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玉[1]2004年在《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分布及生存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状态, 由于其发生率高而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本研究以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与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 对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 舌脉 ,证候分布以及亚健康状态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研究 ,在以下方面获得了初步结果:1. 亚健康状态者在躯体症状方面主要表现为: 畏热 ,畏冷 ,疲乏, 身痛, 自汗 ,记忆差,咽干 ,入睡难, 饭后困倦, 头昏沉 ,易怒 ,眼干, 睡眠质量低 ,多梦; 情志方面表现为:易怒, 紧张, 思虑; 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 工作效率下降, 生活满意度下降, 身体疼痛多发生在腰部 ,颈肩部 ,关节, 头两侧, 胃脘部, 以酸痛, 隐隐作痛, 胀痛 ,按压后减轻,遇冷加重为主 .亚健康状态者的舌质以舌红 ,舌淡 ,舌边齿痕居多, 舌苔以薄黄, 黄腻,白腻多见, 脉象则滑, 细, 沉 ,弦 ,数的发生率最高.2. 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依次为 ,经气不利, 心脾两虚 ,湿热内蕴, 心气虚, 肝郁化火,肝热脾虚 ,脾气虚, 火热炽盛 ,脾虚夹湿, 痰气互结, 津气亏虚 ,肝郁脾虚 ,气虚, 胆经郁热 ,肾气虚, 肝气郁结, 寒滞经脉, 肝郁肾虚, 肝火上炎 ,气阴两亏等 .亚健康证候病性以虚为主; 病理因素以虚 ,郁 ,湿 ,热为主; 病位涉及心, 脾, 肝.3. 亚健康状态者的生存质量综合分值平均为78分, 高于平均分者占62.1%, 低于平均分者占37.9%, 亚健康状态者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生理领域, 社会领域 ,心理领域, 环境领域. 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干预方案及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同时, 为探讨中医基本证候的特征及定量化采集四诊信息奠定基础.
李霞[2]2015年在《艾灸不同穴位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的干预作用及其内分泌机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观察艾灸不同穴位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内分泌机制,以期筛选出最佳穴位,为社区和家庭推广应用艾灸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招募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并判定为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女性以及南京仙林社区招募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为志愿者,按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为依据收集90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分3个组平行进行,分别为艾灸关元组(关元组)、艾灸肾俞组(肾俞组)和艾灸叁阴交组(叁阴交组)每组各30例。取清艾条将一端点燃,按组别分别对准不同的施灸穴位进行温和灸,距离皮肤以2-3cm,每穴15min,每日施灸1次。5次为一疗程,各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4个疗程,计30日。以"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观察艾灸叁个不同穴位对研究对象躯体症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采用dx800贝克曼分析仪检测分析各组间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的血清含量,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对照和治疗后组间比较。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研究结果:(1)3个疗程后,艾灸叁个不同穴位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躯体症状,包括潮热、口疮、腹胀、身痛皆有明显改善(P<0.05);关元组对疲乏、胸闷、口苦等躯体症状疗效也显着(P<0.05),叁阴交组对头昏亦有明显效果(P<0.05),肾俞组还可明显改善疲乏、眼酸胀、气短、口苦(P<0.05);对口苦程度的改善,关元组优于叁阴交组,对腹胀程度的改善关元组优于肾俞组(P<0.05)。(2)艾灸叁组皆可提高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睡眠质量,改善入睡困难(P<0.05);叁阴交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改善多醒、睡眠不好后综合征和白天打盹(P<0.05);艾灸肾俞组除可提高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睡眠质量,改善入睡困难、多醒、睡眠不好后综合征和白天打盹等表现外,还可改善早醒和多梦(P<0.05);对多醒程度的改善叁阴交组优于肾俞组(P<0.05)。(3)艾灸叁组皆可改善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生存质量,关元组对四个领域皆有改善作用,而叁阴交组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改善明显,肾俞组对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改善明显;关于各组生存质量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改善程度比较,对社会关系领域改善程度关元组优于肾俞组,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4)艾灸叁组对雌二醇(E2)均有改善作用(P<0.05),关元组除对雌二醇(E2)有改善作用,对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皆有改善作用(P<0.05);叁阴交组仅对雌二醇(E2)和孕酮(P)有改善作用;肾俞组除睾酮(T)外对其他五项均有改善作用(P<0.05)。研究结论:艾灸关元组、叁阴交组和肾俞组可不同程度改善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躯体症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且不同穴位能改善的症状有所不同:艾灸关元组对改善疲乏、胸闷、口苦(躯体症状),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疗效显着;艾灸叁阴交组对改善头昏(躯体症状),入睡困难、多醒、睡眠不好后综合征、白天打盹(睡眠质量)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疗效明显;艾灸肾俞组对改善疲乏、眼酸胀、气短、口苦(躯体症状),入睡困难、多醒、睡眠不好后综合征、白天打盹、早醒、多梦(睡眠质量)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疗效明显。这可能与艾灸关元组、叁阴交组和肾俞组可不同程度升高雌二醇(E2),降低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升高垂体泌乳素(PRL)和孕酮(P)有关,进而调节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内分泌系统,改善生存质量。艾灸关元、叁阴交和肾俞穴可改善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的生存状态,以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这不失为一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社区和家庭推广应用。
