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能量论文-龚珺夫,李占斌,李鹏,任宗萍,杨媛媛

径流能量论文-龚珺夫,李占斌,李鹏,任宗萍,杨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径流能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径流,侵蚀,土壤,SWAT模型

径流能量论文文献综述

龚珺夫,李占斌,李鹏,任宗萍,杨媛媛[1](2017)在《基于SWAT模型的延河流域径流侵蚀能量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侵蚀力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等流域土壤侵蚀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侵蚀动力因子,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径流侵蚀功率可以更充分地反映地表水力侵蚀动力的综合作用。分析径流侵蚀功率的空间分布,以期从能量的角度阐明流域侵蚀的分布情况,研究流域空间侵蚀的特征。该研究运用SWAT模型在延河流域的模拟结果,将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推广到年尺度,提出年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并研究年径流侵蚀功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延河流域年径流侵蚀功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支流大、干流小;上游大、下游小"的特点;将子流域出口断面控制面积作为空间尺度因子,与径流侵蚀功率拟合,呈幂函数关系,空间尺度效应阈值在155 km2;将子流域出口断面以上河长作为空间尺度因子,与径流侵蚀功率拟合,呈指数函数关系,且干、支流的空间尺度效应不同。研究结果从能量角度阐明了延河流域水力侵蚀动力的空间分布,为在延河流域不同地区进行针对性的水土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3期)

张乐涛[2](2016)在《基于侵蚀能量的径流输沙尺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尺度问题在流域地貌过程及水土过程模拟中具有重要意义,坡面/流域系统含沙水流对土壤侵蚀及泥沙输移与沉积的影响、不同尺度间水沙关系尚未明确,基于事件的流域径流侵蚀输沙过程的尺度效应亟待深入研究。解析不同时空尺度的洪水径流过程、输沙过程及其与相应侵蚀能量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径流调控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和科学布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提升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和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岔巴沟为例,以该流域团山沟坡面系统二号、叁号、四号、七号、九号、十二号径流场及团山沟、蛇家沟、曹坪叁个水文站1959—1969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和能量的观点,综合运用水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非治理近自然条件下坡面系统及流域系统径流侵蚀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及不同类型洪水径流驱动下的泥沙输出与侵蚀能量的流动变化过程,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洪水过程线,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将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洪水径流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阐明了流域不同尺度不同类型洪水径流过程的侵蚀产沙响应特征。由集流坡面至流域汇流系统,洪水径流过程类型的复杂性随尺度的增加而降低,多变的水沙关系也愈趋于稳定,输沙量愈来愈受洪水径流量的控制,主要泥沙变量(输沙模数、径流含沙量)的变异性及含沙水流的空间尺度效应均呈降低趋势,对下游径流输沙的影响也逐渐变得有限;水沙关系改变引起的最大增沙效应随尺度和径流总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全坡面(790%),团山沟毛沟(78%),蛇家沟支沟(22%),岔巴沟主沟(64%);坡面系统主要泥沙变量随尺度增加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径流侵蚀输沙过程的非线性规律在全坡面尺度开始明显;进入流域系统后,泥沙输出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趋于单一,径流侵蚀链内高含沙水流含沙量、尺度内及尺度间水沙关系均表现出空间上的独立性(不变性)。2.基于侵蚀输沙过程的径流动力及能量参数分析,建立了坡面系统及流域系统不同空间尺度基于事件的水沙关系和尺度间水沙关系,证明了不同尺度集水区水沙关系的径流参数有效性因泥沙变量不同而异。坡面系统次洪水过程的水沙关系及尺度间水沙关系中径流参量(径流量、洪峰流量、径流深、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径流能量因子、单位径流能量因子、水流能量因子)的有效性因不同的泥沙变量而不同,径流总量可用以描述输沙量的变化,水流剪切力可用以描述输沙模数的变化,水流功率可用以描述平均含沙量及最大含沙量的变化,描述水沙关系的方程主要有线性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叁种函数形式。流域系统径流侵蚀链不同尺度内及尺度间含沙量的变化与主要径流参量呈对数函数关系,输沙量及其变化与主要径流参量呈线性关系和幂函数关系;水流剪切力对于描述流域系统的径流输沙过程的适用性降低,水流能量参数则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其中,改进的水流能量因子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为更好地描述径流侵蚀输沙过程,针对中小型产沙事件泥沙估算的预测变量应当引入表征径流量(深)和径流强度的参数。3.基于坡面系统及流域系统洪水径流侵蚀输沙的尺度效应分析,阐明了不同尺度集水区洪水流量迭加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调控机制。坡面系统不同尺度间(顺坡)输沙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径流总量的变化。一般地,每增加1m3径流总量可使输沙量增加近0.77t(顺坡),而洪峰流量每增加1m3/s可使输沙量增加402t(顺坡);欲消除坡面系统不同空间尺度输沙量的尺度效应,则需将对应的单位径流能量比调减至1.8以下,或将相应的径流能量差减控至56.5m6/s以下。流域系统径流侵蚀链中,洪峰流量反映了侵蚀链内的径流变率,是造成不同空间尺度径流侵蚀输沙显着差异的重要因素。洪峰流量迭加的增沙作用是相同条件下的径流量增沙作用的875倍以上(顺流);欲消除上下游之间输沙量的尺度效应,则需将对应的洪峰流量比调减至5‰以下,或将对应的径流能量比调减至600以下。4.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和侵蚀能量的观点,构建了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洪水径流过程的侵蚀能量参数,对洪水径流驱动的含沙量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次洪水过程的能量参数构建主要以径流深、瞬时流量、洪峰流量(最大流量)、平均流量、径流变率等径流参量为基础,侵蚀能量参数的结构受洪水径流过程的影响并具有尺度依赖性。由全坡面尺度到流域系统,随尺度的延伸,参数的复杂性降低。径流含沙量与次洪水过程的能量参数主要呈幂函数关系或对数函数关系。基于流量(包括瞬时流量、平均流量、最大流量和径流变率)和径流深的不同侵蚀功率指标(有效径流侵蚀功率、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侵蚀功率)能够反映径流量的累加效应及流量的瞬时作用强度,在全坡面及毛沟尺度的水沙传递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适用性。5.基于不同尺度水沙传递关系的演变分析,阐明了水沙关系对侵蚀输沙过程的制约作用。塑造协调水沙关系是水沙综合调控的重点,消减侵蚀能量、切断能量流动的连通性是实现水沙调控的关键。坡面系统的径流侵蚀防治应致力于控制侵蚀形态的演变和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抑制不同类型洪水“自我调节”过程的增沙效应,实现稳定的水沙关系和低输出平衡;流域水沙调控应基于过程,通过调节洪水过程切断高含沙水流的连通性、消减径流侵蚀力,破坏既有水沙关系的稳定性,消除恒定的泥沙输出条件,建立新平衡。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生态水文效益的综合评价亦应基于过程,洪水径流过程调控引发的间接效应不应忽视,即由径流量减小引起的直接减沙(显式效益)和由调节洪水径流过程导致水沙关系变化引起的间接减沙(隐式效益)应分别进行量化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刊2016-05-01)

