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论文_张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固醇,多态性,蛋白,基因,心房,动脉,糖尿病。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张喆[1](2018)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临床应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案以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为主,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因此,预防仍是降低该病危险性的关键。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部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其发病原因以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因素为主。基因多态性是遗传因素影响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研究关键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对疾病的及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Ester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参与心血管、脂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因此其多态性可能与脑出血易感性相关。目前研究对于CETP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关于不同基因型影响疾病的机制也未有明确结论。因此,探讨CETP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性是否相关以及其可能存在的疾病影响机制,对于脑出血的及早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CETP基因型检测及与脑出血相关性分析研究目的:初步探讨CETP基因TaqIB(rs708272),I405V(rs5882),D442G(rs2303790),R451Q(rs1800777)和A373P(rs588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收集236例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2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比较,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以及过往合并疾病,并根据病例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判断oICH(originalICH score)脑出血临床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叁类;2.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糖等指标,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根据血压、血糖和血脂情况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3.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ETP TaqIB、I405V、D442G、R451Q、A373P位点的基因型,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而后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比较不同临床等级脑出血患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合并一般资料和基因型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分析脑出血易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脑出血临床等级的独立影响因素;5.采用haploview进行各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反应和单倍体基因型分析。研究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中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不同临床等级患者间高血脂因素有差异(P<0.05);2.两组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和对照组TaqIB位点B1B1、B1B2、B2B2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4(35.6%)、113(47.9%)、39(16.5%)和88(31.0%)、144(50.7%)、52(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P=0.530);I405V位点II、IV、VV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6(23.7%)、138(58.5%)、42(17.8%)和94(33.1%)、152(53.5%)、38(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P=0.047);D442G位点DD、DG、GG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18(92.4%)、18(7.6%)、0(0%)和272(95.8%)、12(4.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98)。两组研究对象在R451Q和A373P位点的基因型均分别为RR和AA,未发现突变型个体;3.病例组不同脑出血病情等级间I405V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09,P=0.003),其余位点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I405V位点携带V等位基因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血脂、405V基因型、442G基因型可能是脑出血不同临床病情等级的影响因素;5.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TaqIB和I405V位点之间存在弱连锁不平衡反应,I405V和D442G之间存在中度连锁不平衡(D'>0.5),单倍型分布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B1-I-D(34.8%)、B2-V-D(22.1%)、BI-V-D(21.5%)、B2-I-D(19.6%)、B1-I-G(2%),其中B1-V、I-D、V-D、B1-V-D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CETP基因I405V多态性位点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脂及CETP I405V是脑出血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D442G对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也有一定影响。2.CETP基因TaqIB、I405V和D442G位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反应。第二部分CETP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分析CETP各多态性位点与血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各SNP位点影响脑出血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CETP浓度,而后分析各基因型对应的血浆CETP水平差异;比较各基因型对应的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的差异;2、采用相关性系数分析基因型、CETP浓度和各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3、对CETP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NCBI数据库基本信息查询、ProtParam基本理化性质分析、PSORT亚细胞定位、KEGGPathway信号通路分析、3D Ligand受体分析等了解CETP基本性质和功能,而后利用Phyre、RCSB PDB数据库、Smart结构域分析等了解CETP基本结构特点,并利用Quark构建CETP多态性位点的局部结构模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蛋白的结构差异。研究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对应血浆CE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1.58ug/ml vs 2.30±1.30ug/ml,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内各基因型间对应CET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基因型对应血脂指标比较结果显示,病例组内I405V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TC和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位点对应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TaqIB位点与血浆CETP水平有相关性(r=0.105,P=0.016<0.05);血浆CET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性(r=0.091,P=0.039<0.05);I405V位点基因型与TC及LDL-C呈相关性,携带V基因型的TC及LDL-C高于I基因型携带者;D442G与各血脂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4.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CETP亲脂疏水,结构稳定,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参与胆固醇代谢信号通路,主要功能为促进不同密度脂蛋白之间的转化。CETP主要由两个功能结构域组成,I405V及D442G位点位于其中的N端结构域中,且位于CETP与糖脂代谢产物的结合位点附近。I405V突变前后局部结构发生了变化,D442G突变前后结构未发生显着变化。研究结论:1.CETP基因TaqIB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CETP的转录和表达,但I405V及D442G位点不影响其表达水平。2.I405V多态性位点对血脂TC和LDL-C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与脑出血产生相关性的原因。3.I405V位点可能通过影响CETP的局部结构而改变了CETP与受体结合的活性,通过影响CETP在脂代谢中的功能发挥来改变血脂水平,从而影响了相关疾病如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全文结论本文整体研究结论如下:CETP基因型的I405V位点与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对应的局部结构差异导致的CETP与脂代谢产物结合活性改变,影响血脂指标TC和LDL-C的水平,从而影响血管相关疾病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D442G与脑出血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D422G与I405V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3-01)

