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疮痂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疮痂,马铃薯,防控,叶绿体,块茎,病原菌,原种。
疮痂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善苗[1](2019)在《桃树疮痂病林间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望江县杨湾镇近年来部分桃园桃树疮痂病危害较为严重,造成桃果品质大幅下降,无法销售,严重影响了桃农的收益。为了探索望江县桃树疮痂病的林间防治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在杨湾镇开始了林间防治试验。试验表明:4种药剂对桃树疮痂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3%戊唑醇悬浮剂5500倍液喷雾、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喷雾、40%氟硅唑乳油9000倍液喷雾,可以完全实现无病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23期)
李宁,高升华,王飞,尹延旭,余楚英[2](2019)在《辣椒抗疮痂病标记开发与抗性材料的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CapsicumannuumL.)细菌性疮痂病(Bacterialspotdisease)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Xcv)引起,是鄂西高山辣椒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应用辣椒疮痂病抗源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途径。前期研究中,已明确了湖北省辣椒疮痂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为P0,因此,应用Bs2和Bs3抗源基因,转育、聚合、创制抗性育种材料能够有效克服疮痂病的危害。根据Bs3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了基因标记引物Bs3F/R,结合Bs2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14F/14R进行抗疮痂病辣椒材料的苗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线椒核心育种材料CA1401-单3-0-F5为受体材料,携带Bs2和Bs3基因的甜椒材料ECW-bs23R为供体材料进行杂交,以CA1401-单3-0-F5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获得BC1种子。从BC2代开始进行苗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同时携带Bs2和Bs3的单株;同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筛选出的抗性单株进行接种鉴定。将分子标记选择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同时筛选出的抗性单株定植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基地,在成株期进行植物学性状的选择。本试验中,根据Bs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在抗病材料ECW30R与感病材料ECW的差异,开发了Indel标记引物Bs3F/R;该标记对抗感疮痂病材料的鉴定结果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能够准确鉴定出Bs3基因。利用14F/14R和Bs3F/R标记同时对转育BC4代进行苗期筛选,筛选出32株同时携带Bs2和Bs3基因的材料,接种疮痂病菌株Xcv-09进行鉴定,均产生HR反应。2019年春季田间定植32株转育单株,植物学性状调查表明BC4代单株与轮回亲本CA1401-单3-0-F5的植物学性状基本一致,果形为长羊角形,果面皱,红熟期具有CA1401-单3-0-F5转色迅速的典型特征。从BC2代开始对入选的抗性单株同时进行株型选择,偏向选择茎秆粗、直立性好的转育后代,解决CA1401-单3-0-F5植株易倒伏问题;在2019年调查的单株中,茎秆粗比轮回亲本增加13.6%,株型直立性提高。综上,开发了抗疮痂病Bs3基因连锁的基因标记,并利用杂交、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创制BC4代抗疮痂病育种材料,为辣椒抗疮痂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张良,程林润,卞晓波,谢关林[3](2019)在《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的四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南方地区的发生和蔓延日趋严重。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从马铃薯疮痂病防控及品种的抗性入手,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尚未被关注的几个问题,对不同病害症状与致病菌、南方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种类复杂性及马铃薯疮痂病品种抗性评价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江,牛力立,樊祖立,范金华,唐兴发[4](2019)在《四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药效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4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的田间药效,筛选出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同时研究比较2个马铃薯品种在青枯病、疮痂病和产量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药剂对照,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乳剂和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均能极显着地降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病级和提高马铃薯产量,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乳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均能极显着地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病级。兴佳2号青枯病发病病级极显着低于费乌瑞它,兴佳2号疮痂病发病病级和产量极显着高于费乌瑞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8期)
马建荣,余永红,黎敬鸿,陈力畅,何海林[5](2019)在《马铃薯疮痂病链霉新变种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土壤中分离到C9菌株的种类归属和生物学特性。[方法]扩增C9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建树。检测C9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对不同抗生素、渗透压的敏感性。利用GC-MS法测定C9菌株的脂肪酸组分,并扩增其脂肪酸合成关键酶——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基于C9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分析其菌落形态特征,初步判断C9菌株为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但C9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已报道的S.scabies菌株有明显差异,进一步盆栽试验结果显示C9菌株不能引起马铃薯疮痂病,其染色体上也没有扩增获得致病岛(PAI)区域中致病性相关的基因,说明该菌株不具有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性,为Streptomyces scabies的一个新变种。C9菌株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显示其主要合成棕榈油酸(C_(16∶1))和棕榈酸(C_(16∶0)),其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36.2%,也符合马铃薯疮痂病非致病株的特征。C9菌株基因组中fabH基因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Streptomyces scabies都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结论] C9菌株为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新变种。C9菌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的基础代谢机制或探索其致病机理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陆燚,周平,王宗明,陈军,吴显[6](2019)在《脱毒马铃薯疮痂病综合防控技术试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毒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程度近年来有日益上升趋势,为了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综合防控技术,试验采用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及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旨为高效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经种薯处理后喷施新植霉素(100万单位)5 000倍液效果最佳,防效达82.54%,产量达24 360 kg/hm2。