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论文_孔令娜,冯祎高,孙冰晓,张慧,刘晓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荧光,基因,多色,层析,膀胱,乳腺癌。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娜,冯祎高,孙冰晓,张慧,刘晓雪[1](2018)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改进及细胞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种改进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并将此技术转化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纳入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细胞遗传学实验课程,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体验最新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成果。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图像采集和分析处理等能力,由此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本文来源于《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郭文炎[2](2017)在《小鼠神经元的双色荧光重激活及其mRNA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元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众多的神经元通过从胞体发出的突起,构成神经回路并相互联系。基因表达、蛋白活动等分子事件,在神经元及其回路上不断发生。神经元的投射和分子活动,共同构成了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基因表达分析结合神经元单细胞形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的类型和功能。然而,针对组织整体目前没有研究报道在一个样本上同时获取了神经元单细胞完整形态和基因表达信息。fMOST系统的发展,为全脑尺度下神经元连接图谱和分子图谱的获取奠定了成像上的基础。GFP及其pH敏感衍生物的化学层析成像,使fMOST同时具备了宽场成像的速度和共聚焦成像的分辨率。然而,双色化学层析成像既是需求又是挑战。针对小鼠全脑这种整体生物组织,在化学层析成像获取神经元形态投射时,如何同时获取基因表达信息也存在方法上的困难。围绕全脑尺度下同时获取神经元单细胞完整形态及其基因表达信息的需求,针对这两方面研究在标记方法上的具体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确定了红色荧光蛋白pHuji兼容树脂包埋和化学层析成像,并将之与EGFP或EYFP联合,实现了双色化学层析。本文根据树脂包埋和化学层析对荧光蛋白的要求,选择了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pH敏感红色荧光蛋白pHuji并将其编码基因构建到AAV病毒载体上,实现了稀疏高亮标记神经元完整形态。通过结合EGFP进行双色标记,实现了双色化学层析成像。(2)基于EGFP和pHuji的双色标记,实现了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的同时高亮度标记,为fMOST双色化学层析同时获取神经元单细胞完整形态和突触分布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AAV介导pHuji标记神经元形态,完整的EGFP融合Synapsin标记突触前,完整的EGFP融合PSD95标记突触后,实现了突触的高亮度与高准确度标记。(3)基于iDISCO的组织通透方法与杂交链式反应的信号放大方法,建立了小鼠全脑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以中高丰度内源或者外源基因的mRNA为靶标,设计多个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级探针,荧光染料标记的发夹对作为二级探针,实现了特定mRNA的准确标记。这一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结合fMOST断层成像时核酸染料(PI或者DAPI)实时复染,在同一个样本上同时获取了mRNA分布信息和细胞构筑背景,从而发展了一种简单、快速、精确确定mRNA在全脑中表达位置的方法。(4)利用非甲醇依赖的iDISCO组织通透方法对Thy1-EGFP-M小鼠脑块进行通透,然后进行组织整体原位杂交,既获得了基因表达信息,又保留了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元形态投射信息,从而证明了基于iDISCO的整体原位杂交方法与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形态投射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兼容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8-01)

彭友帆,刘洋,张琼,张朝霞[3](2015)在《染色体R显带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断价值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叁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标准",并与叁者联合检测比较,评价RT、D-FISH和RT-PCR叁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APL的诊断,RT、D-FISH以及RT-PCR叁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1.3%(78/96),95.0%(91/96)和96.9%(93/96),RT漏检18例,D-FISH的检测结果判断5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RT-PCR的检测结果存在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叁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9.97%,特异度为100%。结论:叁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于APL的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叁者联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杨涛,李燕,李岩,刘俊江,孙福振[4](2015)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选取30例正常人,纳入观察组。2组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尿沉渣,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3、7、17、9p21染色体畸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探针敏感性为36.67%,7探针敏感性为43.33%,17探针敏感性为40%,9p16探针敏感性为50%,4组合用探针敏感性为70%显着高于单独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疗效显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5年09期)

王南雄,王尉,吕军,王健,叶纯[5](2015)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FISH)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76例,术前、术后随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均阴性,分别采用膀胱镜、M-FISH进行术后随访监测。结果 76例患者中14例(18.4%)复发,M-FISH仅检出3例(3.9%)复发,漏诊11例(14.5%)。膀胱镜检查结果阴性54例,复发1例(低级别),M-FISH检查结果阳性。膀胱镜检查结果可疑12例,复发4例(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M-FISH检查结果阳性1例(低级别)。膀胱镜检查结果阳性10例,复发9例(低级别5例、高级别4例),M-FISH检查结果阳性1例(高级别)。膀胱镜检查结果阴性、M-FISH检查结果为阳性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4.3%,阳性预测值25%,阴性预测值100%。膀胱镜检查结果可疑、M-FISH检查结果为阳性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25%、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70%。膀胱镜、M-FISH检查结果均为阳性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11.1%、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1.1%。结论 M-FISH检测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复发中的检出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不考虑作为膀胱癌术后随访的常规监测项目。(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5年17期)