华亚[3](2016)在《降雨能量特征与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水体污染状况愈加严重,当工农业的点源污染被逐步控制之后,城市水环境质量并未得到显着的提高,这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而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则是非点源污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迁移规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天津地区十几场天然降雨进行了观测及雨滴谱采样,分析并得到天津地区天然降雨的能量特征,包括雨滴谱函数、雨滴终点速度和降雨动能。参照天然降雨的能量特征,自行设计了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通过大量的试验对该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对该装置降雨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比天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同时,利用针管式人工降雨装置,对模拟污染物氯化钠进行人工降雨冲刷实验,获取不同初始条件下污染物的冲刷迁移规律,并对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初期冲刷效应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天津地区的降雨类型可分为普通型降雨和阵雨型降雨,其雨滴大小分布满足Best分布公式,其雨滴谱函数如下所示:普通型降雨:阵雨型降雨:2、降雨雨强和雨滴中数直径和降雨动能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降雨雨强的增大,其雨滴中数直径和降雨动能均随之增加,其具体对应关系如下:3、本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具有模拟天然降雨叁大特征的功能,对该降雨装置进行测试分析,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与稳定性测试、降雨均匀性和雨滴终点速度。试验证明该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各项性能稳定、可靠,获取的降雨强度、降雨均匀性等降雨特性满足实验要求,可以得到了理想的降雨效果。4、雨强、坡度、降雨动能和污染物初始强度对污染物的冲刷迁移过程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雨强和坡度对污染物的冲刷过程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增大雨强和坡度可以迅速产流,并增加稳定径流量的水量。降雨动能和污染物初始强度对污染物的冲刷迁移过程相对有限。5、按照初期冲刷效应的有关定义,水泥、道路砖和透水砖叁个下垫面均可发生初期冲刷效应。同一下垫面,随着雨强、坡度的增大,其MFFn值增加幅度较大;降雨动能和污染物初始强度虽可增大MFFn值的大小,但增长幅度较为有限,说明降雨动能和污染物初始强度虽可加快污染物的迁移速率,但是其影响力较弱。6、水泥、道路砖、透水砖和草地对污染物冲刷效率的大小顺序为水泥﹥道路砖﹥透水砖﹥草地,随着透水性能的增加,污染物冲刷效率的大小逐渐减弱,说明水泥和道路砖两个不透水下垫面对污染物的冲刷效率较高,更易在径流初期产生严重的初期冲刷效应。控制水泥、道路砖下垫面前10%的径流量可以控制90%以上的污染负荷,控制透水砖下垫面前20%的径流量可以控制80%的污染负荷,控制草地前30%的径流量仅能控制60%以上的污染负荷。因此可知,水泥和道路砖等不透水下垫面更适合采用截流措施来控制污染负荷。7、水泥和道路砖下垫面与冲刷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而透水砖和草地与冲刷模型的拟合度相对较低,说明该指数模型更适合于不透水下垫面,不适用于透水下垫面,这主要是因为透水下垫面的条件更为复杂,污染物的冲刷过程更为繁琐。(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张璐,雷孝章,孙林博,孙菊英,赵璐[4](2015)在《不同植被密度下坡面径流能量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坡面水蚀规律,并从根本上研究水土保持机理,通过室内水槽试验模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坡面径流在坡面上的能量变化。分析了自然种植密度下5个坡位处径流断面能量随坡长、流量、坡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断面能量在4种坡度、3种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下(单排行带式、加密平均分布行带式及加密间隔分布行带式)的变化特点,得出不同坡度、流量条件下合理的种植方式。为水土侵蚀防护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5年10期)

