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市屋顶花园(功能型)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设计

海口城市屋顶花园(功能型)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设计

陈翀[1]2004年在《海口城市屋顶花园(功能型)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设计》文中认为城市屋顶花园由于具有可达性强、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和生态效益良好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对城市屋顶花园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国内尚为少见,本课题就海口市嘉华城市屋顶花园作为案例进行屋顶花园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 本研究中将屋顶花园综合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亚系统、社会亚系统、经济亚系统,分别对这叁个亚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并对叁个亚系统进行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估算出该屋顶花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屋顶花园生态设计中所需考虑的因素和原则,并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对屋顶花园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其系统化的分类和内容上的完善。 2.对屋顶花园自然生态亚系统微环境中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NOx浓度、SO_2浓度、TSP、菌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屋顶花园在环境因子方面与无绿化屋面相比差异显着。与无绿化屋面相比,屋顶花园具有良好的降温保湿和降低CO_2浓度的作用(温度在测定时间内平均可以降低22.04%,湿度在测定时间内可以增加25.21%,此外CO_2浓度也降低了11.25%),降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NOx浓度、SO_2浓度、TSP、菌类含量分别降低了15.14%、19.19%、30%、20%左右)的作用,降低地温的作用(地温降低了5℃左右)和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最大蓄水量为51.7m~3)的特征。 3.对屋顶花园社会亚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屋顶花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业主方便到达、安全性强且极愿意进行活动的海口城市屋顶花园(功能型)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设计场所. 4.对屋顶花园经济亚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003年4月到2004年3月一年内,共计算得出屋顶花园经济收益为54.04万元.可见屋顶花园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回报的空中场所. 5.屋顶花园在本研究年度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约为114.34万元,在使用寿命的20年内,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位约为7,347.77万元,是直接成本的58.36倍;每平方米的价值为3.14万元,这说明屋顶花园项目的开发具有极大的经济回报. 6.根据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屋顶花园生态设计中应考虑的五项原则,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以研究结果为基础,把屋顶花园生态设计的五项原则运用到叁个实际工程项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杨程程[2]2012年在《屋顶绿化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屋顶绿化是一种不与大地土壤直接相连,位于建筑物顶部的种植和绿化形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绿化建筑的屋面处理形式。国内外现有的屋顶绿化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为:屋顶绿化技术改进、布局规划、种植设计、环境生态效益、景观设计思想及管理政策等方面。国内外对屋顶绿化综合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使得屋顶绿化在建设水平上参差不齐。屋顶绿化的快速建设与推广,要求具备完善规范的评价体系以作指导。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屋顶绿化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性、安全性、观赏性、功能性、社会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利用模糊优先关系排序法、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屋顶绿化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上海市屋顶绿化进行分类综合评价。在上海共调研了16个屋顶绿化,其中包括5个草坪式屋顶绿化、5个组合式屋顶绿化和6个花园式屋顶绿化,总调研面积52257㎡。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性、安全性、观赏性、功能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六个方面构建上海市屋顶绿化综合评价模型。叁种类型屋顶绿化综合评价结果为:(1)所调研的六个花园式屋顶绿化中,黄浦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屋顶绿化评价分值最高,为Ⅰ级,大拇指广场、潮汕源大酒店、闵行区绿化管理所和复新屠宰场四个屋顶绿化为Ⅱ级,锦绣乐购店屋顶绿化评价分值最低,仅达到Ⅲ级水平;(2)所调研的五个组合式屋顶绿化,评价等级均为Ⅱ级;(3)所调研的五个草坪式屋顶绿化,评价等级均为Ⅱ级。评价结果显示:(1)花园式屋顶绿化总体评价较好,但花园式屋顶绿化的社会性评价和生态性评价较低,主要原因为上海花园式屋顶绿化的不开放性及植物种类较少、养护不佳等;(2)组合式屋顶绿化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生态性和观赏性评价分值最低;(3)草坪式屋顶绿化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生态性评价分值较低。基于上述调研评价分析,本文针对上海市不同类型的屋顶绿化建设提出优化对策,主要从植物选择与配置、公共游憩、养护管理等方面,为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与推广提供简单实用、易操作实施的参考性建议。

