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相关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事件,电针,接口,血管性,电信号,神经元。
事件相关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张忆,叶云[1](2019)在《抗抑郁药相关自杀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挖掘和评价抗抑郁药相关自杀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接收的与19种抗抑郁药相关的自杀不良事件(自杀想法、自杀尝试、自杀行为和完成自杀)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信号挖掘,重点分析抗抑郁药相关的自杀风险信号强度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FAERS数据库共收到自杀报告110 404份,与19种抗抑郁药相关的自杀报告共36 138份,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20 679份、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8 259份、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 1 842份、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 2 722份、叁环类(TCAs) 1 237份、其他类1 399份。经ROR检测,上述各类抗抑郁药均检出自杀风险(包括自杀想法、自杀尝试、自杀行为和完成自杀)信号,且强度相当,其中文拉法辛自杀风险信号强度最为突出; 0~24岁、 25~64岁和≥65岁各年龄组均检出相似的自杀风险信号。结论各类抗抑郁药可能与自杀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对2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25岁以上成人及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风险应给予同等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娟,王索刚[2](2015)在《心算负载任务对事件相关电位信号特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相关电位是神经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种认知电位,也是脑机接口中常用的特征信号之一。心算任务引起的心理负载能够诱发事件相关电位。常用的信号特征主要为时域波形特征。无法全面分析评估特征特点。研究中设计了叁种心算任务,时域上研究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的波形特征,频域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研究任务脑功能网络连接,探讨叁种心算任务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信号的效果和特点。为构建基于ERP特征信号的脑机接口新范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4期)
张娟[3](2015)在《心算负载任务对事件相关电位信号特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事件相关电位是神经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认知电位,也是基于脑电脑-机接口常用的特征信号之一。心算任务引起的心理负载能够诱发出事件相关电位。本研究设计了叁种心算任务,探讨叁种心算任务引起的心理负载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信号的效果和特点,为构建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信号脑-机接口新范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叁种实验范式的设计;组织8名健康受试者并采集在叁种心算任务条件下的脑电信号;时域上研究事件相关电位的波形特征,频域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任务下的脑功能网络连接,此外利用样本熵分析特征信号复杂度。探讨叁种心算任务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信号的效果和特点,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提取的特征信号实现分类。结果:叁种实验范式在时域上都能够诱发比较明显的P300成分,且在中央区和顶区的幅值较大。(1)不同心理负载任务诱发的P300的潜伏期不同,表明了处理信息速度上的差异,简单计数心算任务和随机数字心算任务相对简单,受试者的反应速度较快,潜伏期小,汉字笔画心算任务较复杂,被试需要更长的时间处理信息,P300潜伏期平均延长50±15ms。(2)简单计数心算实验诱发的幅值最大,平均幅值为16.3±0.9微伏,随机数字心算任务次之,幅值为10.9±0.4微伏,而汉字数字笔画心算任务诱发的P300幅值最小,平均幅度为8.5±0.2微伏,即任务难度增加,P300幅值减小;随实验次数的增加,简单计数任务引起受试者产生明显的适应性,幅值减小最为显着,幅度降至初始实验时幅值的66.3%,随机数字心算任务诱发的P300的幅值因适应性降至初始实验时的82.6%,而较复杂的汉字数字笔画心算任务诱发的P300幅值较为稳定,没有太大浮动。(3)在频域上复杂心算任务心理负载高,脑活动增强,脑网络连接紧密程度高于简单心算任务;此外高频段网络连接强度远远高于低频网络;较复杂任务引起额顶枕区更紧密的网络连接。(4)受试者在非注意状态下的样本熵值高于注意状态。在注意状态下,大脑处于有序的状态,神经细胞间非线性连接较少,样本熵值小;在汉字数字笔画心算任务时,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种类复杂,神经细胞间的非线性连接较多,复杂度高,样本熵值平均大于其他任务状态。(5)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特征值分类,结果表明随迭加次数的增加,分类正确率提高,而相同的迭加次数下基于样本熵的分类正确率高于基于波幅的分类结果。迭加10次时,基于波幅的分类结果正确率可达90%,而要达到相同的分类正确率,基于样本熵的算法只需迭加4次。结论:综上本研究提出的叁种心算任务和实验范式能够诱发出特征明显的事件相关电位信号,并能达到较高的分类效果。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心算任务的范式适合构建基于ERP特征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君[4](2014)在《基于稀疏表示的单实验事件相关电位信号去噪与分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s)是在给予人体视觉、听觉或感觉等刺激下产生的脑诱发电位,作为对人脑认知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快速有效的从脑电图中(EEG)提取ERPs信号并对其进行准确判别,对认知脑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ERPs信号微弱,通常和EEG信号中的背景噪声混迭在一起,造成其信噪比很小。传统的做法是在假设背景噪声为平稳随机过程的前提下,通过多次单实验信号的迭加平均(Superposition and average, SA)来获得。但是,基于SA办法的前提条件在实际中难满足,同时其且会造成各单次实验信号间重要的认知信息丢失。信号稀疏表示(Sparse Representation)的基本思想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系数重构出原信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各个领域。本文在深入研究稀疏表示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经典算法的不足,提出基于稀疏表示的ERPs信号去噪和分类算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经典SA去噪算法对噪声假设的不合理性,以及其会造成各单次实验信号之间的认知信息丢失的缺点,本文提出基于改进式Nonlocal Means算法和基于协同滤波算法。首先,将单次实验信号组合形成ERPs图像,然后对其进行取块操作,利用图像块之间的相似性,在稀疏表示的框架下进行最佳信号重建以达到去噪效果。相关实验证明,本文所提的去噪算法不仅克服了经典算法中存在的缺点,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去噪效果。此外,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方面相比经典算法也有了较大的改善。2.ERPs信号的数据维数往往有几万维之高,基于判别函数的分类器,需要在对其进行特征提取的情况下才能加以判别分析,而特征提取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对ERPs信号来说,如何选择这些具有判别能力的特征是艰难的,不仅因为它的数据维数实在太大而难以满足分类器变量数目的限制要求,而且ERPs信号本身特有的低信噪比特性会影响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本文所提的基于稀疏表示分类(Sparse Representation Classifier, SRC)算法、判别K-SVD算法和标签一致K-SVD算法,都不再将ERPs信号的特征提取作为研究重点,而是在稀疏表示理论框架下以信号最小重建误差的标准对新的ERPs信号加以判别归类。相关实验证明,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算法与经典算法相比不仅获得了更好的分类效果和更低的时间消耗,而且可以解决ERPs信号采集过程中样本量不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4-06-01)
