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成法,纳米银,氧化亚铜,纳米,树脂,银盐。
原位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敏[1](2019)在《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_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廉价、无毒、丰富、可再生的C_1资源~1。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碳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双重意义,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CO_2热力学稳定、动力学惰性,其转化利用存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双重难题。采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卢朋辉,罗秀珍,谭明月,高碧芬[2](2019)在《Bi_2S_3@BiOBr的原位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合成BiOBr空心微球,并利用简单的离子交换原位生成Bi_2S_3,得到类核-壳结构的Bi_2S_3@BiOBr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表明,BiOBr与Bi_2S_3形成的异质结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和分离。Bi_2S_3@BiOBr在可见光作用下可以有效降解甲基橙,当Bi_2S_3的摩尔分数为8%时,样品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O_2~-和h~+是Bi_2S_3@BiOBr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主要活性物种。(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范玥,任灵燕,汤旭娜,孟翔峰[3](2019)在《原位合成纳米银树脂粘结剂的长期抗菌及粘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原位法合成纳米银树脂粘结剂的聚合度、粘结强度及长期抗菌效果。方法:将2-乙基己酸银添加到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中形成8wt%的银源溶液,再将其添加到Clearfil SE Bond(CSB)的树脂粘结剂中,获得0wt%Ag、0.10wt%Ag、0.20wt%Ag的3组树脂粘结剂,并接受1000mW/cm2光强度照射20s,制成直径为6mm,厚度为1mm的试件;将试件分别浸泡在无菌人工唾液中1周和12周,采用直接接触法检测表面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试件固化前后的C=C转化度,计算聚合度;使用微拉伸实验方法评估各组树脂粘结剂与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结果:3组树脂粘结剂的聚合度、微拉伸强度均无显着差异。与浸泡1周后相比,浸泡12周后的3组粘结剂抗菌率均显着降低,其中0wt%Ag组不具有抗菌效果,而0.10wt%Ag和0.20wt%Ag组的抗菌率分别为87.00%和93.48%。结论:原位法合成纳米银能够为树脂粘结剂提供较好的长期抗菌性能,并对其聚合度和粘结性能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雪,李小宝,胡春丽,孔芳,毛江高[4](2019)在《Ag_4Hg(SeO_3)_2(SeO_4):原位合成法制备的混价硒氧化物类新型倍频材料(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Ag~+-Hg~(2+)/Bi~(3+)-SeO_3~(2-)体系探索合成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时获得了叁例结构新颖的银硒氧化物:Ag_4Hg(SeO_3)_2(SeO_4)(1), Ag_2Bi_2(SeO_3)3(SeO_4)(2)和Ag_5Bi(SeO_3)_4(3).它们展现了丰富的晶体化学:1和2为同时含六价和四价硒的混价氧化物; 1和3为在a、b或c轴含四、六或八元环孔道的叁维开放式骨架结构; 1结晶于非心和极性空间群,并且可以显示出明显的倍频信号,约为商用KDP的35%.紫外漫反射光谱表明这叁例化合物均为宽带隙半导体,其光学带隙分别为3.11、3.65和3.58e V.理论计算发现材料2和3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其带隙是由Ag、Bi、Se和O原子共同决定的.(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12期)
武娇,杨华,张家涛,张冉,孙彤[5](2019)在《原位合成纳米SiOx/LZM/TP/CS复合保鲜涂膜对海鲈鱼鱼片的保鲜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CS)为成膜基质,在原位合成纳米SiOx改性基础上,以溶菌酶(LZM)、茶多酚(TP)为添加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复合保鲜涂膜,并对其进行了FT-IR、XRD、SEM表征分析,测定了其理化性能。以海鲈鱼鱼片为保鲜对象,研究涂膜的保鲜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纳米SiOx、LZM、TP的加入使CS涂膜分子间作用力强、结构更加紧密,改善了涂膜的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能;CS涂膜经原位合成纳米SiOx改性后,保鲜性能增强,与未处理的鱼片相比,鱼片货架期延长了3~4 d;原位合成纳米SiOx/CS涂膜中分别加入LZM或TP后,涂膜处理抑制了鱼片中菌落总数、pH、TBA值、K值、TVB-N值的升高,减慢了鱼片质构的变化,与未处理的鱼片相比,延长了货架期6-7 d;原位合成纳米SiOx/CS涂膜中同时加入LZM、TP两种保鲜剂后,其保鲜性能最优,鱼片货架期延长了9~10 d。采用LZM和TP改性原位合成纳米SiOx/CS涂膜,可有效提高其理化性能和保鲜性能,延长海鲈鱼鱼片的货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杨玉琼,孟翔峰[6](2019)在《树脂粘接剂中原位合成纳米银对人菌斑生物膜的抗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原位法合成纳米银对树脂粘结接剂进行抗菌改性,并探讨其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2-乙基己酸银添加到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中形成8wt%的银源溶液,再将其分别添加到两步法自酸蚀树脂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CSB)及一步法自酸蚀树脂粘接剂Clearfil SE ONE(CSE)中,获得含2-乙基己酸银浓度为0wt%,0.1wt%和0.2wt%的粘接剂,并光照固化,制成直径6mm,厚度1mm的圆盘状试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试件中纳米银原位生成的粒径和分散程度。以0 wt%组作为对照组,建立人牙菌斑生物膜体外模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生物膜形态,采用死/活菌染色及菌落计数来评价含纳米银树脂粘接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抗菌性能。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固化后的含银源试件中有分散均匀的纳米银生成,0.1wt%Ag CSB和0.2wt%Ag CSB的粒径分别为10.82±3.66nm,8.84±3.21nm;0.1wt%AgCSE和0.2wt%CSE的粒径分别为21.38±5.39nm,17.77±4.72nm;扫描电镜显示试件表面形成成熟菌斑生物膜,但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试件表面粘附的菌斑生物膜逐渐减少;生物膜死/活菌染色结果表明含纳米银树脂粘接剂表面大部分被死菌所覆盖,而不含纳米银的CSB组表面覆盖大量活菌,CSE组表面覆盖大量活菌的同时伴有部分死菌覆盖;菌落计数换算成的抗菌率结果显示CSB组(15%),0.1wt%Ag CSB组(57%),0.2wt%Ag CSB组(77%),CSE组(32%),0.1wt%Ag CSE组(64%),0.2wt%Ag CSE组(84%)。结论:在树脂粘结接剂中原位法合成纳米银可以对人菌斑生物膜产生有效的抗菌效果。