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说文部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部首,说文,语义,认知,小篆,汉字,甲骨文。
说文部首论文文献综述
孟琢[1](2018)在《构形分化与构意分化——试探《说文》部首的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部首的设立,是许慎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重大贡献。但五百四十部首的整体框架也被一些学者所质疑,认为应根据字形的统摄关系,对其进行归并、省减。理解这一质疑的关键在于,应当如何理解《说文》部首的创建机制?《说文》部首分为基础部首与衍生部首两类,前者多为独体,后者多为合体。基础部首的设立出自构形分类的需要,以部首为枢(本文来源于《第八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1-16)
黄天树[2](2017)在《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的甲骨部首是指能统辖汉字的独体字,但实际操作起来是有困难的。自然分类法由唐兰首倡,岛邦男将之付诸实践,创立甲骨部首164部。通过对许慎《说文解字》540部与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64部的比较研究,评判二者的优劣,为构建一个新的自然分类法甲骨部首体系提供参考。从二者的比较研究中,得到叁点新的认识:第一,不同时期汉字体系的部首定义、数量和编排方法是不同的。第二,说文部首兼用独体、合体字。甲骨部首以独体字为主,设立少量合体部首。第叁,甲骨部首与说文部首既有"一部对一部"又有"多部对一部"。(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17年05期)
郭帅[3](2017)在《《说文》部首次第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部首次第研究始自南唐,隐晦于宋元明叁代,发展并鼎盛于清代,近现代人研究无出清人之右。通过依次探究540部首之间的系联关系,本文认为:现存《说文》基本可以反映许慎的部首体系,虽有错简和系联关系不明的部首存在,但不至于打乱整个部首系统;《说文》部首之间的排列据形、义系联,形义结合系联占了绝大多数,并不存在据音系联原则。整个部首系统始一终亥,呈现树状分布;《说文》部首排列中贯穿的始一终亥,复从一起、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思想以及设置540个部首,都体现了《说文》部首具有阴阳变化、衍生万物、周而复始、包罗万象的功能;从《说文》部首编纂的实际情况来看,许慎首创汉字部首系统,其首要目的不是为检索之便,而是欲梳理出一个汉字衍生系统,使得所有汉字各有其属,理明类清;540部首尽管构思精巧,却不便于查检。后代字书的部首编排虽深受《说文》部首系统的影响,但也逐渐摆脱其据义系联和哲学思想的束缚,重新删定排列,部首一词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3-29)
郭帅[4](2017)在《《说文》部首次第关系略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部首的编排方式是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两种系联原则。其中形义结合系联占了绝大多数,单纯的据形系联和据义系联则较少。540部首始一终亥,构成了一个循环整体,具有包罗万象、衍生万物之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8期)
冯蒸[5](2016)在《加篆《说文》部首及今读重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于1996年-1997年在《汉字文化》上分叁期发表了拙文《〈说文〉部首今读新订并说明》((上)刊于《汉字文化》1996年第4期,61-64页转封叁;(中)刊于1997年第1期,58-64页;(下)刊于1997年第3期,54-64页)。后来叁文整合后重刊于拙着《汉语音韵学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该文自刊出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拙文刊出后不久,笔者就发现有极少数字(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6年04期)
杨艳芳[6](2014)在《《新订说文部首六书例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订说文部首六害例读》是清末民初文字学家饶炯的一部着作,该书以其“六害”观为纲,以“六害”来统领《说文》部首字,封部首字仔细分析并归类。该害在封部首字以及“六害”理输的研究上都有一定的价值。第一章是饶炯和《新订说文部首六害例读》概述。第一节是研究概况。这部份主要讲了封饶炯及《新订说文部首六害例读》的研究意羲和研究现状。第二筋考证作者饶炯的生平。第叁箭梳理饶炯的着述及版本。第四节输述饶炯的写作目的和成害。第五节介绍该害的体例,包括编排体例和说解体例。第六节统计该书的收字。第二章是六害研究。这是论文的主体部份,主要是封饶氏“六害”理输的分析和阐述,集中体现饶氏的“六书”观。本章共六节。第一箭,象形。饶氏认为“象形者,譬猫画家写意,图形以韶其事物。”饶炯封象形字的分颊比较新颖,是以造字时所选取的视角为依据的。所选的视角不同,那么封象形字的分类也就不同。饶氏将象形分为四类,“侧面象形”、“正面象形”、“平面象形”和“错面象形”。第二节,指事。饶氏认为“指事者,譬如聋哑之语人。口不言,而但手比事物以示之。”饶氏将指事分为八类,即“题识指事”、“虚形指事”、“物象指事”、“省形指事”、“增形指事”、“曡形指事”、“燮形指事”、“位置指事”。第叁节,会意。饶氏认为“会意者,譬猫今俗之隐谜。”饶氏将会意分为叁颊,即“譬沉会意”、“直指会意”、“错文舍意”。第四节,形声。饶氏韶为“形声者,形由声定,声从谊出。”并明确提出形声字常以声音为主,字形为从。其将形声分为“声与谊合”和“臀与谊异”雨类。第五节,蒋注。饶氏的“转注”说其实质是因本字在形、声、羲方面不能概括数谊,在该文字的基础上,加形旁或声旁或加饰笔造新字。其将蒋注分为八例:“意晦加形转注”、“意晦加声蒋注”、“别谊加形蒋注”、“别谊加声转注”、“别声加声转注”、“曡文同谊蒋注”、“复蒋加形蒋注”、“复蒋加声蒋注”。第六节,假借。饶氏认为假借“如古本有其字,临时遗忘。亦有因缘而借之,无故而借之”。其将假借分为四例:“形假借”、“意假借”、“声假借”、“引申假借”。第叁章是孩害的成就与不足。这是封饶氏及其《新订说文部首六书例读》的总体评价。其成就主要有:改《说文解字》部首的编排体例为以“六书”统字,其“六书”观有其合理之处,封文字孳乳有一定的见识,封文字重文有一定的认识。其不足之处主要有:盲目尊崇静说,“六书”统字榆字不便,“六害”观中的小合理之处。结捂,封《新订说文部首六害例读》的探讨研究做一个总结。(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威雅[7](2012)在《《说文》部首与字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许慎撰着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乃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历代学者进行文字研究始终以《说文》为本。