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胰岛素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胰岛素,受体,信号,基因,糖尿病,妊娠期,组织。
胰岛素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尹昀东,方朝晖,尤良震[1](2019)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GK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缓解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减少的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符合糖尿病模型的SPF级雄性GK大鼠40只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高剂量组,吡格列酮组,另设10只同周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DJC低、高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分别予以0.54、1.08g·kg-1·d-1 DJC和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肝脏病理染色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的免疫组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S6K1,AMPK通路蛋白LKB1、p-AMPK和IRS1、IRS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具有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特征,HE染色显示有显着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DJC低、高剂量组的FBG、FINS和HOMA-IR均显着改善(P<0.05),肝脏脂肪病变和炎症浸润减轻;p-mTOR、p-S6K1表达下降(P<0.01);IRS1、IRS2,LKB1、p-AMPK表达增高(P<0.01);其中DJC高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的IRS1、IRS2的表达高于DJC低剂量组(P<0.05)。结论:DJC可以增加糖尿病GK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的表达,减轻肝脏脂肪病变,相关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并增强AMPK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怡,张力,汪月梅,宋春容,段美帆[2](2019)在《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06例GDM孕妇(GDM组)和189例正常孕妇(对照组)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两组各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者的血糖、血脂、孕前体质指数(BMI)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前BMI、分娩孕周、空腹血糖、1 h OGTT、2 h OGTT、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分娩前BMI、新生儿体质量、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基因型分为TT型和CT+CC型,TT型孕妇2 h OGTT及TC水平均显着高于CT+CC型孕妇(均P<0. 05),其余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GDM发病无相关性,但与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血清TC水平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6期)
丰硕,朱莉,刘文,朱芬,王小平[3](2019)在《大猿叶虫胰岛素受体基因的鉴定及其在生殖滞育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与生存环境中不良物候相适应,许多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滞育特性。进入滞育的昆虫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滞和能量物质储备增加。在昆虫启动滞育之前,它们在滞育诱导期感知环境信号,随后通过多种神经肽和激素触发的信号途径将环境信号转换为滞育准备阶段的发育指令。研究发现,胰岛素信号(Insulin/IGF-1signaling,ⅡS)传导缺陷可使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出现寿命延长的现象。此外,ⅡS还可以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以及衰老等重要生理过程。然而,ⅡS对昆虫滞育发生调控的机制仍然不明确。为了探究ⅡS在昆虫滞育发生中的调控作用,本文以一种具有生殖滞育特性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相关研究。大猿叶虫在长日照条件下可以被诱导进入生殖滞育,其在幼虫期可完成对光周期信号的采集,成虫羽化后可依据滞育诱导期储存的发育指令立即开始相关的生理生化活动。由于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R)是ⅡS的关键,其决定了上游信号能否向下游传递。因此,本研究克隆了大猿叶虫胰岛素受体基因CbInR1和CbInR2,并在初羽化的注定滞育(DD)和注定非滞育(NDD)的雌成虫中分别干扰了CbInR1和CbInR2,以明确CbInR1和CbInR2在大猿叶虫滞育发生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CbInR1和CbInR2开放阅读框分别为4 194bp和3819bp,分别编码1 397和1 272个氨基酸残基,分别与马铃薯甲虫的InR1和InR2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干扰初羽化注定滞育雌虫的CbInR1和CbInR2对大猿叶虫滞育发生均无影响。DD-dsGFP、DD-dsInR1和DD-dsInR2处理的4日龄雌成虫的卵巢均不发育。干扰初羽化注定非滞育雌虫的CbInR1和CbInR2对大猿叶虫的生殖也无影响。NDD-dsGFP、NDD-dsInR1和NDD-dsInR2处理4日龄雌成虫的卵巢均膨大且有成熟卵粒。NDD-dsInR1和NDD-dsInR2处理4日龄雌成虫体内甘油叁酯的含量高于NDD-dsGFP,但无显着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在滞育准备初期干扰InRs不会改变大猿叶虫滞育启动过程中的发育命令,这为探索ⅡS调控昆虫生殖滞育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事实上,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中,ⅡS可能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JH合成实现对生殖滞育的调控。因此,在大猿叶虫中,我们推测ⅡS可能在更早的滞育诱导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王随随,苗世远,杨斌斌,鲁玉杰[4](2019)在《嗜虫书虱胰岛素受体基因InR(LeInR)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在我国已发展成为储粮害虫中的优势种群,爆发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长期依赖磷化氢熏蒸加剧了嗜虫书虱抗药性的产生。类胰岛素信号途径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研究嗜虫书虱类胰岛素信号通路调控其发育的机制,可阐明嗜虫书虱抗药性和种群猖獗的分子机制,为杀虫剂新的作用靶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克隆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胰岛素受体基因InR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和编码的蛋白质的基本特性。