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谐波显像论文_陈双和,何鑫,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谐波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谐波,超声,肥厚,声学,心动,自发性,显象。

二次谐波显像论文文献综述

陈双和,何鑫,王华[1](2008)在《组织二次谐波显像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是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少见的亚型,对于一般的肥厚型心肌病,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简便、无创、可靠的诊断手段,已为临床广泛应用和接受,但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常受肺气、胸壁和体形的影响而致心尖部位显示不满意导致漏诊。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可以显着提(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08年02期)

李维军,刘霞[2](2005)在《二次谐波显像评价左心房自发性声学显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组织二次谐波显像技术(THI)提高超声对自发性显影(SEC)的诊断能力,为临床提供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发生血栓的诊断依据。方法对22例左心房扩大风心患者,按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测后,使用THI观测左心房、左心耳内SEC回声,与常规超声对比。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风心病组左心房增大者Ⅰ组常规超声及THI均未能检测到SEC;Ⅱ组常规超声未能检测到SEC,而THI全部检测到SEC,SEC呈星云状回声,逆时针旋转,在有陈旧性血栓患者也可见显影。两组均与正常组相比。结论THI能够提高心脏血栓的诊断率,是常规超声不可缺少的补充。自发性声学显影预示着左心房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会发展为血栓。(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05年04期)

钱超文,徐栋,陈丽羽,王立平[3](2004)在《二次谐波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检查是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2 5 1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频超声二次谐波声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进一步探讨和评价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2 5 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 9~78岁,平均49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4年07期)

岑琪美[4](2004)在《心脏组织结构的二次谐波显像——灰阶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心肌与基波显像的差别。方法 :采用美国HewlettParkardImagePointHX心脏超声诊断仪和 2 - 4MHz探头。在增益、抑制、TGC和LGC不变的情况下 ,对 2 0例患者 ,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用Windows 98支持下的Photoshop 6 .0软件对图象进行分析。结果 :示二次谐波显像后近场的前间隔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 19%、31%、2 4 %、10 %、15 %和 32 % ;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 2 1%、4 5 %、2 1%、17%、2 5 %和 4 6 %。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谐波显像后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心肌灰阶各测值低于基波显像 12 %、4 7%、11%、16 %、19%和 30 %。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后心脏结构的轮廓更为清晰 ,尤其在透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 ,心内膜的显示能力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04年01期)

刘霞,魏丽萍,郄占军,王琴[5](2004)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评价左房增大自发性声学显影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组织二次谐波显像技术 (Tissueharmonicimaging ,THI)检查风心病左房增大患者 ,补充常规超声检查所不能显示的自发性声学显影 (SEC) ,提高超声对自发性显影的诊断能力 ,为临床提供风心患者发生血栓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 2 2例左房扩大风心患者 ,按左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测后 ,使用二次谐波显像功能观测左房、左心耳内自发性显影回声 ,与常规超声对比。结果 在风心病组左房增大者Ⅰ组常规超声及THI均未检测到自发性显影 ;Ⅱ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能检测自发性显影 ,而THI全部检测到自发性显影。自发性显影呈星云状回声 ,逆时针旋转 ,在有陈旧性血栓患者也可见显影。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心脏血栓的诊断率 ,是常规超声不可缺少的补充。自发性声学显影预示着左房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的危险性增加。(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2期)

李金国,林丽珍,陈良龙[6](2003)在《二次谐波显像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漏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 yopa-thy,AHCM)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表现为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常于体检时心电图异常而进一步检查发现 ,(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潘文明,舒先红,韩蓓蓓,施月芳,葛均波[7](2003)在《二次谐波显像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补充常规基波显像 ,可将因透声条件较差、肿瘤密度甚低致遗漏的肿瘤清晰显示 ,以提高心脏肿瘤超声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有肿瘤病史或主诉有胸痛、胸闷患者 2 0例 ,在常规基波显像之后再补充二次谐波显像。采用 Philips Sonos 550 0型多功能彩色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 2~ 4 MHz,该仪器带有二次谐波显像功能。结果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 1 0 %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 ,清晰显示肿瘤。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心脏肿瘤的诊断率 ,是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可缺少的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孙志丹,郑智超,魏刘东[8](2003)在《二次谐波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检查 ,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4 7例。采用美国HPSONOS 5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4MHz。该仪器配有二次谐波超声显像功能 ,在标准的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室短轴、心尖四腔及二腔切面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壁各节段的厚度。结果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 17例 (36 .17% )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 ,所有患者获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并明确了诊断。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尤其对非梗阻性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更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医师进修杂志》期刊2003年07期)

左松,刘政,高云华,黄晓玲[9](2002)在《兔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对比研究——间断二次谐波显像与基波显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对兔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并与基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3只患有VX2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入氟碳声学造影剂,采用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及基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结果:间断二次谐波显像肿瘤均为3级显影;基波显像为11次1级,2次2级显影。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及基波显像产生的造影增强视频密度差值分别为118.38±18.41和40.02±10.18(P﹤0.001)。结论:间断二次谐波显像可以显着提高等回声小肝癌的诊断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左松,刘政,高云华,黄晓玲[10](2002)在《二次谐波显像评价正常兔肾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正常兔肾脏声学造影中的造影增强效果 ,并与基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 0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入氟碳声学造影剂 ,分别用基波与二次谐波成像扫描肾脏 ,造影效果评价使用视觉评分和视频密度分析。结果 :与基波相比 ,二次谐波成像显着提高了肾脏 (主要为肾皮质 )的造影效果。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在肾脏造影中明显优于常规基波成像 ,它将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肾脏疾病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二次谐波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组织二次谐波显像技术(THI)提高超声对自发性显影(SEC)的诊断能力,为临床提供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发生血栓的诊断依据。方法对22例左心房扩大风心患者,按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测后,使用THI观测左心房、左心耳内SEC回声,与常规超声对比。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风心病组左心房增大者Ⅰ组常规超声及THI均未能检测到SEC;Ⅱ组常规超声未能检测到SEC,而THI全部检测到SEC,SEC呈星云状回声,逆时针旋转,在有陈旧性血栓患者也可见显影。两组均与正常组相比。结论THI能够提高心脏血栓的诊断率,是常规超声不可缺少的补充。自发性声学显影预示着左心房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会发展为血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谐波显像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双和,何鑫,王华.组织二次谐波显像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

[2].李维军,刘霞.二次谐波显像评价左心房自发性声学显影[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

[3].钱超文,徐栋,陈丽羽,王立平.二次谐波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

[4].岑琪美.心脏组织结构的二次谐波显像——灰阶定量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4

[5].刘霞,魏丽萍,郄占军,王琴.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评价左房增大自发性声学显影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4

[6].李金国,林丽珍,陈良龙.二次谐波显像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漏诊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

[7].潘文明,舒先红,韩蓓蓓,施月芳,葛均波.二次谐波显像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

[8].孙志丹,郑智超,魏刘东.二次谐波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师进修杂志.2003

[9].左松,刘政,高云华,黄晓玲.兔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的对比研究——间断二次谐波显像与基波显像技术[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

[10].左松,刘政,高云华,黄晓玲.二次谐波显像评价正常兔肾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

论文知识图

二次谐波显像造影前犬肝脏断面二次谐波显像示意图造影后瞬间二次谐波显像犬肝实...二次谐波显像时TRI与N基波造影前后,肝VX2肿瘤显影变化(A:造...基波与二次谐波显像;左侧为基波显...

标签:;  ;  ;  ;  ;  ;  ;  

二次谐波显像论文_陈双和,何鑫,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