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及指纹图谱评价

中药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及指纹图谱评价

刘义[1]2004年在《中药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及指纹图谱评价》文中提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与中药质量评价研究是当前中医药界的热点领域,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色谱分析为基础,以多种中药材试验数据及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为对象,对中药指纹图谱库建立的方法学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分析了中药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模式,讨论了建立对照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算法,综合考察算法的适用性,提取出了峰位置和积分峰面积等的指纹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秦皮中药材进行色谱分析,考察其保留时间及积分峰面积,选出共有的14个色谱峰作为秦皮对照谱图,运用适合的算法,分别提取出指纹图谱数据,进而建立秦皮指纹图谱库。此外,本文还对紫草、槐花、刺五加等药材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提取出各自指纹图谱数据,构建了多种药材的指纹图谱库,为指纹图谱评价自动化的实现提供条件。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整体性和模糊性原则,应避免将谱图信息割裂开来,孤立的峰对于图谱评价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还要避免通过机械性地将色谱图进行迭加比较来评价指纹图谱。在中药指纹图谱评价过程中,通过对指纹图谱重迭率的评价,我们能够从质的角度判断样品间化学组分的相似程度,可用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通过n-强峰评价,则从量的角度对样品内部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进行判别,可用来检验中药材的质量稳定性;而整体相似度评价能够从更精细的角度来判别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根据每个谱峰与标准指纹图谱中对应谱峰的接近程度计算其隶属度,然后用算术平均或者强化约束的办法,计算被考察样本与标准指纹图谱间的整体相似度。实践证明,运用这些量化指标能够更直观地说明中药材的真伪与质量如何,评价结果可以切实地衡量中药内在质量的均一性,可操作性强。上述每一种算法对于指纹图谱的评价都只能从某些侧面反映鉴别的效果,对于中药这样的复杂体系来说,要作出正确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需要考察多方面的信息,采取多种手段,同时应兼顾整体性和模糊性,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得到更为客观的结论。

王青, 曹进, 叶兆波, 车镇涛[2]2006年在《中药复方初级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和应用》文中认为针对澳洲方指纹图谱,具体从讨论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库的构建方案,对数据库的功能、形成模式以及指纹图谱的具体应用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初级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模式和具体实现方式。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是中药指纹图谱应用和具体执行的承载模式,方法学的研究和应用讨论是建立完善数据库的基础,本文研究过程表明,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是一个多元多模式多层次的信息挖掘型数据库,它作为中药指纹图谱的实践平台必将为中药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实现和操作路径。同时指出初级指纹图谱库的建立仅利用了现有软件进行的数据库初步构建,在数据间相关分析以及数据结果预测等方面没有进行研究,另外数据库数据的公认、验证和数据移植尚需进一步加强。