何晓燕[3]2008年在《维肾素膏防治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维肾素膏对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作用,判定其疗效,为其临床推广应用及亚健康状态的证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调查对象的来源2006年、2007年冬至日在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部大型义诊接诊的病人及冬令叁九期间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并判断为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维肾素膏方组70例,空白对照组50例。2.观察方法以“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及“肾虚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为调查工具。每位被调查者按照要求回答问卷中的提问,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问卷的填写。维肾素膏方组被调查者经膏方治疗1个月后再次填写问卷,空白对照组被调查者不经药物治疗1个月后再次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回收后按照1-5级量化评分法对问卷分级条目进行评分。3.中药治疗方法维肾素膏方组给予维肾素膏口服,每次30g,一天两次,早晚空腹服用,30天为1疗程。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分别给予维肾素膏3号、维肾素膏4号。服药期间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嘱生活、饮食、起居要有规律。空白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嘱生活、饮食、起居要有规律。4.统计指标的选取①总体疗效:根据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判断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对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治疗率。②主要躯体症状:问卷中涉及主要躯体症状条目共18条,均为正向记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程度越重。计算躯体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作为主要躯体症状的观察指标。③肾虚症状:根据肾虚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分别对中药治疗组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肾虚症状越严重。计算肾虚症状总积分及各项主要症状积分,作为肾虚症状的观察指标。④生存质量:对两组调查者两个时间段的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分别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运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1.0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分析。结果1.维肾素膏方组总有效率为78.57%,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膏方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维肾素膏方组的总体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2.维肾素膏方组对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有效率为76.32%与对照组(55.56%)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维肾素膏方组对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有效率为81.25%与对照组(39.13%)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3.计算治疗前后维肾素膏方组与空白对照组主要躯体症状总积分均数及标准差,经统计分析,膏方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的症状总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的前后症状总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维肾素膏方组对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4.计算膏方治疗前后维肾素膏方组各个单项躯体症状的评分均数及标准差,结果显示经膏方治疗后各个单项躯体症状评分均数降低,经统计分析,疲乏、气短、头晕、咽干、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胸闷、口苦、眼干涩10项症状的评分较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维肾素膏能改善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者的上述部分躯体症状程度;而头重、身痛、心慌、身重、咽异物感、眼酸胀、腹胀、口疮8项症状的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膏方治疗后这8项症状程度改善不明显。5.计算治疗前后维肾素膏方组与空白对照组肾虚症状总积分的均数及标准差。经统计分析,维肾素膏方组治疗后的肾虚总积分较治疗前的总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的前后肾虚症状总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维肾素膏能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者肾虚症状的程度。6.计算膏方治疗前后维肾素膏方组各个单项主要肾虚症状的评分均数及标准差,结果显示经膏方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数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维肾素膏能改善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者的主要症状程度。7.对维肾素膏方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评分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维肾素膏方组经治疗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与治疗前的评分有差异(P<0.05),而在环境领域的评分与治疗前的评分无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在两个时间段的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相应的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说明维肾素膏能改善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与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8.安全性检测:膏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心电图、叁大常规等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治疗前后虽有个别项目存在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肾素膏不仅能缓解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者的部分躯体症状,而且能有效改善其肾虚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状态。说明维肾素膏能调整亚健康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减少及预防各种病症的发生,加强全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周雯[4]2009年在《膏方调治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进行了一项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膏方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改变,旨在评价膏方调治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以期形成能有效调理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膏方养生方法及相应的膏方制剂。研究方法以较为常见的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有效病例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颜德馨教授“衡法”理论为指导拟定协定膏方,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疲劳量表(FS-14),简明心境量表(BPOMS),生存质量量表(SF-36),膏方治疗证候观察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1次。收集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t检验等。