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检测系统,向量,分布式,网络安全,人工免疫,传感器,算法。
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雷文彬[1](2013)在《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针对广泛应用的基于静态防护措施的安全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能在高速度、高流量、协同攻击、分布式攻击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MADIDS((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 Agents)设计;够能集成分布式、智能化、整体化的技术优势,融入入侵检测和实时响应分布的分布式检测的技术,真正的实现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的深度安全系统。(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06期)
王振岭[2](2012)在《WSN多级分类代理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增长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人们必须考虑的研究课题。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的多层次分类技术,使用智能代理、决策树分类器和增强型多类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组合,有效实施入侵检测系统,从而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可以用未标记数据进行训练,能够使用代理技术检测到以前发现不了的攻击。使用KDD CUP'99数据集进行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入侵检测率和误报减少率都取得了显着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2年10期)
任竞颖[3](2010)在《基于多代理协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无线链路的弱点,节点缺少物理保护,缺乏集中的监控点等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安全保证,很容易受到攻击,文章提出了1种基于多代理协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普通簇节点和簇头节点配置不同的代理,检测出异常则由簇头节点报告给移动代理服务器,然后由移动代理服务器派出相应的移动代理进行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和协作性。(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张宝军,潘雪增,王界兵,平玲娣[4](2009)在《基于多代理的混合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时的入侵检测往往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网络的规模庞大,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进而要求入侵检测系统有较大的吞吐量;二是网络的环境复杂,数据类型多样,相应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有较大的准确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结构,能够适应网络规模和带宽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混合应用了异常和误用入侵检测技术,具有低的误警率和漏警率;采用了多属性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够精确的把握入侵行为的特征,从而有效的识别入侵行为;采用径向基函数来构造分类器,使得分类器具有较强的推广能力,能够对未知的入侵行为进行准确的判定,进一步增强了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吞吐量大,准确性高,适合于当前高速复杂的网络环境,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倪建成,李志蜀,陈黎,叶军[5](2009)在《基于免疫原理的多代理网格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设计具有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的网格实时入侵检测系统,借鉴人类免疫系统与网格安全系统的相似性特征,在建立体系结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群体agent实现网格入侵检测系统的交互决策机制;在选定免疫模型与免疫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人类免疫系统与网格入侵检测系统组件间的具体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了概念的逻辑移植;在建立agent网格体系结构基础上,设计了网格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模块框架,详细阐释了与模块对应的具体agent结构与功能,从而完成了逻辑实体的物理移植。体系结构的建立为设计功能完善的网格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逻辑方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邓丹君[6](2009)在《基于移动代理入侵检测系统中的通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Agent已广泛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之中,Agent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是其关键。本文在分析现有的基于移动代理通信机制的基础上,将通讯录机制和多邮箱机制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可靠的移动Agent通信机制,能解决Agent通信过程中出现的通信失效和消息追逐的问题,并能使Agent迁移不受限制。(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09年01期)
王培,周贤伟,覃伯平,赵鹏,郑连存[7](2007)在《基于多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解决方案—MAIDS.针对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通过让节点和簇头分别执行不同检测任务,结合本地检测和联合检测,并采用多个代理模块分别实现数据收集、分析检测和入侵响应和代理管理的任务,以便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扩展、能耗降低、安全性提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于涵,张涛[8](2007)在《基于免疫和可逆水印原理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侵检测系统和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章基于人工免疫原理,利用移动代理技术设计了一个更加可靠的入侵检测模型。为防止移动代理通信过程中遭到篡改攻击,本文引入可逆数字水印技术保护代理之间传输的免疫数据,保证了各个代理节点之间记忆检测器的安全通信。(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李冬梅[9](2006)在《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和电子商务成为企业制胜的必由之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核心业务向网上转移,网络安全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传统安全方法已不能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网络情况,入侵检测作为一种多样化的、纵深的安全技术,成为目前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已有的入侵检测系统有很多不足,且面临巨大的挑战,于是伦敦大学的J.Kim和P.Bentley提出了下一代入侵检测系统的要求。 借鉴和模拟自然免疫系统的保护原理和机制,构造具有准确性、分布性、多样性、轻巧性、鲁棒性和扩展性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新颖而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也符合下一代入侵检测系统的要求。早在1987年,计算机安全系统与自然生物系统的相似性就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而被认识到了。然而,迄今为止,保护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产品,利用的仅仅是人工免疫机制。具体到基于人工免疫机制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也只局限于Forrest,Dasgupta和Kim叁个研究小组所做的研究工作。 本文的研究目的:(1)深刻理解免疫系统的原理和机制,特别是那些能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原理和机制;(2)分析了现有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免疫算法——阴性选择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的克隆选择算法;(3)实现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多代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其中包括中心服务器、检测器代理、通信代理、决策代理等等。各类代理协同工作,实现对入侵的快速、实时的检测;(4)实验测试了此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验证了其检测性能的优越性。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 首先,本文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相关背景材料,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历史、常用技术以及发展和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挑战和不足,说明了下一代入侵检测系统的要求。 第二,详细探讨了生物免疫系统,主要介绍了能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免疫机制,包括免疫识别、受体多样性、受体适应性、免疫耐受等。然后介绍了人工免疫系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人工免疫原理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Forrest,Dasgupta和Kim叁个研究小组所做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6-05-10)
余晓征[10](2006)在《基于多代理机制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当前基于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使得基于代理的入侵检测技术显得日益重要。讨论从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机制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方案,并对入侵检测系统中主机检测器基于多代理的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难点解析。(本文来源于《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增长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人们必须考虑的研究课题。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的多层次分类技术,使用智能代理、决策树分类器和增强型多类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组合,有效实施入侵检测系统,从而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可以用未标记数据进行训练,能够使用代理技术检测到以前发现不了的攻击。使用KDD CUP'99数据集进行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入侵检测率和误报减少率都取得了显着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雷文彬.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设计[J].科技资讯.2013
[2].王振岭.WSN多级分类代理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2012
[3].任竞颖.基于多代理协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J].煤炭技术.2010
[4].张宝军,潘雪增,王界兵,平玲娣.基于多代理的混合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5].倪建成,李志蜀,陈黎,叶军.基于免疫原理的多代理网格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
[6].邓丹君.基于移动代理入侵检测系统中的通信机制研究[J].福建电脑.2009
[7].王培,周贤伟,覃伯平,赵鹏,郑连存.基于多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
[8].于涵,张涛.基于免疫和可逆水印原理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方案[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7
[9].李冬梅.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6
[10].余晓征.基于多代理机制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