杨海锋[3]2007年在《植酸酶产品近红外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高效、强特异性生理功能的生物酶制剂已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焦点,其生产使用规模也不断扩大。针对生物制品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强、潜伏期长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如何确保和提高饲用酶制剂的安全水平,以及如何科学利用饲用酶制剂显着提升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益空间、推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优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收集来自同一生产企业的植酸酶产品,其中喷雾干燥植酸酶样本134个和吸附干燥植酸酶样本121个,在950-1650nm谱区范围内,对试验样本进行了近红外光谱扫描,通过构建植酸酶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库,以及利用其建立的植酸酶产品真伪鉴别模型、植酸酶酶活和水分预测模型,研究探索将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库引入植酸酶质量安全管理,发现其不仅利于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保护产品品牌,而且利于管理者建立高效的植酸酶可追溯管理体系,确保提高市场植酸酶整体安全水平。同时,本论文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设计开展植酸酶喷雾干燥实验、恒温恒湿储藏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植酸酶产品的成分组成和功能特性,进一步探讨了植酸酶的近红外光谱信息与监控植酸酶质量安全水平和鉴别区分植酸酶产品的关键指标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建立了能够清晰区分不同生产企业、不同产品形式植酸酶产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库,为植酸酶产品的真伪鉴别和品牌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2)利用主成分分析定性判别程序,在950-1650nm范围内提取来自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形态的植酸酶产品的漫反射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取主成分1和主成分2作二维图。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式中,前两个主成分对信息量的累积贡献率均在90%以上;相同生产企业,相同形态的植酸酶产品均能很好的聚为一类;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所建立的喷雾干燥和吸附干燥植酸酶定性判别模型对15个未知样品进行判别,准确率均达到100%,说明应用主成分分析所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可用来定性判别植酸酶产品的真伪,通过马氏距离法结合设定相应的阈值,还可以对其产品质量的好环和稳定性作进一步的判别。(3)在最优的波数范围内,选择MSC做散射校正处理、一阶导数和平滑组合为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内部交互验证法验证,根据定标集交互验证的标准差RMSECV值,确定了最佳主因子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的方法(PLS-1)从而建立了植酸酶酶活的NIRS定量分析模型。植酸酶酶活的化学分析值与NIRS定标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0以上,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10%,相对分析误差RPD大于3。喷雾干燥植酸酶的决定系数R~2为0.937,相对标准差RSD为5.23%,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64;吸附干燥植酸酶的决定系数R~2为0.926,相对标准差RSD为6.21%,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45。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喷雾干燥植酸酶和吸附干燥植酸酶酶活含量。(4)建立了快速跟踪喷雾干燥加工、储藏过程中植酸酶质量变化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韩萍[4]2005年在《大别山野葛HPLC指纹图谱库的构建及其植物化学物对乙醇神经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数千年以来,中药及其制剂在众多亚洲国家,如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药又成为欧盟、美国等国家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中医药疗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中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原因在于缺乏评价中药内在质量的标准,缺乏反映中药真实质量的评价方法。目前,中药指纹图谱分析已成为鉴别中药真实性和评价其质量一致性以及产品稳定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 美国2001年死亡报告资料显示,引起死亡的慢性原因排位中前9位都与酒精有关,分别为酗酒、酒精性心肌病、酒瘾综合症、酒精性多发神经病、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等,急性原因中酒精中毒排名第2。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药在酒精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葛根用于解酒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千金要方》以鲜葛根捣汁给酒醉不醒者。对于葛根解酒功能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利用其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如王