魏霞,李勋贵,李占斌[5](2014)在《黄土凸型复合坡面径流能量变化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室内凸型复合坡面进行2种不同流量(6,8L/min)的放水冲刷试验,对凸型复合坡面的径流能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流量的径流能量和径流动能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径流能量随断面远离坡顶呈下降趋势,径流动能总体呈增大趋势,但变化规律较为复杂;随着径流流程的增加,径流能量急剧下降,当径流进入复合坡面的下坡后,这种趋势更显着。(2)径流能耗随断面位置的增加不断增加,不同流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随着径流流程的增加,能耗呈明显增加趋势,当径流进入复合坡面的下坡面后,这种趋势更显着。(3)复合坡面径流势能远大于径流动能,径流能量消耗过程与侵蚀产沙量过程的变化基本一致,并建立了产沙量和能耗之间的相关方程。(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雅琴,钟平安,张卫国,刘烨,张阳[6](2013)在《梯级水电站能量复核中径流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梯级水电站中各水库建设期不同步、水库建设引起流域产汇流机制变化、上下库调蓄影响及理论调节计算与实际运行方式不一致等问题,以万安溪—白沙梯级水电站能量复核为例,提出梯级入库径流资料插补、建库前后一致性分析与修正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万安溪—白沙梯级水电站修正处理后的径流系列与未处理的径流系列计算得到的能量指标存在差异,修正后的保证出力相对于修正前的减少0.813%、多年平均电能增加0.540%。(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魏霞,丁永建,李勋贵,李占斌[7](2013)在《坡沟侵蚀系统径流能量变化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沟侵蚀系统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室内坡沟侵蚀系统进行两种不同流量(6L/min和8L/min)的放水冲刷试验,对坡沟侵蚀系统的径流能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坡沟侵蚀系统的径流能量随着流量的增大均有增大的趋势;坡沟系统中径流动能沿程呈现波动式的增大趋势,在进入沟坡以后增加速度变快,坡沟系统的径流势能的变化与动能的变化相反;且坡沟侵蚀系统中的势能远大于动能。(2)相同流量下,坡沟径流能耗沿程有增大趋势,而且在进入沟坡以后,增加的速度加快;随着冲刷流量的增大,径流能耗呈现出增长的趋势。(3)冲刷条件下,径流能量消耗过程与侵蚀产沙量过程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建立了侵蚀量与能耗之间的相关方程。本研究拓宽了黄土高原坡沟侵蚀系统水力侵蚀过程机理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坡沟侵蚀系统侵蚀产沙量的定量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1-15)