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出目的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从非编码区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了LeInR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对InR蛋白质的信息进行了分析。InR基因CDS序列为44 88bp,编码1 495个氨基酸残基。采用ProtP aram软件分析发现,该核苷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_(7477)H_(11698) N_(2060) O_(2270) S_(73),理论分子量169.11kDa,等电点5.82;半衰期大约30h,不稳定参数47.18(40以下为稳定蛋白),属于不稳定蛋白。该蛋白中相对含量比较多的氨基酸是谷氨酸Glu(134个,占9.0%)、缬氨酸Val(116个,占7.8%)及丝氨酸Ser(103个,占6.9%),而相对含量最少的氨基酸为色氨酸Trp(23个,占1.5%)。总的带负电荷的残(Asp+Glu)为210、带正电荷的残基(Arg+Lys)为191。亲水性平均数为-0.442,预测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其脂肪指数为76.60。(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赵珂,许瑞青[5](2019)在《性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及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组织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表达及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开医院产科定期产检,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孕妇,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孕妇12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实时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1、IRS-2、PI3K-p85β、GLUT1、GLUT3、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2、PI3K-p85β、GLUT3、GLUT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RS-1、GLUT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1、GLUT3、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RS-2、PI3K-p85β、GLUT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Pearson分析显示,SHBG与IRS-2、PI3K-p85β、GLUT3、GLUT4 mRNA表达呈正相关; IRS-2与GLUT1、GLUT4 mRNA表达呈正相关; IRS-1与PI3K-p85β、GLUT3 mRNA表达呈负相关。SHBG与IRS-2、GLUT3、GLUT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IRS-2与GLUT1、GLUT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IRS-1与GLUT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组织中SHBG、IRS及GLUT表达异常; SHBG浓度降低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胎盘葡萄糖利用障碍,最终引发妊娠期糖尿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2期)
刘艳爽[6](2019)在《利用胰岛素受体-B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研究其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多种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是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物作用的结合靶点。胰岛素受体基因通过选择性剪接,可产生两种功能相关又各有不同的亚型:IR-A和IR-B;两者之间的差别于外显子11的参与。目前关于IR两种亚型比例的变化在糖脂代谢稳态调控中的功能研究未见报道,尤其IR-B在脂肪组织中的具体功能仍不清楚。为了探索脂肪组织中IR-B的功能,本文利用实验室前期采用Cre-LoxP技术构建的IR-B-Flox小鼠和Adipoq-Cre小鼠杂交,构建一种新型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IR-B基因小鼠模型(AdIR-BKO)并对其生理代谢表型进行分析,探究脂肪组织中缺失IR-B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同时结合高脂饮食诱导,通过对该小鼠模型在不同饮食条件下的生理代谢表型的对比,探讨脂肪组织中IR-B基因缺失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特定条件下,IR-B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糖脂代谢的可能机制。通过PCR及RT-PCR技术,分别从DNA和RNA水平验证敲除效率。正常饮食(RC)或高脂饮食(HFD)喂养,每周监测体重数据,小鼠8周龄与12周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小鼠12周龄解剖取材,组织器官进行称重分析。利用H&E染色,分析了IR-BKO对脂肪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利用RT-qPCR分析脂肪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如Acc、Srebp等)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脂肪合成酶(如Acc)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本研究成功构建AdIR-BKO小鼠模型,使脂肪组织中IR-A和IR-B表达失衡,AdIR-BKO小鼠脂肪组织中表达IR-A。生长曲线检测发现,RC条件下,AdIR-BKO小鼠与Flox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但AdIR-BKO小鼠脂肪组织重量有所减少,GTT及ITT结果发现AdIR-BKO小鼠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并无明显变化。高脂饮食喂养后,AdIR-BKO小鼠体重较对照组Flox小鼠体重减轻,脂肪组织重量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高脂喂养8周后GTT及ITT结果发现AdIR-BKO小鼠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差。对小鼠皮下白色脂肪H&E染色分析发现,AdIR-BKO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细胞直径小于对照组,mRNA水平分析发现AdIR-BKO小鼠的脂肪合成酶相关基因表达量较Flox小鼠明显降低。H&E染色发现高脂诱导后AdIR-BKO小鼠的肝脏有有明显的脂肪空泡,AdIR-BKO小鼠脂肪组织明显较Flox的面积小,棕色脂肪组织无明显变化。我们的研究首次建立了IR-B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敲除的实验动物模型,初步揭示了胰岛素受体基因不同剪接亚型在机体糖脂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为糖尿病及肥胖等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期刊2019-06-10)
