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数据论文_葛耀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子数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子,原子钟,氢原子,数据,磁暴,频率,计量学。

原子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葛耀豪[1](2018)在《标量原子磁力仪数据采集、存储与无线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内部以及其周围分布着地磁场。在地球上的每个物体都会受到地磁场的影响,反过来这些物体也会影响地球磁场的分布,尤其是铁磁性的物体。当某个地方存在铁磁性物体时,正常情况下稳定的地磁场将产生扰动,引发磁异常现象。利用磁异常现象,可对相关的目标进行探测,如:铁矿、沉船、潜艇、舰船等。而想要精确的探测到这些目标,首要条件就是精确的采集到磁异常数据。目前市场上虽然有采集磁异常数据的设备,但是很难买到,而且价格十分的昂贵、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因此本文就是要研究一套性能优良、使用方便、价格合适的磁异常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我们使用的磁场传感器CS-3将磁场信号映射成为了频率信号,因此精确的测量这一频率信号成了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精确测量频率的实现方法:在传统等精度测频法的基础上,利用时间数字转换芯片TDC消除等精度测频中±1个基准信号周期的计数误差,再使用FPGA对相关量进行计算,得出精确的频率值。然后,以ATmega324PB芯片为核心平台,编写代码控制该芯片工作、通过SPI通信协议接收频率数值。ATmega324PB芯片处理该数值后传送给无线发射模块发送给远端的无线接收模块。最后,在PC上利用C#语言编写接收程序以及界面,接收来自无线模块的数据,并显示在界面上,同时将数据保存在PC机硬盘上,供下一步数据处理进而获取目标信息使用。至此,本文设计了一个磁异常数据采集系统,并成功进行了硬件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当基准频率的精度达到10~(-8)时,该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10~(-8);当基准频率的精度达到10~(-10)时,该系统的测量精度也达到10~(-10),而且测量速度满足要求、无线传输距离达到了300米以上。这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方便性,为后续进行实际的磁异常探测应用做好了准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0)

朱江淼,孙盼盼,高源,秦慧军[2](2017)在《原子钟频差数据去噪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原子钟频差的噪声,根据其数据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将整体经验模态分解用于原子钟频差去噪算法。首先将原子钟频差数据迭加一定强度的白噪声;然后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如此重复多次;最后将各分量迭加求平均得到去噪的原子钟频差序列。从时域和频域上分别分析了该算法的去噪效果,并与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去除了原子钟频差数据序列中的噪声,将方差由小波算法的2.707%降为0.7263%,数据变得更加平稳。(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宁[3](2017)在《BDS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预处理与钟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原子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有效载荷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用户的导航定位与授时精度。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tatellite System,BDS)已全面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而新一代面向全球的北斗导航卫星陆续升空,较为全面地评估和分析BDS星载原子钟的性能,对于提升系统的服务性能和系统的建设、维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公开的基于多星定轨联合解算的BDS卫星钟差数据中含有较多的异常数据,为了得到准确的星载原子钟评估和分析结果,必须对钟差异常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此,本文对BDS精密钟差数据中出现的数据异常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星载原子钟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工作如下:1.研究分析了BDS钟差数据主要的异常情况,提出了滑动窗口中位数粗差探测方法;基于小波分析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钟差异常值探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BDS钟差数据的粗差,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粗差处理效果。此外,针对BDS钟差数据中无数据段比较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前一天的有效钟差数据基于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建模,通过预报的方法对无数据段进行补充;同时分析了补充数据对BDS星载原子钟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2.深入研究了BDS星载原子钟的频率准确度、漂移率和噪声随机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BDS星载原子钟的频率准确度在10~(-11)量级,频漂值都在10~(-18)量级;其中,MEO卫星的原子钟频率特性最好,其频漂能够达到10~(-19)的量级;而在星载原子钟噪声的随机分布和噪声水平方面,从整体来看GEO卫星和IGSO卫星的噪声水平相当,MEO星载原子钟的噪声性能最好;此外,星载原子钟的噪声识别表明,在轨原子钟主要受闪变调频噪声、白色调频噪声、闪变调相噪声叁种噪声的影响,不同的卫星受到的噪声影响并不相同。3.对BDS星载原子钟的时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方差和数据采样间隔对BDS星载原子钟稳定性评估的影响。研究表明:BDS星载原子钟的2小时、4小时、12小时和天稳定度都能达到10~(-13)量级,但GEO卫星的天稳定度比IGSO卫星和MEO卫星整体要差,不同的GEO和IGSO卫星的天稳波动性比较大,而各颗MEO卫星的天稳值差异比较小;在星载原子钟中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哈达玛总方差比阿伦系列方差和其他的哈达玛系列方差的稳定性分析效果要好;当数据质量较差时宜采用5min采样间隔的数据进行稳定性计算,而当数据质量较好时,15min采样的数据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4.以本文研究的BDS精密钟差数据预处理、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和钟差预报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开发了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及钟差预报的软件原型,软件具有钟差数据预处理、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和钟差预报等功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4-20)

