,浅水区的海菜花叶片具备更好强光保护机制,而深水区海菜花的叶片具备更好的光合作用潜能。根据本海菜花在实验中的生长及荧光特性表现,我们发现1.0m以浅水的海菜花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及高效的光合作用,大于1.0m水深区域即表现为生长季光合作用的抑制现象,因此,在异龙湖现有的水环境条件下,1.0m以浅是海菜花恢复的最适宜水深。4、水位变动对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影响水位变化对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影响,沉水植物的物种数、生物量、盖度对水位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透明度低的水域内,水位大幅提升会造成生物量、物种数及盖度的降低,甚至出现沉水植物群落衰退或死亡。不同水位条件下光照条件的改变是水位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的主要驱动因子,透明度高的水域水位变动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沉水植物在非最适宜水位条件下,通过短期内增加株高以取得更好的光照条件,通过减少分枝数来减少有效资源条件下物质及能量的消耗,以适应新的水位环境。水位变动对异龙湖沉水植物的群落演替产生了显着影响,随着水位的升高,异龙湖沉水植物的空间分布向标高更高的浅水区移动,群落内深水区物种数减少,浅水区物种数增加。异龙湖可利用控制水位的技术措施激活底泥中的沉水植物种子库,以恢复湖区的沉水植物群落。5、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技术研究以生态本调查、历史资料及走访调研为基础,以湖泊生态修复理论为依据,以异龙湖的发展规划为蓝图,参考国内外类似湖泊的富营养化防治与沉水植物恢复案例,提出了异龙湖沉水植物恢复的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生态技术措施恢复入湖河道的水质,把污染控制在入湖之前,提升补水水源的质量,为沉水植物恢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研究了适用于异龙湖现状的沉水植物恢复的选种技术及栽培技术,利用淤泥清除的方式恢复沉水植物的生境条件,在完成清淤的同时,实现沉水植物的恢复及泛滥湿地植物的群落控制。通过监测异龙湖的水深和透明度的变化关系,采用水位调控措施,配合沉水植物恢复确定合理的补水量,水量应保持在6000万m3以上,但补水不宜过快,应给沉水植物的恢复足够适应性恢复时间,通水位控制激活种子库实现沉水植物的恢复。异龙湖东西湖区水深、水质及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东西湖区修复路线应采取不同的技术策略,东湖区采用以恢复先锋物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治理路线,西湖区以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路线。同时,异龙湖的沉水植物恢复是长期的群落演替过程,应依据异龙湖的现状条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恢复技术措施,分阶段的实施沉水植物恢复工作。(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3-01)
马杰,范婤,王国祥,韩睿明,董彬[10](2016)在《洪泽湖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水植物茎叶表面附着的藻、菌及其他物质,不仅影响沉水植物自身生长,而且影响水体物质循环过程,附着藻类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报道,但附着细菌的报道相对较少.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研究洪泽湖典型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在生长旺盛期叶表面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附着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性.143 bp T-RF在菹草和篦齿眼子菜中的相对丰度平均达到了20%和11%,而在金鱼藻中的相对丰度小于1%;89 bp T-RF在金鱼藻中的相对丰度平均约为13%,而在菹草和篦齿眼子菜中相对丰度小于5%.94 bp T-RF在菹草样品中相对丰度超过15%,而在其他样品中未被检测出.(2)从多样性角度分析,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篦齿眼子菜>菹草>金鱼藻.(3)部分限制性片段的丰度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如89、94、143和227 bp T-RFs.而如167 bp T-RFs在3种沉水植物中的相对丰度分布较为稳定,受上述环境因子的限制较小.根据细菌比对结果,洪泽湖附着细菌的优势菌群可能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门类.(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沉水植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这8种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沉水植物关联细菌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与植株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植物增效作用,植物吸收富集作用去除率较低.其中密刺苦草对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 58%和96. 81%.伊乐藻、金鱼藻对水中氮磷自身吸收能力高于其他组,密刺苦草和苦草的植物增效的净化能力最强.经分析,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能力较强可能是因为植物关联的细菌大多具有降解作用.根瘤菌目(Rhizobi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ales)的细菌可能是引起密刺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的细菌可能是引起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水植物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朱宏,周婷婷,李欣,阮宏华,谢冬.太湖沉水植物附生藻类群落对水盾草入侵能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9
[2].李琳,岳春雷,张华,李贺鹏,杨乐.不同沉水植物净水能力与植株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J].环境科学.2019
[3].李晓红,范静.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4].杨飞,姚佳,张毅敏,朱月明,孔明.温度对沉水植物腐解释放DOM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8
[5].曾睿.沉水植物附植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J].现代园艺.2018
[6].殷春雨.沉水植物群落在修复后湖泊中演替趋势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7].渠晓东,余杨,张敏,段龙飞,彭文启.城市河流沉水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J].环境科学.2018
[8].刘泽君.硝酸钙、生物促生剂和沉水植物对城市河道黑臭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7
[9].赵风斌.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影响因子与恢复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10].马杰,范婤,王国祥,韩睿明,董彬.洪泽湖3种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湖泊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