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仔水库论文_郭旭阳,王沛芳,吴春山,郑育毅,孙启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仔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蓝藻,水库,毒素,铜绿,鉴定,沉积物,有机磷。

山仔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郭旭阳,王沛芳,吴春山,郑育毅,孙启元[1](2019)在《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的山仔水库CDOM空间分布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andsat8影像数据和实地采样数据,分析CDOM特征波段,提取敏感波段组合,构建适用于山仔水库的CDOM浓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以band3/band4敏感波段组合影像数据,反演模型为线性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5.37%,R2值为0. 652,模型拟合优度比较高,反演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林晓洁[2](2018)在《山仔水库微囊藻毒素自然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山仔水库的天然条件,拟定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组浓度水样,设置四种不同环境条件,研究微囊藻毒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自净功能,其浓度高低并不影响降解途径,降解方式以微生物降解为主,光降解次之。水体中底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释放和降解。掌握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的降解规律及其与底泥中的交换作用,对进一步控制毒素、净化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周志华,翁笑艳,舒惠琳,庄惠如[3](2017)在《山仔水库主要水华蓝藻种类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州山仔水库蓝藻发生期的水样为材料,分离获得了2株形态不同的蓝藻。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以16S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对分离获得的2株水花蓝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山仔水库夏秋发生的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春末发生的水华优势种为浮游鱼腥藻(Anabaena planctonica)。研究首次对山仔水库不同季节的水花蓝藻种类进行了生物鉴定,其结果可为蓝藻水华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22期)

苏玉萍,李赫龙,张玉珍,姜炳棋,詹旋灿[4](2016)在《山仔水库不同季节围隔放鱼控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不同季节,在山仔水库设置野外原位围隔,采用放养不同鲢、鳙、鲫组合对水体控藻效果进行了研究,设定了鲢的高密度(HS 23.5 g·m-3),鲢鱼、鳙鱼1∶1混养(30.8 g·m-3),鲢鱼、鳙鱼、鲫鱼1∶1∶1混养(30.6 g·m-3)及鲢的低密度(LS11.2 g·m-3)等4种放养方式,探索不同鲢鳙放养组合对不同季节水体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春季水体以蓝藻门鱼腥藻属(Anabaena)为主要优势种属,约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0%,投加鱼类可以摄食一部分藻体,但对丝状的鱼腥藻滤食性较弱;初夏围隔水体中以蓝藻门束丝藻(Aphanizomenon)为主,仲夏后到秋季,围隔水体转为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水体放养鲢、鳙鱼可以控制一定比例的微囊藻,同时刺激其他藻类的生长;冬季,水体蓝藻门微囊藻属比例逐渐下降到15%以下,硅藻数量逐渐增多,放养鱼类对蓝藻有较好的消化作用,单养鲢鱼或混养鲢、鳙鱼可使蓝藻中微囊藻所占比例降低,但浮游植物种类丰度高于空白组,鲢、鳙鱼促进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鱼类组合控藻效果上,鲢、鳙>鲢>鲢、鳙、鲫.因此,山仔水库可以考虑选择在冬末初春,混养鲢鳙鱼且控制密度在30~40 g·m-3调控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而控制蓝藻水华.(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舒惠琳[5](2016)在《山仔水库一株黏伪鱼腥藻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仔水库为福州市第二水源,近年来山仔水库蓝藻水华的频繁爆发对福州市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铜绿微囊藻是水华中最常见的优势种,我们发现山仔水库水华发生期间,有一种短丝状体蓝藻喜欢粘附在微囊藻群体胶被内外生长,其数量仅次于微囊藻。目前关于这种藻类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因此,对其种类的鉴定、毒性及异味物质的检测以及两种藻之间的伴生关系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山仔水库水华发生时的水样为材料,对微囊藻及其伴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两株纯化株。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的荧光光谱分析进行形态学鉴定,进一步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其种类及分类学地位。所得结果为:山仔水库微囊藻及其伴生物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MC 201406和黏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 PM 201405.2、采用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全细胞PCR叁种方法检测P. mucicolaPM 201405产微囊藻毒素的能力。其中,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全细胞PCR法没有检测到产微囊藻毒素的基因,但是检测到了一段在NCBI上没有匹配序列的基因,目前此段基因功能尚不明确。由于叁种方法结果不同,且都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因此对黏伪鱼腥藻是否产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P. mucicola PM 201405是否产异味物质进行初步的检测,结果表明,黏伪鱼腥藻不产2-MIB 和 Geosmin,但能产生p-黄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且生长后期可产生大量的p-紫罗兰酮并释放到胞外。4、选用五种磷源,比较铜绿微囊藻和黏伪鱼腥藻对不同磷源的吸收与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藻的最适宜磷源都是正磷酸盐,但黏伪鱼腥藻对有机磷的吸收强于铜绿微囊藻。本文还初步研究了黏伪鱼腥藻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氮来说,黏伪鱼腥藻对磷浓度的变化更为敏感。5、初步研究黏伪鱼腥藻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结果表明BG 11最适合黏伪鱼腥藻的培养;M11会使黏伪鱼腥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导致其藻液颜色变化;30℃最适合黏伪鱼腥藻的生长。6、通过添加滤液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黏伪鱼腥藻和铜绿微囊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滤液对黏伪鱼腥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黏伪鱼腥藻的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没有影响,共培养时两者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化感作用,缺氮条件能诱导两者间化感作用增强,说明化感作用导致了铜绿微囊藻和黏伪鱼腥藻的伴生关系。(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5)

