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王霞沈明君魏丽娜蔡柏岩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该文介绍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专业群及乳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一此探索,以及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一此具体做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郑伟(1980—),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黑龙江东方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4-0057-03
黑龙江东方学院创办于1992年,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学校致力于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教学改革,对各学科的教学改革给予大力支持,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专业群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乳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四个专业,共设置粮油食品工程,食品机械及自动化、食品国际贸易、乳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酿造等六个专业方向。
食品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人才培养的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二是突出食品行业的需求,强调岗位针对性,采用分段教学、课题制、双导师制、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三是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成为既符合国内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又具有食品专业特色的人才。具备“三个能力”:一是具有食品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二是具有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设备维护及安全管理的能力;三是具有食品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能力。
一、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专业群在专科阶段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办学,双方采取独具特色的“2+1”产学联合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在学院学习公共课和基础课,完成专业基础课实验、计算机、CAD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第三年在国乳中心完成专业课学习、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借鉴丹麦科德学院乳品专业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生产需要,调整课程,删除陈旧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加大力度,依托在国乳中心由丹麦援建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实验厂,学生亲自动手生产各种乳制品,维护和保养乳品设备,检验产品质量。经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实现了人才培养从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食品专业群在本科阶段继续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通过这一平台先后与完达山乳业集团、飞鹤乳业集团、黑龙江贝因美乳业公司、龙丹乳业集团等10余家同内知名乳品企业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同时在哈尔滨米旗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哈尔滨雪花啤酒厂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采用“3+1”或“3+0.5+O.5”等多种本科教学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在学校系统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完成实验、计算机等各种基本操作技能,用一年时间在食品企事业单位完成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和就业实习。
2011年,乳品工程专业获批专业硕士招生资格,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五段式项目带教学”培养模式,即认知实践、理论学习、深入实践、再理论学习、项目实践五个阶段,以项目带教学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包括生产认知实习、学位课理论学习、深入实践提出项目、选修课理论学习及项目实施(即学位论文形成)五个培养环节。理论学习在校内及国乳中心完成,生产认知实习,深入实践和项目实施以及学位论文在合作乳品企业完成。合作企业包括:完达山乳业,伊利乳业,龙丹乳业,万家宝乳业,新希望乳业,广东雅士利集团,美国杜邦丹尼斯克有限公司(上海),青岛圣元乳业集团,飞鹤乳业集团,大庆乳业集团,蒙牛乳业集团,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2年5月学院和国乳中心成立联合乳品学院,全方位地培养乳品行业急需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2012年12月,国乳中心成为黑龙江东方学院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目前,双方积极准备共建乳品中试研发基地,作为双方的教学科研平台。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应用性办学道路,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黑龙江东方学院办学19年,在立校为公、办学为民的社会主义公益性方向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走应用性办学道路,注重特色内涵发展,不断凝炼办学特色,构建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性是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规格;职业型是注重学生的职业需求,突出职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开放式是扩大社会合作,创新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实行联合培养的办学体制。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五个突破、五个创新”为主线,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提高,面向行业、立足地方、与国家重点院校展开错位竞争,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发展后劲的应用型人才。由于东方学院能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17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位于全省普通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6月又获教育部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进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行列。东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动适应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把毕业生的质量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作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三、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坚持与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黑龙江东方学院1992年建院之初,即提出以主动适应省、国家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办学宗旨,按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及方向,于1994年与位于哈尔滨市全国唯一的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合作创办了黑龙江省第一个乳品工艺专科专业。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集科研开发、乳品检测、标准制定、信息服务、教学培训、工程设计与安装为一体的行业领军者,在我国乳品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采取独具特色的“2+1”产学联合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在学院学习公共课和基础课,完成专业基础课实验、计算机、CAD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第三年在国乳中心完成专业课学习、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借鉴丹麦达鲁姆技术学院乳品专业培训的课程体系,结合我国乳品企业生产需要,调整课程门数,压缩理论课学时,删除陈旧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加大力度,依托在国乳中心由丹麦援建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实验厂,学生亲自动手生产奶粉、奶酪、液态奶等7种不同的乳制品,维护和保养各种乳品机械,检验产品质量。经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学生掌握了乳品工艺、乳品工程设计及乳品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从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994—2007年14届共培养了764名专科学生,这些毕业生经过用人单位严格考核,以其较强的基础理论,熟练的专业技能,迅速适应了乳品企业的需要,因缩短或基本没有适用期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除就职于本省乳品企业外,还到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福建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乳品企业工作。