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相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模型,斜拉桥,畸变,关系,动力,桁架。
刚度相似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王贡献[1](2019)在《岸桥刚度畸变相似模型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学模型试验是研究岸桥地震破坏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由岸桥不完全相似模型(即畸变模型)试验结果来预测原型动力学特性的问题,基于振动台性能参数及模型加工约束提出了弯曲刚度畸变模型试验,并采用预测系数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正。设计制作了3套刚度产生不同倍率畸变的1:20岸桥试验模型,分别进行了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同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岸桥原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时程计算,将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经过预测系数修正后的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刚度畸变模型是可以对岸桥原型的地震响应进行准确预测的。(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5期)
仇耀宗[2](2018)在《半潜式海洋平台刚度相似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潜式海洋平台作为深水油气开发的典型装备之一,发展到如今,其结构特点是:平台立柱和撑杆的形式简化,数目减少。虽然减小了因管节点疲劳失效而导致平台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但平台整体的刚度问题凸显了出来。依据薄壁梁理论,平台作为一种薄壁结构,大开口的横截面将大大削弱整体的抗扭刚度,值得探究。本文以半潜式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模型试验的角度出发,探讨能否将相似理论用于平台的刚度模型试验,为模型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首先研究了相似理论的机理,依据方程分析法推导出了相似准则,明确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薄板弯曲实例验证了相似准则,缩比关系的正确性。(2)结合叁维势流理论的机理和Morison公式,计算了某艘半潜平台某些工况的波浪载荷,再将波浪载荷传递给平台结构模型,计算出平台的变形结果;严格按照相似关系,换算出缩比模型的参数,同样进行刚度计算,对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严格相似。(3)联系到模型试验实际,利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板厚、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对平台刚度相似结果的影响程度,总结规律,提出了试验方案,并加以验证。(4)针对半潜平台固定的仿真过程,将相似关系嵌入其中,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缩比模型的快速计算评估。便于与以后的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罗忠,陈广凯,李建章,王菲[3](2015)在《考虑轴承刚度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相似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相似实验模型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使实验模型与原型固有特性一致的缩尺几何畸变模型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采用积分模拟法导出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相似关系,根据量纲分析理论建立了轴承支撑刚度的相似关系.基于此设计了满足固有频率特性与原型相同的相似模型,并对相似模型同原型进行ANSYS仿真对比分析.为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动力学相似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蒋林,尚守平,文学章,甘宜诚[4](2014)在《基于刚度相似的模型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型动力试验的基础上,对刚度相似进行了理论分析。选取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叁个钢管,做成刚度相近的叁个模型,对模型做牵引释放试验,分别测量上部质量块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在钢管底部侧边粘贴竖向应变片测量底部的竖向动应变。模型的动力、应变衰减曲线表现良好,同时加速度、速度衰减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相同力牵引释放下,刚度大的模型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小。试验证明:在弹性范围内,模型间的加速度与速度基本符合刚度比的倒数关系,垂直于重力方向的动力模型试验可采用刚度相似模型进行,误差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19期)
