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医疗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医保,制度,医疗保险,医疗,中国,保障制度,城乡。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田闻笛[1](2019)在《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中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中国城乡二元分治格局、渐进性改革策略以及政策治理方式的深刻影响,城乡医保改革建制之初就呈现体制性、试验性、层级性"碎片化"表征。广受诟病的城乡医保"碎片化"制度于新世纪初由地方自发探索整合,但囿于整合城乡医保具有明显的要素选择性,城乡医保管理、经办、参保及筹资、待遇支付等各环节制度进一步分化,带来城乡医保制度"再碎片化"的意外结果。为此,急需运用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思维对城乡医保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使其真正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福祉需要。(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继同[2](2019)在《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40年的历史经验、结构困境与改革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又是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发展40年的历史时刻。本文从卫生财政学、卫生保健体系和制度质量理论等角度,首次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变迁划分为1978-1997年、1998-2008年、2009-2018年叁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978-1997年特征是平行性改革发展转型,1998-2008年特征是两个潜在竞争对手,2009-2018年是医疗、医保之间博弈的"体外循环"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社会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互动关系模式,总结中国社会医疗保险位于卫生保健体系之外的"体外循环"模式及其所存在的结构性困境与负面影响。最后,全面总结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的9条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超群,李珍[3](2019)在《中国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性缺陷与改革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以来始终面临存废之争。理论分析显示,个人账户的基本假定存在内在缺陷,也与外部的医疗卫生体系制度环境格格不入。在中国的政策实践中,个人账户的缺陷表现得淋漓尽致,改革个人账户势在必行。在各种改革方案中,不再建立个人账户,用个人账户资金将职工家属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参保的家庭联保改革方案是最优路径。家庭联保改革可以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强制性,解决城镇家庭一家多制现象,化解城镇家庭医疗费用后顾之忧;可以让政府财政专注于补贴职工及其家属以外的国民,解决政府长期补贴绝大部分国民的制度困境;可以激励农民工及其家属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加速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进。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不远的未来职工及其家属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将因筹资水平日趋接近而自然融合为全民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园争[4](2019)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中国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七十年改革回溯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经历了最初的萌芽阶段和蹒跚的探索阶段,走过了新型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阶段,并正在城乡整合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前行,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逐步实现。七十年来,医疗和养老两大社保的保障范围明显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间差距亦有减小之势;但仍旧存在于城乡和地区间的显着差别、有待继续提高的保障水平和制度落地衔接的具体制度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同时,长期视角下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老龄化给社保制度带来的多维影响,优化制度设计,使"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真正平等地实现。(本文来源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翠琴,李林,薛惠元[5](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形成以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为核心、以大病保险为补充、以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取得了覆盖人数不断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长、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等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制度整合缓慢和缺乏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等问题。未来中国医疗保障应向着更加注重城乡公平、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强化医疗保障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1期)
王东进[6](2018)在《立足国情 实践创新 走自己的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二十年纪略(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的《立足国情实践创新走自己的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二十年纪略(上)》已刊于2018年第11期叁、20年中国医保改革最宝贵的经验是,立足国情、实践创新、走自己的路20年中国医保改革,在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也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经验是,立足国情、实践创新、走自己的路。20年中国医保改革经验最显着、最鲜明的特点,则是实践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也就是将实事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保险》期刊2018年12期)
王东进[7](2018)在《立足国情 实践创新 走自己的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二十年纪略(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国情实践创新走自己的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二十年纪略》(以下简称"纪略"),回答了20年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最杰出的贡献、最宝贵的经验、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清晰地再现了20年中国医保改革的光辉历程,精辟概括了20年中国医保改革的杰出成就、基本经验和深刻启示,是对20年中国医保改革的全面、系统、科学总结。其科学性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20年中国医保改革立足国情、注重实践和创新、探索中国路径和办法这一主题主线,就在于它是一位中国医保改革20多年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和领导者源自实践的感悟,是20年中国医保改革实践的写照,更在于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民生和社会保障思想为统领和指导,将学习习近平民生和社会保障思想的感悟与20年医保改革的实践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新时代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任重道远,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四个自信""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在纪念医保改革20周年、新时代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保体系的开启之际,读这篇"纪略",可知中国医保改革是从哪里来的、向哪里去,昨天做了些什么、今天正在做什么、明天应该怎么做。一句话,可以知昨天、懂今天、察明天。从本期起,本刊将在"大势纵论"栏目,分上、下两篇刊登"纪略",并将其作为本刊开展的"中国医保20年改革纪行"调研采访活动的开篇之作,敬请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保险》期刊2018年11期)
曹琬瑶,许铧丹[8](2018)在《浅析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介绍国家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储蓄医疗保险这四大国外医疗保险模式,并对比其代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分析各国制度的优势劣势,结合本国医疗保险制度现存的问题,浅谈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02期)
刘云涛,王国庆[9](2017)在《药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完成顶层设计 中国医药产业进入系统化创新时代 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上,吴浈强调,《意见》的主题是鼓励创新,着力点是解决公众用药问题,让公众能及时(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期刊2017年10期)
赵巍巍[10](2016)在《中美医疗改革的比较研究——以美国Medicaid项目和中国新农合制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两国国情虽然不同,但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相似性,都反映出政府试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特定环境下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体现出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两国政府都通过提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满足贫困人群、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众的健康公平。(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31期)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又是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发展40年的历史时刻。本文从卫生财政学、卫生保健体系和制度质量理论等角度,首次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变迁划分为1978-1997年、1998-2008年、2009-2018年叁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978-1997年特征是平行性改革发展转型,1998-2008年特征是两个潜在竞争对手,2009-2018年是医疗、医保之间博弈的"体外循环"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社会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互动关系模式,总结中国社会医疗保险位于卫生保健体系之外的"体外循环"模式及其所存在的结构性困境与负面影响。最后,全面总结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的9条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田闻笛.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中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9
[2].刘继同.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40年的历史经验、结构困境与改革方向[J].人文杂志.2019
[3].王超群,李珍.中国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性缺陷与改革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杨园争.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中国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七十年改革回溯与展望[J].社会发展研究.2019
[5].王翠琴,李林,薛惠元.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J].经济体制改革.2019
[6].王东进.立足国情实践创新走自己的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二十年纪略(下)[J].中国医疗保险.2018
[7].王东进.立足国情实践创新走自己的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二十年纪略(上)[J].中国医疗保险.2018
[8].曹琬瑶,许铧丹.浅析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启示[J].经贸实践.2018
[9].刘云涛,王国庆.药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完成顶层设计中国医药产业进入系统化创新时代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7
[10].赵巍巍.中美医疗改革的比较研究——以美国Medicaid项目和中国新农合制度为例[J].人民论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