王莲婧[5]2012年在《化橘红抗氧化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针对我省道地药材化橘红-毛橘红富含黄酮类成分的特点,提取其有效部位,系统研制化橘红抗氧化保健食品,为该珍稀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SC法进行不同配比的组方抗氧化性评价,采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柚皮素及配伍组方的转运机制,确定合理的处方配比组成及比例,进行组方优化设计。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化橘红中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和芹菜素等活性成分含量;采用保健食品法、铝盐络合法、SBC法叁种方法进行总黄酮测定对比研究,确定总黄酮含量测定最优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栽培品种化橘红色谱指纹图谱库;完善原料药的质量标准。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试验进行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选取乙醇浓度、乙醇用量、pH值叁个因素,以总黄酮得率和黄酮清除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化橘红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试验,选取酶用量、pH值、温度及时间四个因素,以脱苦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柚苷酶酶解工艺;采用旋转压片制粒机压片,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试验设计原理,选取酸和碱的比例、甘露醇用量、PEG6000用量及PVP-K30浓度四个因素,以硬度、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优化泡腾片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制订工艺路线图。采用UPLC法快速测定化橘红维C泡腾片中柚皮素、芹菜素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橘红维C泡腾片中柚皮素、芹菜素进行鉴别,采用国家颁布的保健食品检验指南中规定的总黄酮测定法测定化橘红维C泡腾片中总黄酮含量,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崩解度、重量差异等测定方法和要求,测定并建立化橘红维C泡腾片质量标准。根据2003年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抗氧化功能评价研究。采用溴代苯肝脂质过氧化小鼠动物模型,采用试剂盒法测定血和肝脏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MDA、LPO含量、SOD、GSH-Px等抗氧化功能酶指标,初步评价本研究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1配方设计以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为代表的化橘红总黄酮作为功效成分实现抗氧化的功能;以维生素C、化橘红中特有的肌醇作为营养源补充维生素;采用独特先进的生物酶技术对化橘红提取物进行脱苦,以阿斯巴甜、甘露醇作为复合甜味剂,通过调节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比率来控制pH值。以化橘红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作为赋香剂,以化橘红总黄酮粉末固有的棕黄色作为着色;柠檬酸-酒石酸,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包合物作为泡腾剂,以羧甲基淀粉钠作为泡腾片的崩解剂。按照科学理论有机结合,通过柚皮素的增效协同作用,以少量维生素C与柚皮素配比达到更好的抗氧化作用。采用先进的PSC法优化组方配比,结果最佳配比为脱苦总黄酮+维生素C=2:1时,PSC值相当于65.219μmol水溶性维生素E (Trolox)所表现出的抗氧性能力。采用Caco-2细胞模型证明与维生素C配伍,可以增加柚皮素的吸收,并减少其外排作用。2原料药质量标准研究2.1取样部位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柚皮苷的影响较为有规律性,顶端采集部位的柚皮苷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化橘红(毛橘红)品种黄酮类含量有异,其中假西洋的柚皮苷含量较高,黄绒果的野漆树苷、柚皮素、芹菜素含量较高。2.2不同总黄酮测定方法对比结果显示,“铝盐络合法”测得值显着大于保健食品法和SBC法测得值。SBC方法是较为先进的国际公认的总黄酮测定方法,但由于反应过程步骤较多,该方法的稳定性还有待考察。保健食品法不需经显色直接测定,其结果准确、简便,测定方法较为合理,综合考虑,选用保健食品法测定化橘红中总黄酮含量。2.3建立了50批化橘红药材的指纹图谱库,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数据处理,不同栽培品种化橘红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高于0.93。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B版”软件将各栽培品种对照图谱与50批化橘红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以相似度最高者作为栽培品种判定结果。结果显示,除12、32、33、34号误判外,其余46批化橘红均可通过相似度判别出栽培品种,判定成功率达92%。3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3.1化橘红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化橘红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其最佳工艺为:取化橘红粗颗粒,第一次加25倍水,浸泡0.5小时后,煮沸2小时,滤过,药渣第二次加20倍水,煮沸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1g/mL,缓缓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其含醇量达到78.5%,继续加入适量一定浓度乙醇使其达到生药量的8倍量,用40%NaOH调节pH值至7.0,搅拌15分钟后,滤过,滤渣用适量一定浓度乙醇分次洗涤,并入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1g/mL,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浓度为0.6g/mL,5mol/L盐酸调pH至1.3,冷藏,一定时间后取出,滤过,沉淀用适量蒸馏水洗涤,60℃干燥,粉碎,过筛,得化橘红总黄酮粉末。3.2化橘红总黄酮脱苦工艺:根据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化橘红总黄酮最佳脱苦条件为当柚苷酶用量1.6U/mL、酶解温度54℃、酶解时间132分钟时,脱苦率达到98.88%。3.3泡腾片制备工艺:优选出的结果为:取化橘红提取物,加入甘露醇制成药材软材,过24目筛;柠檬酸14份、酒石酸7份、羧甲基淀粉钠2.6份、维生素C3.4份、阿斯巴甜0.3份与甘露醇6份制成酸系统软材,过24目筛;碳酸氢钠17.5份、聚乙二醇-60002份制成碱系统软材,过24目筛;将叁种软材分别制粒、烘干、混合整粒,在温度25℃、湿度30%条件下,以旋转式压片机压制成片。4泡腾片质量标准研究薄层鉴别显示,化橘红维C泡腾片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与柚皮素、芹菜素对照品Rf值相同位置均有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泡腾片的片重差异在-3.91%~3.89%之间,符合药典规定的±5%限度,片重差异检查合格。4批泡腾片的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5分钟以内崩解完全的的要求,本片剂崩解时限检查合格。根据UPLC法测定4批泡腾片制剂中柚皮素含量的结果,其柚皮素含量应为5.4±0.5mg/片;采用国家颁布的保健食品检验指南中规定的总黄酮测定法测定泡腾片中总黄酮含量,其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4.13%。5抗氧化功能评价DPPH法体外评价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中化橘红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率高达26.24%)显着高于优化前的化橘红提取物(抑制率为16.13%)。灌胃化橘红维C泡腾片45d后,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舌力结果表明,在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中,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GSH-Px活性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在中剂量、低剂量组中,与正常对照组GSH-Px活性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灌胃溴代苯油造模后,小鼠肝脏中MDA、LP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0.73±0.22nmol/mL、0.68±0.31μmol/gprot,其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可有效抑制溴代苯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使MDA、LPO含量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中剂量与低剂量组可降低LPO含量,其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同时,中剂量组的SOD活性与模型组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GSH-Px活性,与模型组对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适量的化橘红维C泡腾片有助于增强小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结论:1经过科学配方配伍后的保健食品组方科学合理,立项依据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传统养生理论,预期达到的保健功能具有科学性。2从原药材、提取物到泡腾片制剂进行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外观性状、薄层色谱、崩解时限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质控指标的综合应用,可有效保证所研发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3首次使用酶法对化橘红提取物进行脱苦工艺研究,所获得的化橘红提取物显着改善了传统化橘红提取物甚苦的口感,并能增强其抗氧化功效,可应用于化橘红食品和保健食品制备。所选用的泡腾片剂型,具有口感清凉、崩解迅速,服用方便,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所研产品是一种效果确切、富具特色的化橘红保健食品。4制定化橘红维C泡腾片质量标准为具体数据,该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该泡腾片的质量。5化橘红维C泡腾片能有效抑制溴代苯导致的肝脂质过氧化,使小鼠血清、肝脏中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肝脏中MDA、LPO含量显着降低,提示合理服用化橘红维C泡腾片,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李晓波, 屠鹏飞[6]2003年在《中药材指纹体系》文中指出建立反映中药材整体信息的指纹体系是现阶段全面、有效控制中药材质量的手段。中药材指纹体系是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基因指纹图谱来分别表述、控制中药材的多元化学组份和源于生物体的特性 ,从有效成分和遗传物质两方面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基因指纹图谱可从遗传物质上进一步佐证中药区别于化学药品的特性。基因指纹与化学指纹相结合 ,对于中药的品种鉴定、质量评价、药用优良品种的选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中药材指纹体系 ,首先要建立药典品种的含多种检测方法的化学指纹和基因指纹图谱库 ,其次要建立指纹图谱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

