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鞭草烯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鞭草,氯化铜,大小,高锰酸钾,衍生物,电子,光谱。
马鞭草烯酮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宇,段文贵,林桂汕,康国强,商明昊[1](2019)在《(Z)-/(E)-马鞭草烯酮肟醚的合成及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对羰基进行肟化和分离,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40个新型(Z)-/(E)-马鞭草烯酮肟醚(4a~4t,包括20对Z/E异构体),采用~1H NMR、~(13)C NMR、FT-IR、UV-vis和ESI-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下,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E)-4r(R=2,6-C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77.8%,化合物(E)-4s(R=2,6-F)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72.7%,化合物(E)-4n(R=p-CN)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率为70.8%,(Z)-/(E)-异构体对一些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显示一定差异。建立了(E)-马鞭草烯酮肟醚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活性的CoMFA模型(r~2=0.992,q~2=0.507),进行3D-QSAR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设计具有潜在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张瑞,段文贵,林桂汕,陈智聪,何冉[2](2017)在《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蒎烯为原料,先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再经羰基的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8种供试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正丁基磺酸肟酯(4u)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3.2%,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2,4-二氟苯磺酸肟酯(4d)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89.6%(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对-硝基苯磺酸肟酯(4n)和4u对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率均为72.5%。(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孙小玲,江营[3](2012)在《红脂大小蠹驱避剂马鞭草烯酮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负载于酸性氧化铝上的酞菁钴为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过氧化叔丁基(TBHP)为助氧化剂,由天然资源α-蒎烯为原料经过一步氧气氧化法直接高产率的生成红脂大小蠹驱避剂马鞭草烯酮。探讨了各种因素对α-蒎烯烯丙位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马鞭草烯酮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h,催化剂用量10%,TBHP的用量为原料的2倍,在此条件下马鞭草烯酮的产率为81.5%。(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2年10期)
孙小玲,王蕊[4](2011)在《高锰酸钾氧化马鞭草烯酮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高锰酸钾用量、乙酸与水溶液体积比对高锰酸钾氧化马鞭草烯酮制备低蒎酮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原料与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比1∶4,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2 h,乙酸与水溶液体积比10∶1,得到低蒎酮酸的收率77%。讨论了硅胶作为载体对此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硅胶-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目标产物的产率可提高到81%。(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1年05期)
孙东,许志春,温俊宝,阳晋祥[5](2011)在《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趋性的协同效应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寄主挥发物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进一步了解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趋性的协同效应,寻求更有效的手段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为害,通过林间诱捕试验,探索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趋性的协同效应以及马鞭草烯酮对红脂大小蠹的剂量效应。同时,在植物源信息素3-蒈烯中加入不同剂量马鞭草烯酮,测试不同配方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体积比为0.5∶100时,马鞭草烯酮能显着提高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作用,诱捕量增加88.6%±39.2%;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体积比为0.1∶100,0.2∶100,1.0∶100时,马鞭草烯酮对提高3-蒈烯的引诱效果有一定作用;而当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体积比达到1.5∶100时,诱捕量减少70.5%±11.3%,马鞭草烯酮产生了驱避作用。此外,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1∶1等体积混合后,在林间没有引诱到红脂大小蠹。说明马鞭草烯酮对红脂大小蠹存在剂量效应,在一定低剂量范围内能增加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起协同增效作用;当马鞭草烯酮剂量超过一定的阈值,会严重干扰红脂大小蠹对寄主挥发物3-蒈烯的趋性,对红脂大小蠹产生显着的驱避作用。马鞭草烯酮可作为驱避剂以及植物源引诱剂的增效剂应用于红脂大小蠹的监测与防治。(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孙小玲,林林[6](2009)在《由α-蒎烯催化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一文中研究指出提供了一种由α-蒎烯经氯化铜催化氧化高选择性制备马鞭草烯酮的方法。α-蒎烯的转化率和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取决于催化剂用量、溶剂性质以及氧化剂用量等。在以乙腈为溶剂、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h、氯化铜用量为1%、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用量为4倍、氧气流量为25~35mL/min的最佳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可达100%,主要产物马鞭草烯酮的产率为83.7%。(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9年07期)