(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贾云,何江,张静,刘勇,王醒刚[7](2019)在《不同药剂温室消毒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是马铃薯脱毒繁育中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和商品性。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有效药效,使马铃薯微薯型生产实现优质、稳产,采用几种不同药剂在马铃薯微型繁育温室消毒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温室消毒处理,均对马铃薯微型薯的生育期和扦插苗的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不同药剂温室消毒均对马铃薯微型薯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龙克菌处理消毒的防治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李智媛[8](2019)在《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综合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和种薯生产基地,黑龙江省近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5hm~2左右。一般产量在70万t左右,单产在4 000~5 000kg·hm~(-2[1])。然而黑龙江省马铃薯适种区马铃薯疮痂病由于连年种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逐年上升,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鉴于疮痂病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为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邹盘龙,黄永,柳福刁,张英,唐罴[9](2019)在《基质消毒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疮痂病的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黔芋7号试管苗,扦插在经过不同消毒处理的感染疮痂病病原菌的旧基质上,调查各处理小区上试管苗植株的生长状况和生产能力,以及各处理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感病情况和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经过消毒处理的旧基质和未消毒处理的旧基质(CK)上试管苗植株的成活率、总重量、总粒数、单粒重等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株高、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各小区总感病粒数、感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方面,处理A和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着。总感病粒数0.2%甲醛水溶液消毒处理的比未消毒处理的基质降低了150.33粒,感病率降低了30.67%,病情指数降低了11.9%、防治效果达到86.78%。在此次试验中选用的几种消毒方法,0.2%的甲醛水溶液消毒处理感染疮痂病病原菌的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扩繁中疮痂病病害的防治优于其它处理。(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冷德良,肖建强,王迪轩,郭赛,陈丽妮[10](2019)在《湘北地区桃疮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是桃树生产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危害桃(图1、图2)外,还能侵害李、梅、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以果实受害最重,也可侵害新梢及叶片。在高温多湿时发病最重,笔者于5月底6月初,分别到赫山街道办事处团洲村、龙光桥街道办事处锣鼓村优享合作社水果基地、兰溪镇金鸡山村乡约农牧有限公司等地调查了解,凡提前做了预防的或套袋的,疮痂病发病较少,未采取措施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果农之友》期刊2019年08期)
疮痂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辣椒(CapsicumannuumL.)细菌性疮痂病(Bacterialspotdisease)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Xcv)引起,是鄂西高山辣椒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应用辣椒疮痂病抗源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途径。前期研究中,已明确了湖北省辣椒疮痂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为P0,因此,应用Bs2和Bs3抗源基因,转育、聚合、创制抗性育种材料能够有效克服疮痂病的危害。根据Bs3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了基因标记引物Bs3F/R,结合Bs2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14F/14R进行抗疮痂病辣椒材料的苗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线椒核心育种材料CA1401-单3-0-F5为受体材料,携带Bs2和Bs3基因的甜椒材料ECW-bs23R为供体材料进行杂交,以CA1401-单3-0-F5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获得BC1种子。从BC2代开始进行苗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同时携带Bs2和Bs3的单株;同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筛选出的抗性单株进行接种鉴定。将分子标记选择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同时筛选出的抗性单株定植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基地,在成株期进行植物学性状的选择。本试验中,根据Bs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在抗病材料ECW30R与感病材料ECW的差异,开发了Indel标记引物Bs3F/R;该标记对抗感疮痂病材料的鉴定结果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能够准确鉴定出Bs3基因。利用14F/14R和Bs3F/R标记同时对转育BC4代进行苗期筛选,筛选出32株同时携带Bs2和Bs3基因的材料,接种疮痂病菌株Xcv-09进行鉴定,均产生HR反应。2019年春季田间定植32株转育单株,植物学性状调查表明BC4代单株与轮回亲本CA1401-单3-0-F5的植物学性状基本一致,果形为长羊角形,果面皱,红熟期具有CA1401-单3-0-F5转色迅速的典型特征。从BC2代开始对入选的抗性单株同时进行株型选择,偏向选择茎秆粗、直立性好的转育后代,解决CA1401-单3-0-F5植株易倒伏问题;在2019年调查的单株中,茎秆粗比轮回亲本增加13.6%,株型直立性提高。综上,开发了抗疮痂病Bs3基因连锁的基因标记,并利用杂交、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创制BC4代抗疮痂病育种材料,为辣椒抗疮痂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疮痂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善苗.桃树疮痂病林间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9
[2].李宁,高升华,王飞,尹延旭,余楚英.辣椒抗疮痂病标记开发与抗性材料的创制[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张良,程林润,卞晓波,谢关林.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与防控[J].浙江农业科学.2019
[4].朱江,牛力立,樊祖立,范金华,唐兴发.四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药效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9
[5].马建荣,余永红,黎敬鸿,陈力畅,何海林.马铃薯疮痂病链霉新变种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陆燚,周平,王宗明,陈军,吴显.脱毒马铃薯疮痂病综合防控技术试验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9
[7].贾云,何江,张静,刘勇,王醒刚.不同药剂温室消毒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
[8].李智媛.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综合防控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9].邹盘龙,黄永,柳福刁,张英,唐罴.基质消毒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疮痂病的防治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
[10].冷德良,肖建强,王迪轩,郭赛,陈丽妮.湘北地区桃疮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果农之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