蒋林[5](2014)在《刚度相似模型动力相似关系及模型SSI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试验是研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以及从中发现结构位移和内力、裂缝等内在规律的一项古老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学科的广泛应用,很多复杂的计算问题得到解决,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和边界条件的处理,仅仅通过数字计算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是很困难的。模型实验方法依旧在结构工程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模型试验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手段可以验证设计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又能直观地显现出复杂细节的受力状态。尤其对于研究未能建立理想数学模型的问题,更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传统的模型试验,一般考虑以几何相似为主,但几何相似中模型与原型几何比的控制往往又是模型试验的一个难点与关键点,且几何比的尺寸效应将影响模型试验的结果,尤其是对动力模型的试验结果产生很大影响,采用不同的几何比所得的试验数据反演到原型通常相差很大。在试验室的条件下,不可能每个试验都做足尺模型试验。本文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完全严格相似条件下,模型与原型的相似方法:基于刚度相似的模型动力试验方法。通过模型牵引释放试验和叁个模型间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软件数值模拟,考察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理论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相似偏差在5%以内;通过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对比简要分析了模型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为基于刚度相似的动力试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29)
刘艳珍[6](2013)在《应用相对刚度相似法优化大型塔内桁架梁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桁架梁是桥梁、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随着石油化工行业中塔的大型化发展,桁架梁以其优良的抗弯性能和较强的变形协调能力作为大型塔内件支撑结构被引进这一行业。但是桁架梁的基本尺寸都是靠经验给出,有时会出现应力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此外,支撑结构的力学特性又直接影响着填料床层和液体分布器中液体的均匀分布性。因此,优化桁架梁的结构,改善其应力分布规律,提高其抗弯刚度,实现其具体力学行为的可描述性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利用ANSYS有限元优化模块,从截面组合形式、桁架梁高度以及腹杆对数叁方面对跨度为11000mm的桁架梁进行了优化设计及局部补强;而有限元模拟结果不能详细描述桁架梁在塔中的具体力学行为,本文针对桁架梁的结构特点,在刚度相似法的基础上,借鉴桥梁和建筑行业的相似结构设计理念,提出“相对刚度相似”模型试验法,对改进桁架梁进行了缩小模型试验,探索了桁架梁在大型塔中理论分析加异材缩微实验用于确定最优桁架结构的方法,得到了沿跨度方向的应变、应力分布规律,失效力学机制并明确了缺陷对桁架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桁架梁是薄壁结构,且焊接点较多。因此,试验模型采用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的有机玻璃作为其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由于缩小尺寸焊接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然后按照“相对刚度”相似原理制作了有机玻璃试验模型。通过对模型施加逐级增加的均布载荷,得出桁架梁在塔内的沿跨度方向应变分布均匀,但跨中和四分之一段对载荷的变化较敏感,且四分之一段焊接处首先局部断裂破坏。比较各测点的试验应变值与模拟值发现,两者吻合性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考虑到桁架梁腹杆与连接板处易产生缝隙、气泡等缺陷,本文还对四种缺陷下的桁架梁进行了研究,得出敏感区域的缺陷对桁架梁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而不敏感区域的缺陷则影响不大,并且强调桁架梁的四分之一段的焊接点需加强检测和提高焊接工艺。为进一步验证“相对刚度相似法”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方法对大型填料塔中由格栅、主桁架梁、辅桁架梁组成的桁架梁体系进行了缩小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ANSYS数值模拟结果吻合性较好,得出“相对刚度相似法”在大型薄壁结构缩小模型试验中的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5-01)
肖凯[7](2011)在《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缩尺模型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兴建了许多大型桥梁工程,桥梁跨径的世界纪录也不断被刷新。大跨度桥梁尤其是斜拉桥和悬索桥,越来越成为跨江桥乃至跨海桥的首选桥型。随着这些桥梁使用年限的增加,不免会发生各种结构损伤。损伤的原因可能是使用、维护不当;也可能是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这些因素均导致了桥梁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降低,甚至影响到运营的安全。若能在桥梁运营期间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并实时监测桥梁的损伤及结构的整体状态,以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就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其所处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现代测试技术、结构安全监测策略等在斜拉桥上的应用研究,本课题组建立了以巴东长江大桥为原型、几何相似比为1:40的斜拉桥缩尺模型。本文即是以此为背景,探讨研究该结构试验模型的设计、制作,并通过静力、动力等方面验证试验模型是否符合斜拉桥的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简要介绍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斜拉桥以及本模型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模型设计制作的思路。并设计了一座与实桥严格相似的理想模型试验桥。(2)通过ANSYS、MIDAS两种有限元计算软件对理想模型试验桥的静力、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实桥的相关物理量进行对比,验证了当存在两种弹性模量相似比时,采用“刚度相似法”处理相似关系是合理的。