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瘿碱,DNA,质粒,基因载体
冠瘿瘤论文文献综述
陆小平,覃明强[1](2003)在《冠瘿瘤基因在植物体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1 实验目的利用质粒转移技术将有用 (目的 )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 DNA中 ,创造出植物遗传新类型。本实验用根癌农杆菌介导 ,将菌体中的冠瘿瘤基因 (T- DNA)导入桑、紫景天中 ,使其形成植物瘤。通过本实验操作 ,可使学生了解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03年11期)
姜丹[2](2003)在《高产细菌素菌株WJk84-1的诱变筛选及其对樱桃冠瘿瘤病原菌抑菌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放射土壤杆菌K84为供试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采用定向竞争选择技术,筛选出高产细菌素的目的菌株WJK84-1,并对其对樱桃冠瘿病原菌C58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琼脂扩散法和液体培养法测试表明,WJK84-1菌株和其产生的P-2001细菌素均对C58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蛋白电泳谱带分析示出,细菌素对C58病原菌的作用是抑制蛋白合成,使其蛋白总量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分子量蛋白含量下降显着,有的蛋白谱带(R1、R4)缺失,且随细菌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强烈。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素作用后的菌体不同部位出现缢痕,直至缢缩成颗粒状残体而死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素作用后的菌体细胞质固缩、凝集成块,出现空腔,出现质壁分离现象。随细菌素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受损严重,可见胞壁和胞膜破裂,于破裂处有胞浆内容物泄出。樱桃接瘤实验表明,WJK84-1菌株和其产生细菌素均可抑制根瘤发生,抑瘤率达到85%左右。(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3-06-01)
梁亚杰,赵家英,马德钦,狄原渤[3](1990)在《应用生物3型放射土壤杆菌防治葡萄冠瘿瘤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葡萄冠瘿中分离到的放射土壤杆菌 E26菌株,属于生物3型。在平皿培养时,能够产生土壤杆菌素,抑制葡萄根癌土壤杆菌的生长。在温室指示植物向日葵幼苗和葡萄幼枝上,明显抑制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诱导形成冠瘿瘤。E26菌株对土壤杆菌菌株的抑菌谱较宽,其质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有两条质粒带,与生物3型葡萄根癌土壤杆菌 GL56-2菌株的质粒情况基本相同,其中大的质粒与根癌土壤杆菌 C58的质粒(PTiC58)大小近似。经双重抗药性标记的 E26菌株接种到葡萄枝条上,一个月后仍能得到抗药性菌株的分离,表明该菌株能在葡萄上定殖。(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董金铎,毕玉平,夏连胜,孙世孟,宋再华[4](1990)在《花生畸胎瘤冠瘿瘤的诱导及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的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lume/aciens)的T(?)菌株对分属于五大类型的41个品种的栽培种花生致瘤实验结果。在41个品种中的6个品种上诱发了畸胎瘤。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发冠瘿瘤产生了愈伤组织。瘤组织、愈伤组织,畸胎瘤上幼苗的茎和叶均含有胭脂碱。(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0年01期)
梁亚杰,狄原勃,赵家英,马德钦[5](1989)在《放射土壤杆菌E26有效抑制葡萄冠瘿瘤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冠瘿病是由生物3型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引起的。这种病原菌对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产生的农杆菌素(Agrocin)不敏感。最近我们从葡萄冠瘿瘤中分离出一株产农杆菌素不致病的(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9年20期)
陈钦耀[6](1987)在《植物冠瘿瘤与Ti质粒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子叶植物在接近地面的根茎交界处经常发生一种植物肿瘤。1907年Smith和Townsent发现这种肿瘤是由一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eciens)感染引起的。根癌衣杆菌属于根瘤菌科农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鞭毛,能游动,生活在土壤中。当双子叶植物受它感染以后半至一个月就长出一团不规则的帽状结构,称为冠瘿瘤(Crown gall tumors)。这是一种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的病害。目前已知有93科,643种双子叶植物能感染此病。然而,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根癌衣杆菌不够敏感,发生此病甚少。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根癌农杆菌,经接种能使许多双子叶植物诱发肿瘤,最常用的有烟草、番茄、马铃薯、向日葵、豌豆、葫萝卜、落地生根等植物。用刀片在正常植物茎上划一个切口,将农杆菌附着在伤口上,很快就可在切口的部位长出肿瘤组织。(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1987年04期)