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提示,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量表、简明心境量表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对比方面,两组在治疗前除SF-36的GH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外(P<0.05),其余各项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疲劳程度:经治疗后,患者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的积分显着降低,其中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现为治疗组经膏方治疗后疲劳程度明显改善(治疗组fs-14中疲劳评分下降21.69%,其中躯体疲劳下降22.22%,脑力疲劳下降20.74%),治疗前后P<0.05,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心理状况:经治疗后,治疗组的POMS量表中紧张、生气、疲劳、抑郁、困惑5个维度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活力维度的得分上升,并且6个维度的得分变化率均高于20%。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简明心境量表评分得分变化进行比较,其中治疗组的紧张、疲劳、抑郁、困惑、活力5个维度的得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维度的得分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质量:经治疗后,膏方治疗组在SF-36量表中的RP、BP、GH、VT、SF5个维度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得分变化率高于20%)。在与对照组比较上,治疗组平均得分及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经治疗以后其RP、BP、VT、SF、RE、MH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提示,治疗前GH维度得分为协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经对协变量校正后,治疗组GH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临床症状:经膏方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各项常见症状的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40例患者服用膏方后,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率达87%,且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测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膏方治疗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安全有效,通过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说明膏方对调整亚健康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春泉[5]2005年在《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征候及其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即“第叁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人群中的新成员,1998年美国疾控中心正式命名此病。在国外,没有“亚健康”这一称谓,我国学者王育学首先使用了“亚健康”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证候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本研究紧紧抓住“证候”这个中医基本理论问题,引入了临床流行病学和量表学的调查方法,探索亚健康人群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明确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建立证候学本底资料库,建立亚健康状态的常见证候诊断标准,为中医证候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恳请同道斧正: 1.初步制定了亚健康状态专家诊断参考标准,即健康人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疲劳增加,活力、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2.研制了《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及其技术路线、质控措施、具体实施方案等相关内容。经过预调查和大样本调查发现,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能够反映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和演变规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3.观察亚健康人群的情志状况、饮食习惯、性格特征、不良嗜好、社会生活情况等诸多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脑昏沉、双腿沉重感、身体疼痛、按压后疼痛减轻、睡眠满意度、进行休闲活动、家庭总收入、每月伙食费、生存质量综合评分等13项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4.观察亚健康人群的精神情志、躯体、肢体、头面五官、二便情况等常见症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物模糊、口干、舌溃疡、怕热畏热、舌淡、舌红6项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5.亚健康人群常见证候分析,结果发现,发生频次5次以上者共计84类,其中前19类证候累计百分数已经达到60.1%,依次为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心气虚证、肝阳上亢证、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不足证、肝阴虚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肾气阴两虚证、肝血虚证、心气阴两虚证、心肝气血两虚证。 6.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分析,结果可见,以气虚证、血虚证、心气虚证、
杨凯钿[6]2008年在《高校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候分布及耳穴贴压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状态,由于其发生率高而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与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亚健康状态发生状况、临床症状、舌脉、中医证候分布。其次,应用耳穴贴压治疗方法干预亚健康,观察其疗效,研究出一种便捷有效的亚健康防治方法。方法:1制定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让调查对象填写亚健康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判断健康状况(包括健康、亚健康状态、疾病)。同时通过医师访谈采集调查对象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按有关中医证候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建立亚健康状态人群资料库,并根据计数、计量资料作出相应的统计分析,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状况、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2随机选择亚健康状态心脾两虚证或肝郁脾虚证病例共50名,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予耳穴贴压进行干预治疗,非干预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经过临床观察,了解干预组总有效率,了解有效病例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耳穴贴压干预对心脾两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差别。结果:1本次调查620名教师中,有402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现患率为64.8%,其中女性高于男性(P<0.01),年龄在25~35岁亚健康教师最多,占78.6%。2亚健康状态临床主要表现:疲倦、头晕、畏冷、失眠、颈痛、咽干、情绪不稳、目涩、头痛、急躁易怒。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脾证、脾虚湿蕴证、肝肾阴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肾不交证、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肝血虚等。亚健康证候病性以虚为主;病理因素以虚、郁、湿、热为主;病位涉及心、脾、肝、肾。