汪霞[3]2006年在《城市理水》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水域空间和水景观,是科学的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有活力的水域空间和水景观是确保“人、水、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城市化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本论文以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景观为主题,以城与水的关系为核心,并探讨非常规水资源的景观利用,旨在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以水为源、以人为本,让城与水保持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论文包含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简释了与论文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提出城市理水的概念,并阐明了理水目的和意义,然后点明论文的探新与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城市理水历史发展的研究综述和分析。首先是对古代城市理水思想与实践的理论评述。从多方面探寻理水的源起,然后分析古代哲学对理水的影响,分析文化对理水的感染,分析与理水相辅相成的技术以及理水与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关系。接下来考察近现代城市理水思想与实践的发展演进,了解理水从被动到主动、从盲目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演进阶段和过程,探寻其中的转变动因,从而把握理水的变化趋势和发展动向。第叁章概括整理出理水景观系统整体协同发展的理想模式。首先阐明理想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本质特征和功能目标,然后从水生态、水健康、水安全、水循环、水文化、水空间及水经济多个方面综合构建理想模式的内容体系。并梳理出理水的从策划、方案生成、工程设计与营建施工到后续维护管理和监测的一系列建设程序和评价方法。通过理想模式的探究和建设程序的设计,为理水实践提供科学和系统的指导和支持。第四章是根据理水景观系统整体协同发展的理想模式,结合实例提出成功水域空间整合优化的主要内容、方法和途经,目的是通过物质与技术手段,探寻水域空间发展的普遍规律,以符合城市空间环境的秩序,提升城市空间的美学品质,密切水域空间与其他地区的有机联系,使水域空间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创造价值。第五章是研究城市水系景观网络的构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水系景观网络各组成部分加以分析,说明网络构建的内涵和意义。剖析水系的斑块、廊道组成与营建要点,重点研究水系景观网络的组织。第六章首先强调了城市非常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进而引出非常规水资源景观利用的关键原则。然后对雨水资源化的景观利用、洪水资源化的景观利用、污废水处理的景观利用叁个方面分别予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最后,尝试总结出非常规水资源景观利用场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执行步骤,希望对非常规水资源管理纳入城市规划有所裨益,并对非常规水资源景观利用的有效实施有所引导。

胡冬妮[4]2017年在《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当今城市环境面临着雾霾、沙尘等各种问题,海南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海洋、沙滩、温泉以及丰富的热带雨林无处不彰显着作为"世界长寿岛"的独特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强健的体魄成为了市民的最终追求,"养生"热潮的掀起使得大批地产商发现海南这一片难得的"世外桃源",大型的养生地产和养生酒店开始纷纷入驻,为海南发展居住区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探索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营造的科学方式,打造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居住区环境,成为了研究的一大课题。就国内研究现状而言,对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研究尚少,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理论系统,虽然对植物所产生的养生功效研究的较为深入,但对养生型园林的构建方式和景观元素的使用仍不成熟。在养生型园林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如中医疗法、园艺疗法、康复花园等,国内外已拥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养生型园林相关领域,总结出可以应用于居住区环境营造的养生原理和园林设计方式,为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构建提供有利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对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文要讨论的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营造的问题。第二章通过调查总结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空间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量化了自然环境中水、声、光、空气等和绿化评价的相关指标,从园林造景的角度总结了养生植物的选种及配置,并提出养生设施应满足的设施种类。第叁章归纳森林疗法、园艺疗法、中医疗法可应用于居住区养生型园林的养生原理,并总结出可应用于园林上的造景方式。第四章走访调研海南省范围内的养生楼盘和养生酒店,分析其在养生型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景观和配套实施。同时对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对住区环境的使用诉求和景观偏好。第五章提出了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营造的设计原则,并从保健人群、空间性质及养生元素叁个方面分析了景观营造的具体做法和模式。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部分,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研究内容的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王佳怡[5]2014年在《摩天楼顶部公共空间设计初探》文中认为摩天楼最早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芝加哥,并迅速在美国流行。一个世纪后,410m高的世贸中心双子塔轰然倒塌,但并没有冷却世界范围内摩天楼建设的热情。从2004年第一栋超过500m摩天楼——台北101大厦落成到被828m的迪拜塔远远地甩在后面,仅仅用了6年。目前,世界上已建成超过300m的摩天楼共96栋,其中约叁分之一伫立在中国。经调研发现,摩天楼的建设不仅在高度和数量上爆发性的增长,也有越来越多的摩天楼顶部空间开始作为公共空间使用,如观景台、酒店大堂、空中俱乐部等。当前学术界对这类新兴、特殊公共空间的专题研究相对匮乏,但对于摩天楼顶部公共空间设计规律的总结对于未来摩天楼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丰富深具现实意义,尤其对于长久以来“快餐式”发展的中国城市建设更加必要。然而,摩天楼是一个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而变化的概念,因此对摩天楼定义对于论文的研究的界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摩天楼普遍认同的精神内涵,并借助世界权威高层建筑研究机构——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协会(CTBUH)关于“supertall”建筑的界定,本文的摩天楼定义为富有“崛起”、“自强”精神内涵且高度超过300m的建筑。本文将以南宁恒大国际广场项目主楼(高320m)顶部酒店大堂及中庭设计为基础,在对目前世界上超过300的摩天楼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垂直城市及城市设计理论、公共空间场所理论以及可持续建筑理论的角度,对摩天楼顶部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功能、形态、内部空间以及相应的生态可持续设计展开讨论,并进行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 海口城市屋顶花园(功能型)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设计[D]. 陈翀.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4

[2]. 屋顶绿化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杨程程.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3]. 城市理水[D]. 汪霞. 天津大学. 2006

[4]. 海南省居住区养生型园林设计研究[D]. 胡冬妮. 海南大学. 2017

[5]. 摩天楼顶部公共空间设计初探[D]. 王佳怡. 清华大学. 2014

标签:;  ;  ;  ;  ;  ;  

海口城市屋顶花园(功能型)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