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旭ChenDongxu(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宿州234101)
摘要: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的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却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232-02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探讨改革措施,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呼唤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包干的农村生产方式不同,我国现在农村实行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就由过去的农村集体大生产转变为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旧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到21世纪中期我国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庞大的人口使我国相对贫乏的自然资源面临超负荷的危机。控制人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然而,当前计划生育难点在农村,失控也在农村。我国人口多,主要是农村人口多,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必须相应解决农村的养老、医疗方面的保障问题。目前农业劳动者之所以只能依靠家庭保障,是因为家庭人均收入低,而多一个子女就意味着多一份保障,这直接刺激了多生多育,加上其他因素,农村人口控制一直就比城市难。此外,人口计划生育的推行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走向社会化,保证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残有所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计划生育国策才能够在农村顺利推行。
1.2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逐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原因是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今天兼营土地可以做到有“生财之路”,退可以做到有“养生之本”,可见农民把土地看成抵御未来风险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
1.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安全阀”、“调节器”,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做到兼顾公平。
2现阶段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以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低保、农村社会救助(包括农村灾害救助)、五保户供养、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其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从1991年试点到2009年,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共6000万人,其中有地方政府补贴的仅有1000万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呼唤。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包干的农村生产方式不同,我国现在农村实行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就由过去的农村集体大生产转变为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旧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2.1农村养老保障基本制度尚不完善当前,新农合已经有了基本制度框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也已经有全国性的指导文件,农村五保供养有了行政法规,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也都有相应规定,上述几方面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目前缺乏全国性基础制度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2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目前,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较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共6000万人,其中有地方政府补贴的仅有1000万人,中央财政没有补助。一些中西部地区反映,县级财政困难,缺少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当前很多集体经济基本没有来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要求集体负担的部分很难落实。
2.3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主要涉及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多个部门,各管理机构如何加强协调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提高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增强工作推进的有效性,避免信息和资源浪费,需要认真研究。
2.4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值增值。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盗窃。致使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转。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措施
3.1首要进一步提高对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互助共济和收入支持等功能,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3.2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政府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建议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投入的重点,较大幅度地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重点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视财力状况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保障水平。
3.3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①修改土地管理法,进一步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规定,提高征地补偿安置水平,完善征地程序,增加社会保障费用,提高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水平。②建议国务院抓紧制定“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城乡医疗救助条例”,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规范水平。③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的、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有章可循。
3.4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既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首先要科学确定保障线标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参照系数亦有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高,基本生活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小,恩格尔系数低,参照系数可低一点,以26%为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重,基本生活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大,恩格尔系数高,参照系数可高一点,以30%左右为宜。其次要合理筹集保障资金。通过社会救助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历来都是政府为主,决不能向农民伸手。二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监管制度,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三要妥善解决二元化格局下城乡保障差别大,城乡劳动者境遇不平等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导向,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别。一方面,逐步削减政府在城镇的福利开支或降低城镇居民的福利补贴,同时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已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四要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政府的职责、筹资方式、救助的原则等方面更加切合实际,这一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因此要加大对合作医疗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健全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着筹资渠道少、水平低、覆盖面窄、稳定性差等缺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明显强化了政府的责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作为合作医疗的启动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比例,变对医疗服务供方的扶持为对农民群众需方的资助。有村办企业的地区,鼓励增加对农村合作医疗经费的支持力度,有能力的个体经济、民营经济也要适当捐助。农民个人对健康的投入,可以合同的方式缴纳,明确应交金额、时间、地点及应享受的医疗服务、医药费报销的范围和比例。只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稳定的筹资机制,合作医疗专用资金账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合作医疗才能持续、长久。
总之,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而建设新农村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现阶段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翠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评价[J].农业经济,2001,(10).
[2]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4.
[3]姜长云.农村土地与农民的社会保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
[4]李郁芬.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分析[J].经济学家,1996,(4).
[5]曹应梅.浅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J].陇东学院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