何双双[4](2017)在《基于SERF原子自旋陀螺仪的误差机理分析和数据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量子调控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兴起的原子自旋陀螺已成为继机械陀螺、光学陀螺、微机电陀螺之后的一类新陀螺。在无自旋交换弛豫态(Spin-ExchangeRelaxation-Free,SERF)下,原子自旋陀螺的弛豫时间变长、相干性变好,以及原子密度得到提高,从而可有效提高信号信噪比,为原子自旋陀螺仪发展成为下一代高精度陀螺仪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有效提高原子自旋陀螺的测量精度,分析原子自旋陀螺的误差机理,以及对原子自旋陀螺的随机误差建立可靠的误差模型并以之补偿陀螺输出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针对原子自旋陀螺的误差机理和随机漂移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介绍了 SERF原子自旋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建立了 SERF原子自旋陀螺仪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其动力学特性。建立了 SERF原子自旋陀螺仪控制系统模型和误差模型,分析了 SERF原子自旋陀螺仪的噪声,其主要来源于原子自旋SERF状态的温度扰动、核自旋磁场扰动、驱动系统光位移扰动、原子自旋进动的调制检测偏置扰动,并分析了各误差对原子自旋陀螺精度的影响。开展了原子自旋进动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同时具有高灵敏、标度因数稳定、系统简单的闭环电光调制检测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对关键器件——锁相放大器进行了设计以及仿真分析。最后分析了原子自旋陀螺的随机漂移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原子自旋陀螺随机漂移模型,并设计了合适的滤波器滤除随机漂移信号中的噪声,提高了原子自旋陀螺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4-18)

季磊[5](2017)在《芯片级原子钟及多通道数据采集同步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量子物理学、微波波谱学和无线电电子学的深入发展,人们认识到不受外界干扰的原子、分子的内部运动状态非常稳定,因此努力将时间频率的计量标准定义到微观量子态的稳定周期信号上。在1967年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人们对秒进行了新的定义:在零磁场中铯原子(133)基态的两超精细能级间的跃迁频率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称为原子时的1秒。至此,人们进入了原子时时代。传统型原子钟由于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精密导航、精密时间同步和军事相关领域。但是其具有价格高、功耗高和体积大等缺点,不利于在便携式设备中应用。小型化和微型化的原子钟由于具有较小的尺寸、极低的功耗以及中等的精度和稳定性,在便携式设备中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芯片级原子钟(CSAC)是一种微型化原子钟,主要由射频信号源模块、物理封装模块和外围控制电路组成,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和价格低等优点。本文一方面通过研究芯片级原子钟的射频信号源模块、外围控制电路模块和物理封装的组装与测试,为实现芯片级原子钟样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针对现有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同步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级原子钟的多通道数据采集同步系统,为我国地面电磁探测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同步方案。具体工作及创新如下:(1)针对提高芯片级原子钟的输出稳定度的问题,提出采用锁相环电路作为射频频率源,电路主要包括压控振荡器、频率综合器和环路滤波器。同时针对所研制的压控振荡器进行了高低温测试和良率测试,结果表明压控振荡器高低温性能良好,1000个样品的相位噪声均值为-60.83d Bc/Hz@1k Hz,性能优异。对所设计的锁相环电路进行了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在300Hz频率偏移下,相位噪声为-83.57d Bc/Hz。远优于由Romisch S和Lutwak R提出的芯片级原子钟射频信号源的指标:-43d Bc/Hz@300Hz。(2)针对芯片级原子钟中VCSEL激光器及碱金属蒸汽泡需要将温度稳定在±0.05℃内的问题,提出采用PID算法控制恒流源的方式实现物理封装内部温度平衡,设计出合理的电路,测试结果也能够满足芯片级原子钟的需求。(3)物理封装模块是芯片级原子钟最重要的模块,提出采用垂直方向组装结构对物理封装进行搭建,并对物理封装的每一个部分进行了功能和性能的描述。在测试物理封装之前,对物理封装结构进行热学仿真,通过仿真对物理封装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设计之后,将物理封装加热功耗降低至450m W。从原子物理学角度测试,物理封装能够出现较好的高斯吸收峰,加入射频信号之后,能够产生预期的多边带吸收现象。最后,通过测试电路,实现了CPT共振峰,共振峰的线宽约为2k Hz。(4)针对现有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同步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级原子钟的时间同步方案,利用芯片级原子钟具有的高稳定度、低功耗和小尺寸的优点,为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在没有GPS授时信号的环境下工作时提供一种时间同步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国内首创的采用芯片级原子钟作为守时设备的同步系统,该系统由基地站守时设备、接口设备和多个授时子卡构成,授时子卡一天的时间偏移不超过1us,功耗约326m W,自带锂电池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通过将所研制的系统与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对接,经过实验室内部联调测试、在河北固安进行的天然场源数据采集实验以及在内蒙兴和曹四夭钼矿进行的可控源数据采集试验,证明了所研制的同步系统可用于地面电磁法仪器进行授时同步工作。(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余庆龙,常峥,张焕新,路立[6](2016)在《中性原子成像仪定标方法及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能量中性原子主要由空间带电粒子与中性气体成分通过电荷交换而产生。由于其产生后运动状态不受地球电磁场影响,因此可以对其进行遥感成像,从而获得携带源区空间带电粒子分布及时空演化等大量物理信息的中性原子图像。在太阳活动引起地磁扰动,尤其是磁暴期间,地磁能量爆发性释放过程会导致空间带电粒子扰动,引起电离层暴,从而干扰短波通讯及电磁设备的运行,威胁航天装备、甚至地面设备的安全运行。由于中性原子携带大量信息,在空间天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地磁扰动尤其是磁暴现象的预估、预警业务及空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本文对MIT中性原子成像仪的成像原理及关键指标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性原子成像仪的定标方法进行研究,制定定标试验方案。由于国内不具备中能氢原子和氧原子束流试验条件,因此需要采用中能电子束流进行等效定标试验。文中通过蒙卡仿真得到各能量点中性原子经过传感器死层后在灵敏区的沉积能量,再仿真得到该沉积能量对应的等效电子。通过对定标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中性原子成像仪可实现4π全立体空间中性原子遥感成像观测,时间分辨率6秒,空间分辨率优于2.81°×6°,能量范围40ke V-300ke V,能量分辨率优于10%,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MIT科学任务需求。(本文来源于《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7 空间天气科学与业务的融合发展》期刊2016-11-01)

