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振子强度论文_冉崇阳,徐龙泉,刘亚伟,朱林繁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义振子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广义,强度,原子,分子,电子,能量,损失。

广义振子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冉崇阳,徐龙泉,刘亚伟,朱林繁[1](2018)在《氮分子a″~1Σ_g~+(v'=0)和a″~1Σ_g~+(v'=1)+b~1Π_u(v'=0)广义振子强度的高能电子散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结合相对流量技术,在入射电子能量1500 eV和能量分辨70 meV的条件下,测量了氮分子a″~1Σ_g~+(v'=0)和a″~1Σ_g~+(v'=1)+b~1Π_u(v'=0)激发态的广义振子强度.通过与已有的电子散射结果以及X射线散射结果对比发现,对于a″~1Σ_g~+(v'=0)和a″~1Σ_g~+(v'=1)+b~1Π_u(v'=0),我们的结果与X射线散射结果在大动量转移出现差异,这表明对a″~1Σ_g~+(v'=0)和a″~1Σ_g~+(v'=1),即使入射电子能量1500 eV也没有达到一阶玻恩近似条件.在动量转移平方小于2 a.u.时,a″~1Σ_g~+(v'=1)+b~1Π_u(v'=0)与X射线散射结果的符合表明,对b~1Π_u(v'=0),1500 eV入射电子能量已经达到一阶玻恩近似条件.(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袁慧[2](2011)在《Ar原子电偶极跃迁广义振子强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owan程序首次计算了Ar原子价壳层跃迁3p→4s和3p→3d中4个电偶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4个电偶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计算结果在峰形上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绝对值在小K2区间与实验结果也基本相同,只是在大K2区间与实验结果存在微小差别。而跃迁3p→4s中2个电偶极跃迁总的广义振子强度的计算结果实验结果相比较也是在峰形上符合较好,在绝对值上存在差别。(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友燕[3](2011)在《笑气分子价壳层激发态的广义振子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快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基本物理概念;随后测量了N2O分子价壳层激发态的截面;接着系统性地分析与评估了He原子的n1S和n1P激发态非弹性散射的积分截面;最后介绍了金属原子束流源的改进。在第一章中,首先介绍了快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重点介绍了广义振子强度(GOS)、微分散射截面(DCS)、积分截面(ICS)的物理概念以及测量它们的实验方法。另外,还介绍了广义振子强度、积分截面的实验数据处理及BEf-scaling方法。在第二章中,利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在入射电子能量2500eV和能量分辨100meV的条件下,测量了N2O分子价壳层激发态的微分散射截面、广义振子强度和积分截面。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的结果,发现在200eV的入射电子能量下,D1Σ+态已经达到了一阶Born近似,而C1Π态却没有满足一阶Born近似。除此之外,基于分子点群知识,对B~1△态做的广义振子强度做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发现在B ~1△←X~1Σ~+跃迁中既存在电四极跃迁又存在电偶极跃迁,其中电四极跃迁占主导地位。在第叁章中,重新设计改造了金属原子束流源。本论文设计的束流源更加紧凑,在真空室中安装更加便捷,同时大大地提高了束流源的密封性能,减少了外溢金属蒸汽对真空腔室和大气的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4-01)

韩小英,颜君,朱林繁[4](2009)在《Na原子广义振子强度:单极,偶极,四极跃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文[X.Y.Han et al,Phys.Rev.A 78,052702(2008)]基础上,本文在一阶玻恩近似下用R矩阵方法基于新的基组系统地计算了Na原子的广义振子强度,包括从基态到(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7-11)

袁慧[5](2009)在《Ar原子价壳层跃迁广义振子强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owan程序首次计算得到Ar原子价壳层跃迁3p→4p中电单极跃迁和电四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以及其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电单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计算结果在绝对值上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只是在峰形上有较明显的差别;3个电四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计算结果在强度和峰形上都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只是第二个极值位置存在微小差别;电单极跃迁总的广义振子强度和电四极跃迁总的广义振子强度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强度上符合得较好,但在峰形上存在差别.(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韩小英,李月明,颜君[6](2008)在《高能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R矩阵方法处理:Na原子单极和四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电子与原子的碰撞激发截面正比于靶的广义振子强度。本文用最新的R矩阵程序计算了Na原子的单极和四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在量子数亏损理论框架下一个通道的无限里德堡态和连续态可以统一处理。本文计算了Na原子从基态[2p~63s]~2S~e跃迁到[2p~6ns/εs]~2S~e和[2p~6nd/εd]~2D~e通道的广义振子强度密度曲面。基于目前计算的广义振子强度密度曲面,基态Na原子跃迁到上述通道(包括无限里德(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期刊2008-07-01)