邵江健[7](2019)在《基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丹瓜方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丹瓜方含药血清调控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及中医治疗服务。方法1、用含0.25 mmol/L软脂酸的低糖DMEM培养液体外干预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残余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验证造模是否成功。2、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脂组、丹瓜方1组、高糖高脂组、丹瓜方2组,根据分组情况每组给予相应诱导液体外干预24h。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残余量并计算各组细胞糖耗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糖原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糖原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脂质堆积情况,TC、TG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TC、TG含量,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InsR、IRS-1、SH2B2、IGF-1、PRKAA2和PTPN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结果1、模型建立:用含0.25 mmol/L软脂酸的低糖DMEM培养液体外干预HepG2细胞24 h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减弱(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2、细胞活力: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丹瓜方1组、高糖高脂组、丹瓜方2组之间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3、葡萄糖消耗量与胰岛素敏感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减少(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减少(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P<0.05)。4、糖原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糖原含量减少(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糖原含量增加(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糖原含量减少(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糖原含量增加(P<0.05)。5、TC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TC含量增加(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TC含量减少(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TC含量增加(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TC含量减少(P<0.05)。6、TG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TG含量增加(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TG含量减少(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TG含量增加(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TG含量减少(P<0.05)。7、油红O染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内脂滴增多;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内脂滴有所减少,高糖高脂组细胞内脂滴则有所增多且较为密集;与高糖高脂组比较,丹瓜方2组细胞内脂滴也相应减少。8、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出现一定程度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细胞质染色变浅程度减轻,高糖高脂组细胞变形程度加重、细胞质染色变浅程度也更明显;与高糖高脂组比较,丹瓜方2组细胞形态也有所改善、细胞质染色变浅程度减轻。9、qPCR: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InsR、IRS-1、SH2B2、IGF-1、PRKAA2mRNA表达量降低(P<0.05),PTPN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的InsR、IRS-1、SH2B2、IGF-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RKAA2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TPN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高糖高脂组的InsR、IRS-1、SH2B2、IGF-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PRKAA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PTPN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的InsR、IRS-1、SH2B2、IGF-1mRNA表达量升高(P<0.05),PRKAA2 mRNA表达量升高(P>0.05),PTPN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10、Western Blo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InsR、IRS-1、SH2B2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11、ELISA: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脂组相比,丹瓜方1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高糖高脂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丹瓜方2组细胞瘦素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1、高糖能在高脂诱导的基础上增加HepG2细胞内糖脂代谢紊乱,加剧IR程度;2、丹瓜方含药血清能增加IR-HepG2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量及糖原含量,提高细胞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紊乱,减轻IR;3、丹瓜方含药血清能降低IR-HepG2细胞内TC、TG含量,减轻细胞内脂质堆积,改善脂代谢紊乱,修复细胞形态损伤;4、丹瓜方含药血清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IR机制可能与调节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因子(InsR、IRS-1、SH2B2、IGF-1、PTPN1及瘦素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蔡小玲,哈小琴[8](2019)在《正负调控胰岛素受体的分子蛋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重要枢纽。正调控因子刺激,激活IR自我磷酸化,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磷酸化;负调控因子刺激,抑制IR的作用;另有一些蛋白质也被确定为IR底物并参与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深入全面了解IR介导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可为研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钟王磊,陈维娴,周国华[9](2019)在《基于磁分离方法的猪胰岛素受体分离与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胰岛素受体的分离提取方法为凝集素亲和层析与以胰岛素作为配体的亲和层析。建立磁分离法,采用胰岛素受体亲和磁分离探针提取受体蛋白,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以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作用下受体蛋白酪氨酸的自磷酸化反应。结果表明,磁分离探针与粗提取总蛋白孵育16 h是提取受体蛋白的较优条件,所得胰岛素受体保持了其生物活性,能够发生自磷酸化反应。这些结果表明磁分离方法可应用于胰岛素受体的分离纯化,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强、稳定、可靠,为胰岛素信号传导、糖尿病病理、药物筛选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9期)