黄宇婷[6](2015)在《基于定量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卵巢癌多基因拷贝数异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肿瘤的首位,治疗策略为肿瘤减灭手术联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学治疗。近年来虽然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但约有80-85%的卵巢癌患者会复发,并对化疗药物如顺铂产生耐受,五年生存率徘徊于30-40%。随着细胞遗传学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研究显示染色体不稳定性即非整倍体和结构重排(缺失、基因扩增和易位)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针对卵巢癌相关的多基因拷贝数变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简称QM-FISH(Quantitative Multi-gene 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QM-FISH技术关键在于基因组合探针设计、探针制备、标本制备和分子杂交条件的优化。相较于传统的FISH技术信噪比提高了5-10倍,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定量单个肿瘤细胞核的多个基因(目前可同时定量20余个基因),且可以自由组合目的基因。该技术是寻找和确认肿瘤临床标本的特异性等位基因失衡极其有效的工具,可以用于大规模研究临床肿瘤标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等位基因失衡)。此外QM-FISH对确定肿瘤细胞耐药亚群、疾病进展时的克隆演变和识别肿瘤干细胞也有显着的作用。本研究首次将QM-FISH技术应用于卵巢癌的研究,以发现进展期上皮性卵巢癌多基因拷贝数异常变化的规律。随着细胞遗传学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研究显示染色体不稳定性即非整倍体和结构重排(缺失、基因扩增和易位)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比较基因组杂交等的卵巢癌基因组异常相关研究发现包括MYC、RB1、CHEK2、TP53和BRCA1等一系列重要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包括该五个基因的探针组合,对合成探针所用BAC克隆进行了鉴定,并使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探针进行了验证。该研究将用合成的探针应用于卵巢癌标本的研究,结果发现图像清晰,能够获得满意的荧光信号强度和荧光信号强度/背景信号比值,信号分裂率低。由于临床标本种类较多,本研究进一步将QM-FISH技术应用于卵巢癌的多种标本类型包括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组织印片和细胞甩片,对各种标本进行对比并制定出相应的标本选择策略。显示出在各种标本都能获得的情况下,应该首选使用冰冻切片,其次选用石蜡切片。在给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则应选择组织印片标本。腹水阳性的进展期卵巢癌患者无论病人手术与否都可直接使用腹水肿瘤细胞标本甩片后进行FISH检测。研究的第二部分应用自制的荧光标记探针,分别在10名复发性进展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腹水肿瘤细胞标本中检测了myc、rb1、chek2、tp53和brca1共计5个基因的拷贝数异常。结果发现70%的病例中出现了myc扩增,40%的患者中发生了rb1缺失现象。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myc扩增和rb1缺失,将研究范围扩大至5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近叁分之一的患者中同时出现了这两种染色体异常。在卵巢癌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和腹水细胞的western结果印证了myc扩增造成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术后随访,研究发现在figoi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中rb1基因缺失明显增加,低分化-未分化组的rb1基因缺失率较高分化-中分化组明显增加。研究同时发现rb1基因缺失的患者生存期较不存在rb1基因缺失的患者显着缩短。对比典型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初诊时和复发后的定量多色原位基因杂交结果,观察到克隆演化现象的发生。复发后,亚克隆“4myc1rb”的比例由初诊时的11.00%上升至27.59%,同时伴有2个亚克隆的新生。该研究提示rb1基因缺失可以作为指导卵巢癌分期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根据前两部分研究工作结果,我们申请《一种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的基因探针组合物及试剂盒(201310106080.4)》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的基因探针组合物,包括myc基因探针、rb1基因探针、chek2基因探针、tp53基因探针和brca1基因探针,该技术可对上皮性卵巢癌同一样本甚至上皮性卵巢癌单个肿瘤细胞同时进行5基因的检测。该试剂盒可以用于确定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子病理类型,判断病情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监测病灶复发和转移。卵巢癌干细胞,与该肿瘤发生、进展、复发、耐药、常见种植转移等现象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的第叁部分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腹水肿瘤细胞中aldh阳性亚群富集卵巢癌干细胞,对aldh阳性细胞使用卵巢癌干细胞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成球细胞,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成球细胞具有卵巢癌干细胞表型。定量多色原位基因杂交显示,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腹水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相比,亚克隆数较少,且染色体变异程度较低。myc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拷贝数增加。发现1例患者在不同的亚克隆中分别出现brca1、tp53、chek2、rb1缺失的多种组合。