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态氮含量论文-王亚,张换换,段燕燕,文雯,王江丽

硝态氮含量论文-王亚,张换换,段燕燕,文雯,王江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态氮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小麦,施氮量,产量,土壤硝态氮

硝态氮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张换换,段燕燕,文雯,王江丽[1](2019)在《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中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不同施氮量处理(667 m2分别施0 kg、24 kg、32 kg氮肥,用代码Nw0、Nw1、Nw2表示),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分别取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硝态氮含量,并在小麦收获时进行考种、测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处理2(667 m2施24 kg)的小麦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560.12 kg;在0~60 cm土层中,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为Nw2> Nw1> Nw0,且叁个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综上,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667 m2的适宜施氮量为24 kg。(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惠海滨,盛萍萍[2](2019)在《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施肥工艺的改进下,农作物生产不断呈现出规模化和高产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以希冀给予广大小麦种植工作者一些可行的帮助和指导,进而促进我国小麦产量的提高,并为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郭文淼,何烈汤,张金尧,辛宇,汪洪[3](2019)在《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硫酸肼还原比色法测定水中硝态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酶标仪)这一多通道光学系统的分光光度计,结合硫酸肼还原比色法,建立了酶标仪-硫酸肼还原比色法批量测定水中硝态氮的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NO-3-N质量浓度0.01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0%~109.8%之间,该方法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的硝态氮结果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方程为Y(连续流动分析仪)=1.153X(酶标仪-硫酸肼还原比色法)-0.255,相关系数R=0.987**(n=29,P<0.01)。4个水样重复6次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酶标仪)-硫酸肼还原比色法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可用于快速批量测定水中硝态氮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3期)

董环,娄春荣,王秀娟,赵颖,何志刚[4](2019)在《氮、钾运筹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施肥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质量安全和土壤环境,因此,开展设施番茄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方案的研究,对区域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番茄新品种辽粉185为试验材料,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设计,探讨氮、钾配合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氮和钾施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氮施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随钾施入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氮、钾施入水平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均为先促进后抑制,通过回归模型获得番茄最高产量的氮、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323.6 kg/hm~2和377.0 kg/hm~2。采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的结果表明,氮是影响番茄产量、质量安全和环境的重要因素,氮投入142.9~285.7 kg/hm~2可作为区域设施番茄栽培决策施肥的参考区间。(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殷全玉,李阳,张玉兰,王生才,方明[5](2019)在《生物质炭与土质互作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生物质炭改良植烟土壤的技术途径,在玻璃温室内,用蒸渗仪种植烟草,研究不同炭化温度(360℃、500℃)的生物质炭与土质(壤土和砂土)互作对植烟土壤0~3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及土壤-烟株体系氮素表观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施用低温炭(360℃)和高温炭(500℃)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0.58%和8.97%,低温炭比高温炭对硝态氮的持留效果更好;②低温炭对土壤硝态氮的持留作用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而高温炭主要发生在10~2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高38.39%和7.37%,均达到显着水平;③施加低温炭后壤土和砂土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6.09%和29.18%,可见施加低温炭对砂土保肥效果的提升高于壤土;而施加高温炭后壤土和砂土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03%和4.97%,可见施加高温炭对壤土保肥效果的提升高于砂土;④施用生物质炭能减少土壤-烟株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量,低温炭比高温炭效果更好。各处理(壤土施化肥+低温炭、壤土施化肥+高温炭、砂土施化肥+低温炭、砂土施化肥+高温炭)分别较各自常规施肥对照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减少40.27%、34.10%、68.72%和54.05%,均与对照差异显着。因此,施用生物质炭能增强土壤对硝态氮持留效果,减少土壤-烟株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量,低温炭比高温炭效果更显着,为生物质炭在植烟土壤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荣荣,黄振,刘雅文,吕爽,孙好芬[6](2019)在《小清河中下游水体中硝态氮含量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小清河中下游水体中硝态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在2017年5月、8月、11月和2018年3月份分别采集10个点的水样,利用光学分析法进行硝态氮含量测定,实验数据表明,小清河中下游水体中硝酸盐氮的含量均未超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洪钟,王晓峰,李金才,刘景秀,李小平[7](2019)在《施氮量对设施黄瓜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设施农业上的蔬菜产量较大,远销北京、沈阳、天津等地,蔬菜生产在全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全市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粗放式大水大肥的管理方式,造成了氮肥利用率低,蔬菜品质差。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氮肥用量与不同耕层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及蔬菜中硝态氮的含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施肥量,特在黄瓜上进行试验,以期为进一步指导农户合理施肥提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1期)