吕慧珍[10](2019)在《Ⅰ.microRNA介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2之间的相互调节 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可以通过与integrinα5相互作用抑制内皮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micro RNA介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2之间的相互调节血管内皮作为血液循环中物质与血管壁之间的选择性屏障,既可以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还可以接受来自循环血液中各种机械和化学信号等刺激,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在调节心血管的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血管内皮是机体炎性反应的主要部位,内皮功能紊乱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早期环节。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作为其重要内皮功能的判断指标主要由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细胞可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发挥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控制血小板聚集、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e NOS的表达可受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多种修饰调节,当其功能出现障碍时,可造成NO生物利用度降低及氧化应激增加,导致或加重内皮功能障碍。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 RNA)假说于2011年由哈佛医学院Pier Paolo Pandolfi研究小组提出,它是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是指不同m RNA之间可以通过相同的micro RNA反应元件(micro RNA response elements,MREs)达到相互调控的目的。已知mi RNAs可以通过结合m RNA导致基因沉默,而ce RNA可以通过MREs与mi RNAs结合从而影响mi RNAs导致的基因沉默,具有重要生物意义。ce RNA假说的提出赋予了m RNA和非编码RNA新的、更为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各种类型RNA之间通过RNA-RNA对话所构成的调控网络在生物学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eNOS的表达可受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多种修饰调节,但目前对于ce RNA是否参与调节e NOS m RNA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查到在人的内皮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且能够调控e NOS的mi RNAs为mi R-15b,mi R-16和mi R-30b,这叁个mi RNAs共同调节的靶基因有1103个,均可称为e NOS的ce RNA,其中有15个ce RNA与e NOS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疾病关联性,通过检测临床上患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主动脉血管和股动脉血管样本的e NOS-ce RNAs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进一步确定了7个ce RNA与e NOS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分别为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2(IRS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B2),C反应蛋白(CRP),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NEUROD1),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和泛素交联酶E2(UBE2E2),其中IRS2与e NOS的表达相关性最为显着。为验证IRS2与e NOS这对ce RNA之间的cross-talk,我们通过层流在转录水平上上调e NOS的表达或用e NOS的干扰RNA下调e NOS的表达,结果发现IRS2的表达随着e NOS的表达变化而变化,即层流使IRS2的表达上调,e NOS的干扰RNA下调了IRS2的表达,同样的,IRS2的干扰RNA也会引起e NOS的表达下调,然而e NOS和IRS2之间的相互调控在给予内皮细胞敲除Dicer这个mi RNAs的工具酶之后被阻断,说明e NOS和IRS2这对ce RNA之间的相互调节依赖于mi RNAs的桥梁作用。为进一步验证mi R-15b,mi R-16和mi R-30b这叁种mi RNAs对e NOS和IRS2的调节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进行的,我们构建了含e NOS和IRS2 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并将其与叁种mi RNAs的类似物和抑制剂分别共转染到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发现这叁种mi RNAs的类似物显着降低了荧光素酶的活性,而其抑制剂显着上调了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验证了mi RNAs对其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同样的,这叁种mi RNAs的类似物显着降低了e NOS和IRS2的m RNA和蛋白水平,其抑制剂显着上调了e NOS和IRS2的m RNA和蛋白水平。最后我们运用功能学实验验证了e NOS与IRS2在功能上的相互调节,即在内皮细胞中敲除IRS2会降低一氧化氮NO的释放,同样的,在内皮细胞中敲除e NOS也会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AKT的磷酸化水平,而这种降低或抑制均依赖于mi RNAs的桥梁作用。综上所述,我们预测到人的e NOS的ce RNAs,并在人血管内皮细胞和人的血管样本中确认IRS2作为主要的ce RNA,二者以mi RNAs桥梁,相互调节彼此的表达。因此,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调控e NOS表达的新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临床上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密切联系的新机制。