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技术论文_龚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基波,通流,线控,环流,中速,超导。

均流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龚亮[1](2019)在《模块化不间断电源自适应均流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间断电源(UPS)在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防止由于突然停电以及电力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前的不间断电源为模块化电源,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基于对模块化不间断电源自适应均流系统常见构造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构建了该技术的整体实施方案,通过参数的对比工作完成对建设方案的全面分析,以确保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李江伟,钟志东,杨鹏,赵祖鑫,李宇烨[2](2019)在《UPS并联系统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单台UPS系统的容量以及可靠性问题,提出使用多台UPS并联系统来满足现实需求。而实际在UPS并联系统运行中的多台逆变器之间会产生环流,且环流过大有可能会导致多台逆变器并联失败。所以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小环流的产生提高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对各台逆变器的均流控制。本文主要研究无互联线控制方案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的均流控制,并且通过对这种控制方案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的仿真模拟运行,比较无互联线控制方案与有互联控制方案在运行条件、运行可靠性、均流效果方面的优劣势。(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王宏丹,张佳惠,马宇超[3](2019)在《大功率电源多模块无主均流并联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提供不同功率的充电电源将是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便利性,大功率充电桩将登上历史舞台,而多模块均流并联也将成为未来大功率电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多模块无主均流并联技术,从原理及系统的测试入手,分析多模块均流并联实现大功率电源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万立明,梅振锋,李德波,苏朋,邱家煜[4](2019)在《中速磨煤机入口紧凑型圆形一次风道流场均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电厂1000 MW机组中速磨煤机入口在线一次风量失真问题进行了流场测试分析、均流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改造,研究了适用于大尺度紧凑型圆形一次风道的流场均流技术,通过分流、导流、整流和均流优化设计,显着提升了测量截面速度分布的均匀性,消除了局部涡流区与回流区,实现了磨煤机入口风量的准确监测,风量系数偏差保持在3%以下,风门自动控制成功投入,风量稳态特性和自动控制品质良好,一次风机总电流下降50 A,供电煤耗降低0.14 g/(k W·h),年节约燃料成本49.8万元。(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李再思[5](2019)在《多路LLC谐振变换器的均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具有软开关特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优点的LLC谐振变换器受到和电力电子技术研究者的广泛青睐。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LLC谐振变换器优于其他谐振变换器拓扑的低损耗、易于磁集成,易于实现软开关的特点,使得LLC谐振变换拓扑已经成为了DC/DC电源应用的首选。但是在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单个模块LLC在输出功率等级和输出电流等级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采用多路LLC模块并联供电的模式不仅可以保留LLC谐振变换器高效低耗的优点,也可以解决单模块的功率容量问题。而现有制造工艺问题使得实际运用中的并联模块元器件参数并不能完全一致,这就会造成电流分配不均的问题。解决不均流问题成了实现多路LLC并联供电时关键。本文以LLC半桥谐振变换器为例,研究了适用于多路LLC并联时的两种均流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LLC并联技术和均流技术的研究成果。然后对不同谐振变换拓扑进行了介绍,比较其优缺点,引出本文研究的LLC谐振变换器。以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为例,分析其谐振网络工作特性,建立了基波近似等效模型,给出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曲线和基本谐振网络参数设计思路。其次设计并搭建了半桥LLC谐振电路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不同的谐振腔元件存在参数误差对系统电压增益和输出电流的影响。进行仿真并联实验验证不同的谐振元件的差异对并联系统输出电流分配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谐振腔元件的差异是造成谐振电路并联工作时电流分配不均的原因。再次,引入了移相均流策略,,详细分析移相均流策略的基本原理,推到移相角和电压增益之间的关系式,分析该控制策略的原理与可行性。之后对两路LLC半桥谐振变换同相位并联的情况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均流效果。最后,针对多路LLC半桥谐振变换器同相并联的情况,介绍了一种共用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的多路LLC谐振变换器拓扑。通过谐振电感或谐振电容的并联,降低这两个参数误差对电压增益和电流分配的影响。进行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验证后,这种被动均流策略能有效将电流误差控制5%以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周君,黎星华,唐立军,段泉圣[6](2019)在《中速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混流及均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某大型燃煤电厂600 MW机组锅炉中速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风温测量不准确,锅炉负荷、风量、风温和燃烧量控制无法自动投入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3套冷、热一次风混流及均流装置,并对均流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设计的冷、热一次风混流及均流装置都能够很好地满足风量测量元件对测量截面流场均匀性和温度场均匀性的要求,能够消除矩形风道内的漩涡、调整气流的偏向,使得风量测量截面气流的来流方向正对风量测量元件;风量测量截面的速度相对标准偏差降至6%以下,温度相对标准偏差降至2%以下,一次风总压损的增加保持在300 Pa以内;方案3的截面平均速度和平均温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其均流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曹绍群,张京业,滕玉平,邱清泉,靖立伟[7](2019)在《高温超导并联均流技术研究现状及问题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多个高温超导带材或绕组并联使用是发展高温超导电力技术的必由之路,但其并联时电流分配不均问题突出。在发展高温超导电力技术过程中,并联均流技术成为高温超导多带材或绕组并联时亟需解决的一项共性关键性技术。在介绍高温超导并联均流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典型的均流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3期)

