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索路振宁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索路振宁

中瀚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海绵体理论与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建设相适应,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秉承生态化建设的原则,海绵体城市园林建设与当前时代理念相符合,在遵循科学合理的海绵体选择基础上进行城市园林建设,为城市经济与生态建设作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实例分析

引言

进行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时候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进去能够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能够给人们营造出来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进行具体应用的时候应该要遵循生态原则、引导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的真实情况对应用方案进行制定和规划,保证该理念的作用能够被完全发挥出来,保证园林工程整体功能的提升。

1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海绵理论在具体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整体规划原则,城市的园林设计是为更好更合理地为城市发展服务,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具体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设计,分析整个城市的降水与排水,将该项目的意义发挥到最大。(2)遵循生态化建设原则,海绵城市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得到推广,主要是由于该理论符合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化建设理念。将生态化理念贯彻执行到城市园林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并意识到生态有限的事实,在建设与设计过程中,综合考察分析整个城市的自然河流与湖泊,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将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排水体系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提高城市湖泊河流的自然修复能力,对曾经造成的破环进行修复,将城市雨水循环发挥到最佳水平。(3)因地制宜原则,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具体的水文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排水管道系统建设。

2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1道路规划方法

在城市园林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过程中,道路规划有人行道雨水排放和道路景观绿化两种方法。在具体的规划中,可以把城市道路中凹陷绿地存积的雨水通过引流的方法引到城市绿化带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把城市的绿化带当做存储水的天然水箱,能够有效减少雨水下渗情况。与此同时,在发挥城市渗透道路的渗透作用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渗透雨水的功效,但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城市道路的路面上有很多淤积的泥沙和泥土以及其他污染物,需要认真考虑路面渗透的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自然排水系统规划内容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生态园林时,需要对自然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自然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城市原来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将雨水通过水管排放到城市外面的河流之中。不过,在排放雨水的过程中,可以把城市中雨水作为地下水,从而为城市中的植被和土壤提供的丰富的水资源。自然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中的植被和坑洼地、城市自身的土壤和被人工改良过的土壤,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管道。

2.3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对于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和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来说,可渗透路面的设计内容主要是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城市中那些本来没有办法进行渗透雨水的路面变成可以渗透雨水的路面,目的是建设地表雨水的径流量。可渗透路面设计的主要形式就是增加渗透量,从而减少径流量。在城市雨水的管理工作中开展可渗透路面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发挥缓和雨水问题的作用。与此同时,减少使用其他管理雨水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雨水问题,提高城市雨水的管理效率。从目前来看,在可渗透路面之中,水泥砖的应用最为广泛,除此之外还有可渗透混合凝土等。

2.4科学合理地设置城市景观,减少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在设置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应该把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有效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管理雨洪资源,需要在采取源头分散控制法时,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利用生态调蓄的设施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雨洪。在规划城市景观的区域内,需要将水量外排系数和径流系数作为规划标准,优化利用各种设施和相关技术,提高使用率。例如,用水花园和生态湿地。城市设置透水铺装有碎石沟、碎石渗透带、蓄水池、植草沟、渗透渠以及混凝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地进行设置,从而保证城市景观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减小雨水管网承受的压力,需要在消减径流的基础上实现蓄水和防洪的目标,并建立一个分布型的雨水网络。由此可见,在设置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将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特点。(2)在设置城市景观时,需要在绿色基础设施下将景观植物进行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植被和土壤是雨水适应能力很高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城市的园林景观设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城市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该城市土壤的具体情况。在掌握城市土壤具体情况之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改良和优化土壤,适当减少城市土壤中存在的径流量,并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城市地下水进行合理补给,还能通过过滤作用和吸收作用有效解决径流存在的污染,提高城市地下水的净化程度。(3)在城市景观设置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复合种植园林植物的方式。具体来看,城市可以建造复合型的混合植物群,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立园林植物群时,可以建立雨水蓄留带和径流停留带等。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城市植物分布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种植落叶乔木垂柳和天竺桂等植物,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美化城市,发挥一定的景观欣赏价值。

3实例分析

一个公园的占地面积大概为57.68hm2,在公园中绿地占面积52.05hm2,建筑占面积1.39hm2,水体占面积0.55hm2,道路广场占地面积3.69hm2。公园内的排水水沟使用草沟构成,能够在下雨的时候将部分雨水补充进地下水。再根据计算公园年产雨量为103m3,已经远远大于了公园的景观用水量了。最后结合地形面貌,建立三座蓄水池,蓄水池的规模为300m3/座。最后根据计算算出公园内的水源使用情况,分为游客用水以及绿化浇灌用水。绿化浇灌用水等等的水资源使用全部为雨水积蓄,其中一天的最高用水量为可达570m3。若雨水集蓄量不足时,就会采用市政给水进行水量积蓄。借助相关工具分析出该公园的生态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布局关系是“基质-斑块-廊道”。使用阻力模型和分析模型对洪水过程分析。再利用CIS平台上的地形和水文以及热红外线数据进行耦合,最后的结果可以得到洪流的深度和范围以及土地类型等等的在空间上的位置。最后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要素在空间中的敏感度。所有要素的敏感度可以作为结果,是保护海绵城市整体的依据。用相关工具分析出规划地区的地形高度,得出低洼地段的分布情况。根据结果可以找到需要保护的地段,或者当成容纳雨水的地段。再根据规划地区的数据分析,模拟出公园规划地的三维模型。再通过结合模拟水资源流向的信息以及河网信息得到公园规划地的径流图,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公园规划地的自然流经形成。将水文网络中最重要的雨水径流廊道部分作为海绵城市的基本骨架。

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城市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工作,使得对海绵城市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从人人做起,海绵城市的运用建设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视,从而在双方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静茹,秦华.试论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J].现代园艺,2016(21):84-85.

[2]吕伟伟,郭鸣,吴志刚.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133.

[3]吴忠荟,黄文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农技服务,2017(20).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索路振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