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除藻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蓝藻,混凝剂,处理机,机理,水处理,结构设计,细胞。
除藻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维[1](2009)在《一种新型蓝藻清除机械的除藻机理及除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国内湖泊、水库等重要水域频繁暴发蓝藻水华,严重危害我国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安全,从蓝藻特殊的细胞结构及生理特性出发,尝试提出蓝藻处理方法的一套基本设想,并设计制造了一种环保、高效、低投入的新型除藻机械。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详细阐述了国内外蓝藻水华防治措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现有除藻措施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未来治理蓝藻水华的发展趋势。2)介绍了蓝藻特有的控制细胞沉浮的伪空胞结构以及伪空胞合成与破裂的影响因素,从蓝藻的浮游功能、群体生活及异常增殖等生理生活特性入手,提出了采用加压的物理方法破碎蓝藻群体、破坏蓝藻的伪空胞乃至整个蓝藻细胞,破坏蓝藻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达到除藻的目的。3)以太湖蓝藻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及压力试验确定了破坏蓝藻细胞结构的最小工作压力,设计并制造了新型除藻机。4)将蓝藻个体或者细胞群体视为分散在水体中的微小颗粒,假定颗粒相为拟流体,引入固液两相流模型,利用CFD方法对压力室内液、固两相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二维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叶轮流道内压强分布规律,近一步验证压力除藻的可行性。5)通过太湖现场试验,对除藻机的除藻效果进行验证。采用水质监测仪对叶绿素、浊度、含氧量等7项指标进行监测,蓝藻处理机工作1h后水体中的叶绿素含量、浊度、含氧量分别降低了45%、61%和50%,除藻效果显着。试验表明除藻机除藻效果良好,可以作为蓝藻大规模暴发时的除藻应急措施。6)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方法。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分离回收处理后的蓝藻。(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5-15)
雷国元,张晓晴,王丹鸶[2](2007)在《聚合铝盐混凝剂混凝除藻机理与强化除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污染水处理中藻细胞的去除,研究聚合氯化铝形态分布对混凝除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水解产物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影响混凝过程中藻细胞去除率。中等聚合物含量越大,藻细胞去除率越高;在一定条件下,藻细胞去除率与中等聚合物含量线性相关,混凝出水中残铝含量与单体和低聚物含量线性相关。对聚合氯化铝,中等聚合物含量与碱化度线性相关。适量加聚磷酸根、硅酸根可以提高混凝除藻效率,并能显着降低混凝出水中残铝含量,所阐述的混凝除藻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07年05期)
除藻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微污染水处理中藻细胞的去除,研究聚合氯化铝形态分布对混凝除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水解产物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影响混凝过程中藻细胞去除率。中等聚合物含量越大,藻细胞去除率越高;在一定条件下,藻细胞去除率与中等聚合物含量线性相关,混凝出水中残铝含量与单体和低聚物含量线性相关。对聚合氯化铝,中等聚合物含量与碱化度线性相关。适量加聚磷酸根、硅酸根可以提高混凝除藻效率,并能显着降低混凝出水中残铝含量,所阐述的混凝除藻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藻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维.一种新型蓝藻清除机械的除藻机理及除藻试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2].雷国元,张晓晴,王丹鸶.聚合铝盐混凝剂混凝除藻机理与强化除藻措施[J].水资源保护.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