卢玮,庄惠如,翁笑艳[6](2015)在《山仔水库两种水华蓝藻磷营养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测定山仔水库两种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浮游鱼腥藻(Anabaena planctonica)在不同质量浓度的无机磷(K2HPO4)和有机磷(ATP)中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变化,并利用Monod方程计算分析两种藻的磷吸收动力学参数(KS和μm),比较了两种水华蓝藻对磷的吸收差异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无机磷培养条件下,动力学参数为:μm(铜绿微囊藻)>μm(浮游鱼腥藻),KS(铜绿微囊藻)>KS(浮游鱼腥藻).有机磷培养条件下,动力学参数较无机磷条件下要小,且两种藻有机磷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表明无机磷是水华蓝藻主要吸收的磷源,在无机磷缺乏的条件下,水华蓝藻均能吸收部分有机磷.(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庄曦[7](2015)在《山仔水库“水华”预警系统与应急处置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近年来山仔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评价了水库的营养状态;初步构建了"水华"预警系统,对"水华"爆发的程度进行了分级,并提出应急处置措施。(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5年08期)

陈文雄[8](2015)在《山仔水库周边一重山森林资源特征分析及保护性经营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仔水库是福州市第二大饮用水源,其生态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福州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通过分析山仔水库一重山土地使用情况、林地类型、林种、树种、权属等特征,阐述其林业生态保护功能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安全夯实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5年01期)