徐亚峰,彭小敏,胡亮,刘英伦[8](2019)在《1000MW级燃煤机组磨煤机入口圆形一次风道冷热风均流改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中速磨煤机入口圆形风道一次风量测量不准确、表盘风量波动异常大及风门调节特性较差的问题,在冷热风混合点处加装冷风气流均布器,加强冷热一次风的混合,在混合风道后、一次风测量元件的上方布置多孔板,对混合风起到整流作用,提高测量元件截面处流场稳定性。改造后的性能试验表明:测量元件截面的速度相对标准偏差(CV)为2.5%~3.3%,温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为测风元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流场环境;测风装置不同工况下的风量系数最大偏差低于1.5%,风量测量装置的线性极佳。稳态下,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的波动在±3 t/h以内,在线风量测量稳态特性非常好;在线一次风量及入口风温变化趋势与热一次风门开度始终保持一致,不存在反向的问题;入口一次风量、入口风温与热一次风门几乎同步发生变化,响应时间无明显滞后,跟踪响应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高凡[9](2019)在《SiC MOSFET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于功率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大功率应用场合的要求,需要多SiCMOSFET进行并联,目前并联应用的方案在电机控制、逆变器等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由于SiC MOSFET的静态因数和动态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并联SiC MOSFET的均流特性,从而造成单个器件承受过大的电流应力而损坏。因此,对于SiCMOSFET均流特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SiC MOSFET电路模型进行研究,给出了一种将两个功率支路共同接入同一共用磁芯的耦合线圈进行主动均流的方法,并对主要功率器件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吴方元,朱春飞[10](2018)在《ABB UN5000型励磁调节器均流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及自并励励磁系统的广泛应用,励磁系统功率柜之间的均流系数成为考核自并励励磁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励磁装置功率柜的均流系数提出了明确要求。GB/T 7409. 3—2007 《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规定,功率柜整流装置均流系数不低于0. 85。相对于传统通过晶闸管元器件筛选、采用等长电缆平衡回路电感、交/直流母排的刻槽或钻孔平衡回路电阻等物理方式,数字式均流技术具有调整方法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1]。(本文来源于《电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均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传统单台UPS系统的容量以及可靠性问题,提出使用多台UPS并联系统来满足现实需求。而实际在UPS并联系统运行中的多台逆变器之间会产生环流,且环流过大有可能会导致多台逆变器并联失败。所以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小环流的产生提高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对各台逆变器的均流控制。本文主要研究无互联线控制方案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的均流控制,并且通过对这种控制方案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的仿真模拟运行,比较无互联线控制方案与有互联控制方案在运行条件、运行可靠性、均流效果方面的优劣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流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龚亮.模块化不间断电源自适应均流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李江伟,钟志东,杨鹏,赵祖鑫,李宇烨.UPS并联系统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技术[J].日用电器.2019

[3].王宏丹,张佳惠,马宇超.大功率电源多模块无主均流并联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4].万立明,梅振锋,李德波,苏朋,邱家煜.中速磨煤机入口紧凑型圆形一次风道流场均流技术研究[J].华电技术.2019

[5].李再思.多路LLC谐振变换器的均流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6].王周君,黎星华,唐立军,段泉圣.中速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混流及均流技术研究[J].华电技术.2019

[7].曹绍群,张京业,滕玉平,邱清泉,靖立伟.高温超导并联均流技术研究现状及问题概述[J].低温与超导.2019

[8].徐亚峰,彭小敏,胡亮,刘英伦.1000MW级燃煤机组磨煤机入口圆形一次风道冷热风均流改造技术[J].热能动力工程.2019

[9].高凡.SiCMOSFET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10].吴方元,朱春飞.ABBUN5000型励磁调节器均流技术的应用[J].电世界.2018

论文知识图

采用叁相电流型逆变器整流时的输入级...采用基于虚拟电阻的双环控制方法时的...基于虚拟阻抗的瞬时均流技术环...采用单周期控制均流技术控制的交...基于新均流技术的多相同步整流电...(b)采用模糊控制时的波形

标签:;  ;  ;  ;  ;  ;  ;  

均流技术论文_龚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