(3)由于材料以及加载空间等的限制,在实际模型制作过程中缩尺模型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相似关系。在满足试验目的的条件下对理想模型进行适当的抽象及简化,提出了实际试验模型设计、制作的思路。并通过“零位移法”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其索力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斜拉桥主梁的内力符合漂浮体系的受力特点。(4)基于索力优化的结果,选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制作完成后的模型进行索力调试。调试完毕后对斜拉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的纵向弯曲、横向弯曲和扭转模态振型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耦合现象。可认为本模型符合斜拉桥的基本特性,满足实验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项贻强,吴孙尧,段元锋[8](2010)在《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模型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试验是测定结构性能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关于斜拉桥模型设计方法的系统研究还很少。本文提出了斜拉桥模型设计的总体思路,对结构静动力模型的相似关系进行了推导,并完全按照相似关系设计了一座叁跨PC斜拉桥的理想模型桥,将其与实桥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原型成桥现场静动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斜拉桥这种组合体系结构,当存在两种弹性模量相似比时,采用刚度相似法处理相似关系是合理的。最后,阐述了实际中制作斜拉桥模型时应考虑的问题,为斜拉桥模型的设计制作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0年04期)
侯兴民[9](2002)在《基于相似性导出基础的动力刚度矩阵》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论述了基于相似性导出基础动力刚度矩阵的思想,包括克隆算法、无限元方法、一致无穷小有限元法和标度有限元法。这些方法,仅对地基-基础界面进行有限元离散,使问题的空间维数减少一维;但是,它们不需要基本解就可以满足无穷远辐射条件,从而避免了奇异积分的计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02年01期)
苗励刚,梅占华,许陆文[10](1999)在《复合材料模型实验中的相似刚度矩阵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有限元理论,提出了相似刚度矩阵(SSM)的概念,并依此实现复合材料模型实验中模型与原型位移的相似转换,从而进一步求出原型的应变应力分布.(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期刊1999-10-01)
刚度相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潜式海洋平台作为深水油气开发的典型装备之一,发展到如今,其结构特点是:平台立柱和撑杆的形式简化,数目减少。虽然减小了因管节点疲劳失效而导致平台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但平台整体的刚度问题凸显了出来。依据薄壁梁理论,平台作为一种薄壁结构,大开口的横截面将大大削弱整体的抗扭刚度,值得探究。本文以半潜式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模型试验的角度出发,探讨能否将相似理论用于平台的刚度模型试验,为模型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首先研究了相似理论的机理,依据方程分析法推导出了相似准则,明确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薄板弯曲实例验证了相似准则,缩比关系的正确性。(2)结合叁维势流理论的机理和Morison公式,计算了某艘半潜平台某些工况的波浪载荷,再将波浪载荷传递给平台结构模型,计算出平台的变形结果;严格按照相似关系,换算出缩比模型的参数,同样进行刚度计算,对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严格相似。(3)联系到模型试验实际,利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板厚、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对平台刚度相似结果的影响程度,总结规律,提出了试验方案,并加以验证。(4)针对半潜平台固定的仿真过程,将相似关系嵌入其中,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缩比模型的快速计算评估。便于与以后的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得出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相似论文参考文献
[1].李哲,王贡献.岸桥刚度畸变相似模型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仇耀宗.半潜式海洋平台刚度相似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罗忠,陈广凯,李建章,王菲.考虑轴承刚度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相似模型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蒋林,尚守平,文学章,甘宜诚.基于刚度相似的模型动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4
[5].蒋林.刚度相似模型动力相似关系及模型SSI效应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
[6].刘艳珍.应用相对刚度相似法优化大型塔内桁架梁结构[D].天津大学.2013
[7].肖凯.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缩尺模型的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8].项贻强,吴孙尧,段元锋.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模型设计方法[J].实验力学.2010
[9].侯兴民.基于相似性导出基础的动力刚度矩阵[J].世界地震工程.2002
[10].苗励刚,梅占华,许陆文.复合材料模型实验中的相似刚度矩阵法[C].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