由于在上皮性卵巢癌干细胞水平确认了myc和rb1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的第四部分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利用芯片数据,对比上皮性卵巢癌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达谱,筛选出若干肿瘤干细胞水平特异的表达谱变化。对其信号通路的分析发现,ErbB通路往往出现整体异常。以这些异常表达基因为基础,在CMAP数据库中筛选出18种已知的小分子药物。其中某些小分子已经在其他肿瘤中展现出治疗效果,部分克服了肿瘤细胞的抗药性,这些小分子有望在卵巢癌治疗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徐静[7](2014)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c-my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应用mFISH检测hTERC基因和c-myc基因在宫颈上皮瘤变和宫颈癌中的扩增情况及与病变级别的相关性。2.探讨hTERC基因、c-myc基因扩增与宫颈病变转归的关系。3.探讨hTERC基因、c-myc基因扩增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及CIN的患者150例,宫颈病变组织蜡块标本保存完好,临床资料完整。分成4组:CIN I级30例、CIN II级30例、CIN Ⅲ30例、宫颈鳞癌患者60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8.8岁。宫颈癌中高分化(G1)34例,中分化(G2)17例,低分化(G3)9例;FIGO分期(2009年)Ⅰ期37例,Ⅱa期23例;有淋巴转移13例,无转移47例。选择20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FISH)技术检测所选170例标本中hTERC基因、c-myc基因的扩增,随访患者5年内病情变化、生存率。结果:1.在正常组、CINI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中,hTERC基因和c-myc基因的扩增都随着组织病理级别的增加逐渐升高。在各组中hTERC基因、c-myc基因的阳性扩增率分别为5.0%,23.3%,63.33%,90.00%,93.33%和5.00%,13.33%,53.33%,86.67%,90.00%,两基因相比较,在各病理组别中阳性扩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hTERC基因和c-myc基因在各组中扩增情况:(1) hTERC基因在各组中扩增:CINI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比较,CINⅡ组与CINⅢ组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CINI组和正常组,CINⅢ和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7)(2) c-myc基因扩增率在CINⅡ及其以上病变中明显高于CINI和正常组(P<0.007)。CINⅡ与CI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正常组与CINI组,CINⅢ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7)。3. hTERC基因、c-myc基因同时扩增是重要扩增类型,少部分病例表现单独hTERC基因扩增,所有病例中均未见c-myc基因单独扩增。其中60例宫颈癌病例中有5%的宫颈癌病例hTERC基因和c-myc基因均无扩增,5%宫颈癌患者只表现hTERC基因扩增。4. hTERC基因和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在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中均无显着差异(P>0.05)。5.5年内复发病例均有hTERC基因、c-myc同时扩增,CINI组hTERC基因和c-myc基因同时扩增病例中2/4出现病情进展,与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中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c-myc基因扩增率与宫颈癌5年生存率无关系。结论:1. hTERC基因、c-myc基因阳性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升高。2. hTERC基因、c-myc基因可以预测宫颈病变进展,辅助病理检测宫颈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3. hTERC基因扩增与c-myc比较,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4. hTERC基因,c-myc基因阳性扩增的CINI病例,结合阴道镜和HPV检查情况,提高警惕,积极治疗。hTERC基因、c-myc基因阳性扩增与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无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潘小平,洪晓绿[8](2014)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及临床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双色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并评价其检测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乳腺癌的常见易感基因Her-2,用不同的荧光素进行标记,建立FISH法,并对我院160例乳腺癌石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FISH法检测结果稳定,在160例乳腺癌组织中FISH检出62例阳性,阳性率为38.8%(62/160),且随着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病理级别越高,阳性检出率也越高;FISH检测阳性率在肿瘤大小组(pT0和pT1~pT4)、病理级别组(G1和G2~G x)和区域淋巴结组(pN0和pN1~3~pNx)之间不存在差异,各组间p值均大于0.05,但在组织类型组间(导管型和小叶型)却存在显着性差异(2=14.6,<0.01)。结论 FISH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阳性率,只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以及病理级别无关,且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且稳定,宜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4年01期)