(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吴新合,杨辉,祁更新,张玲洁,沈涛[7](2019)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熔炼-雾化法合成AgSnBi合金粉体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取AgSnO_2Bi_2O_3中间体粉体;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重点探究了成型压力、烧结温度等对其物理性能及断口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ay衍射分析仪(XRD)、电导率仪、维氏硬度计等对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物理性能进行相应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熔炼-雾化法制得的AgSnBi合金粉体形貌上呈球状及棒状颗粒,平均颗粒尺寸为10~20μm。AgSnBi合金粉体氧化前的物相主要由Sn、Ag4Sn、Ag3Sn及Bi相构成;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AgSnBi合金粉体的氧化增重量先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并于800℃、2 h条件下实现完全氧化。由物理性能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在成型压力1200 MPa、烧结温度920℃、颗粒粒径400目条件下,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硬度及密度达到最佳值,分别为2.32μΩ·cm、78.2 HV0.5与9.352 g/cm3。由微结构分析得出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自然断口表面不存在明显的韧窝带,其断裂类型判定为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电工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黄广华,刘伟[8](2019)在《工艺条件对原位合成WC/W表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有氢气保护的碳气氛中对烧结态钨制品进行高温处理,使其表面原位合成出一定厚度的碳化钨层,从而制备出WC/W表面复合材料。采用密度和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高温处理温度和钨基体密度对原位合成WC/W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EDS和XRD等手段分析了碳化钨层的元素组成和相成分。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温度对碳化钨层的生长厚度和品质有显着影响,钨基体密度对碳化钨层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当高温处理温度低于1 800℃时,碳化钨层厚度较薄,自身强度差,但温度过高会导致碳化钨层缺陷增多。钨基体表面原位合成的碳化钨层为柱状晶组织,相成分单一,与钨基体结合紧密,结合面干净无杂质,能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在高温下各自的优异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5期)
熊开容,梁业如,欧阳毅,吴丁财,符若文[9](2019)在《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简易合成及其抗菌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先进抗菌材料一直是社会的重大需求。目前,各式各样含银纳米抗菌材料已被合成出来,并被认为可应用于许多商业产品领域中。然而,整合与创新基于纳米银的微/纳米结构,对于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抗菌剂仍颇具挑战性。基于此,利用简易的超声混合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类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所得材料纳米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不仅可作为带负电荷的大分子捕获大量带正电的银离子,还可作为还原剂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纳米银粒子,由此得到了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同时含有均匀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和银离子的杂化结构。这一先进结构使得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充分利用银纳米粒子及氧化石墨烯银盐二者的优势,对金葡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强的抗菌活性和持久的抗菌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剂。(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宋丹,葛熔熔,陈建清,倪世展,江静华[10](2019)在《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铜合金工艺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在Cu-Ti-C体系中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Cu合金的可行性;采用直接熔炼法原位合成了含1wt%TiC的弥散强化Cu合金,优化了工艺参数。采用XRD、SEM和EDS分析了合金的相结构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TiC颗粒呈微团聚状分布(粒径0.5~1μm),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制备的Cu-1wt%TiC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58.5 MPa和76.5%IACS;与重熔态纯铜相比,合金的力学性能显着提高而导电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2期)
原位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BiOBr空心微球,并利用简单的离子交换原位生成Bi_2S_3,得到类核-壳结构的Bi_2S_3@BiOBr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表明,BiOBr与Bi_2S_3形成的异质结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和分离。Bi_2S_3@BiOBr在可见光作用下可以有效降解甲基橙,当Bi_2S_3的摩尔分数为8%时,样品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O_2~-和h~+是Bi_2S_3@BiOBr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主要活性物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敏.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_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卢朋辉,罗秀珍,谭明月,高碧芬.Bi_2S_3@BiOBr的原位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J].功能材料.2019
[3].范玥,任灵燕,汤旭娜,孟翔峰.原位合成纳米银树脂粘结剂的长期抗菌及粘结性能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9
[4].王晓雪,李小宝,胡春丽,孔芳,毛江高.Ag_4Hg(SeO_3)_2(SeO_4):原位合成法制备的混价硒氧化物类新型倍频材料(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5].武娇,杨华,张家涛,张冉,孙彤.原位合成纳米SiOx/LZM/TP/CS复合保鲜涂膜对海鲈鱼鱼片的保鲜性能[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杨玉琼,孟翔峰.树脂粘接剂中原位合成纳米银对人菌斑生物膜的抗菌性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吴新合,杨辉,祁更新,张玲洁,沈涛.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电工材料.2019
[8].黄广华,刘伟.工艺条件对原位合成WC/W表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9].熊开容,梁业如,欧阳毅,吴丁财,符若文.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简易合成及其抗菌性能(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9
[10].宋丹,葛熔熔,陈建清,倪世展,江静华.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铜合金工艺与性能[J].热加工工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