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英同盟论文-付百臣,李晓光

日英同盟论文-付百臣,李晓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英同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英同盟,日朝关系,日本外交策略,国际体系

日英同盟论文文献综述

付百臣,李晓光[1](2015)在《日英同盟与近代日朝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的日英同盟对日、英两国乃至整个远东及世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巨大的。仅从日本方面来说,它使日本有了外交后盾,助推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使朝鲜彻底走进日本的殖民深渊,进而彻底改变了日朝间的关系,实现了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5年12期)

李晓光[2](2014)在《从日英同盟到日美同盟——20世纪日本结盟外交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英同盟和日美同盟是20世纪日本处于重要转折期时与世界上两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要的结盟。两次结盟的背景、命运不同,但是结盟的确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在不同国际体系下的两次结盟外交,实质上是英、美、日结盟国在各自国际体系下的对外战略和战略运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董昭华[3](2013)在《日英同盟的货币维度——日本金汇兑本位制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是亚洲唯一主动加入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国家。在历史上所实施的金本位制,并非一战前盛行的古典金本位制,而是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的信用通过杠杆效应,在金汇兑本位制国家中得到第二次放大。自日本采用以英镑为基准的金汇兑本位制后,以存于伦敦金融市场的巨额英镑资产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使得英格兰银行可以利用日本的海外外汇资产来调控伦敦的货币市场;而日本则得以通过国际贷款缓解金本位下的慢性逆差,开启了日本海外融资的新阶段。(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学刊》期刊2013年04期)

李愿富[4](2011)在《日英同盟对日本近代外交嬗变的作用——基于同盟条约内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日本经历了由民族自立、殖民扩张到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直至灭亡的过程,在外交上则表现为由修约外交向扩张外交的嬗变,这是日本近代外交的一个显着特征。日英同盟作为日本近代外交的基轴长达二十余年,并且处在日本近代由修约外交向扩张外交嬗变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叁次日英同盟条约内容的分析,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揭示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外交嬗变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由此把握日本近代外交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日美同盟及日本外交的走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李愿富[5](2011)在《从条约内容看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朝鲜作为日本推进大陆政策的第一步首当其冲,而20世纪初日英同盟条约的缔结及其修订成为日本侵略朝鲜,最终实现其保护国化的主要国际支柱,如何理解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是理解近代日本外交的一把钥匙。本文着重从叁次同盟条约内容及其交涉过程的角度,并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日本近代外交的特点,以及冷战以来日美同盟条约内容逐步修订对朝鲜的影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1年03期)

邵蔚[6](2010)在《从日俄协商到日英同盟》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后,叁国干涉还辽导致远东局势日益紧张。俄国在干涉还辽中出力最多,并与清政府秘密签订了《中俄密约》,从而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赢得了政治和外交上的便利。俄国的一系列行径对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鉴于叁国干涉还辽的教训,日本暂时采取与俄国协商的外交政策。义和团运动发生后,英国大力支持日本出兵,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日英两国逐渐靠近,而俄国在远东的单独行动使得日俄矛盾逐渐升级。关于采取“日俄协商”还是“日英同盟”的政策,在日本政府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主张与俄国协商,确保日本在满洲和朝鲜的优先权益;山县有朋和桂太郎则认为俄国是潜在的敌人,应该与英国结盟,依靠日英同盟用武力向俄国发起挑战。日本的外交的政策一开始更倾向于与俄国交涉,俄国为了阻止日英接近,在朝鲜问题上的让步,也使日本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伊藤博文、井上馨等一批元老们坚持日俄协商的主要原因。但俄国在远东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得日本政府最终选择寻求同盟抵制俄国扩张的政策,日英结盟提上了日程。这就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部分,在这个过程的转变中,国际形势的变幻,特别是义和团运动在远东引起的多国干涉,元老们决策的出发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山县有朋等人主张的日英同盟以及伊藤博文等人主张的日俄协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为日本争取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日俄争夺东北亚矛盾的发展,日俄协商终于行不通了,而日英同盟的条件则逐渐成熟。伊藤博文的访俄活动,从反面推动了日英同盟的谈判。1902年1月30日,由林董和英国外交大臣兰斯敦签署的《日英同盟协约》即日生效。第一次日英同盟的成立对东北亚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在同俄国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敢于发动日俄战争。日俄战后,英国深盼日本能够在远东继续牵制俄国,日本为确保战后既得利益,又有第二次日英同盟之成立,虽然适用范围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日本为确保在满韩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没有改变,日本利用同盟外交发展大陆政策的方针更不会有丝毫变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1)