黄红浪,方庆全[9](2014)在《提高乳腺癌HER2-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质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乳腺癌患者肿瘤HER2扩增对以注射用曲舀珠单抗(赫赛汀)为基础化学治疗的敏感性好,因此,HER2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不准确的结果会造成不正确的治疗方案,导致患者遭受不必要的化学治疗或者使患者丧失有效的治疗良机。由于乳腺癌HER2-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存在很多步骤和环节,制作一张高质量的HER2-FISH切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刘琼东,莫毅,梁方方,檀大羡,谢丹尼[10](2013)在《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精子X和Y染色体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方法分析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精子X和Y染色体畸变,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对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双色荧光标记(CEP X、Y)探针,对10例精液正常者(对照组)和20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标本进行原位杂交分析,对比两组精子X和Y染色体的非整倍率。结果对照组共记录4 180个精子,有荧光信号精子数为4 165个,杂交率为99.64%;特发性少精子症组共记录5992个精子,有荧光信号精子数为5860个,杂交率为97.80%。对照组精子X和Y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1.36%,明显低于特发性少精子症组的4.54%(P<0.01)。结论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较高;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精子X和Y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经元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众多的神经元通过从胞体发出的突起,构成神经回路并相互联系。基因表达、蛋白活动等分子事件,在神经元及其回路上不断发生。神经元的投射和分子活动,共同构成了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基因表达分析结合神经元单细胞形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的类型和功能。然而,针对组织整体目前没有研究报道在一个样本上同时获取了神经元单细胞完整形态和基因表达信息。fMOST系统的发展,为全脑尺度下神经元连接图谱和分子图谱的获取奠定了成像上的基础。GFP及其pH敏感衍生物的化学层析成像,使fMOST同时具备了宽场成像的速度和共聚焦成像的分辨率。然而,双色化学层析成像既是需求又是挑战。针对小鼠全脑这种整体生物组织,在化学层析成像获取神经元形态投射时,如何同时获取基因表达信息也存在方法上的困难。围绕全脑尺度下同时获取神经元单细胞完整形态及其基因表达信息的需求,针对这两方面研究在标记方法上的具体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确定了红色荧光蛋白pHuji兼容树脂包埋和化学层析成像,并将之与EGFP或EYFP联合,实现了双色化学层析。本文根据树脂包埋和化学层析对荧光蛋白的要求,选择了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pH敏感红色荧光蛋白pHuji并将其编码基因构建到AAV病毒载体上,实现了稀疏高亮标记神经元完整形态。通过结合EGFP进行双色标记,实现了双色化学层析成像。(2)基于EGFP和pHuji的双色标记,实现了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的同时高亮度标记,为fMOST双色化学层析同时获取神经元单细胞完整形态和突触分布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AAV介导pHuji标记神经元形态,完整的EGFP融合Synapsin标记突触前,完整的EGFP融合PSD95标记突触后,实现了突触的高亮度与高准确度标记。(3)基于iDISCO的组织通透方法与杂交链式反应的信号放大方法,建立了小鼠全脑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以中高丰度内源或者外源基因的mRNA为靶标,设计多个寡核苷酸探针作为一级探针,荧光染料标记的发夹对作为二级探针,实现了特定mRNA的准确标记。这一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结合fMOST断层成像时核酸染料(PI或者DAPI)实时复染,在同一个样本上同时获取了mRNA分布信息和细胞构筑背景,从而发展了一种简单、快速、精确确定mRNA在全脑中表达位置的方法。(4)利用非甲醇依赖的iDISCO组织通透方法对Thy1-EGFP-M小鼠脑块进行通透,然后进行组织整体原位杂交,既获得了基因表达信息,又保留了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元形态投射信息,从而证明了基于iDISCO的整体原位杂交方法与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形态投射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孔令娜,冯祎高,孙冰晓,张慧,刘晓雪.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改进及细胞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

[2].郭文炎.小鼠神经元的双色荧光重激活及其mRNA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彭友帆,刘洋,张琼,张朝霞.染色体R显带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断价值的评价[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

[4].杨涛,李燕,李岩,刘俊江,孙福振.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沉渣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5

[5].王南雄,王尉,吕军,王健,叶纯.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脱落细胞学阴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

[6].黄宇婷.基于定量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卵巢癌多基因拷贝数异常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

[7].徐静.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c-my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4

[8].潘小平,洪晓绿.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及临床应用评价[J].现代医院.2014

[9].黄红浪,方庆全.提高乳腺癌HER2-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质量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4

[10].刘琼东,莫毅,梁方方,檀大羡,谢丹尼.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精子X和Y染色体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J].广西医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患儿手脚影像学显示短指趾畸形金属作用的机制Fig.1-3Themechanismo...1 FISH 主要操作流程图好氧颗粒污泥在不同培养阶段中的CLSM...小鼠成熟精子Dby和Smcy的mRNA经原位杂...各组患者减数分裂进程中粗线期联会复...

标签:;  ;  ;  ;  ;  ;  ;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论文_孔令娜,冯祎高,孙冰晓,张慧,刘晓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