马德钦,相望年[7](1986)在《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诱导的葡萄、毛叶曼陀罗冠瘿瘤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化Ⅲ型葡萄根癌土壤杆菌MI3-2、BS33-6等菌株含有致瘤的Ti质粒。用章鱼碱菌株MI3-2、MI14-1、MS32-1、MI22-1及胭脂碱菌株BS33-6、BS33-7、从葡萄试管苗的茎诱导出冠瘿瘤。脱菌的葡萄冠瘿组织能在无外源植物激素供给的MS培养基继代生长,并合成章鱼碱或胭脂碱。章鱼碱冠瘿组织疏松、白色或淡黄色;胭脂碱冠瘿组织硬脆,深绿色,表面有许多小突起。两种冠瘿组织都未能诱导再生植株。 胭脂碱菌株BS33-6能诱导毛叶曼陀罗产生畸胎瘤,这种无菌畸胎瘤组织在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内,培养1个月能分化出植株。(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86年06期)
朱群[8](1985)在《植物冠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Smith和 Townsent(1907)首先发现植物冠瘿瘤是由农杆菌诱发的。叁十五年后,Braun等(1942)发现,冠瘿瘤组织能在正常细胞不能生长的培养基(不附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上无限制地生长,后来他们又进一步证明,冠瘿瘤是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的结果,转化一旦完成,冠瘿瘤的生长就不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85年01期)
H,D,Greve,何丰[9](1983)在《缺失了控制肿瘤的功能之后,从烟草冠瘿瘤再生了能表达(鱼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正常可育植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植物遗传工程,用T-DNA作为载体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需要再生正常的植株,这些植株要能够稳定地保持、表达和有性地传递被转移的DNA。本文报道,用突变Ti质粒诱导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了形态正常的植株,在这些植株的所有组织中都有(鱼章)鱼碱合(本文来源于《遗传工程》期刊1983年03期)
冠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放射土壤杆菌K84为供试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采用定向竞争选择技术,筛选出高产细菌素的目的菌株WJK84-1,并对其对樱桃冠瘿病原菌C58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琼脂扩散法和液体培养法测试表明,WJK84-1菌株和其产生的P-2001细菌素均对C58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蛋白电泳谱带分析示出,细菌素对C58病原菌的作用是抑制蛋白合成,使其蛋白总量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分子量蛋白含量下降显着,有的蛋白谱带(R1、R4)缺失,且随细菌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强烈。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素作用后的菌体不同部位出现缢痕,直至缢缩成颗粒状残体而死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素作用后的菌体细胞质固缩、凝集成块,出现空腔,出现质壁分离现象。随细菌素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受损严重,可见胞壁和胞膜破裂,于破裂处有胞浆内容物泄出。樱桃接瘤实验表明,WJK84-1菌株和其产生细菌素均可抑制根瘤发生,抑瘤率达到85%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瘿瘤论文参考文献
[1].陆小平,覃明强.冠瘿瘤基因在植物体中的表达[J].生物学通报.2003
[2].姜丹.高产细菌素菌株WJk84-1的诱变筛选及其对樱桃冠瘿瘤病原菌抑菌机理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
[3].梁亚杰,赵家英,马德钦,狄原渤.应用生物3型放射土壤杆菌防治葡萄冠瘿瘤形成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0
[4].董金铎,毕玉平,夏连胜,孙世孟,宋再华.花生畸胎瘤冠瘿瘤的诱导及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的转移[J].遗传学报.1990
[5].梁亚杰,狄原勃,赵家英,马德钦.放射土壤杆菌E26有效抑制葡萄冠瘿瘤的形成[J].科学通报.1989
[6].陈钦耀.植物冠瘿瘤与Ti质粒的研究和应用[J].生物学杂志.1987
[7].马德钦,相望年.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诱导的葡萄、毛叶曼陀罗冠瘿瘤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遗传学报.1986
[8].朱群.植物冠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
[9].H,D,Greve,何丰.缺失了控制肿瘤的功能之后,从烟草冠瘿瘤再生了能表达(鱼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正常可育植株[J].遗传工程.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