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黄帝四经论文-白奚

帛书黄帝四经论文-白奚

导读:本文包含了帛书黄帝四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老道家,阴阳家,阳尊阴卑,黄帝,教令,五德,《管子》,黄老之学,邹衍,四经

帛书黄帝四经论文文献综述

白奚[1](2018)在《黄老道家与阴阳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论道家并非老庄道家,而是汉代流行的黄老道家,学术界对此早有定论。对于黄老道家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道法结合、以道论法的理论体系之探讨,故而黄老道家曾被称为“道法家”。太史公从道家同百家之学的关系概括其学术要旨是“因阴阳之大顺,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1-23)

王峤梦[2](2016)在《帛书《黄帝四经》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老之学在先秦思想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派,然而因为距今久远的年代及汉武帝时期施行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等因素,黄老之学的着作大多亡佚或无从考证,致使学术界对黄老之学的研究也略显薄弱,而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后有了较大的改观。学术界对帛书《黄帝四经》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之前关于帛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学、流派归属、思想、政治等方面,少有提及其文学方面的价值。虽然有的研究中会提到一些帛书《黄帝四经》个别篇目的文学价值,但是都不完整、深刻,关于文学价值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非常的薄弱。鉴于这一情况,笔者力图立足文本,从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帛书《黄帝四经》,分析同时代和后期相关文献着作,比较它们之间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思想的异同,进而尝试推导其对汉初文学思想及后世的某些影响。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回顾近现代以来对于黄老之学、帛书《黄帝四经》以及它们在文学思想方面的研究状况。之前黄老之学在文献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都得到较多层面的研究,而帛书《黄帝四经》在文学领域及其与汉初文学思想的联系这一方面还有待挖掘,同时,也试图通过黄老之学的相关哲学原理探索后世某些文学思想的成因。第二部分第一章是对帛书《黄帝四经》及黄老之学的内涵阐述。帛书《黄帝四经》是道家重要学术流派“黄老之学”的代表作,本段主要阐述黄老之学的思想内涵和帛书《黄帝四经》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其中重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对黄老之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概括论述;二是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先秦文献所呈现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论述。第二章是帛书《黄帝四经》及黄老之学在汉初作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在汉初文学作品中,如《新语》、《新书》、《韩诗外传》、《七发》、《淮南子》等着作中,黄老之学都对其部分内容产生了渗透与影响。在这些作品中,它们各自的思想内涵和思想倾向并不相同,既有以宣扬道家和杂家思想为主,“旨近老子”的着作《淮南子》,也有以宣扬儒家思想为主的作品如《新语》《韩诗外传》等着作。这些作品虽然表达的主旨各不相同,但是都借鉴和吸收了黄老之学的思想内涵,对其也有新的思考与承继。在文学影响方面,帛书《黄帝四经》以“道”和“法”为最高的理论依据。“道法自然”是老子兼天道与人道的宇宙观、人生观之最高命题,也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思想旨归。由于对自然的崇尚,汉初审美特别讲求天性,反对人为雕凿。黄老学派之人对老子的道论加以改造,将“道”置于天地之间,或将天地作为“道”,让其成为人类可以体察遵循的实体,赋予“道”可以感知的现实性内涵。这对汉初文人总揽宇宙,恢宏博大的艺术追求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汉初文学作品里的一些文学理念和文学主张也是通过传播黄老哲学、政治思想过程来体现。在结语中,本文总结了帛书《黄帝四经》及黄老之学的思想内涵,体现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之学及至道家思想对汉初文学思想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28)

奚亚丽[3](2015)在《从《帛书〈黄帝四经〉》人格理论看道家人格思想的双重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帛书〈黄帝四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格理论弱化了老庄形而上的理想人格追求与列子形而下物质享受二者之间的矛盾。它追求内外兼修的抱道执度人格,从形而中的层面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体价值的彰显与群体利益的平衡、人的精神内在提升与外在社会和谐、人格行为表现的无为与无不为中和,使人格逐步丰满和完善,在提升人格境界的同时也使人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由。(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崔永东[4](2015)在《帛书《黄帝四经》与中国司法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四经》作为汉初黄老学派的经典,对当时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学界多有探讨,但就《黄帝四经》中的司法思想及其对后世司法文化的影响,学界罕有探索。本文只从司法思想的视角切入,以考察《黄帝四经》中的司法思想,认为阴阳刑德论是其司法思想的核心,司法公正论与司法道德论是其两个侧面。其中的阴阳刑德论对后世的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经汉儒董仲舒等人之手完成了从理论形态到制度形态的过渡;这就是秋冬行刑制度的历代传承(自汉至清)。(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1期)