乔鹏,秦艳,刘志辉[8](2011)在《基于能量平衡的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DIS影像数据提取的积雪特征及T639L60气象预报场数据在WRF模式中的运行结果作为驱动,构造了一个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融雪径流模型,将该融雪模型应用在天山北坡军塘湖河流域,对2010年径流模拟预报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分析显示:模型对雪深、雪水当量及融雪径流的模拟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对提高融雪水资源管理效率及对融雪洪水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1年03期)

李光录,吴发启,庞小明,赵小风[9](2008)在《泥沙输移与坡面降雨和径流能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导致土壤侵蚀的降雨和径流能量出发,提出了基于物理学原理的降雨能和径流能的概念,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泥沙输移与降雨和径流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坡面薄层径流泥沙剥蚀量随着地表坡度、降雨能和径流能的增加而增加,雨滴击溅作用下泥沙剥蚀量远远大于无雨滴击溅作用时泥沙剥蚀量;薄层水流泥沙浓度随着坡度和降雨能的增加而增加,当坡度和降雨能一定时,泥沙浓度随着径流能的增加而减小;降雨扰动系数与降雨和径流能的比值按照对数关系增长,在相同坡度下,当降雨能一定时,降雨扰动系数随着径流能的增加而减小,当径流能一定时,降雨扰动系数随着降雨能的增加而增加。降雨能是导致泥沙剥离的本质,径流能是泥沙搬运的动力。(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6期)

万星,唐天国,乐丰[10](2008)在《小波能量谱在流域径流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径流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变化复杂,仅凭观测站统计数据难以发现其演变规律。将流域时序径流曲线进行Morlet小波分解,提取分解后的近似和细节部分,再将其用FFT技术变换到能量频域,以期发现流域径流模型的变化规律,为该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对叁峡流域径流数据的Morlet小波分解后,能找到其合理的演变规律,为叁峡库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08年11期)

