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东部论文_董道涛,邱隆伟,马永达,杨勇强,邹毓

导读:本文包含了沾化凹陷东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沾化,油气,济阳,模式,潜山,地层学,力场。

沾化凹陷东部论文文献综述

董道涛,邱隆伟,马永达,杨勇强,邹毓[1](2018)在《多断湖盆构造控砂与沉积充填过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始新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控砂一直为断陷盆地分析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综合井-震、岩心和镜下鉴定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始新统沙四上亚段—沙叁段(SQ1—SQ3)为例,探讨构造主导下的控砂机制和沉积充填过程,取得认识如下:1)Ⅰ级构造转换带奠定盆地宏观构造-沉积格局,多阶构造坡折迭合湖平面升降控制叁级层序内部体系域之间的砂体加积与沉积体系旋回性变化,Ⅱ级构造坡折和次级断层控制体系域内局部输砂系统和砂体展布,陡坡带往往不利于碎屑物质注入湖盆;2)SQ1—SQ2存在孤北和孤南两个独立输砂系统,SQ3两个输砂系统合二为一,SQ1主要发育进退积不明显的、小而多的扇叁角洲,SQ2开始发育叁角洲、(半)深湖和滑塌砂体,SQ3主要发育大型叁角洲,(半)深湖区广泛发育滑塌砂体;3)构造活动通过构造转换带、坡折带、次级断层和陡坡带等主导多断湖盆控砂机制和沉积充填过程,气候仅可强化或弱化前者的控制作用,但不会改变盆地充填过程。(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林会喜,方旭庆,李凌,林玉祥,刘华[2](2006)在《鲁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潜山的发育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叁迭世、晚叁迭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迭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迭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迭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6年Z2期)

石砥石[3](2006)在《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西向断裂在沾化凹陷东部的油气成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文通过大量基础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资料,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北部主要断裂的分布及演化特征,结合断裂作用下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构造带是多期运动迭加、后期断裂改造、形成多类型潜山的演化结果。沾化凹陷发育的北西向构造带的主控断层,均经历了逆冲、拉张反转全过程。由西向东的罗西、孤西、埕北—五号桩等3条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强度逐渐增强,断层的活动速率分别为45m/Ma、65m/Ma和80m/Ma,北西向断层停止活动的时间由西至东逐渐变晚。多期运动迭加的结果形成了埕岛—垦东和埕东—垦利两条北西走向的潜山构造带。构造活动在时、空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形成及圈闭组合关系的差异。潜山披覆构造自南部垦东地区以高位潜山披覆背斜为特征,向北至孤东、埕岛地区以中、低潜山披覆背斜为主。沾化凹陷东部不同的构造部位,不同类型的构造,油气分布特征不同,油藏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和成藏模式也有所差异。在层系上主要富集于上第叁系馆陶组和前第叁系以下古生界为主要含油层系的潜山披覆构造带。主干断层良好的输导体系和新构造运动对油气形成分布有重要影响。油气运聚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曲率大的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当砂层与断层上倾方向(或者是油运移的方向)所夹角小时有利于油向其中运移。结合构造演化和沉积埋藏史研究,流体包裹体两期的均一温度(100~130℃,140~160℃)反映了燕山期和喜山晚期且以喜山晚期为主的油气充注。油气成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孤西地区第一、第二排潜山聚集第叁系生成的油气,也可以聚集部分石炭~二迭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而第叁、第四排潜山主要接受石炭~二迭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根据综合研究的结果,指出在沾化东部地区近期寻找富集高产区块在桩海、孤北和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埕北和孤南洼陷带。研究的结果对预测沾化凹陷东部的下一步有利油气勘探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06-10-13)