张艳茹[7](2009)在《伊藤博文与日英同盟》一文中研究指出缔结日英同盟是近代日本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伊藤博文是元老中的主导者,在外交事务上拥有极大的发言权。伊藤博文对日英同盟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在同盟交涉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史学界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利用日英同盟的提出及交涉期间,伊藤与首相桂太郎、外相小村寿太郎、元老井上馨、驻英国公使林董等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料,来探讨一下伊藤的态度及其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伊藤博文不反对日英同盟,但主张先进行日俄协商,协商结束后再推进日英同盟。而桂太郎内阁则趁伊藤出访海外之机,全力推进缔结同盟,事实上将伊藤置于决策之外,使其处于被知会者地位,打破了长期以来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对日本外交的垄断局面。(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朱海燕[8](2008)在《日英同盟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国协约》生效后日英同盟协定自动失效,同盟宣告解体。从表面原因来看,日英同盟解体是日美矛盾发展到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致使美国威压力图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的英国放弃与日本的结盟,以避免英美之间直接军事冲突的结果。但从根本上来说,任何两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一致并维持永久性同盟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审视同盟的解体则是日英两国的国家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以致在同盟范围内无法进行协调的结果。本文即从日英同盟解体的根本原因入手,分析了同盟解体及其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日本学论坛》期刊2008年01期)

陈巧[9](2007)在《日英同盟与日本的对外扩张》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英俄间的矛盾发展为帝国主义各国在远东的主要矛盾,俄国成为日英两国欲共同遏制的对象。俄国的威胁促使日英两国逐步接近,最终于1902年缔结了第一次日英同盟条约。此后,这一同盟成为日本在亚洲大陆推行扩张政策的国际支柱。日本借同盟的庇护挑起对俄战争,并在日俄战争中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战争的结果是日本将俄国的势力驱逐出了朝鲜,并与俄国共分了满洲。1905年,两国续订了第二次盟约,并在英国的纵容、默认下,日本吞并了朝鲜,巩固、扩大了在南满的权益。1911年日英又签订了第叁次盟约,该盟约又成为日本参加一战的极好借口,在一战中日本乘机在远东坐大,在远东确立了霸主地位。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日本又因得到英国的支持,得以攫取了德属太平洋诸岛屿及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日英同盟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助推器”。日本的扩张逐渐引起盟国英国的猜忌,日英关系遂渐趋冷淡下来。特别是战后日本在远东的过度扩张已严重威胁到英国的利益。中、美等国对日英续约也持坚定的反对态度。在华盛顿会议上,日英同盟被“体面”地埋葬了。此后日本被迫调整外交战略,由赤裸裸地武力威逼的侵略手法转变为以更隐蔽的方式进行侵略扩张的“币原外交”。本文在系统梳理日英叁次结盟的背景、历程及盟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该同盟与日本对外扩张的互动关系。大致勾勒出了日本是怎样利用该同盟先后发动对俄、对德战争,一步步攫取中国动北、吞并朝鲜、占领山东及德属太平洋诸岛屿,逐步确立了远东霸主地位的线索及过程。进而阐明了日本近代外交和对外扩张的特点,即“与强国结盟”、恃强凌弱的本质特征。(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胡伟,倪海宁[10](2005)在《试比较日英同盟与“再定义”后的日美同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缘因素的限制,自近代以来,日本形成了即使在国力上升时期也对外结盟的政策定势。日本奉行“与强者为伍”的原则,先后同英、美两个全球主导国结盟,打压其他竞争对手,最终使自己成为了地区性大国。然而,日本在结盟过程中带有较强的自利性,与盟友的矛盾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地区力量的多元化,不断“再定义”下的日美同盟很可能重蹈日英同盟走向消亡的覆辙。(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05年06期)

日英同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英同盟和日美同盟是20世纪日本处于重要转折期时与世界上两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要的结盟。两次结盟的背景、命运不同,但是结盟的确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在不同国际体系下的两次结盟外交,实质上是英、美、日结盟国在各自国际体系下的对外战略和战略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英同盟论文参考文献

[1].付百臣,李晓光.日英同盟与近代日朝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5

[2].李晓光.从日英同盟到日美同盟——20世纪日本结盟外交之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董昭华.日英同盟的货币维度——日本金汇兑本位制的历史考察[J].东北亚学刊.2013

[4].李愿富.日英同盟对日本近代外交嬗变的作用——基于同盟条约内容的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

[5].李愿富.从条约内容看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1

[6].邵蔚.从日俄协商到日英同盟[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张艳茹.伊藤博文与日英同盟[J].日本问题研究.2009

[8].朱海燕.日英同盟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的影响[J].日本学论坛.2008

[9].陈巧.日英同盟与日本的对外扩张[D].曲阜师范大学.2007

[10].胡伟,倪海宁.试比较日英同盟与“再定义”后的日美同盟[J].国际观察.2005

标签:;  ;  ;  ;  

日英同盟论文-付百臣,李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