毕勇志,马芬[2](2018)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因C1444T多态性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I B多态性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汉族老年无房颤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CRP基因C1444T和CETP基因TaqI B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CPR基因C1444T基因型为CC、TT、CT基因型;CETP基因TaqI B基因型为B1B1、B1B2、B2B2基因型。两组患者之间CPR基因C1444T和CETP基因TaqI B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CPR基因C1444T和CETP基因TaqI B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人群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可能和CPR基因C1444T(T为危险因子)和CETP基因TaqI B(B1为危险因子)多态性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郁秀琴[3](2017)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TaqIB多态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房颤基因学方面的研究为明确房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CTEP TaqIB)T-aqIB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房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收住的维吾尔族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维吾尔族非房颤患者100例(对照组),从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PFLP)对CTEP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2组人群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分析CTEP TaqIB基因型与房颤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样本CTEP TaqIB基因多态性基因型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房颤组χ~2=1.49,P=0.22;对照组χ~2=0.64,P=0.42)。CTEP TaqIB基因位点的测序结果显示其存在AA型、AG型、GG型3种基因型。基因型AA、AG、GG在维吾尔族房颤人群中分别有7例(7%)、48例(48%)、45例(45%),在对照组人群中分别有22例(22%)、54例(54%)、24例(24%),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P﹤0.005;χ~2=13.5,P﹤0.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的发生与CTEP TaqIB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方志敏,班努·库肯[4](2016)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 IB基因多态性与新发心房颤动(AF)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发AF患者111例,提取DNA,采用PCR-RFLP法对CETP-Taq IB进行基因型检测,比较基因型组间的差异。结果窦性心律组和新发AF组CETP-Taq IB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将维吾尔族和汉族作为协变量分层,比较窦性心律组和新发AF组CETP-Taq IB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显示维吾尔族、汉族CETP-Taq IB在窦性心律组和新发AF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CETP-Taq IB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与新发AF无相关性,无论在维吾尔族或汉族患者中均具有一致性,提示CETP-Taq IB可能不是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梁培日,龙登毅,张应魏,朱福连,胡鸿炜[5](2016)在《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qI多态性对海南省汉族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子预警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 IB遗传多态性与海南省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及对分子预警的价值。方法纳入317例海南省汉族脑梗死患者及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对照,利用Snapshot方法检测CETP基因位点Taq IB多态性,利用SPSS21.0软件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Taq IB的B1B1、B1B2、B2B2叁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中为55.21%、34.07%及10.73%,在对照组中为45.25%、39.67%及15.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2.24%和27.76%,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65.08%和34.92%,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TP基因Taq I多态性与海南省汉族脑梗死关联性密切,有望成为脑梗死分子预警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余博先[6](2016)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T/In9基因多态性与广西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西壮族地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C>T/In9(rs289714)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象均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长期居住(居住时间>10年)的无血缘关系的个体,T2DM组: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的T2DM患者8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5. 9±9. 9)岁,男51例、女32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对照组:选择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共68例,平均年龄(52. 3±11. 4)岁,男42例、女26例,无糖尿病病史,经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测排除糖尿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对照组(68例)和T2DM组(83例)CETP基因C>T/In9多态位点基因型。由专门人员测定体质量、身高、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受试者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叁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ApoB)均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由院超声影像专业人员测定T2DM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下肢股动脉IMT。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T2DM组中SA组与非SA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各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基因计数法计算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资料以[M (QR)]表示,行秩和检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行Χ2检验,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根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T2DM组人数为83人,对照组人数为68人,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BMI、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55. 9±9.9 VS 52.3±11.4,P=0. 040 )、HDL-C (1.37±0. 31 VS 1.59±0. 3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中SA亚组(46人)与非SA亚组(37人)比较,两亚组BMI、糖尿病病程、TC、TG、HDL-C、LDL-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60. 35±9. 13 VS 50. 38±7. 93,P=0. 000)、高血压患病率(50. 0%VS24. 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2DM 患者中 CETP C>T/In9 3 种基因型(TT、CC、CT)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rs289714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对照组与T2DM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对照组:Χ2=0.644,P=0. 419; T2DM组:Χ 2=0. 306, P=0. 580),各基因型的分布具有群体代表性。3. CETP基因rs28971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T2DM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T2DM组中,SA亚组TT、CT、CC基因型分布分别为67.4%、10.9%、21.7%,非SA亚组分别为45. 9%、2. 7%、5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 367, P=0. 014)。T2DM组SA亚组与非SA亚组T、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T2DM中有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以rs289714基因型(1-TT基因型、2-CC基因型、3-CT基因型)(数字是赋值)、年龄、高血压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289714基因型、年龄是T2DMSA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0.560(0.317,0.989)、1.126 (1.054,1.203),P<0. 05]。结论1.在广西壮族地区人群中,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亚临床AS相关,基因型TT可能是损害性基因型;2.暂不能认为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有关;3. T2DM组中SA亚组与非SA亚组比较,两亚组年龄和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血压可能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王贵喜,张佳[7](2015)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D442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180例为观察组,体检科体检人员130例为对照组。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PCR-RFLP)方法检测CETP D442G的基因型,分析D442G基因型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D442G基因位点DG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GG、DD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脑梗死作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CETP D442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作为自变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叁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密度脂蛋白、DG基因型为脑梗死发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叁酯水平,脑梗死发病的保护因素可能为D442G基因DG基因型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余博先,肖常青,庞翠军,袁雁,宋琳[8](2015)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T/In9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人群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C>T/In9(rs289714)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的T2DM患者83例为T2DM组,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T2DM组C>T/In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43、0.004,P>0.05)。T2DM组SA亚组TT、CC、CT基因型分布分别为67.4%、10.9%、21.7%,非SA亚组分别为45.9%、2.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14)。T2DM组SA亚组与非SA亚组T、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2,P=0.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TP C>T/In9基因型和年龄是广西人群T2DM发生SA的影响因素〔OR(95%CI)=0.560(0.317,0.989)、1.126(1.054,1.203),P<0.05〕。结论在广西人群中,暂不能认为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有关;CETP C>T/In9基因型在T2DM SA和非SA人群中分布不同,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 SA相关,基因型TT可能是损害性基因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5年29期)

