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应力论文_杨胜奇,张永存,刘书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间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温度,残余,混凝土,各向同性,强度,有限元。

层间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胜奇,张永存,刘书田[1](2019)在《一种准确预测层合梁结构层间剪应力的新锯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层合梁是航空航天领域典型的承力构件,而过大的层间剪应力(层间处的横向剪应力)是导致其分层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常见的层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梁以及材料属性差异较大的叁明治夹层梁,现有的理论模型仍然无法准确预测其横向剪应力。通过构造一个新的线性分段锯齿函数,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预测层合梁结构横向剪应力的新锯齿理论模型。几个典型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新锯齿理论模型在计算层数较多和材料属性差异较大的层合梁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准确预测层合梁的分层。另外,该模型预先满足横向剪应力层间连续条件,无需叁维平衡方程后处理就能够准确预测层合梁的横向剪应力。位移场中未知量个数少,不含横向位移的一阶导,便于C0梁单元的构造。(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嵩,郭帅,江佩泽[2](2019)在《层间温度对TP91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线性焊接的广义平面应变单元的二维(2D)横截面模型,在2D横截面残余应力模型中采用大量的简化参数分析和数据,完成了TP91钢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热分析单元模型下得到TP91钢管对接焊形式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然后利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得到TP91钢管的瞬态焊接应力场及焊后残余应力,并分析层间温度对TP91钢残余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9年02期)

杨杰,朱唐亮[3](2019)在《考虑层间接触的水泥路面温度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文克勒地基上双层板模型,分析了水泥混凝土面层和基层之间竖向受拉刚度对温度翘曲应力的影响。进而对比了层间竖向连续和受拉脱离2种接触条件下,温度梯度、线膨胀系数、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厚度、基层模量、地基模量和面层板密度对温度翘曲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刘晓蓬,陈健云,徐强[4](2019)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应力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震作用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响应特征和破坏与碾压层的层状性态密切相关。基于碾压混凝土中碾压层与本体混凝土力学参数关系,以及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利用宏观等效单元建立了地震动作用下含碾压层影响的重力坝等效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将常态混凝土坝坝体应力与碾压混凝土坝各碾压层间应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文中的等效单元方法能够反映出强震作用下碾压层特征对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的显着影响,并且能够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节约计算时间和成本。对不同碾压层等效厚度的比较可以看出,当软弱夹层厚度较大时,它对坝体层间应力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3期)

杨云[5](2019)在《不同层间状态下温缩型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库伦摩擦模型表征了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结合状态,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把路面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分析了2种裂尖位置下温缩型反射裂缝与降温速率、基准温度以及层间结合状态的关系。以温度应力场为初始应力场,探讨了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同层间状态及阻尼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正,卢尧,谢文博,高子震,丁叶蔚[6](2019)在《正交胶合木(CLT)梁剪应力分析及其层间剪切强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正交胶合木(CLT)矩形截面梁剪应力计算公式,为测试CLT梁层间剪切强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胡克定律及梁的弯矩与剪力的微分关系,计算3层、5层和7层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层间剪应力,给出CLT梁剪应力计算公式,比较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剪应力分布特征。【结果】CLT梁层间正应力间断,但层间剪应力是连续的;对于CLT矩形截面梁,其剪应力沿截面高度变化趋于均衡,不再遵循抛物线分布; CLT短跨距梁在叁点弯曲加载中,依次发生垂直层滚动剪切破坏、层间剪切破坏和平行层弯曲破坏;短跨距梁叁点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的最高峰值载荷为CLT发生层间剪切破坏载荷,其值稳定、易于读取;铁杉CLT梁层间剪切强度与其平行层弹性模量呈正相关。【结论】CLT梁层间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与CLT层数、平行层与垂直层弹性模量比值E_L/E_T(或E_L/E_R)有关; 3层、5层和7层CLT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均发生在梁截面中性轴上,其值分别为1.5倍截面平均剪应力的92.8%、86.7%和92.6%;短跨距梁叁点弯曲法是一种有效测试CLT层间剪切强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胡磊,王学,尹孝辉,刘洪,马群双[7](2018)在《层间温度对9%Cr热强钢管道多层多道焊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层间温度(IPT)时,在9%Cr热强钢管道多层多道焊接头残余应力演化中马氏体相变作用的差异,揭示了层间温度对残余应力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提高层间温度可以显着降低接头内的残余拉应力,特别是管道中部区域焊缝(WM)内的残余拉应力降低明显。其机理主要有2方面:一是提高层间温度可保留较高含量的奥氏体,屈服强度低的奥氏体在冷却时积累的残余拉应力较低;二是高的层间温度阻止了马氏体相变在每道焊道焊完后立即进行,从而避免了马氏体相变降低拉应力的效果被后焊焊道的焊接热循环所消除和在随后焊道的焊接热循环中重新积累较大的拉应力。层间温度对9%Cr热强钢管道多层多道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取决于热收缩和马氏体相变的综合作用,当层间温度较低(低于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时,热收缩占主导作用,此时接头的大部分区域以残余拉应力为主,只在末道焊道焊缝及其热影响区(HAZ)内形成较大的压应力;当层间温度较高(高于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时,马氏体相变占主导作用,此时接头以残余压应力为主。(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金哲,温一丁,张敏江,吴欲晓[8](2018)在《基于层间分离的PFCC-PCC路面耦合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原普通水泥混凝土(PCC)路面上实施聚丙烯纤维水泥混凝土(PFCC)加铺层的路面结构层间分离状态时其内部耦合应力。方法:首先根据阶跃型温度场理论得到层间分离状态下路面结构内温度场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层间分离路面结构受行车荷载与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耦合应力及二者单独作用于路面结构的迭加应力。结果:刚性路面加铺设计应按照阶跃型温度场传递方式考虑温度应力对PCC面层的不利影响;层间分离状态下路面结构内的耦合应力远远大于迭加应力,应提高加铺型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以满足设计年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09期)