第二部分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可以通过与integrinα5相互作用抑制内皮激活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内皮激活(内皮功能紊乱)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早期环节,对其具体机制的研究可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COMP是否影响内皮激活以及其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COMP是否影响内皮激活及其具体作用机制。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也可称为血小板反应蛋白TSP5,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软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基质蛋白。多项研究表明COMP可以维持血管稳态;COMP的缺失可引起平滑肌细胞迁移增加;促进平滑肌细胞的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考虑到内皮激活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COMP在心血管中的保护作用,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探索COMP是否影响内皮激活以及其具体作用机制。首先,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我们使用wild-type(WT),COMP全身敲除小鼠(COMP-/-)和平滑肌特异性过表达COMP的小鼠(SMC-COMPTg)叁种小鼠分离其主动脉弓部小弯侧,弓部大弯侧和直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激活的标志物VCAM-1和ICAM-1,结果发现在内皮激活显着且易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弓部尤其是小弯侧VCAM-1和ICAM-1的表达在COMP-/-小鼠中显着高于WT小鼠,而在SMC-COMPTg小鼠中的表达较低。同样,相对于WT小鼠,COMP-/-小鼠主动脉血管中VCAM-1和ICAM-1的蛋白水平也显着增加,而SMC-COMPTg小鼠内皮激活的标志物则显着下调。在病理状态下,我们给予WT,COMP-/-和COMPTg叁种小鼠行左颈总动脉部分结扎术并给两周高脂饮食在体模拟湍流状态,左颈总动脉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相比WT和SMC-COMPTg小鼠,COMP-/-小鼠左颈总动脉内皮激活情况明显加重。体外细胞实验也证实COMP可抑制具有内皮激活和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湍流引起的内皮激活。整合素integrin作为一大类细胞膜受体蛋白,由α和β两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异源二聚体,可与胞外基质或其它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由内到外(inside-out)和由外到内(outside-in)双向传递跨膜信号。目前报道的与内皮激活相关的integrin有α3β1,α6β1,α5β1,αvβ3和αvβ5,我们通过体内外的免疫共沉淀实验和双杂交实验证实COMP可通过其TYP3和C端结构域与integrinα5相互作用。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我们验证了COMP与integrinα5的相互作用可抑制FN和湍流引起的integrinα5的激活以及下游FAK和Src的磷酸化进而抑制内皮的激活。最后,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COMP与integrinα5结合位点,并根据该结合序列在体外合成了含24个氨基酸的短肽,体内外实验均证实了此短肽可通过抑制integrinα5引起的内皮激活进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蛋白COMP可通过其TYP3和C端结构域与integrinα5相互作用,抑制其激活进而抑制内皮的激活。最后我们根据COMP与integrinα5结合序列在体外合成的短肽可抑制内皮的激活,从而减缓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揭示了COMP在内皮细胞中激活的新机制并为临床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胰岛素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06例GDM孕妇(GDM组)和189例正常孕妇(对照组)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两组各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者的血糖、血脂、孕前体质指数(BMI)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前BMI、分娩孕周、空腹血糖、1 h OGTT、2 h OGTT、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分娩前BMI、新生儿体质量、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孕妇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基因型分为TT型和CT+CC型,TT型孕妇2 h OGTT及TC水平均显着高于CT+CC型孕妇(均P<0. 05),其余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IRS1基因rs29436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GDM发病无相关性,但与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血清TC水平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胰岛素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尹昀东,方朝晖,尤良震.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GK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徐怡,张力,汪月梅,宋春容,段美帆.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丰硕,朱莉,刘文,朱芬,王小平.大猿叶虫胰岛素受体基因的鉴定及其在生殖滞育中的作用研究[J].华中昆虫研究.2019
[4].王随随,苗世远,杨斌斌,鲁玉杰.嗜虫书虱胰岛素受体基因InR(LeInR)的克隆与分析[J].华中昆虫研究.2019
[5].赵珂,许瑞青.性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及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6].刘艳爽.利用胰岛素受体-B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研究其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7].邵江健.基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探讨丹瓜方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调控作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8].蔡小玲,哈小琴.正负调控胰岛素受体的分子蛋白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9
[9].钟王磊,陈维娴,周国华.基于磁分离方法的猪胰岛素受体分离与活性分析[J].化学试剂.2019
[10].吕慧珍.Ⅰ.microRNA介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2之间的相互调节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可以通过与integrinα5相互作用抑制内皮激活[D].天津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