尚沛津, 李玉文, 张一恺, 王莎莎, 王若琳[7]2015年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中药""中药发展""药效物质基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is of efficacy"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后,简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并探讨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的重要意义。结果与结论:检索到相关文献94条,其中有效文献41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细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是筛选活性化合物群的重要手段。多种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交叉应用于中药药效基础研究,有利于筛选活性化合物群;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有利于实现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

李斌[8]2014年在《植物油脂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及掺伪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植物油脂含有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生命成长和机体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很多人工制品的原料之一。因此,从健康和商业的双重角度看,植物油脂的真伪判断及其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确定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植物油脂脂肪酸的组成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而且是植物油脂难以改变的特征。因此用适当的植物油脂脂肪酸分析方法来建立不同植物油脂指纹图谱数据库及掺伪鉴别模型,不仅能够对植物油脂的真伪进行有效辨别,同时还可用于对植物油基于脂肪酸组成的营养功能评估。目前,对植物油真伪的鉴别大部分基于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分析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最有效手段,其原理是分析脂肪酸的衍生物——脂肪酸甲酯。繁琐、耗时等不恰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容易造成样品的损失、变异和污染,增加分析误差,甚至做出错误判断。另外,由于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复杂,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首先对植物油脂脂肪酸分析前处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方便、准确的衍生化处理方法;然后试验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保留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的完全分离条件,对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考查,并建立确定条件下的脂肪酸碳链等效链长保留模型,可用于包括反式脂肪酸在内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辅助定性鉴别。论文还研究并建立了常见植物油脂指纹图谱库,可用于植物油脂营功能的评价及植物油掺伪识别分析。通过设计叁种掺伪样本,建立了脂肪酸组成数据库;应用向量夹角余弦相似度和中药指纹图谱软件的方法来计算掺伪模型样本之间的相似度,建立了的掺伪识别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判断掺伪情况。

