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麟
摘要:反思教学近年来在国际教育界备受重视,在我国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熟悉。本文从反思教学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专业化
作者简介:王天麟,任教于江西省寻乌中学。
人之反思,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种文明程度和个体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古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之言,今有“反省”“检讨”和“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识关于元科学研究的一种理念与方法,后来移植于教育教学,便产生了反思性教学。笔者认为这种移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标志。
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众说不一。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是“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于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那么,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遥想,而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为,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不迷信、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也是体现一位英语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方。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大方等等。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使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的反思能力就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回忆、与学生交谈、与同行探讨等来获得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看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是什么,它是否符合目前所倡导的理论,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
1.反思后记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备课和上课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其合理性在课堂实践中获得检验。因此,在一节课结束后,即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反思法、专题反思法、过程反思法、因果反思法、辩证反思法、评价性反思法、技巧反思法、回头看反思法等。
2.相互探讨
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课后,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提出建议,对课堂中的情景进行热烈而细致的讨论。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发现自己平常没有意识到的不足。
3.行动研究
教学中,有些问题常常并不是教师的个体反思、讨论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要弄清楚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需要教师与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这种反思方法称为行动研究法。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研究探索活动这种相互交换意见、取长补短的合作,使得教学工作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工作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研究的基础和来源,研究的成果又将进一步提高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教学反刍。以往的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过程系统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回自我,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成长为一名“理智型”的教学研究者。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发挥校本培训功能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0(7).
[2]贺玉兰.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02(7).
[3]邬春芹.美国反思型教师准备计划的五种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2).
[4]王晓雷.如何使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J].天津教育,2005(8).
[4]王玮.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2).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中学
邮政编码:342200
TheCultivationofTeachers’ReflectiveAbilityin
NewCurriculumEnglishTeaching
WANGTianling
Abstract:ReflectiveteachinghasreceiviedmoreattentionintheinternationaleducationalcircleinrecentyearsandisfamiliartoteachersinChina.Thispapertalksaboutcultivatingteachers’reflectiveabilityinteachingpracticesstartingofffromreflectiveteachingtheoryandbasedontheaothor'steachingpractices,thus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
Keywords:teachingmethods;teachingreflection;prof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