刘怡靖[9](2015)在《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氮负荷与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山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物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物总氮含量范围840.00~3 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是随进口、库心、大坝逐渐增加.柱状样模拟实验得到夏、冬季氮释放速率分别为90.31~128.37 mg·(m2·d)-1和72.52~93.79 mg·(m2·d)-1,释放速率与总氮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的内源氮释放能力且在夏季内源氮更易释放,为水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能引起并促进水华的持续。因此,采取措施适宜方法控制内源氮释放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卢玮[10](2015)在《山仔水库两种水华蓝藻对不同形态磷吸收及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山仔水库自1992年建库以来,承担着福州地区农田灌溉、防洪、发电的功能,更是福州地区居民的第二大饮用水源地,水库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然而,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山仔水库自1997年首次发现蓝藻以来,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现象便屡屡发生。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可危及饮用水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山仔水库水华蓝藻种类的分类属性,是否产毒,以及对主要营养盐的吸收与生理响应机制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山仔水库蓝藻水华成因以及有毒蓝藻水华的预警监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对山仔水库主要水华蓝藻进行分离纯化,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以16S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对分离获得的2株蓝藻进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B1-14)和浮游鱼腥藻(Anabaena planctonica B1-15);(2)利用全细胞PCR法和高效液相法对这两株蓝藻进行微囊藻毒素测定。发现分离的藻株Aicrocystis aeruginosa B1-14(缩写“M.aeruginosa B1-14")有微囊藻毒素基因mcyA和mcyB并且能产生MC-LR,藻株Anabaena planctonica B1-15缩写“A.planctonica B1-15")不含这些基因和毒素,故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B1-14株能够产生微囊藻毒素,而浮游鱼腥藻Anabaena planctonica B1-15株不产毒;(3)研究两株水华蓝藻在不同形态磷4种无机磷和2种有机磷)条件下的生长效应。通过测定比生长速率、胞外总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两者对不同形态磷的摄取能力并探讨其响应机制。结果显示,两种水华蓝藻对正磷酸盐(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的吸收速率和碱性磷酸酶酶活性均大于多聚磷酸盐(焦磷酸钠,聚磷酸钠)和有机磷盐(ATP,甘油磷酸钠),表明正磷酸盐是两种水华蓝藻生长的最适磷盐,但在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下,能够吸收部分聚磷和有机磷。M.aeruginosaB1-14对磷的吸收速率大于A.planctonica,B1-15,但A.planctonica B1-15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M.aeruginosa B1-14,证明了M.aeruginosa B1-14具有过量吸收积累磷的特性以及藻细胞产生碱性磷酸酶的能力与其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正相关;(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别选择正磷酸盐(磷酸氢二钾)和ATP为磷源,研究两株水华蓝藻的磷吸收动力学特征,并通过动力学参数比较,探讨两株蓝藻的竞争能力和可能的优势演替顺序。结果表明,在不同磷质量浓度下,两种藻对磷有明显反应的低限浓度均为0.54 mg·L1,在初始磷浓度为054-5.4mg·-1范围内,M.aeruginosa B1-14的生长速率随磷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相同条件下,A.planctonic B1-15比生长速率的增加不明显且低于M.aeruginosa B1-14的生长速率。大于5.4 mg·L-1时,两种藻的生长速率不再增加。无机磷条件下,M.aeruginosaB1-14的最大比生长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18418d-1和0.079785mg.L-1,大于A.planctonica B1-15的最大比生长速率(0.12825d-1)和半饱和常数(0.032230mg·L-1)据此推断,当无机磷浓度大于054mg·L-1时,M.aeruginosa B1-14易成为优势藻,反之,A.planctonica B1-15成优势藻。有机磷条件下,两种藻的半饱和常数和最大比生长率均较小,且差异不明显。此也证实两株蓝藻主要吸收可溶性无机磷,但可以利用有机磷;(5)研究两种水华蓝藻问的竞争作用和相互化感作用。结果为竞争条件下M.aeruginosa B1-14 比A.planctonica B1-15更具生长优势,A.plantonica B1-15滤液对M.aeruginosa B1-14的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M.aeruginosa B1-14滤液对A.planctonica B1-15的作用;(6)研究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对两种水华蓝藻生理生化的影响。在EC50下,M.aeruginosa B1-14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强度大小依次为:乐果>辛硫磷>草甘膦;A.planctonica B1-15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强度大小依次为:乐果>草甘膦>辛硫磷,且M.aeruginosa B1-14 比A.planctonica B1.15敏感。(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山仔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模拟山仔水库的天然条件,拟定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组浓度水样,设置四种不同环境条件,研究微囊藻毒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自净功能,其浓度高低并不影响降解途径,降解方式以微生物降解为主,光降解次之。水体中底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释放和降解。掌握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的降解规律及其与底泥中的交换作用,对进一步控制毒素、净化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仔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郭旭阳,王沛芳,吴春山,郑育毅,孙启元.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的山仔水库CDOM空间分布反演研究[J].海峡科学.2019

[2].林晓洁.山仔水库微囊藻毒素自然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3].周志华,翁笑艳,舒惠琳,庄惠如.山仔水库主要水华蓝藻种类的分离与鉴定[J].绿色科技.2017

[4].苏玉萍,李赫龙,张玉珍,姜炳棋,詹旋灿.山仔水库不同季节围隔放鱼控藻效果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舒惠琳.山仔水库一株黏伪鱼腥藻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6].卢玮,庄惠如,翁笑艳.山仔水库两种水华蓝藻磷营养动力学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庄曦.山仔水库“水华”预警系统与应急处置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

[8].陈文雄.山仔水库周边一重山森林资源特征分析及保护性经营策略[J].林业勘察设计.2015

[9].刘怡靖.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氮负荷与释放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

[10].卢玮.山仔水库两种水华蓝藻对不同形态磷吸收及响应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一2山仔水库采样点示意图山仔水库水质和藻类调查布点山仔水库EMC-LR、EMC-RR和IMC-...一1山仔水库库区水样调查点位图2003年山仔水库不同月份总磷浓度...1 1997~2005 年山仔水库总磷、总...

标签:;  ;  ;  ;  ;  ;  ;  

山仔水库论文_郭旭阳,王沛芳,吴春山,郑育毅,孙启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