奚亚丽[5](2014)在《帛书《黄帝四经》思想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之学在百家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黄老学在扬弃、发挥道家思想中很得力,汉初的文景之治即为明证。因此,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学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学术逐渐分化。总体看,它大致沿着叁条路径分化:一是其政治理念,成就了汉初的文景之治。二是将政治情怀消解在求长生的追求中,向着民间宗教发展,后演变为"黄老道(道教前身)"。叁是继续沿着学术方向演进,其思想的精华被后世思想家所吸收。(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杨栋[6](2014)在《《淮南子》引帛书《黄帝四经》举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是战国中后期黄老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先秦诸子大多受其影响,汉初的《淮南子》更是大量征引是书。本文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淮南子》引用《黄帝四经》诸条汇辑在一起,以呈现二者的学术承继关系。(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奚亚丽[7](2013)在《帛书《黄帝四经》思想学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帛书《黄帝四经》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四篇佚书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基本上属于黄老学派的观点,而四篇佚书所具有的思想特点如采各家之长、人主依"道"为治的主旨、天地人一体的整体思维,有与黄老相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且这种特点对后期各种思想或学说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秦锋祥[8](2012)在《帛书《黄帝四经》与先秦黄老道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四篇古佚文——《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经学者考证,认定《经法》等四篇古佚文是佚失已久的黄老道家重要着作——《黄帝四经》。帛书的出土,使我们对两千多年前的黄老道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先秦黄老道家文献资料极度缺乏的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黄老道家的起源和发展、黄老道家与老庄道家以及黄老道家与其他思想派别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学界对于帛书《黄帝四经》的研究涵盖了释文释读、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考证以及其哲学、政治、军事思想解读等方面,成果颇丰,然涉及帛书《黄帝四经》与先秦黄老道家关系的详细论述较少。《帛书<黄帝四经>与先秦黄老道家》期望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资料,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深入剖析帛书《黄帝四经》之思想,进而探究其与先秦黄老道家的关系,明确其在先秦黄老道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概述先秦黄老道家,论述先秦黄老道家的思想渊源、发展源地、内涵特征、及对先秦黄老道家主要文献进行梳理考证,探求帛书《黄帝四经》思想之渊源,并对帛书《黄帝四经》作一时代定位。第二章讨论帛书《黄帝四经》之内容与思想,考察其所透视的黄老思想,揭示其与先秦黄老道家的关系,进而确立其在先秦黄老道家中的地位。本文立足帛书《黄帝四经》文本,从天道论、辩证思想、阴阳理论、形名说、兵学思想及帝王之术几方面梳理帛书思想,认为帛书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黄老着作,以“道”为最高范畴,法天道而治,广泛吸收儒家、法家、兵家之精华,兼容墨、刑名、数术、阴阳五行,用“道”包之而冶于一炉,以天道比附人事,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释治世之学说,积极介入现实政治,开创了黄老道家“帝王之道”的治术体系,应是先秦黄老道家的代表性典籍。然通过帛书与其它文献的考辨,可发现帛书诸多学说仍处于整合阶段,缺少严密的、系统的论述,呈现出了一思想流派发展初期的独有特征,所以,帛书应是黄老道家初始发展阶段的代表作。不过,帛书这种用道家自然主义的思维阐述天道对于人世与人事的指导作用,其对统一政治的神往和致力于现实治世的努力,不仅表露了经历春秋战国之乱世,人们对政治秩序重建的渴望,也奠定了黄老道家的理论基础,为黄老道家朝着积极建构的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促进了黄老道家思想的逐渐成熟。(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期刊2012-05-30)

陈伟[9](2010)在《渠清如许自有源:帛书《黄帝四经》中的科学发展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早期黄老道家的重要文献,帛书《黄帝四经》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主要涉及民本观、规律观、能动观、治国观和社会观等方面。研究《黄帝四经》中蕴含的科学发展思想,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黄帝四经》这部经典文献,也有助于呈现古今科学发展思想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0年04期)