径流能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尺度问题在流域地貌过程及水土过程模拟中具有重要意义,坡面/流域系统含沙水流对土壤侵蚀及泥沙输移与沉积的影响、不同尺度间水沙关系尚未明确,基于事件的流域径流侵蚀输沙过程的尺度效应亟待深入研究。解析不同时空尺度的洪水径流过程、输沙过程及其与相应侵蚀能量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径流调控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和科学布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提升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和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岔巴沟为例,以该流域团山沟坡面系统二号、叁号、四号、七号、九号、十二号径流场及团山沟、蛇家沟、曹坪叁个水文站1959—1969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和能量的观点,综合运用水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非治理近自然条件下坡面系统及流域系统径流侵蚀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及不同类型洪水径流驱动下的泥沙输出与侵蚀能量的流动变化过程,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洪水过程线,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将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洪水径流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阐明了流域不同尺度不同类型洪水径流过程的侵蚀产沙响应特征。由集流坡面至流域汇流系统,洪水径流过程类型的复杂性随尺度的增加而降低,多变的水沙关系也愈趋于稳定,输沙量愈来愈受洪水径流量的控制,主要泥沙变量(输沙模数、径流含沙量)的变异性及含沙水流的空间尺度效应均呈降低趋势,对下游径流输沙的影响也逐渐变得有限;水沙关系改变引起的最大增沙效应随尺度和径流总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全坡面(790%),团山沟毛沟(78%),蛇家沟支沟(22%),岔巴沟主沟(64%);坡面系统主要泥沙变量随尺度增加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径流侵蚀输沙过程的非线性规律在全坡面尺度开始明显;进入流域系统后,泥沙输出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趋于单一,径流侵蚀链内高含沙水流含沙量、尺度内及尺度间水沙关系均表现出空间上的独立性(不变性)。2.基于侵蚀输沙过程的径流动力及能量参数分析,建立了坡面系统及流域系统不同空间尺度基于事件的水沙关系和尺度间水沙关系,证明了不同尺度集水区水沙关系的径流参数有效性因泥沙变量不同而异。坡面系统次洪水过程的水沙关系及尺度间水沙关系中径流参量(径流量、洪峰流量、径流深、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径流能量因子、单位径流能量因子、水流能量因子)的有效性因不同的泥沙变量而不同,径流总量可用以描述输沙量的变化,水流剪切力可用以描述输沙模数的变化,水流功率可用以描述平均含沙量及最大含沙量的变化,描述水沙关系的方程主要有线性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叁种函数形式。流域系统径流侵蚀链不同尺度内及尺度间含沙量的变化与主要径流参量呈对数函数关系,输沙量及其变化与主要径流参量呈线性关系和幂函数关系;水流剪切力对于描述流域系统的径流输沙过程的适用性降低,水流能量参数则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其中,改进的水流能量因子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为更好地描述径流侵蚀输沙过程,针对中小型产沙事件泥沙估算的预测变量应当引入表征径流量(深)和径流强度的参数。3.基于坡面系统及流域系统洪水径流侵蚀输沙的尺度效应分析,阐明了不同尺度集水区洪水流量迭加的侵蚀输沙效应及其调控机制。坡面系统不同尺度间(顺坡)输沙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径流总量的变化。一般地,每增加1m3径流总量可使输沙量增加近0.77t(顺坡),而洪峰流量每增加1m3/s可使输沙量增加402t(顺坡);欲消除坡面系统不同空间尺度输沙量的尺度效应,则需将对应的单位径流能量比调减至1.8以下,或将相应的径流能量差减控至56.5m6/s以下。流域系统径流侵蚀链中,洪峰流量反映了侵蚀链内的径流变率,是造成不同空间尺度径流侵蚀输沙显着差异的重要因素。洪峰流量迭加的增沙作用是相同条件下的径流量增沙作用的875倍以上(顺流);欲消除上下游之间输沙量的尺度效应,则需将对应的洪峰流量比调减至5‰以下,或将对应的径流能量比调减至600以下。4.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和侵蚀能量的观点,构建了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洪水径流过程的侵蚀能量参数,对洪水径流驱动的含沙量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次洪水过程的能量参数构建主要以径流深、瞬时流量、洪峰流量(最大流量)、平均流量、径流变率等径流参量为基础,侵蚀能量参数的结构受洪水径流过程的影响并具有尺度依赖性。由全坡面尺度到流域系统,随尺度的延伸,参数的复杂性降低。径流含沙量与次洪水过程的能量参数主要呈幂函数关系或对数函数关系。基于流量(包括瞬时流量、平均流量、最大流量和径流变率)和径流深的不同侵蚀功率指标(有效径流侵蚀功率、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侵蚀功率)能够反映径流量的累加效应及流量的瞬时作用强度,在全坡面及毛沟尺度的水沙传递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适用性。5.基于不同尺度水沙传递关系的演变分析,阐明了水沙关系对侵蚀输沙过程的制约作用。塑造协调水沙关系是水沙综合调控的重点,消减侵蚀能量、切断能量流动的连通性是实现水沙调控的关键。坡面系统的径流侵蚀防治应致力于控制侵蚀形态的演变和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抑制不同类型洪水“自我调节”过程的增沙效应,实现稳定的水沙关系和低输出平衡;流域水沙调控应基于过程,通过调节洪水过程切断高含沙水流的连通性、消减径流侵蚀力,破坏既有水沙关系的稳定性,消除恒定的泥沙输出条件,建立新平衡。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生态水文效益的综合评价亦应基于过程,洪水径流过程调控引发的间接效应不应忽视,即由径流量减小引起的直接减沙(显式效益)和由调节洪水径流过程导致水沙关系变化引起的间接减沙(隐式效益)应分别进行量化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流能量论文参考文献

[1].龚珺夫,李占斌,李鹏,任宗萍,杨媛媛.基于SWAT模型的延河流域径流侵蚀能量空间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7

[2].张乐涛.基于侵蚀能量的径流输沙尺度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

[3].华亚.降雨能量特征与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

[4].张璐,雷孝章,孙林博,孙菊英,赵璐.不同植被密度下坡面径流能量变化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5

[5].魏霞,李勋贵,李占斌.黄土凸型复合坡面径流能量变化特征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

[6].李雅琴,钟平安,张卫国,刘烨,张阳.梯级水电站能量复核中径流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3

[7].魏霞,丁永建,李勋贵,李占斌.坡沟侵蚀系统径流能量变化特征试验研究[C].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13

[8].乔鹏,秦艳,刘志辉.基于能量平衡的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J].水文.2011

[9].李光录,吴发启,庞小明,赵小风.泥沙输移与坡面降雨和径流能量的关系[J].水科学进展.2008

[10].万星,唐天国,乐丰.小波能量谱在流域径流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水力发电.2008

标签:;  ;  ;  ;  

径流能量论文-龚珺夫,李占斌,李鹏,任宗萍,杨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