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脊柱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36例脊柱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田鹏徐莹张海龙杨磊(包钢第三职工医院放射科01401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064-02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立体重建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优势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不同程度及不同骨折类型的脊柱创伤患者均行螺旋扫描,确定定位像后,再对创伤部位椎体、附件及其相邻之椎体、附件进行横断扫描,所有患者扫描完毕后均进行立体三维重建。结果压缩骨折25例,爆裂骨折7例,寰枢椎半脱位2例,齿突骨折1例,骶骨骨折1例,所有病例经平扫及三维重建后,骨折块移位方向,关节脱位以及骨折块与周围组织关系均能清晰分辨,并且对CR片未发现的附件骨折均能清晰显示,弥补了CR片的不足。证明螺旋CT平扫加三维立体重建对椎体骨折类型以及附件的骨折显示明显优于CR平片。结论CT平扫及三维立体重建的联合应用对椎体及附件的显示、分型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显示骨折块移位方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可对脊柱损伤的术前及术后的稳定性作出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脊柱创伤计算机体层摄影三维立体重建临床分析

脊柱创伤是人体中轴骨常见的损伤,是骨科常见的多发损伤,可导致脊髓及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出现截瘫症状,个别甚至受伤当时立即死亡。所以脊柱创伤属于门诊急症,骨科重症,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医生合理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通常将颈椎、胸椎、腰椎及骶尾椎及其之间的纤维、韧带、椎间盘及脊髓等合称为脊柱,然而,每节脊椎骨又有前方的椎体及后方的附件组成。所以,脊柱创伤包括椎体损伤、附件损伤、椎管内容物损伤和周围肌肉组织损伤等,螺旋CT平描加三维重建可迅速对脊柱的骨质部分损伤做出诊断,并能准确的判断损伤类型、程度、范围及骨折部位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椎体骨折及关节突骨折的骨折块移位引起的继发性椎管狭窄[1]方面,有CR平片无法达到的理想效果,从而对临床医生手术方式的确定、判断创伤的远期预后效果方面有极大的帮助。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脊柱损伤病人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的门急诊脊柱创伤病人,所有病人均进行螺旋CT平描加多方位三维立体重建,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7-55岁,平均33.8岁;创伤病史:最短10分钟,最长4周。创伤因素:车祸伤15例,跌伤14例,高空坠落伤7例,重物直接或间接打击2例。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疼痛,不能独立站立,部分病人表情痛苦伴腹胀、腹痛等。

1.2设备及扫描方法

检查使用PHILIPSBriliance螺旋CT机,常规采用平卧位扫描,每个患者均进行容积扫描,确定出病变椎体后对受伤椎体及附件进行横断扫描,扫面方向与椎体轴相垂直,采用3~5mm层厚和层间距扫描,扫描完毕后对受伤部位进行多方位三维立体重建。

2结果

椎体压缩骨折25例,其中胸12椎体压缩骨折者12例,腰1椎体压缩骨折者11例,胸7、9椎体压缩各1例,爆裂骨折7例,腰4椎体爆裂骨折4例,腰3椎体爆裂骨折3例,寰枢椎半脱位者2例,齿状突横行无移位骨折1例,骶骨骨折并向前移位者1例。

3讨论

3.1脊柱的应用解剖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起着躯干部支架的作用,解剖上分为颈、胸、腰、骶及尾椎五部分,除第一、二颈椎及骶椎形态结构与其它椎节有差别外,其余椎骨均有椎体及附件两部分组成,第一颈椎无椎体又叫寰椎,其由一个凸向前的前弓、一个凸向后的后弓及两侧的侧块构成,第二颈椎体有一向上发出的乳头状突起,称齿突,骶椎由4-5块骶骨融合为1块。椎体、椎间盘、脊髓以及上脊椎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相互连接后,按照应用力学理论,可以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2]:前柱,椎体的前2/3,纤维环的前半部分和前纵韧带;中柱:椎体的后1/3,纤维环的后半部分和后纵韧带;后柱:后关节囊,黄韧带,骨性神经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关节突。中柱和后柱包绕着脊髓、神经,该区域的损伤多累及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柱的损伤即椎体的爆裂骨折,其碎骨片和破碎椎间盘组织可以突入椎管内,损伤脊髓或神经根,因胸腰段脊柱(胸10-腰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接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骨折十分常见,本组23例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在胸腰段,而下段腰椎骨折多为爆裂骨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迅速而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脊柱,导致力量不能迅速传递,而力量聚集在下腰部而造成。

3.2螺旋CT平扫加三维立体重建在脊柱创伤方面的优势

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是引起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CT检查不用反复移动病人,进行容积扫描后可进行任意方位的数据重建,减少了脊柱创伤患者因反复搬动而造成的继发性脊髓损伤。普通的CR片能显示椎体明显的形态异常改变,而对椎体爆裂骨折、附件骨折、骶骨骨折、尾骨脱位及椎体爆裂骨折块移入椎管的深度以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程度等均无法准确显示。然而CT平扫加重建除了能显示椎体楔形变、椎体爆裂骨折的骨折块移位方向外,可弥补CR片不足,特别是对寰枢椎骨折,腰椎附件骨折能够清晰显示,进行三维重建后更能增加损伤部位的直观性,从而进一步确定脊柱的稳定性,为脊柱的创伤诊断提供三维立体解剖效果,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3.3CT检查的临床意义

脊柱损伤患者的预后依靠损伤平面,损伤类型的正确定位,对脊柱的稳定性及脊髓受累的程度的了解,是临床治疗效果及判断远期预后的关键。不稳定性骨折的诊断:(1)损伤累及三柱中的两柱或两柱以上者,特别是中后柱的骨折。(2)爆裂骨折等导致的骨性椎管变形狭窄;(3)骨折明显脱位或较严重的折弯畸形者。不稳定性骨折多伴随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当椎体骨折移位超过25%时,脊柱所有韧带均已断裂,常有硬脊膜撕裂,临床上出现瘫痪[3]。CT检查,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短,立体三维重建技术使椎管和脊髓损伤情况显示更为清晰。

4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扫描加立体三维重建技术对骨性椎管情况、脊髓受压程度以及脊柱稳定性能正确做出评价,提高了脊柱骨折诊断正确性,CT平扫加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三柱解剖结构,对脊柱创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同时可观察周围结构有无改变。因此CT对脊柱外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以作为脊椎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琼华,肖文莲,罗光华,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J].华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2):195-197.

[2]吴在德,吴肇汉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2006:826.

[3]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8.

标签:;  ;  ;  

36例脊柱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