3耳穴贴压干预组总有效率达到82.14%;计算耳穴贴压干预前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数及标准差,经统计分析,干预组干预后的症状总积分较干预前的症状总积分明显减少,同非干预组干预后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耳穴贴压干预组各个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数及标准差,结果显示经耳穴贴压干预后各个单项症状评分均数降低,经统计分析,疲倦、腹胀、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心慌、头晕、工作效率下降、胸闷、便秘10项症状评分较耳穴贴压干预前的症状评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贴压干预亚健康心脾两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均有明显的疗效,而对两证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患率较高,25~35岁之间的为其高发人群。2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加以改善。3耳穴贴压干预能较好地缓解亚健康状态者的部分躯体症状,而且能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生存质量的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说明耳穴贴压能调整亚健康教师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加强高校教师的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周鹏[7]2013年在《“逆针灸”背俞穴干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通过调查300例亚健康状态就诊者,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2.对不同影响因素下亚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了解不同类别的单因素对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影响。3.运用统计分析影响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存质量的因素,筛选出对不同维度影响较大的因素类别。4.从中医症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疲劳量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数位经络系统检测等方面全方位评价“逆针灸”背俞穴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疗效,为针灸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方法:1.指导就诊者填写《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辨识问卷》,并将数据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程序》录入电脑,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2.应用SPSS21.0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不同类别的单因素对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影响。3.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存质量的因素,筛选出对不同维度影响较大的因素类别。4.将120例亚健康状态就诊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一周为一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试验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逆针灸背俞穴干预,每日治疗1次,5天一个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5.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疲劳量表评定、生存质量量表评定、数位经络系统检测,观察干预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睡眠质量、疲劳状态、生存质量评分分值的变化。6.观察干预前后两组经络能量指数、新陈代谢指数、精神状态指数、筋骨气血指数、甲状腺指数、自律神经指数异常率的变化。研究结果:1.亚健康状态人群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分布、受教育程度、年收入、BMI指数、运动习惯、不良嗜好情况、睡眠习惯、体质分类、辨证分型方面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存在差异。2.年龄、运动习惯、丧偶未婚、离婚未再婚、个体、脑力劳动、睡眠无规律、晚睡早起进入到影响生理机能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年龄、教育程度、运动习惯、己婚、离婚已再婚、睡眠无规律、晚睡早起、阳虚质、平和质进入到影响生理职能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年龄、运动习惯、退休、晚睡早起、离婚己再婚、丧偶再婚、平和质进入到影响躯体疼痛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年龄、BMI指数、早睡早起、丧偶再婚、湿热质、平和质进入到影响总体健康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年龄、运动习惯、早睡早起、晚睡早起、气虚质、平和质进入到影响精力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学历、运动习惯、已婚、饮酒进入到影响社会功能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性别、脑力劳动、晚睡早起、已婚、饮酒、气郁质进入到影响情感职能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性别、脑力劳动、晚睡早起、已婚、饮酒、气郁质、血瘀质进入到影响精神健康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3.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别,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岑浩[8]2007年在《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筛选标准,构建亚健康状态的理论亚型;研究亚健康状态和中医九种体质分类在城市社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探索中医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通过二者的理论交叉,进一步廓清理论意义上讨论的“体质”,与使用各种方式“实测”而得的体质,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完善中医体质学说,做好铺垫。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人口15岁以上的257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二分类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SF-36的八个维度变量和亚健康筛选表(二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亚健康筛选变量的公因子;以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亚健康筛选变量的公因子和SF-36的四个维度变量(已纳入亚健康-生存质量回归模型)的相关性;以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亚健康状态亚型与九种体质分类的相关性;以亚健康状态分层,以典则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因素和九种体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519份;SF-36量表的四个维度肌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以及情感职能RE被纳入亚健康-生存质量回归模型(Χ2=654.08,P<0.0001),分类判对率达到81.9%。得到10个亚健康筛选公因子,分别被纳入四个维度的回归模型,结合医学知识,形成四个与维度内涵相对应的亚健康亚型:疼痛型、早衰型、疲劳型和心理型。疼痛型亚健康与平和质负相关,与阳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正相关;早衰型亚健康与平和质负相关,与阳虚质、痰湿质正相关;疲劳型亚健康与平和质负相关,和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正相关;心理型亚健康与平和质负相关,和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正相关。亚健康组的典则相关系数大于健康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同时冗余度分析中,亚健康组V与W的相互解释程度,接近健康组的两倍。