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属论文_陈兰英,肖肖,肖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淫羊藿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淫羊藿,植物,宝兴,本草,巫山,核型,细胞学。

淫羊藿属论文文献综述

陈兰英,肖肖,肖娟[1](2019)在《不同大花类群淫羊藿属植物的花部特征及生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淫羊藿是我国重要的草本植物,在中药、功能性食品和园林观赏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用途,受地域差异性影响,淫羊藿属植物的植株形态、花部特征、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对四川不同产地野生种群大花类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和宝兴淫羊藿)的开花动态、花部特征、访花昆虫与繁殖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3种淫羊藿属植物的开花期较为集中,巫山淫羊藿和粗毛淫羊藿的花期为3月下旬~4月下旬,单花花期均为3~4 d;宝兴淫羊藿的花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单花花期5~6 d;(2)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3种淫羊藿属植物的有效访花者,有效访花者访花特性与花部特征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 3种淫羊藿属植物的花序、花和果实的数量受所处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结实率:巫山淫羊藿>宝兴淫羊藿>粗毛淫羊藿;温度和光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严福林,王波,朱光福,魏升华,何顺志[2](2019)在《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系统分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Epimedium因其独特的地理分布、杂交可育、种内变异等特点,其种间界定仍模糊不清,被认为是分类和系统发育上最具挑战和困难类群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标本数据库的查阅与整理,从分类方法对该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谱系地理学等现代技术对该属的分类鉴定、种间关系、起源与演化方面进行了展望,从而为Epimedium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严福林,徐文芬,孙庆文,魏升华,何顺志[3](2019)在《基于ITS 2序列的15种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内转录间隔区2(ITS 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在15种淫羊藿属(Epimedium)中的鉴定效率。利用试剂盒提取叶片总DNA,对ITS 2序列进行PCR扩展与测序,计算K 2 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预测其二级结构。结果表明,ITS 2序列在15种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好,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从K2P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看,ITS 2在淫羊藿属中的种间变异较小,部分种类种内遗传距离大于种间遗传距离,鉴定成功率约为60%。采用比对法(Blast)分析,ITS 2鉴定效率为75%。由ITS 2系统进化树可知,淫羊藿属与鬼臼属各为一支,易于分开。除薄叶淫羊藿、竹山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外,其余种类均能较好的进行聚类;除粗毛淫羊藿、保靖淫羊藿外其余均不能与NCBI下载到的序列进行较好聚类。研究表明,15种淫羊藿属植物ITS 2序列在ML系统进化树中具较好的鉴别能力,但淫羊藿属各样本种内与种间遗传较为混乱,遗传距离复杂,ITS 2二级结构形态结构亦较为相似,将各种间进行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不适合单独作为该属条形码使用。(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6期)

关萍,刘鑫,彭昌琴,杨鹏,陈兴银[4](2019)在《11个淫羊藿属植物的ITS和ISSR亲缘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淫羊藿属植物系统发育及遗传进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采用ITS序列及ISSR标记技术对11种淫羊藿属植物材料的进行亲缘关系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种淫羊藿植物的ITS序列差异不大,其中ITS1长度为227 bp,G+C含量为48.01%~48.46%,ITS2长度为243 bp,G+C含量为51.85%~54.32%;基于ITS序列构建的邻接(NJ)树结果发现,整个聚类树分为2个大支。ISSR分析结果表明,11个材料共扩增出1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33,多态性百分率为90.48%,其中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23 8~0.700 7。聚类结果显示,基于ITS序列的聚类共分为2个类群,而基于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共分为3个类群,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ITS序列分析更能较好的鉴定淫羊藿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6期)

秦伟瀚,阳勇,刘翔,张小梅,赵纪峰[5](2018)在《基于UPLC-MS/MS法研究淫羊藿属植物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UPLC-MS/MS法对10种淫羊藿属植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药材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联系。采用Phenomenex-C18柱(50 mm×2. 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质谱离子源为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淫羊藿苷、朝(本文来源于《重庆中草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于东悦,王瑛,孙伟,梁琼,党海山[6](2018)在《淫羊藿属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淫羊藿属植物分布中心,境内分布约有50种,淫羊藿在我国作为药材使用已有2000余年历史。近年来随着以淫羊藿药材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品的种类及数量的增加,淫羊藿药材的价格居高不下。目前淫羊藿药材主要依靠野外采摘,灭绝式采挖使淫羊藿药材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本文运用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淫羊藿药材栽培地的科学选址进行预测。同时,对现有淫羊藿药材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情况及现有优良品种"中科箭叶1号"、"中科黔北1号"和"中科巫山1号"进行阐述。探讨了淫羊藿药材无公害种植体系的土壤复合改良、种苗繁育、病虫害综合防治、合理施肥和田间综合管理等技术。以期为淫羊藿药材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助力淫羊藿大品种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8年11期)

