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微生物论文-陈秀波,朱德全,赵晨晨,张路路,陈立新

硝化微生物论文-陈秀波,朱德全,赵晨晨,张路路,陈立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化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始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nosZ基因

硝化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波,朱德全,赵晨晨,张路路,陈立新[1](2019)在《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原始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红松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的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全面了解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和氮循环过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选取的5种林型红松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酶——氧化亚氮还原酶的编码基因nosZ为标记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从5种林型红松林15个土壤样品中一共得到nosZ基因631 878条有效序列,579 871条优质序列,长度分布在178~383 bp之间,主要分布在260 bp。5种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主要门类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核心属为伯霍尔德杆菌属、黄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属、芽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和中华根瘤菌属。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显示:除枫桦红松林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着高于红松天然次生林外,5种林型红松林之间土壤nosZ型反硝化菌群的4种α多样性指数(Shannon、Chao1、ACE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着。β多样性分析显示:5种林型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着(R=0.387,P=0.006),但3种原始红松林之间差异不显着。土壤铵氮和全氮含量是显着影响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结论】5种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多数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β多样性差异显著,引起不同林型之间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组成和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铵氮和全氮含量。(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林青,曾军,王斌,史应武,杨红梅[2](2019)在《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中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同种作物(除棉花外)铺覆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着。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无显着差异,而不同作物对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差异不显着, PBAT生物降解膜可以作为PE膜的替代品以解决PE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赵昕燕[3](2019)在《包埋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微生物结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包埋固定化过程对微生物种群的影响,以接种污泥和各个阶段包埋硝化污泥为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技术对比分析上述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短程硝化逐渐稳定的过程会增加包埋颗粒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影响污泥稳定性的细菌被淘汰,而脱氮菌、聚磷菌、溶藻菌和硫自养反硝化菌等污水处理功能微生物都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保留。短程硝化过程实现了对AOB一定程度的富集,与接种污泥相比,驯化中的短程包埋硝化污泥和稳定短程包埋硝化污泥中AOB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有提高。接种污泥和各个阶段短程硝化污泥中的优势菌群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未培养菌(unculturedbacterium)。其中AOB均属于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6期)

崔荣阳,雷宝坤,张丹,毛昆明,付斌[4](2019)在《浅层地下水升降对菜地土壤剖面硝化/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湖泊近岸浅层地下水升降对菜地土壤剖面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的影响,以洱海湖滨带菜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地下水升降过程,分析了水位升高(S1)、水位降低(S2)及落干(S3)过程中土壤剖面AOA-amoA、AOB-amoA、nirK、nirS、nosZ基因丰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功能基因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S3阶段的土壤剖面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显着高于S1和S2;S1阶段的土壤剖面nirK、nirS、nosZ基因丰度均显着高于S2和S3.AOA-amoA基因丰度显着高于AOB-amoA基因丰度,nirS基因丰度显着高于nirK、nosZ基因丰度;不同取样时期的土壤剖面AOA-amoA、AOB-amoA、nirK、nirS、nosZ基因丰度均表现为A层>B层>C层>D层.水位升降对土壤剖面AOA-amoA、AOB-amoA、nirK、nirS、nosZ基因丰度有显着影响,且AOA-amoA和nirS基因对水位升降更敏感,分别在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中占主导地位;pH、有机碳(SOC)、全氮(TN)为功能基因AOA-amoA、AOB-amoA的环境驱动因子,而功能基因nirK、nirS、nosZ的环境驱动因子为土壤含水量(W)、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TN、SOC、pH.该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浅层地下水升降过程中菜地土壤剖面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阳雯娜[5](2019)在《水产养殖与食品加工密集地区海域硝化微生物的丰度、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介导着海洋氮循环,调控着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初级生产力以及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消耗,海洋微生物生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以湛江为代表的粤西地区,由于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作用加重,对粤西海域的微生物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对这一地区海域的微生物生态调查,对于认识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硝化作用,由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驱动的氨氧化过程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执行的亚硝酸盐氧化过程构成,是海洋氮循环的关键中心环节。氨氧化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的相对丰度、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整个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因环境而异;NOB一直被人们忽略,直到最近发现NOB除了氧化亚硝酸盐之外,还具备多种其它生态功能才获得重视。目前,对热带近海硝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认识还远不足,因此,针对相同地域AOA、AOB和NOB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具有科学意义。本研究基于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基因(amoA)和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nitrite oxidoreductase,NXR)基因(nxrB),通过荧光定量PCR和扩增子高通量测序首次从湛江湾湾内至南海西北部方向上对氨氧化微生物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丰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湛江湾内冬季AOB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季节,AOA丰度稳定在10~5copies,Nitrospira属丰度显着高于Nitrospina属丰度。从湛江湾口外延至粤西跨陆架海域,水平方向上,AOA丰度不断增加,AOB丰度稳定在10~6数量级;Nitrospira和Nitrospina属丰度从近岸至跨陆架中部不断增加,随后保持稳定。南海西北部海域垂直方向上,AOA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至真光层中部(100m水深)到达丰度最大值,往下趋于稳定,AOB丰度稳定在10~5数量级;Nitrospira在表层丰度最大,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至真光层中部(100m水深)到达丰度最小值,往下保持稳定,Nitrospina在近表层(0-50m水深)丰度几乎无差异,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2.湖光玛珥湖生境中AOA和AOB、Nitrospira和Nitrospina属的生物多样性最低,而以上菌群在湛江湾生境表现出最大生物多样性。氨氧化微生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组成存在显着差异:湛江湾和湖光玛珥湖生境中AOA的主要种属均为Nitrosopumilus,湛江湾水体中主要的AOB种属为Nitrosomonas,而湛江湾沉积物和湖光玛珥湖沉积物中AOB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spira。Nitrospira和Nitrospina在不同生境中的组成也显着差异,Nitrospira在各生境中普遍存在,而Nitrospina几乎只存在于咸水生境。3.温度(P<0.01)、盐度(P<0.05)、pH(P<0.001)和硝酸盐浓度(P<0.05)显着影响湛江湾和湖光玛珥湖中AOA的群落结构,同样AOB的群落结构也受到温度(P<0.05)、盐度(P<0.05)和硝酸盐浓度(P<0.001)的影响。Nitrospira属群落结构受到温度(P<0.001)、盐度(P<0.05)、pH(P<0.001)以及溶解氧含量(P<0.01)的共同影响,Nitrospina属群落结构仅受到温度(P<0.05)和溶解氧(P<0.01)含量的影响。温度和溶解氧调控着湛江湾内氨氧化微生物的基因丰度,Nitrospira和Nitrospina属丰度除了受到温度和溶解氧以外,还受到铵盐、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浓度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9-06-01)