邵雅雯[9]2012年在《基于仿生嗅觉的中药材指纹图谱建立与鉴别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体健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药材种类繁多,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就连普通的中药材都出现了大量的混淆品,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因此,中药材的品质判定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产地因素又是评判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中药材品质的评定,普遍采用的是感官评审法,然而,感官评审法往往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对中药材品质的检测和评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加科学和规范。气味在中药材品质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仿生嗅觉技术模拟了人类嗅觉的原理,通过检测中药材挥发性气味的整体信息来自动完成对气味的辨识。目前,国内外关于将仿生嗅觉技术运用于中药材领域的研究报道还相对比较少,因此我们拟通过仿生嗅觉技术来检测中药材挥发出的综合信息,建立一种评价中药材的新技术。研究以姜科、伞形科和菊科叁种典型科属的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EN3电子鼻检测并提取其各特征值,生成高维的特征向量。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其相应的主成分分量,构成模式识别的输入。结合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两种模式识别方法来实现对不同产地以及易混淆中药材的判别与鉴定,最后建立适量的中药材气味指纹图谱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能够正确的对各待测样品进行归类。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白术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均为100%,误判的待测样本只发生在安徽白术,其判断正确率为86.67%;对易混淆的叁组药材训练集的正确率均为100%,只有砂仁发生误判,其判断正确率为93.33%。对两种模式识别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聚类分析由于其算法简单,能够快速的对样品进行分类,但如果使用复杂的距离相似度度量时,计算复杂度会提高,使其不再具备快速简便的优点;BP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在理论上可以逼近任意曲面,但是计算量较大,计算复杂度也较高。本文实验最合适的方法是聚类分析。最后利用基于统计特征(均值、方差、峰值)的3种方法来构建样品的指纹图谱库,结果发现,指纹图谱曲线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并且各待测样本的指纹图谱曲线都能够与库中相应的指纹图谱曲线基本相吻合。结果显示,采用PEN3电子鼻能够正确实现中药材的分类鉴别和指纹图谱库的构建。

曹进, 叶兆波, 车镇涛[10]2006年在《大中药复方的色谱指纹图谱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澳洲方的指纹图谱,为较大复方化学研究提供整体性方法。方法:通过澳洲方及其药材LC/UV/MS指纹图谱的建立,将药材与复方指纹峰的进行比较,抽提出复方指纹特性,根据测试结果,将指纹峰对应的保留值,在线紫外图谱以及MS图谱收集组成澳洲方指纹图谱库。结果:区分了药材归属的指纹峰,多药材来源的指纹峰和无归属峰叁个特征类别层次,用于对复方样品的识别,10批样品的结果发现,利用特征数据组成的指纹图谱识别准确率高于单纯使用LC/UV或者LC/MS计算相似度的结果,其中按照中位值比较,上述特征数据1 0批的偏差范围±2.7%,而LC/UV为±10.5%,LC/MS为±11.2%。结论:抽提复方中具有药材归属的指纹信息组成指纹图谱库,利用其中特征数据的比较,可以准确灵敏地反映出复方的质量特性和物质特征,在对复方质量评价的全面性以及复方药材组合关系的分析上有着良好的识别和鉴别功能,可为大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药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及指纹图谱评价[D]. 刘义. 吉林大学. 2004

[2]. 中药复方初级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和应用[J]. 王青, 曹进, 叶兆波, 车镇涛. 中医药学刊. 2006

[3]. 植酸酶产品近红外指纹图谱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杨海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4]. 大别山野葛HPLC指纹图谱库的构建及其植物化学物对乙醇神经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D]. 韩萍. 四川大学. 2005

[5]. 化橘红抗氧化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D]. 王莲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6]. 中药材指纹体系[J]. 李晓波, 屠鹏飞. 中草药. 2003

[7].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J]. 尚沛津, 李玉文, 张一恺, 王莎莎, 王若琳. 中国药房. 2015

[8]. 植物油脂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及掺伪识别研究[D]. 李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9]. 基于仿生嗅觉的中药材指纹图谱建立与鉴别方法的研究[D]. 邵雅雯. 广东工业大学. 2012

[10]. 大中药复方的色谱指纹图谱应用研究[J]. 曹进, 叶兆波, 车镇涛. 中成药. 2006

标签:;  ;  ;  ;  ;  ;  ;  ;  ;  

中药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及指纹图谱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