廖碧芝[9](201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 IB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是胆固醇酯逆转运(RCT)系统中的关键蛋白,在脂蛋白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报道CETP基因多态性对CETP浓度、活性及血浆HDL-c水平的影响显着,可能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以上四项均是动脉粥样硬化(AS)、CHD的独立危险因素。CETP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性的结论。目的:通过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人群、T2DM人群、T2DM并高血压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Taq IB基因的多态性,探讨Taq IB和T2DM及高血压的关系,探讨Taq IB对血脂等水平的影响,以及T2DM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象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康人群72例(A组-对照组)、T2DM人群222例(B组-T2DM组),其中包括T2DM无高血压111例,T2DM并高血压111例)进行CETP TaqIB位点的基因分析及T2DM并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探讨CETP TaqIB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各基因型与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等指标的关系,了解CETP TaqIB多态性在广西地区T2DM和高血压中可能的作用,以及T2DM并高血压的高危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及生化检查水平:T2DM组BMI{(24.97±3.18) kg/m2)高于对照组{(24.07±1.98)kg/m2},P=0.000;T2DM组收缩压(SBP){(129.09±20.29)mmHg}高于对照组{(123.46±20.18)mmHg} P=0.001:T2DM组舒张压(DBP){(79.09±13.03)mmHg}水平高于对照组{(77.00±13.67)mmHg},P=0.018;T2DM组TC{(5.40±1.29)mmol/1}、TG{1.43(0.34-19.46)mmol/1}、LDL-c{(3.36±3.72) mmol/1)均高于对照组[(5.3l±0.88)mmol/1.{1.20(0.42—5.30) mmol/1}、(3.24±0.73)mmol/1],P分别为0.001、0.020、0.009。T2DM组的低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17.6%)高于对照组(5.6%),P=0.012。2.基因分型:(1)CETP Taq IB基因型在两组均以杂合型B1B2为主,频率大于70%,B1B1次之(约19%),B2B2最少(约9%);等位基因B1(约55%)、B2频率(约45%)大致相等。(2)CETP Taq IB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75和0.984。(3)在区分性别后,无论是对照组、T2DM组,或者是合并人群,叁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32、0.635、0.682,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3、0.646、0.511;组间比较显示,无论对照组或T2DM组,男性和女性人群在CETP TaqIB基因型频率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P女=0.613。3.基因型与BMI的关系:(1)两组进一步区分为BMI<25kg2/m2(正常体重)和BMI≥25kg/m2(超重)亚组,结果显示T2DM组超重率(33.8%)高于对照组(16.7%),P=0.006。(2)无论是对照组、T2DM组,或是合并人群,正常体重和超重组在叁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2、0.496、0.891,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1、0.701、0.832;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和T2DM组正常体重人群CETP TaqIB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两组的超重人群CETP TaqIB基因型频率分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4.CETP TaqIB基因多态与血脂等水平的关系:(1)合并所有研究对象后,叁种基因型在BMI.SBP、DBP、FBG、2hPBG、Ua、TC、TG、HDL-c、 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I=0.254、PSBP=0.897、PDBP=0.462、 PFBG=0.075、P2hPBG=0.083、PUa=0.352、PTC=0.596、PTG=O.174、PHDL-c=0.496、 PLDL-c=0.919; (2)仅T2DM人群中,叁种基因型在FBG.2hPBG.HbA1C、TG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BG=0.035、P2hPBG=0.040、 PHbAlc=0.013、PTG=0.046,表现为B2B2的FBG{6.57(5.35—18.85)mmol/1}、 2hPBG{10.23(7.39—32.70)mmol/1}水平低于B1B1{8.91(5.53— 25.07)mmol/1、11.40(7.13—31.34)mmol/1}和B1B2{7.66(5.88— 30.12)mmol/1、11.45(7.28—36.25)mmol/1},B1B1的TG水平{1.57(0.45-9.06) mmol/1}高于B1B2{1.50(0.34-19.46) mmol/1}和B2B2{1.22(0.41-7.26) mmol/1}。5.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将222例T2DM患者按高血压病史有无分为无高血压组(111例)和高血压组(111例),(1)高血压组的BMI {(24.93±3.55)kg/m2}高于无高血压组{(22.95±3.15)kg/m2},P=0.000,高血压组的HbAlC{9.53(6.00-19.20)%}高于无高血压组{9.46(4.90-17.40)%},P=0.035;(2)两组在CETP TaqI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81、0.672;(3)以存在高血压为应变量(无高血压为0,有高血压为1),以性别(男性为1,女性为2)、年龄、BMI、吸烟史(无吸烟史为0,有吸烟史为1)、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ETP TaqIB基因型(B1B1为1,B1B2为2,B2B2为3)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BMI(P=0.000)、TG(P=0.034)纳入方程,CETP TaqIB基因多态未进入方程。