米娜瓦尔·艾买提,石强,张晓宏,郭刚[8](2018)在《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产量、氮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新饲玉13号’为材料,研究在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体系下的复播青贮玉米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施氮水平(N1:104.4 kg/hm~2,N2:174.0 kg/hm~2,N3:243.6 kg/hm~2,N4:313.2 kg/hm~2,N5:382.8 kg/hm~2),以未施氮为对照(CK),分析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植株干物质重、氮含量、氮累积量和鲜草产量呈增加趋势,而青贮玉米的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收获期在0~100 cm土层内,不同施氮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但施氮量大于243.6 kg/hm~2时,土层深度100 cm处硝态氮大量积累,有向下淋洗的风险。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青贮玉米鲜草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4 kg/hm~2,经济施氮量为238 kg/hm~2。(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洋,盛海彦,张荣,胥婷婷,年广兰[9](2018)在《缓释复混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青海省山旱区马铃薯发展的新途径,研究了缓释复混肥料对地膜覆盖马铃薯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 050 kg·hm~(-2)缓释复混肥(RZ70)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47 240 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NXG)处理增产2 175 kg·hm~(-2),增产率为4.83%;较马铃薯专用肥(MZY)处理增产5 085 kg·hm~(-2),增产率为12.06%。马铃薯从苗期到成熟期,农民习惯施肥(NXG)和马铃薯专用肥(MZY)处理显着提高了0~100 cm各土层硝态氮的含量,1 050 kg·hm~(-2)缓释复混肥(RZ70)处理显着降低了0~100 cm各土层硝态氮的含量。马铃薯生长季0~10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在团棵期出现了一个峰值,且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发育,0~10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差异逐渐减小,至成熟期趋于稳定并降至最低。农民习惯施肥(NXG)处理下,马铃薯整个生育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呈现降低的趋势;除了习惯施肥(NXG),马铃薯整个生育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一致。1 050 kg·hm~(-2)缓释复混肥(RZ70)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了53.70%。较农民习惯施肥(NXG),增幅为3.38%~40.85%;较马铃薯专用肥(MZY)施肥处理,增幅为5.01%~33.25%。该结果可为缓释复混肥料在青海省马铃薯种植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魏光辉,汪昌树,杨鹏年[10](2018)在《焉耆盆地绿洲区承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IS与地统计学原理,使用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研究焉耆盆地绿洲区承压水硝态氮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灌溉水硝态氮数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块金效应值为1.16,变程为0.198 km,空间相关性较弱;饮用水硝态氮数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块金值为0.26,变程达1.58 km,空间相关性较强;承压水硝态氮数据同样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块金效应为0.53,变程为0.138 km,空间相关性中等;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承压水硝态氮含量分布图,可更直观地了解研究区地下水硝态氮分布。(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硝态氮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施肥工艺的改进下,农作物生产不断呈现出规模化和高产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以希冀给予广大小麦种植工作者一些可行的帮助和指导,进而促进我国小麦产量的提高,并为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态氮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张换换,段燕燕,文雯,王江丽.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

[2].惠海滨,盛萍萍.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3].郭文淼,何烈汤,张金尧,辛宇,汪洪.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硫酸肼还原比色法测定水中硝态氮含量[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4].董环,娄春荣,王秀娟,赵颖,何志刚.氮、钾运筹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5].殷全玉,李阳,张玉兰,王生才,方明.生物质炭与土质互作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6].张荣荣,黄振,刘雅文,吕爽,孙好芬.小清河中下游水体中硝态氮含量调查[J].山东化工.2019

[7].洪钟,王晓峰,李金才,刘景秀,李小平.施氮量对设施黄瓜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19

[8].米娜瓦尔·艾买提,石强,张晓宏,郭刚.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产量、氮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

[9].张洋,盛海彦,张荣,胥婷婷,年广兰.缓释复混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10].魏光辉,汪昌树,杨鹏年.焉耆盆地绿洲区承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异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  

硝态氮含量论文-王亚,张换换,段燕燕,文雯,王江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