本刊综合报道[7](2016)在《追逐城市的“原子”——手机数据如何让规划更智能》一文中研究指出《X战警》里"教授"凭一己之超凡脑力,可以找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把说话的声音直接传到所有人的脑子里。如果这是现实,可真够奇妙的,也真够可怕的。庆幸"教授"并不存在,否则不时钻进人们的意识里广播一番,或者对人们的心智动点手脚,岂不糟糕!移动通信系统虽然没有"教授"神妙,恐怕也差不多了。在成年人几乎"人手一机"的时代,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就能定位(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化》期刊2016年10期)

王玉琢,王伟波,张爱敏[8](2016)在《守时原子钟数据交互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地原子钟数据的比对与同步是原子时标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保障.介绍了GPS共视法计算异地原子钟钟差数据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基于FTP文件传输协议实现异地原子钟数据交互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6年09期)

高青松,景春妍,陶院,陆登柏,蒋炳军[9](2016)在《空间原子氧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中对航天器影响最为严重的环境因素之一。原子氧通量测量是研究原子氧效应与防护工作的基础,是评估航天器材料和部件(空间原子氧)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石墨膜传感器可用于空间原子氧通量的测量。针对石墨膜传感器,设计了一种信号检测与数据采集电路,用于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测与调理、信号模数变换、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测量状态的控制。测试表明,该系统数据采集精度高,具有适合空间环境应用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6年09期)

王辉,李会平,孙红章[10](2016)在《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基于数学软件MATLAB的氢原子光谱实验的数据处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原子光谱实验是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氢原子光谱分析是探究氢原子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本文将利用数学软件MATLAB语言编程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氢光谱的里德伯常数,它和传统数据处理方法相比,用数学软件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能避免人工处理所产生的人为误差,非常适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而且能提升大一学生利用软件语言编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6年14期)

原子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降低原子钟频差的噪声,根据其数据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将整体经验模态分解用于原子钟频差去噪算法。首先将原子钟频差数据迭加一定强度的白噪声;然后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如此重复多次;最后将各分量迭加求平均得到去噪的原子钟频差序列。从时域和频域上分别分析了该算法的去噪效果,并与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去除了原子钟频差数据序列中的噪声,将方差由小波算法的2.707%降为0.7263%,数据变得更加平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子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葛耀豪.标量原子磁力仪数据采集、存储与无线传输[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朱江淼,孙盼盼,高源,秦慧军.原子钟频差数据去噪算法的研究[J].计量学报.2017

[3].王宁.BDS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预处理与钟性能分析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

[4].何双双.基于SERF原子自旋陀螺仪的误差机理分析和数据处理[D].东南大学.2017

[5].季磊.芯片级原子钟及多通道数据采集同步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7

[6].余庆龙,常峥,张焕新,路立.中性原子成像仪定标方法及数据分析[C].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空间天气科学与业务的融合发展.2016

[7].本刊综合报道.追逐城市的“原子”——手机数据如何让规划更智能[J].中国信息化.2016

[8].王玉琢,王伟波,张爱敏.守时原子钟数据交互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

[9].高青松,景春妍,陶院,陆登柏,蒋炳军.空间原子氧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仪表.2016

[10].王辉,李会平,孙红章.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基于数学软件MATLAB的氢原子光谱实验的数据处理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论文知识图

对“Seimic”图的去噪效果比较(迭代1...化合物8的单品结构图算法中的原子分解和数据结构...钢二次回火的3DAP图取样部位:铜、银、金原子吸附在Si(111)-7x7表...取样后的3DAP图

标签:;  ;  ;  ;  ;  ;  ;  

原子数据论文_葛耀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