余晨笛,侯立军,郑艳玲,刘敏,尹国宇[6](2019)在《硝化微生物富集及其种群结构与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集的长江口潮滩沉积物进行了硝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通过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了富集物中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检测到4类硝化微生物(占测序总reads的34.7%),包括新近发现的全程氨氧化微生物(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s, comammox)、严格的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ospira、β-变形菌门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其中,comammox占硝化微生物类群的48%.此外,基于宏转录组技术分析了4类硝化菌群的基因表达特征(依据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数据库).研究探讨了潮滩沉积物富集物中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与基因表达特征,证明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环境中comammox的存在,并验证了其基因表达活性.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河口地区硝化微生物的认识,对于未来硝化过程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佳[7](2019)在《基于阴极硝化耦合阳极反硝化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脱氮除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用于污染控制和能源生产。为了解决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pH的自反馈抑制、阴极室好氧反硝化菌难以富集和缓冲体系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本论文通过在MFC中构建自缓冲体系(阴极硝化反应和阳极反硝化反应),探索了阴极硝化耦合阳极反硝化MFC的启动过程和最佳工况。阴极硝化耦合阳极反硝化MFC在启动阶段,耗时45 d启动成功,稳定电压为560mV,最大功率密度为6.71 W·m~(-3)。在启动阶段,体系总氮去除率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总氮去除率接近99%。阳极室COD去除率为92.7%。反应器启动成功后,阳极室石墨颗粒上微生物以杆状菌为主,其分布密集,形态上互相紧密连接;阴极上的微生物较为稀疏。阳极室的主要菌属有: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地杆菌属Geobacter、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ceae和异养反硝化菌属Denitratisoma。阴极室的主要菌属有: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硝酸菌属Nitrobacter。同时,对影响阴极硝化耦合阳极反硝化MFC性能的因素进行探索,优化其运行条件,寻求其最佳工况并得出以下结论:(1)外阻越小时,有机物降解速率越快,总氮去除率越高,阳极室上生物膜的氧化能力越强,氧化阳极底物的能力越强。(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阳极室COD浓度的增加,MFC的产电性能越好,最大功率密度越大,但阳极室库伦效率越低。阳极室进水COD对MFC脱氮除碳效果影响不大。(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阴极室氨氮(NH_4~+-N)浓度的增加,MFC的产电性能越好,最大功率密度越大,总氮去除率减小。阴极室氨氮(NH_4~+-N)浓度对MFC除碳效果影响不大。(4)最大体积功率密度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水力停留时间对MFC脱氮除碳效果影响不大。(5)MFC的产电性能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强先增大后减小,搅拌强度为20 mL·min~(-1)时,最大功率密度是7.01 W·m~(-3) NC;当搅拌强度为20 mg·L~(-1),反应器处于完全混流和推流之间,体系的脱氮除碳效果最好。阴极硝化耦合阳极反硝化MFC的最佳工况:外阻100?,阳极进水COD浓度为550 mg·L~(-1),阴极室氨氮(NH_4~+-N)浓度为25 mg·L~(-1),水力停留时间8.20 h(阴阳极室进水流速均为0.65 mL·min~(-1)),循环搅拌强度20 mL·min~(-1)。MFC在最佳工况下最大功率密度是7.05 W·m~-33 NC;连续运行30 d时,平均每天总氮去除率为98.32%,平均每天COD去除率为93.05%。在最佳工况下,阳极室石墨颗粒上微生物以杆状菌为主,在形态上接近生物幼虫;阴极室石墨颗粒互相抱团连接。阳极室的主要菌属有:地杆菌属Geobacter;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异养反硝化菌属Denitratisoma;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ceae;阴极室的主要菌属有: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硝酸菌属Nitrobacter。阳极室和阴极室的菌属分别与启动阶段时阳极室和阴极室的菌属相似,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曹彦强[8](2019)在《不同管理模式对水稻土中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硝化作用被认为是氮循环的关键步骤。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是造成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影响了植物对氮素的有效利用。硝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以及氧化亚氮(N_2O)等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对硝化作用的传统认知是其由两类不同的微生物群落,氨氧化微生物(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AOM)和亚硝酸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分两步完成的。但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s,Comammox)的发现正在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它能够直接完成从氨氮到硝氮的转化。