结论:以SF-36为参照系建立的亚健康亚型分类,统计意义显着,医学解释明确。不同的体质类型与不同的亚健康状态亚型有关。理论意义上讨论的体质,与实际测得的体质是两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同概念, 桂玉然[9]2006年在《更年安怡方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本研究根据处于围绝经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女性常表现出来的躯体、心理以及社会人际交往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着减退,提出“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通过观察更年安怡方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 调查对象的来源 2004年10月及2006年4月湖北省中医院门诊部、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部体检及就诊并判断为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妇女共114例,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58例,空白对照组56例。 2 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纳入标准 ① 持续叁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着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 ② 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 ③ 尽管有非重大器质性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 ④ 年龄45-55岁妇女 3 观察方法 以“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每位被调查者按照要求回答问卷中的提问,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问卷的填写。中药干预组被调查者经中药干预疗法1个月后再次填写问卷,空白对照组被调查者不经药物干预1月后再次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回收后按照1—5级量化评分法对问卷分级条目进行评分。 4 统计的指标的选取 ① 主要躯体症状:问卷中涉及包括潮热在内的躯体症状条目共19条,均为正向记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程度越重。计算躯体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作为主要躯体症状的观察指标。 ② 睡眠质量:由于睡眠质量下降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表现,将问卷中反映亚健康状态人群睡眠质量的7个条目(即问卷31~37条目)记分合计作为睡眠质量的观察指标。评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③ 生存质量:对两组调查者两个时间段的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分别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5 中药干预方法 中药干预组给予更年安怡方煎剂(熟地、山药、菟丝子、杜仲、茯神、泽泻、肉苁蓉等组成),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每次150ml,30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6 统计学方法 条目评分作为计量资料,选取0.05为检验水准,在统计软件包SPSS10.0上建立数据库并完成全部数据统计分析。 石玲[10]2007年在《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针对更年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女性常表现出来的躯体、心理、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显着降低,提出了“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通过对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人群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分析,以探讨其症状特点及分布规律,并对其生存状态和质量作出综合评价,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体检和就诊的以及在成都市132厂和红运花园小区参加义诊的40-60岁的女性人群,以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为依据选择被调查者,以“Kupperman Index量表”、“亚健康状态筛选表”、“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为调查工具,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选用统计学中的频数分布对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分布及生存质量进行测评,并选择因子分析方法,对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亚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耳鸣、多梦、烦躁、疲劳、腰背酸痛,其常见症状为易醒、难入睡、怕冷、口干咽燥、头晕、眼睛干涩、易流泪、小便黄、易感冒、头痛、潮热。从症状分布中提示肾虚、心气虚、肝郁、脾虚可能是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证候,提示病位在肾、心、肝、脾。2.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更年期妇女亚健康者诸多症状归纳为以下7个亚型:心理型亚健康、睡眠型亚健康、胃肠型亚健康、疲劳型亚健康、疼痛型亚健康、体质型亚健康、咽耳型亚健康。3.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者的生存质量综合分值平均分值为84.17.其中低于平均分值者占42.57%,高于平均分值者占57.43%.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者生存质量四个领域的满意度由南到低依次是: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上述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明确其病因病机,规范其中医辨证,为中医药对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1]. 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分布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 王红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2]. 艾灸不同穴位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女性的干预作用及其内分泌机制[D]. 李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3]. 维肾素膏防治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 何晓燕. 湖北中医学院. 2008 [4]. 膏方调治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 周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5]. 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征候及其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D]. 于春泉. 天津中医学院. 2005 [6]. 高校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候分布及耳穴贴压干预研究[D]. 杨凯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7]. “逆针灸”背俞穴干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D]. 周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8].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D]. 岑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9]. 更年安怡方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干预的临床研究[D]. 桂玉然. 湖北中医学院. 2006 [10]. 更年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 石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