边琰,赵丽,耿丽清,李宏伟,郑桐[5](2013)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微弱信号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机接口(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听觉刺激模式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建立了脑-机接口系统,主要研究微弱P300信号的单导联小样本数据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方法。首先经过预处理和小波变换对脑电信号中的P300成分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特征向量,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特征提取结果进行模式分类。对7名受试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诱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分类正确率可达到85%以上,且支持向量机的训练时间都在0.05 s以内。该方法可为脑-机接口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翟亮[6](2013)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不同分期事件相关电位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早期预警信号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建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模型,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VD大鼠认知功能评价中的价值;(2)观察电针对VD大鼠P300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3)观察大鼠P300和海马神经元的变化与VD的相关性;(4)探讨P300在VD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及针灸疗效的价评。方法:选择清洁级成年(18个月月龄)Wistar大鼠120只,体重(400±50)g。经跳台实验筛选保留110只,通过电脑随机数字法选取10只为正常组,再随机选20只用于假造模,剩余80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four vessel occlusion,4-VO)造模。造模4天后,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记忆能力测试确定造模成功并保留40只。在假模型大鼠和模型大鼠中各选取10只,命名为假模型组和模型组。剩余的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西药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和剩余的10只假模型大鼠为假模型组,一共四组,用于实验研究。对正常组、模型组与假模型组,进行记忆成绩测试、神经行为学评分和P300测试,然后断头取脑保存脑组织。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7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1天,常规饲养;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2次/天,疗程与针灸治疗组平行;模型对照组、假模型组与电针组平行饲养,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个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记忆成绩测试、神经行为学评分及P300测试,作为分析观察指标。四个疗程结束后断头取脑,取各组大鼠脑组织,与之前保存的脑组织一同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变化。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造模后第4天对各组大鼠记忆能力、神经行为学评分及P300测试。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大鼠记忆成绩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P300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着下降。与正常组相比,假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果表明:VD大鼠模型建造成功;VD大鼠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2)每个疗程结束2小时后,分别对大鼠进行记忆能力测试、神经行为学评分及P300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第一疗程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的记忆成绩的潜伏期延长和错误次数减少,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300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电针组、西药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电针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一个疗程后,电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提高记忆能力、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改善P300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第二个疗程结果:与第一疗程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电针组和西药组记忆成绩测试的潜伏期延长和错误次数减少,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及P300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和西药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记忆成绩测试的潜伏期和P300的波幅、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和西药组的记忆成绩测试的错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记忆成绩测试的潜伏期、错误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针组和西药组的P300波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电针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个疗程后,电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在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方面均见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且效果显着;在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方面也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明显。第叁个疗程结果:电针、西药对VD大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及P300方面均有显着性改善。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的记忆成绩结果、西药组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电针组和西药组的P300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记忆成绩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西药组相比,电针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叁个疗程后,电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在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方面均见效果,且疗效显着。第四个疗程结果:电针、西药对VD大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及P300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VD大鼠的记忆成绩测试的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300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的记忆成绩结果和P30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的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和P300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西药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西药组记忆成绩的潜伏期、西药组P300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西药组相比,电针组记忆成绩的潜伏期和P300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四个疗程后,电针、西药治疗VD大鼠在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方面均见显着效果。在改善记忆成绩的潜伏期和P300的潜伏期方面,电针比西药的效果更为显着。(3)HE染色后,应用(40×10倍)光镜下可以观察到:1.