熊利平,孙自明,李磊[4](2004)在《沾化凹陷东部油气成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沾化凹陷的油气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方法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基本研究思路,探讨成藏动力学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关系。结果 沾化凹陷东部主要存在以披覆背斜构造带、断裂构造带、洼陷缓坡断阶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和洼陷带复式油气聚集带4种类型;建立了侧向运聚、它源断层垂向入山、跨断层、阶梯状移聚、多洼多源复式等5种油气成藏模式。结论 指出沾化凹陷东部的有利勘探方向,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路顺行[5](2003)在《沾化凹陷东部构造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沾化凹陷东部是济阳坳陷构造变动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胜利油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本区的构造演化,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本区的基本构造特征,提出了构造变动及“盆地”发育的模式,分析了应力场转换机制,并对“盆地”性质进行了探讨。 本文依据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和规模,将本区划分为基岩(前震旦系)、下(古生界)、中(中生界)、上(新生界)四个构造层和内部的七个构造亚层。通过分析断裂特征,提出了本区断层具有分期性、继承性、旋回性、分段性和相关性的活动规律。研究发现,本区印支期发育了以褶皱为主、局部伴有小型逆断层的北西向压性构造,燕山末期(中生代末期)发育了以逆掩构造和紧闭的褶皱构造为主的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压性构造,中生代末到第叁纪早期发育了以宽缓为特征的大型背斜向斜构造,以及中生界内部的逆牵引构造。第叁系的构造是在中、古生界构造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它以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和断层为界的凸起为总的构造格架,受北西、北东和北东东向叁组继承性活动大断层的控制和影响,构造具有继承性和分割性、类型具有多样性、分布具有分层分带性。本区构造变动划分为叁个大的阶段,即:前中生代褶皱基底的形成和稳定古陆发育阶段、中生代古陆裂解阶段、新生代块断活动及整体沉降阶段。“盆地”构造发育模式为:从晚侏罗世到白垩纪末期发育的山间“盆地”开始、发展到早第叁纪断陷湖盆的发育、再演化为晚第叁纪及第四纪地陷发育阶段。综合研究认为,本区自中生代以来的应力场变化可分为印支期、早燕山期(J3-K1)、燕山末期、早第叁纪、晚第叁纪及第四纪五个阶段,应力场的变化主要受郯庐大断裂活动方式的影响。“盆地”具有双层结构的特征,下部的中生界及下第叁系为垒—堑结构,上部的第叁系及第四系为“碟”状的坳陷结构。“盆地”是具有扭动和拉张双重力学性质的混合型盆地——扭张性盆地。(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8-01)

项希勇,张树林,程本合,穆星[6](2001)在《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沾化凹陷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形态 ,从理论上研究了其古、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分析了该区构造演化史及其断层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认为现今应力场对断层封闭性及油气分布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该区近东西向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差 ,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 ;南北向断层封闭性较好 ,对油气在深部 ,尤其是在古潜山中聚集较为有利 ;北东、北西向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该区的勘探成果也证实了这种认识(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1年03期)

程本合,项希勇,穆星[7](2000)在《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热史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古新世早期的大地热流值为83.6mW/m2,相当于现代活动裂谷的热流值,今大地热流值为63mw/m2,接近全球大地热流的平均值。(2)该区主力烃源岩经历了持续的受热过程,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口”内,在深度上具有较大的油气赋存空间,热演化背景十分理想。上述模拟结果可以用渤海湾盆地的裂谷演化模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并对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0年02期)

纪友亮,张立强,张继果[8](1998)在《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叁系层序地层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叁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叁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6期)

沾化凹陷东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叁迭世、晚叁迭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迭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迭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迭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沾化凹陷东部论文参考文献

[1].董道涛,邱隆伟,马永达,杨勇强,邹毓.多断湖盆构造控砂与沉积充填过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始新统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

[2].林会喜,方旭庆,李凌,林玉祥,刘华.鲁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潜山的发育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J].地质通报.2006

[3].石砥石.沾化凹陷东部北西向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4].熊利平,孙自明,李磊.沾化凹陷东部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路顺行.沾化凹陷东部构造演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3

[6].项希勇,张树林,程本合,穆星.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其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

[7].程本合,项希勇,穆星.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热史模拟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0

[8].纪友亮,张立强,张继果.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叁系层序地层学[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论文知识图

沾化凹陷东部构造单元和油田分布沾化凹陷东部油气成藏模式图一4沾化凹陷东部馆上段底断裂平面...沾化凹陷东部第叁系构造纲要图沾化凹陷东部地区古生界顶面构造...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沙叁段构造纲要...

标签:;  ;  ;  ;  ;  ;  ;  

沾化凹陷东部论文_董道涛,邱隆伟,马永达,杨勇强,邹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