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工作去重新评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水稻土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土壤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较低,施肥会对水稻土中的硝化作用以及硝化微生物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次试验选用耕作施肥(T)以及休闲(不耕作、不施肥,F)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水稻土,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进行56天的培养试验,重点对水稻土中的全程氨氧化细菌展开探究。对刚采集回来的新鲜样品稍作处理即测定土壤硝化潜势。在不添加氮源(-CK)和添加氮源(-N)两种条件下对每种土样设置叁种处理,即~(12)CO_2对照处理、~(13)CO_2标记处理以及~(13)CO_2+C_2H_2抑制对照处理。土壤样品放置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56天的培养,每周根据各处理的要求添加N 50 mg·kg~(-1)和相应体积的气体。培养完成后,对第0天(Day-0)以及培养56天(Day-56)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测定指标包括有pH、硝化潜势、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Comammox的分支A(Clade A)及分支B(Clade B)的amoA功能基因丰度;在南京土壤研究所完成对标记结果的判断;利用Hiseq测序技术分析两种水稻土中总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试验结果如下:耕作施肥水稻土的硝化潜势远高于不耕作、不施肥的休闲水稻土,分别为24.97 mg·kg~(-1)·d~(-1)、2.11 mg·kg~(-1)·d~(-1)。经过56天的培养后,添加氮源的耕作施肥水稻土(T-N)中~(12)CO_2、~(13)CO_2处理的NO_3~--N含量分别为359.46、361.51 mg·kg~(-1);未添加氮源的耕作施肥水稻土(T-CK)中~(12)CO_2、~(13)CO_2处理的NO_3~--N含量分别为81.81、68.45 mg·kg~(-1)。相比于培养初期的13.63 mg·kg~(-1),~(12)CO_2对照处理和~(13)CO_2标记处理的NO_3~--N含量都有显着增长。耕作施肥水稻土在培养期间进行了较为强烈的硝化作用,添加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发生。添加氮源的休闲水稻土(F-N)~(12)CO_2、~(13)CO_2处理下的NO_3~--N含量由培养初期的9.5 mg·kg~(-1)分别增长到87.44、88.71 mg·kg~(-1);未添加氮源的休闲水稻土(F-CK)中~(12)CO_2、~(13)CO_2处理的NO_3~--N含量分别为11.04、12.89 mg·kg~(-1),与培养初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变化,表明硝化作用基本未进行。休闲水稻土未进行明显的硝化作用主要是因为底物的匮乏。在添加硝化抑制剂C_2H_2的~(13)CO_2+C_2H_2处理中,NO_3~--N的含量均未有明显的增长,说明C_2H_2的抑制作用明显,此次试验中所采用的水稻土的硝化作用类型以自养硝化为主。培养初期,耕作施肥水稻土中AOB、AOA以及Comammox Clade A的丰度均高于休闲水稻土,而Comammox Clade B却低于休闲水稻土。经过56天的培养后,无论氮源添加与否,耕作施肥水稻土~(12)CO_2、~(13)CO_2处理下AOB和AOA的amoA基因拷贝数相较于培养初期均有一定增加,而在~(13)CO_2+C_2H_2处理中则有所下降;添加氮源的休闲水稻土~(12)CO_2、~(13)CO_2处理中的AOA amoA基因拷贝数相比于培养初期有显着增长。培养结束后Comammox Clade A amoA基因的拷贝数在各处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omammox Clade B amoA基因的拷贝数在不添加氮源以及添加氮源的耕作施肥水稻土~(12)CO_2、~(13)CO_2处理下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通过CsCl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将培养结束后提取的土壤样品总DNA分为15层,每一层的浮力密度有所不同。~(13)C-DNA会处在浮力密度较高的重层,而~(12)C-DNA处于浮力密度较低的轻层。所得的各层DNA纯化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amoA基因的定量,进一步鉴定氨氧化微生物的标记程度。结果表明在此培养期间,添加氮源的耕作施肥水稻土中标记上了AOA以及AOB;未添加氮源的耕作施肥水稻土中AOB、AOA以及Comammox Clade B同时被标记;添加氮源的休闲水稻土仅标记了AOA。对~(13)C-DNA依据标记结果进行基于amoA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得出参与耕作施肥水稻土中硝化作用的活性AOB主要为Nitrosospira Cluster 3,AOA以Group1.1b为主;而在休闲水稻土中活性AOA主要为Group1.1a和Group1.1b。对各处理培养初期和培养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的Hiseq测序表明耕作施肥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要优于休闲水稻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在此次试验所选用的两种水稻土中具有较高的占比。本研究重点探究了水稻土中的全程氨氧化细菌,以及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两种水稻土中硝化作用的主要参与者。由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于休闲,耕作施肥显着提高了水稻土的硝化潜势;(2)长期休闲使得水稻土中的硝化作用较弱,而添加氮源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3)水稻土中有较高数量级的Comammox分布;(4)相比于休闲管理,耕作施肥对水稻土中AOB、AOA以及Comammox Clade A的丰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AOB和AOA共同参与耕作施肥水稻土中的硝化作用,其中AOB主要为Nitrosospira Cluster 3,AOA以Group1.1b为主;在不添加外部氮源的情况下,Comammox Clade B也参与了硝化过程,所利用的氨氮或许来自土壤的矿化。休闲水稻土中的硝化作用由以Group1.1a和Group1.1b为主的AOA主导进行。(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1)