其中,有25%已走上生产与技术管理岗位,14届乳品工艺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6.7%。95级乳品工艺专业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经多年努力,现已成为澳大利亚某最大乳品企业在中国合资分公司的总经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2+1”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合作双方优势,丰富了产学研合作内涵,而且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2000年,学院经批准开始试办本科专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乳品工程方向,继续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进一步优化提升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行“3+1”的本科教学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在学校系统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完成实验、计算机等各种基本操作技能,用一年时间在国乳中心和乳品企业完成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就业实习。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东方学院与国乳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国乳中心选派培训中心主任担任乳品工程专业方向的主任教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聘用等方面全部由主任教授决定。专业课主要由国乳中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二是国乳中心积极为东方学院进行师资培养,中青年教师不定期去国乳中心学习,了解乳品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学院也大力实施青年教师“下厂充电”工程,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深入乳品企业锻炼,熟悉乳品工艺、设备维护、产品质量监控等方面技能,丰富实践能力,合作双方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三是双方资源共享,国乳中心作为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是与国外乳品行业进行信息交流的权威机构,东方学院借助这一平台,专业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国内外乳业发展信息。东方学院的教学科研实验室也同时为国乳中心开放。目前,双方积极准备共建乳品中试研发基地,作为双方的教学科研平台。
2003年,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后,进一步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除与国乳中心合作外,先后与完达山乳业集团、飞鹤乳业集团、黑龙江贝因美乳业公司、龙丹乳业集团等10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在与龙丹乳业集团的合作中,依托其具有设备齐全的生产实验厂,学生动手制作各种乳制品,学习产品的质量监控,掌握各种不同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管理能力切实得到了加强;在与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中,采用顶岗实习方式,将学生毕业课题与公司生产建设及项目改造相结合,着力打造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有用、能用、实用、好用”,逐步形成“工学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遵循互利共赢原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实习实训时间和内容,不拘泥于单一模式来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灵活做法在实践中收获了良好效果。
2000—2011年,乳品工程方向共培养8届403名本科毕业生,其中95%的毕业生从事乳品生产、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目前,在黑龙江省75家乳品企业中,都有我院乳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参与生产与管理,为各自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06年正值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我院为其输送了13名乳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线,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又录用了63名乳品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目前该公司各个关键技术岗位及中层领导岗位中,都有我校乳品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的评价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有后劲”。“3+1”教学模式已成为我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在今年招生中乳品工程专业方向的生源非常好,是全省民办院校招生分数最高的专业。
2010年,我院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乳品应用技术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开展深度合作,针对乳品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国乳中心作为国家乳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目前正在承担乳品加工、质量安全等方面科技部“十二五”规划课题4项,我院乳品应用技术研究所作为国乳中心的合作单位参与了项目的研究与实施。2011年,研究所又独立承担了乳品分离技术及乳酸菌开发等方面省级课题2项。鉴于此我院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项目的深入研究,急需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乳品工程与质量安全方面的专业硕士来承担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由此可见,我院产学研的合作需要上升到研究生层次。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食品专业群已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1”本科教学模式、“五段式项目带教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六点一线”实践教学体系己成为黑龙江东方学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一些经验成果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已经形成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所取得的成果深受学校及社会的认可,并已在学校各专业进行了推广。
食品专业群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建设学科、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今国首批民办高校专业硕士招生资格、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五、培养具有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应用型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培养具有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进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区域乃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缓解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为生产管理一线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建设,既为学校自身的生存、内涵式建设和特色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有效开展同类教育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对接平台,还为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玉玲.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8(28).
2.奚柏君.服务地方经济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纺织教育,2010(05).
3.刘荣佩,陆建生,纳海莺,黄丽,高美莲,李红凯.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4.海德,李从发,陈文学,白新鹏.食品科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06).
5.张传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食品行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02).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1年立项课题(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责任编辑:盛丹艳)
OntheInnovativePracticeTeachingModeinPrivateColleges
ZhangWei,WangXia,ShenMingun,Weilina,CaiBaiyan
Abstract:Practiceteachingisanimportantpracticallinkforengineeringmajors,andanimportantwaytoimprovethequalityofpersonnelinengineeringtraining.ThispaperintroducesthepracticeteachingexplorationmadebytheEastUniversityofHeilongjianginitsfoodspecialtygroupandDairyEngineering.Italsoelaboratesonhowtocultivateandimprovestudents’engineeringpracticeandinnovativeabilitythrough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
Keywords:practiceteaching,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