治疗前:正常组与假模型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密集,细胞结构正常,核仁清晰,核居中,形态正常;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稀疏,体积变小,轮廓模糊,细胞间距变大,核固缩成叁角形或不规则形,见散在严重变性坏死细胞。叁组经分析后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完整胞核的神经元)的存活数,正常组与假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较多,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为较少。与正常组相比,假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四个疗程结束后:电针组、西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尚整齐,结构接近正常,无严重变性,存在少量散在的变性坏死神经元;模型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稀疏,排列紊乱且神经元形态不完整,轮廓模糊、界限不清,细胞间距大,见散在变性坏死神经元;假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同正常组,未见改变。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显示:电针组、西药组的海马CA1区锥体存活的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与假模型组相比,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神经元数相比,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造模大鼠神经元严重变性并大量丢失,假手术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改变无影响;经四个疗程治疗后,电针、西药治疗对变性神经元趋向正常方面改善均有显着效果,电针疗效更为显着。结论:(1)电针能显着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是治疗VD的有效方法;(2)电针可以改善VD大鼠海马CA1的神经元变性,增加其神经元数目,促进其恢复,这可能是临床针灸治疗VD有效的作用机理之一;(3)电针治疗VD大鼠可以使其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这可能是临床针灸治疗VD有效的又一作用机理;(4)P300与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海马神经元的改变均存在着一致性,且较神经行为学评分敏感,较海马神经元的检测更具有操作性,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VD大鼠的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对VD的早期诊断和评定VD的病情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6-01)
李文[7](2012)在《隐性视觉注意与听觉跨通路刺激范式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信号分析与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视觉注意作为一种新型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视觉刺激模式,因其适用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近几年来被广泛关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是一种与人的感觉、认知过程密切相关的脑电信号,其主要内源性成分P300是目前BCI系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脑电特征信号。但基于传统单通道刺激模式BCI系统的ERP信号的可识别性与诱发速度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而影响了隐性视觉注意BCI信号的特征提取及信息转化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在充分调研隐性视觉注意刺激范式、听觉刺激及ERP信号产生和P300成分特点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隐性视觉注意Hex-o-Spell范式通过补充颜色识别特征进行了改进,并添加纯音类型的音频刺激,利用音调和方位之间的差异作为刺激特征,设计出隐性视觉注意与听觉相结合的跨通道刺激新模式。文中使用Neuro-Scan4.5数字脑电采集(64导)系统分别进行了听觉刺激、隐性视觉注意和跨通道刺激叁类实验任务,并对上述实验组数据进行了ERP信号波形和P300成分特征的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跨通道刺激模式诱发的P300成分较单一通道刺激模式具有更短的潜伏期,表明其更加适用于高速脑-机信息交互系统。本文进而通过Fisher方法对上述叁类实验任务进行了可分性分析,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和线性判别分析对10名被试降采样后的脑电数据进行了模式识别,两种方法经过10次迭加的跨通道刺激实验分类正确率平均值均超过80%,相对于单通道刺激模式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最后,本研究还尝试对比了xDAWN算法对相关实验数据的滤波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隐性视觉注意与听觉融合的跨通路刺激新范式有望在兼顾高识别率、高信息传输速率的脑-机接口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2-01)
刘刚,孙伟[8](2011)在《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的方法在脑电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RD)和事件相关同步化(event-related synchronization,ERS)是探讨研究脑功能非常有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本文对其在脑电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一、ERD/ERS的概述当大脑皮质某区域受到感官、动作指令或想象运动等刺激而开始激活时,该区域的代谢和血流增加,同时进行信息加工可以导致相应频段的脑电信号振荡的幅度减低或者(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20期)
陈瑞红[9](1993)在《用脉冲相关参考输入对事件相关生物电信号进行自适应滤波:与信号平均技术相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生物电信号是由生理系统对内部脉冲(ECG信号)或外部脉冲(诱发电位)的电响应产生的。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对刺激信号时间锁定的事件相关信号的自适(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3年03期)
事件相关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事件相关电位是神经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种认知电位,也是脑机接口中常用的特征信号之一。心算任务引起的心理负载能够诱发事件相关电位。常用的信号特征主要为时域波形特征。无法全面分析评估特征特点。研究中设计了叁种心算任务,时域上研究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的波形特征,频域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研究任务脑功能网络连接,探讨叁种心算任务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信号的效果和特点。为构建基于ERP特征信号的脑机接口新范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相关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忆,叶云.抗抑郁药相关自杀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与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2].张娟,王索刚.心算负载任务对事件相关电位信号特征影响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3].张娟.心算负载任务对事件相关电位信号特征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
[4].张君.基于稀疏表示的单实验事件相关电位信号去噪与分类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4
[5].边琰,赵丽,耿丽清,李宏伟,郑桐.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微弱信号分析方法研究[J].测控技术.2013
[6].翟亮.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不同分期事件相关电位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早期预警信号的探索[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
[7].李文.隐性视觉注意与听觉跨通路刺激范式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信号分析与识别[D].天津大学.2012
[8].刘刚,孙伟.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的方法在脑电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
[9].陈瑞红.用脉冲相关参考输入对事件相关生物电信号进行自适应滤波:与信号平均技术相比较[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