伍玲丽,张旭,舒昆慧,张丽,司友斌[9](2019)在《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土壤中硝化微生物及其氨氧化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纳米银对土壤硝化微生物及其氮转化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方式,对不同剂量纳米银(10、50、100 mg·kg~(-1))和银离子(1、5、10 mg·kg~(-1))暴露下黄棕壤和水稻土硝化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amoA基因丰度、NH_4~+-N与NO_3~--N含量变化以及土壤潜在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和银离子暴露后,2种土壤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数量显着减少;土壤酶活性受到抑制,对脲酶的影响大于过氧化氢酶;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丰度均降低,对AOB基因丰度的影响大于AOA.在2种土壤中外源添加(NH_4)_2SO_4时,随着纳米银和银离子暴露剂量增加,土壤NH_4~+-N含量累积,NO_3~--N含量减少,氨氧化速率降低,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受阻.综上所述,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土壤硝化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影响铵态氮转化,且影响程度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杨赛,朱琳,魏巍[10](2018)在《土壤生态系统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主导的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其不仅与酸雨、温室气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有关,还作用于土壤中氮素营养的转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土壤生态系统中进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根据自身能量代谢类型的不同,利用不同的生物酶进行着不同机制的硝化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已报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自养(经典自养硝化和全程氨氧化)和异养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类群、硝化作用关键酶及其编码基因类型、其在生态系统中多样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前沿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同时对不同类型硝化微生物类群今后的研究热点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硝化微生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8年06期)

硝化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中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同种作物(除棉花外)铺覆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着。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无显着差异,而不同作物对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差异不显着, PBAT生物降解膜可以作为PE膜的替代品以解决PE膜造成的白色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化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波,朱德全,赵晨晨,张路路,陈立新.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2019

[2].林青,曾军,王斌,史应武,杨红梅.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变化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9

[3].赵昕燕.包埋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微生物结构特点[J].节能与环保.2019

[4].崔荣阳,雷宝坤,张丹,毛昆明,付斌.浅层地下水升降对菜地土壤剖面硝化/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9

[5].阳雯娜.水产养殖与食品加工密集地区海域硝化微生物的丰度、群落结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

[6].余晨笛,侯立军,郑艳玲,刘敏,尹国宇.硝化微生物富集及其种群结构与基因表达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佳.基于阴极硝化耦合阳极反硝化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脱氮除碳研究[D].广州大学.2019

[8].曹彦强.不同管理模式对水稻土中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9].伍玲丽,张旭,舒昆慧,张丽,司友斌.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土壤中硝化微生物及其氨氧化速率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10].杨赛,朱琳,魏巍.土壤生态系统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

标签:;  ;  ;  ;  

硝化微生物论文-陈秀波,朱德全,赵晨晨,张路路,陈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