结论:1.CETP TaqI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CETP TaqI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男性和女性、正常体重和超重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均无差异。2.2型糖尿病人群中,CETP TaqI B2B2基因携带者的血糖水平较B1B1、BIB2低,B1B1基因携带者的TG水平较B1B2、B2B2高。3.T2DM人群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较无高血压患者易合并肥胖;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BMI、TG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风险分别增加7.2%、23.9%、35.4%,CETP TaqIB基因多态与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刘欣,张明明,牛慧敏,李丽,赵荣梅[10](2014)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I405V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I405V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科首次发现有颈动脉斑块者2 756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无动脉斑块者2 10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研究对象CETP基因I405V(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按等位基因A和G的出现情况分为II、IV、VV3种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统计CETP基因多态位点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及BMI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血脂指标中TC、TG、LDL-C、家族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II、IV、VV基因型在研究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8%、19.2%、9.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0.1%、9.1%、1.0%,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着性(χ2=8.324,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发现,CETP基因I405V(A/G)多态位点G变异等位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显着的相关性(OR=8.27,95%CI=5.43~32.57,P<0.01)。结论:CETP基因I405V(A/G)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9期)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因C1444T多态性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I B多态性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汉族老年无房颤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CRP基因C1444T和CETP基因TaqI B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CPR基因C1444T基因型为CC、TT、CT基因型;CETP基因TaqI B基因型为B1B1、B1B2、B2B2基因型。两组患者之间CPR基因C1444T和CETP基因TaqI B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CPR基因C1444T和CETP基因TaqI B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人群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可能和CPR基因C1444T(T为危险因子)和CETP基因TaqI B(B1为危险因子)多态性具有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

[2].毕勇志,马芬.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3].郁秀琴.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TaqIB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

[4].方志敏,班努·库肯.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J].新疆医学.2016

[5].梁培日,龙登毅,张应魏,朱福连,胡鸿炜.胆固醇酯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qI多态性对海南省汉族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子预警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6].余博先.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T/In9基因多态性与广西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

[7].王贵喜,张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D442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

[8].余博先,肖常青,庞翠军,袁雁,宋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T/In9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人群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5

[9].廖碧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关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

[10].刘欣,张明明,牛慧敏,李丽,赵荣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I405V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TaqIB多态位点的PCR-RFLP电泳结果陇切产物电泳圈CETP基因I14A(G→A)突变位点GG基因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Exon 15 D442G突变P...中度脑出血患者CT表现轻度脑出血患者CT表现

标签:;  ;  ;  ;  ;  ;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论文_张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