唐代开始,不断有人围绕《说文》部首研究汉字字原,逐渐形成了“字原学”。一直到南宋郑樵才从文字孳乳繁衍的角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字原研究。清代仍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却依然把540部首都看作字原。近现代学者已经明确部首与字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够混为一谈。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以及局限的基础上,对部首与字原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试图梳理清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判定出540部首中的真正字原。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引言。叙述研究现状,总结字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等。二、部首与字原。首先,分析部首的定义、作用,《说文》部首的确立对后代字典编纂的重要意义以及与后代产生的检字法部首的区别。其次,提出字原的定义,并且研究字原与汉字构形的关系。最后,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总结部首与字原的区别与联系。叁、《说文》部首当中的字原。在对汉字结构类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判定字原的标准,并付诸于判断小篆字原的实践中。对于已确定的字原,根据不同属性将它们划分为原始字原、分化字原与特殊字原叁类。四、《说文》中的字原与甲骨文、金文字原的比较。首先,分别对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原进行归纳,在与小篆字原对比之后分析出早期字原的基本特征。其次,把叁个阶段归纳得出的字原进行历时的比较,探寻它们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最后,在前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字原在汉字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会逐步稳定在一定数量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周运会,吴世雄[8](2011)在《《说文》部首字的转喻造字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Radden & Kovecses(1999)的转喻分类体系,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和汉字文字学对《说文解字》(本文简称为《说文》)的部首汉字的形义联系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意义分析。本项研究揭示了《说文》部首字的转喻模式的某些普遍语言学意义,证明人类的转喻思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对于认知隐喻学的发展以及运用认知隐喻理论研究汉字和汉字语言文化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1年12期)
卢凤鹏[9](2010)在《《说文》部首语义系统观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首创540个部首,将九千多个词语悉归540个部首之下,体现了许慎在词汇系统建构方面的重要观念。全书以"一"部开端,以"亥"部结尾,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从编次原则和系统思维来看,《说文》部首体现了叁个层面的系统思想:"始一终亥"的整体性原则、部首内部编排次序的语义系统贯通思想、以形符为标记的词汇语义系统观。(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卢凤鹏[10](2009)在《《说文》部首语义结构特点及其认知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许慎创立了540个部首,将九千多个词语悉归540部首之下,体现了许慎在词汇系统建构方面的重要观念。部首不仅是联系汉字形体的线索,而且是词汇语义系统类聚的标记,是语义场理论的一种不自觉的实践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因此,探讨《说文》部首语义结构的特点,阐释秦汉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特征,对建构上古时期的词汇语义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说文部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想的甲骨部首是指能统辖汉字的独体字,但实际操作起来是有困难的。自然分类法由唐兰首倡,岛邦男将之付诸实践,创立甲骨部首164部。通过对许慎《说文解字》540部与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64部的比较研究,评判二者的优劣,为构建一个新的自然分类法甲骨部首体系提供参考。从二者的比较研究中,得到叁点新的认识:第一,不同时期汉字体系的部首定义、数量和编排方法是不同的。第二,说文部首兼用独体、合体字。甲骨部首以独体字为主,设立少量合体部首。第叁,甲骨部首与说文部首既有"一部对一部"又有"多部对一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说文部首论文参考文献
[1].孟琢.构形分化与构意分化——试探《说文》部首的形成机制[C].第八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2].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J].文献.2017
[3].郭帅.《说文》部首次第考[D].黑龙江大学.2017
[4].郭帅.《说文》部首次第关系略述[J].青年文学家.2017
[5].冯蒸.加篆《说文》部首及今读重订[J].汉字文化.2016
[6].杨艳芳.《新订说文部首六书例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7].王威雅.《说文》部首与字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8].周运会,吴世雄.《说文》部首字的转喻造字模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9].卢凤鹏.《说文》部首语义系统观试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
[10].卢凤鹏.《说文》部首语义结构特点及其认知特征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