林林[7](2009)在《由α-蒎烯催化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鞭草烯酮是α-蒎烯烯丙位氧化的产物,由于其独特的四元环和六元环双环结构,和烯烃官能团的存在,使其在香精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α-蒎烯是天然的可再生的资源,为马鞭草烯酮的合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但是,普遍采用的氧化α-蒎烯的合成方法产率比较低,选择性不高。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探寻新型的、高效的、高活性的和环境友好型的催化剂或者采用新颖的实验技术和手段使反应沿着条件更温和、更高效、更环保的路线进行和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成为现在研究者追求的目标,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次将Gif体系(Fe2(SO4)3-H2O2)催化氧化的方法应用于对α-蒎烯化合物的研究中,获得了产物马鞭草烯酮,并采用正交实验在超声波条件下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另外,对于高转化率、高选择性氯化铜-过氧化氢叔丁基催化氧化体系提出了新的氧化机理。1、Gif体系(Fe2(SO4)3-H2O2)催化氧化的反应条件极其温和,能够获得很好的转化率,但是选择性比较差。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超声条件下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H2O2的加入量>催化剂加入量>超声时间>吡啶用量。由于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较小,并且吡啶气味难闻,毒性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尝试使用乙腈代替吡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确定本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在2.0mlα-蒎烯,5.0ml吡啶-3.0ml醋酸溶液中,以0.1g硫酸铁为催化剂,2.0ml H2O2为氧化剂,超声反应3h,马鞭草烯酮的产率为2.3%。2、氯化铜-过氧化氢叔丁基催化氧化的方法能够获得很高的转化率(100%)和选择性(83.7%)。通过对温度、催化剂、氧化剂、氧气以及溶剂等对反应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考察,证实了反应中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氧化剂的加入量,其次是催化剂的加入量;在60℃~80℃之间,催化剂都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氧气的通入能够促进原料的转化率,提高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乙腈是最好的溶剂,正己烷和乙醇也能够获得很好效果。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2.0mlα-蒎烯,4.0ml乙腈,6.0ml的TBHP,1.0%(摩尔比)的催化剂,控制通入氧气流量在25~35ml/min条件下,70℃反应6h。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与文献中提出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不相符合的问题,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过渡金属插入-脱除反应机理。并且根据实验结果很好的解释了其中的各个产物的生成,实验证实了该机理过程应用于该反应过程是完全可行的。3、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了马鞭草烯酮粗品,最后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0的洗脱剂对混合物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了很高纯度的马鞭草烯酮。并对产物的红外光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进行了化合物结构确认,并对谱图进行解析,与标准谱图比较最终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09-01-05)
阚玉和[8](2003)在《马鞭草烯酮衍生物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及INDO/SCI方法研究了双氰基马鞭草烯酮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以全自由度优化几何结构为基础,计算了各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的引入对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空间结构对光谱影响较大,所讨论体系在可见波段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马鞭草烯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α-蒎烯为原料,先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再经羰基的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8种供试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正丁基磺酸肟酯(4u)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3.2%,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2,4-二氟苯磺酸肟酯(4d)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89.6%(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对-硝基苯磺酸肟酯(4n)和4u对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率均为72.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鞭草烯酮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宇,段文贵,林桂汕,康国强,商明昊.(Z)-/(E)-马鞭草烯酮肟醚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2].张瑞,段文贵,林桂汕,陈智聪,何冉.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7
[3].孙小玲,江营.红脂大小蠹驱避剂马鞭草烯酮的合成研究[J].化学世界.2012
[4].孙小玲,王蕊.高锰酸钾氧化马鞭草烯酮的研究(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
[5].孙东,许志春,温俊宝,阳晋祥.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趋性的协同效应研究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011
[6].孙小玲,林林.由α-蒎烯催化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J].化学世界.2009
[7].林林.由α-蒎烯催化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09
[8].阚玉和.马鞭草烯酮衍生物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