孙建敏[7](2006)在《某些分子超激发态和广义振子强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用角分辨的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研究了NO和N_2分子超激发态以及O_2和N_2O分子价壳层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阐明了该方法是研究分子超激发态的重要实验方法之一,也同时阐明了分子的广义振子强度能为研究势能曲线的避免交叉以及电子态相对振动强度分布的异常行为提供丰富的物理信息。 在第一章中,首先介绍了快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学振子强度、广义振子强度和微分散射截面的物理概念。接着简单介绍了广义振子强度的实验测量方法和绝对化方法:最后介绍了分子超激发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分子超激发态的主要实验方法。 在第二章中,用角分辨的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在2500 eV的入射电子能量和100 meV的能量分辨下,得到了NO分子在能区135 eV以下、散射角度范围为0°-8°(角度间隔2°)的绝对双微分散射截面谱。首次测量到一个振动分辨双电子激发的超激发态,同时也测量到一个内价跃迁的超激发态,并计算了这个内价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并基于目前的实验工作和理论分析,对测量到的超激发态和荧光光谱中[Chem.Phys.293,65(2003)]出现的超激发态给出了可能的识别。 在第叁章中,用角分辨的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在2500 eV的入射电子能量和100 meV的能量分辨下,得到了N_2分子在能区100 eV以下、散射角度范围为0°-6°(角度间隔2°)的绝对光学振子强度密度和广义振子强度密度。首次报道了23 ev处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并讨论了此跃迁的动量转移依赖特性。 在第四章中,用角分辨的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以及O_2和He混合气体的方法,在2500 eV的入射电子能量和约100 meV的能量分辨下,研究了O_2分子价壳层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以及广义振子强度比。首次得到了到A′~3△_u跃迁在较宽K~2区间的广义振子强度,并且发现此跃迁的峰形参数不随散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给出了它的能级位置和自然线宽,分别为5.99±0.62 eV和1.144±0.11 eV,从而为Campbell等人[Phys.Rev.A 61,022706(2000)]提出的解谱方法的应用以及在低能电子碰撞下得到Herzberg pseudocontinuum叁个重迭电子态各自的微分散射截面提供了可能性。本工作得到了到Schumann-Runge连续区和E~3Σ_u~-,v′=0和1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并基于Dillon等人[J.Chem.Phys.102,1561(1995)]的计算,定性地解释了目前得到的E~3∑_u~-,v′=0和1的广义振子强度随K~2的变化趋势,指出了我们和Newell等人[J.Phys.B 13,4877(1980)]得到的E~3∑_u~-,v′=0的广义振子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可能原因是Newell等人[J.Phys.B 13,4877(1980)]没有考虑气压效应造成的。本工作还得到了较大K~2区间E~3∑_u~-,v′=0和1的广义振子强度比,发现在1<K~2<2a.u.区间广义振子强度比出现了极小值,并对Dillon等人[J.Chem.Phys.102,1561(1995)]的计算进行了合理地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6-04-01)

樊晓伟,张岩松,耿振铎[8](2004)在《氦原子高激发态电子跃迁的绝对广义振子强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分子内壳层和价壳层激发跃迁的绝对截面或广义振子强度(GOS)数据在许多领域如辐射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大气科学,天体物理和激光器的研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Bethe理论,高能快电子碰撞截面可以分解为电子碰撞前后动力学散射因子和靶的电子碰撞激发的跃(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姚剑虹[9](2004)在《氦原子双激发态广义振子强度密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氦原子做为一个最简单的、典型的、可以展示强烈电子关联效应的中性原子体系,一直是吸引了人们很多的研究兴趣。其中,双激发共振态由于两个电子同时存在于核实区域外,往往表现出比单激发态更强的电子—电子关联效应,尤其备受关注。和光电离截面对比,自电离能域的广义振子强度密度能谱能够提供更多的双激发共振态的信息。 本论文利用R-矩阵方法,计算了氦原子的基态和单激发态的能级,并利用R-矩阵方法得到的波函数,在一阶波恩近似下,发展计算广义振子强度密度的程序模块,计算了氦原子在N=2和N=3阈值下,双激发态中~1P~0系列的广义振子强度密度。我们的结果与最新实验结果符合。我们还讨论了不同靶态波函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广义振子强度密度随动量转移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04-06-01)

樊晓伟,卢杉[10](2003)在《C_2F_6分子里德堡跃迁的绝对广义振子强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C2F6是一种人造气体,它在半导体工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它的分解率极低,所以很难把它从环境中排除掉,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比较显着.采用光吸收技术和电子散射方法已对C2F6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关于该分子的绝对广义振子强度实验(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广义振子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Cowan程序首次计算了Ar原子价壳层跃迁3p→4s和3p→3d中4个电偶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4个电偶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计算结果在峰形上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绝对值在小K2区间与实验结果也基本相同,只是在大K2区间与实验结果存在微小差别。而跃迁3p→4s中2个电偶极跃迁总的广义振子强度的计算结果实验结果相比较也是在峰形上符合较好,在绝对值上存在差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义振子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冉崇阳,徐龙泉,刘亚伟,朱林繁.氮分子a″~1Σ_g~+(v'=0)和a″~1Σ_g~+(v'=1)+b~1Π_u(v'=0)广义振子强度的高能电子散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2].袁慧.Ar原子电偶极跃迁广义振子强度的理论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王友燕.笑气分子价壳层激发态的广义振子强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4].韩小英,颜君,朱林繁.Na原子广义振子强度:单极,偶极,四极跃迁[C].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5].袁慧.Ar原子价壳层跃迁广义振子强度的理论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韩小英,李月明,颜君.高能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R矩阵方法处理:Na原子单极和四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C].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2008

[7].孙建敏.某些分子超激发态和广义振子强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8].樊晓伟,张岩松,耿振铎.氦原子高激发态电子跃迁的绝对广义振子强度测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姚剑虹.氦原子双激发态广义振子强度密度的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

[10].樊晓伟,卢杉.C_2F_6分子里德堡跃迁的绝对广义振子强度测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论文知识图

氩原子允许跃迁3p54s[3/2]1和3p54s′[1...3p→4p′[3/2]2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3p→4p电单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3p→4p电四极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3p→4p[3/2]2跃迁的广义振子强度扣除连续基底后的广义振子强度密...

标签:;  ;  ;  ;  ;  ;  ;  

广义振子强度论文_冉崇阳,徐龙泉,刘亚伟,朱林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