刘辉[9](2018)在《急斜特厚煤层群层间岩柱应力传递致灾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急倾斜煤层群中相邻两煤层之间的层间岩柱具有特殊的“角色”,即既为上层煤的底板同时又充当下层煤的顶板。当相邻两煤层均布置工作面即属于相邻两工作面同采时,层间岩柱在来自于上、下煤层的双重应力作用下受力环境恶化,容易向自由面发生弯曲变形而在局部形成应力集中,甚至造成整体或局部折断,形成动力冲击,恶化开采环境。因此,开展急斜特厚煤层群层间岩柱应力传递致灾机制的研究,对提高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安全高效性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探索和揭示急斜特厚煤层群层间岩柱应力传递致灾机制为目标,通过现场调查、岩石力学实验获取煤岩体的基本物理和力学参数。运用钻孔窥视、声发射、松动圈等监测与分析表明在+575水平45#煤层顶板处部分区域煤岩体结构较为完整,初步确定为动力冲击灾害易发(应力集中)的位置。理论分析表明随开采深度的增大,加剧了+575水平45#煤层顶板的应力集中程度,发生动力灾害的可能性大幅提高。数值计算表明层间岩柱在重力、采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向45#煤层覆层倾斜发生变形,采动作用下顶板上部悬空面积持续增大,顶板倾向方向撬压效应剧烈程度加剧,导致采场煤岩受力环境进一步恶化。针对43#煤层+600水平南巷和45#煤层+575水平南巷岩质顶板应力集中区制定了“注水-爆破”耦合致裂围岩防控措施。本研究对相似开采条件下动力灾害防治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曹华,王志瑾,原潇,韩宇,候天骄[10](2018)在《考虑层间应力的厚复合材料结构多级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厚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优化设计空间复杂,层间应力问题突出,离散设计变量等问题使得厚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变得十分困难。针对由铺层相同的子层板迭成的厚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复杂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级优化设计方法。第一级优化采用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变量为子层内层数及铺层比例;第二级优化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系统层以结构重量最轻为目标,设计变量为子层数,子系统层采用遗传算法优化铺层顺序,以层间应力因子最小为目标。结合算例,通过Matlab编写遗传算法,并应用Isight集成Matlab来实现该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级优化设计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很好地实现具有周期性铺层方式的厚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层间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建立线性焊接的广义平面应变单元的二维(2D)横截面模型,在2D横截面残余应力模型中采用大量的简化参数分析和数据,完成了TP91钢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在热分析单元模型下得到TP91钢管对接焊形式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然后利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得到TP91钢管的瞬态焊接应力场及焊后残余应力,并分析层间温度对TP91钢残余应力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间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杨胜奇,张永存,刘书田.一种准确预测层合梁结构层间剪应力的新锯齿理论[J].航空学报.2019

[2].陈嵩,郭帅,江佩泽.层间温度对TP91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J].工业锅炉.2019

[3].杨杰,朱唐亮.考虑层间接触的水泥路面温度应力分析[J].交通科技.2019

[4].刘晓蓬,陈健云,徐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应力地震响应分析[J].人民长江.2019

[5].杨云.不同层间状态下温缩型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分析[J].绿色科技.2019

[6].王正,卢尧,谢文博,高子震,丁叶蔚.正交胶合木(CLT)梁剪应力分析及其层间剪切强度测试[J].林业科学.2019

[7].胡磊,王学,尹孝辉,刘洪,马群双.层间温度对9%Cr热强钢管道多层多道焊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8

[8].金哲,温一丁,张敏江,吴欲晓.基于层间分离的PFCC-PCC路面耦合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9].刘辉.急斜特厚煤层群层间岩柱应力传递致灾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10].曹华,王志瑾,原潇,韩宇,候天骄.考虑层间应力的厚复合材料结构多级优化设计方法[J].航空工程进展.2018

论文知识图

无损伤壁板的缝线受载情况复合弯头Al层壁厚随推制速度变化曲线...冲击后复合材料层板损伤图3.1为典型的...试件UT-S-900-3弹塑性阶段的SEM图(×...经结构优化后处于自由状态的六种典型...不同的相对旋转半径R/D与层间最大剪...

标签:;  ;  ;  ;  ;  ;  ;  

层间应力论文_杨胜奇,张永存,刘书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