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玲陈雪娟钟华(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近年来,乳腺疾病日益增多,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由于目前尚缺乏对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方法,唯有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才能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改善预后。超声检查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判断有一定局限性[1-2],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最早由Ophir[3]等人于1991年提出,其原理与以往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等技术的原理不同,其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彩色成像,为鉴别肿块良恶性提供新的途径,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4-6]。
一、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
超声弹性成像是用超声探头沿压轴方向向组织发射超声波,根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再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不同,收集被测体某时间段内的各个片段信号,根据被压迫前后放射的回波信号获取各深度上的位移量,计算出变形程度,从而推算出组织的弹性系数,加以灰阶或彩色编码的成像方式。组织的弹性系数大,其引起的应变相对较小,弹性系数小,其引起的应变相对较大[7]。
当乳房组织处于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而导致肿瘤形成,常表现为局部的硬性肿块。弹性成像能依据组织硬度的不同,将乳腺内的脂肪组织与致密的实质性组织作出区别[8]。
二、乳腺超声弹性成像应用进展
1.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lastography)于200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中,得到较好的诊断结果,成为医学超声成像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研究[9-11]多用日立EUB-8500型超声诊断仪,所应用的诊断标准以Itoh[12]提出的5分法为主,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分5分法进行评价,其标准为:1分:肿瘤整体发生变形,病变区与周围组织完全为绿色覆盖;2分:肿瘤大部分发生变形,但小部分没有变形,病变区内绿色和蓝色混杂,但以绿色为主;3分:肿瘤边界发生变形,中心部分没有变形,图像显示病灶中心为蓝色,病灶周边为绿色;4分:肿瘤全体没有变形,病变区完全为蓝色覆盖;5分:肿瘤整体和周边组织都没有变形,病变区及周围组织为蓝色。RTE评分≥4分诊断为恶性病变,≤3分诊断为良性病变。罗葆明等的研究显示弹性超声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6.7%,准确性达94.5%。从而也证实了恶性病变弹性系数大,受压变形小,良性病变弹性系数小、受压变形大的趋势。王怡[13]等的研究还提示弹性成像可将一些临床上较难诊断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乳腺病和炎性病变与恶性肿瘤作出鉴别,这在临床上具有较高价值。
2.2006年罗葆明[14]等在原有5分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了易于掌握、实施的改良5分法。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乳腺肿块弹性图像表现多种多样,原5分法不能包含所有的超声弹性图像表现,如有些肿块显示为绿色与蓝色相间但以蓝色为主;有些肿块显示为蓝色但内有少许绿色。由于uE5分评分标准中缺乏对一些图像表现的描述分类,无法归于5分法中的某一类,检查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一部分评为2分,一部分评为4分,正是这部分病例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误诊或漏诊。所采用的改良评分标准:1分:病灶整体或大部分显示为绿色;2分:病灶显示为中心呈蓝色,周边为绿色;3分:病灶范围内显示为绿色和蓝色所占比例相近;4分:病灶整体为蓝色或内部伴有少许绿色;5分:病灶及周边组织均显示为蓝色,内部伴有或不伴有绿色。罗葆明等采用旧评分标准及改良评分标准,分别对672个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图进行评分,4分以上评为恶性病变,3分以下评为良性病变。结果采用新评分标准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旧评分标准,新评分标准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和92.7%。旧评分标准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6%和89.0%。改良评分标准全面包含了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图像表现,使评分标准更加准确。
3.2010年智慧[15]等推出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上述两种评分方法都是由检查医生对病灶的弹性图进行分析给出主观性的评分,有可能受到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结果的偏倚。如不同医师对同一病灶的同一张弹性图给出不同的评分。因此智慧等期望找到一个更为客观的UE诊断标准。StminRatio(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的推出使之成为可能,该方法是继推出具有UE功能的超声仪器后,又研发出StrainRatio比值测量方法。应变率比值测量是基于Shiina[16]等提出的CAM技术实时检测组织的弹性应变率,通过分析弹性图彩色的不同分布,比较两个区域的弹性应变率比值。Waki[17]等的实验研究发现,应变率比值与病灶及周围组织的弹性比相关,可以反映病灶的相对硬度。2010年智慧等研究表明:以3.08为界点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大于等于3.08诊断为恶性病变,小于3.08诊断为良性病变。本研究将乳腺肿物弹性成像诊断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比值法与改良5分法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与原5分法相比,比值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表明,评分为1分、2分和5分的病灶,改良5分法的诊断准确性与应变率比值法相似。而对于评为3分和4分病灶,则以应变率比值法的诊断准确性为高。因此,研究者认为评分法评为3分或4分的病灶,有必要进一步以应变率比值法进行检测。而对于改良评分法评为1分、2分和5分的病灶可不必做进一步的应变率比值测定。弹性应变率比值测量为乳腺肿物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有价值的、更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esakiK,HisaN,KubotaK,etal.DifferentiationofbenignandmalignantbreasttumorsusingDopplerspectralparametersincludingaccelerationtimeindex.OncolRep,2003,10(4):945-950.
[2]Madjarh,PrompelerhJ,DelFaveroC,etal.AnewDopplersignalenhancingagentforflowassessmentinbreastlesions.EurJUltrsaound,2000,12(2):123-130.
[3]OphirJ,CespedesI,Ponnekantih,etal,Elastography:aquantitativemethodforimagingtheelastiatyofbiologicaltissues.UltrasonicImaging,1991,13:131-134.
[4]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疾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265-267.
[5]欧冰,罗葆明,冯霞,等.超声弹性成像与钼靶x线成像诊断乳腺疾病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240-241.
[6]ItohA,UenoE,TohnoE,eta1.Breast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ofUSelastographyfordiagnosis.Radiology,2006,239:341-350.
[7]刘忠国,王明时.生物组织超声弹性定征的进展.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BiomedEng,2005,22(1):207-210.
[8]GarraBS,CespedesEL,OphirJ,etal.ElastographyofbreastLesions:initialclinicalresults.Radiology,1997,202;79-86.
[9]王怡,王涌等.组织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评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1704-1706.
[10]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疾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662-664.
[11]俞清,徐智章,毛枫等.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初步应用.上海医学影像,2005,14(2):102-103.
[12]ItohA,UenoE,TohnoE,etal.Comparisonbetweenultrasonicelastogramandhistologicfindingsinbreastdiseases.SeventhCongressofAsianFederationofSocietiesforUltrasoundinMedicineandBiology(AFSUMB2004),Abstracts,P330.
[13]王怡,王涌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评估.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2):911-913.
[14]罗葆明,欧冰,智慧,等.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396-398
[15]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评分法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比较.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2):142-144.
[16]ShiinaT,DoyleyMM,BamberJC.StrainimagingusingcombinedRFandenvelopeautocorrelationprocessing.In:ProceedingsoftheIEEEUltrasonicsSymposium.Savoy,III: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AndFrequencyControlDigitalArchive,1996.1331—1336.
[17]WakiK.MurayamaN.MatsumuraT.eta1.Investigationofstrainratiousingultrasoundelastographytechnique.In:ProceedingsofISICE:TheFirs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andComputerElements,2007.Kitakyushu.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