奚亚丽[10](2010)在《帛书《黄帝四经》的因循为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帛书《黄帝四经》因循为治主张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之共同点是都强调对天道和客观实际的尊重。两者的不同是老子以顺任天道自然为目的,认为如果能做到顺任天道自然而去掉人为则自然达于治;而帛书则以因循天道自然为手段,主张顺任天道和时势而为之以达于治。西汉初年的政治实际体现了黄老的因循为治思想。帛书的因循思想保留了老子之无为主张,尊重天道和客观实际的认识,同时又在这一前提下提倡积极有为,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帛书黄帝四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老之学在先秦思想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派,然而因为距今久远的年代及汉武帝时期施行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等因素,黄老之学的着作大多亡佚或无从考证,致使学术界对黄老之学的研究也略显薄弱,而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后有了较大的改观。学术界对帛书《黄帝四经》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之前关于帛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学、流派归属、思想、政治等方面,少有提及其文学方面的价值。虽然有的研究中会提到一些帛书《黄帝四经》个别篇目的文学价值,但是都不完整、深刻,关于文学价值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非常的薄弱。鉴于这一情况,笔者力图立足文本,从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帛书《黄帝四经》,分析同时代和后期相关文献着作,比较它们之间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思想的异同,进而尝试推导其对汉初文学思想及后世的某些影响。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回顾近现代以来对于黄老之学、帛书《黄帝四经》以及它们在文学思想方面的研究状况。之前黄老之学在文献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都得到较多层面的研究,而帛书《黄帝四经》在文学领域及其与汉初文学思想的联系这一方面还有待挖掘,同时,也试图通过黄老之学的相关哲学原理探索后世某些文学思想的成因。第二部分第一章是对帛书《黄帝四经》及黄老之学的内涵阐述。帛书《黄帝四经》是道家重要学术流派“黄老之学”的代表作,本段主要阐述黄老之学的思想内涵和帛书《黄帝四经》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其中重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对黄老之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概括论述;二是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先秦文献所呈现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论述。第二章是帛书《黄帝四经》及黄老之学在汉初作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在汉初文学作品中,如《新语》、《新书》、《韩诗外传》、《七发》、《淮南子》等着作中,黄老之学都对其部分内容产生了渗透与影响。在这些作品中,它们各自的思想内涵和思想倾向并不相同,既有以宣扬道家和杂家思想为主,“旨近老子”的着作《淮南子》,也有以宣扬儒家思想为主的作品如《新语》《韩诗外传》等着作。这些作品虽然表达的主旨各不相同,但是都借鉴和吸收了黄老之学的思想内涵,对其也有新的思考与承继。在文学影响方面,帛书《黄帝四经》以“道”和“法”为最高的理论依据。“道法自然”是老子兼天道与人道的宇宙观、人生观之最高命题,也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思想旨归。由于对自然的崇尚,汉初审美特别讲求天性,反对人为雕凿。黄老学派之人对老子的道论加以改造,将“道”置于天地之间,或将天地作为“道”,让其成为人类可以体察遵循的实体,赋予“道”可以感知的现实性内涵。这对汉初文人总揽宇宙,恢宏博大的艺术追求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汉初文学作品里的一些文学理念和文学主张也是通过传播黄老哲学、政治思想过程来体现。在结语中,本文总结了帛书《黄帝四经》及黄老之学的思想内涵,体现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之学及至道家思想对汉初文学思想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帛书黄帝四经论文参考文献

[1].白奚.黄老道家与阴阳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2].王峤梦.帛书《黄帝四经》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奚亚丽.从《帛书〈黄帝四经〉》人格理论看道家人格思想的双重整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

[4].崔永东.帛书《黄帝四经》与中国司法传统[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5

[5].奚亚丽.帛书《黄帝四经》思想流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

[6].杨栋.《淮南子》引帛书《黄帝四经》举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

[7].奚亚丽.帛书《黄帝四经》思想学派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8].秦锋祥.帛书《黄帝四经》与先秦黄老道家[D].大连大学.2012

[9].陈伟.渠清如许自有源:帛书《黄帝四经》中的科学发展思想[J].敦煌学辑刊.2010

[10].奚亚丽.帛书《黄帝四经》的因循为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  ;  ;  ;  ;  ;  

帛书黄帝四经论文-白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