张成[7](2018)在《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淫羊藿属(Epimedium)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60种,间断分布在亚欧大陆的欧洲与东亚地区。我国分布有大部分类群,共约有50余种,是其重要的分布和分化中心。淫羊藿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另外淫羊藿因花叶奇特美丽成为广受欢迎的园林观赏植物。本文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我国淫羊藿属植物(Epimedium section Diphyllon)开展综合的系统进化研究,以期了解淫羊藿属在我国的系统演化关系与分化历史,为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形态学采用数量分类学对中国淫羊藿属进行分类研究,用29个形态学性状对中国淫羊藿属52个种进行形态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淫羊藿分为与花大小相关的两个分支。Clade 1包括小花类群所有的种加上大花类群的Ser.Campanulatae 4个种。Clade 2全部来自大花类群。形态学上不支持Stearn对中国类群4个系的划分。此外,基于数量分类结果,我们对5种分类上有争议的种进行了确认和处理,它们是E.membranaceum、E.coactum、E.obophyllum、E.jingzhouense和E.campanlatum。2.细胞学中国淫羊藿属大量物种的染色体资料已有报道,但是仍有约五分之一的物种没有染色体资料。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淫羊藿属植物染色体数数目和核型方面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淫羊藿属中国组18种2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首次报道了5种淫羊藿染色体数目和核型(E.hunanense、E.lishihchenii、E.membranaceum、E.shennongjiaense和E.tianmenshanense)。本研究中所有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2,核型不对称类型大多数都为Stebbins-2A型,除了粗毛淫羊藿、淫羊藿、镇坪淫羊藿和黔岭淫羊藿的一个居群为3A型。核型不对性指数AI值变化范围为1.71-4.56。有一对随体第一对或者第二对染色体上。用E.franchetii、E.leptorrhizum、E.stellulatum和E.wushanense超过两个居群的材料来检验淫羊藿属植物种内染色体的多样性,结果显示除了E.leptorrhizum外,其它种的核型公式、Stebbins类型和AI值都比较稳定。基于以往的染色体资料和我们的数据,简要的讨论了核型与系统发育的关系。3.基因组大小以24种淫羊藿为材料,花生为第一外标,豌豆为第二外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基因组大小,比较不同种基因组大小的差异性,形态上分析花内轮萼片和花瓣距长度的相关性,地理上分析经度、纬度和海拔与基因组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种淫羊藿基因组大小在1.34~5.17pg之间,基因组越小物种多样性越丰富;基因组最小为方氏淫羊藿,最大为竹山淫羊藿,后者为前者的近4倍;形态上基因组大小与内轮萼片和花瓣距长度无显着相关性,地理分布上基因组大小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本研究可为淫羊藿属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4.简化基因组系统学解决亲缘关系很近类群的系统发育是生物进化研究的重大挑战之一。本研究总共取样57个,代表淫羊藿41个物种、4个疑似新种。基于简化组基因组测序取得覆盖度为10、聚类大于90%数据集,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得到淫羊藿属中国类群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中淫羊藿属国类群分为3个与地理和形态相吻合的分支,第一分支有Epimedium yinjiangense和E.simplicifolium 2种,狭域分布在贵州东北部;第二分支有E.membranaceum、E.davidii和E.brevicornu等15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第叁分支有E.ilicifolium、E.sagittatum和E.wushanense等22个种,主要分布在华中地区,少数种延伸到江西和浙江。系统发育结果还揭示小花类群混杂在大花类群中,小花类群共经过5次单独的分化事件形成。花瓣无距类群在淫羊藿属中是返祖现象,在第二个分支中,发生了2次花瓣返祖现象,分化出E.campanulatum和E.ecalcaratum。Stearn划分的分类系统4个系的物种,在不同的分支中平行出现,说明该系统不适合中国类群的分类。(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8-05-31)

王霖娇,田静,盛茂银[8](2017)在《10种淫羊藿属植物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展10种淫羊藿属植物核型分析,为该属植物系统分类和起源进化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运用压片法对10个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的根尖有丝分裂进行观察,并对其核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供试的10种淫羊藿属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2,都为二倍体,2n=2x=12。10个种的核型基本相似,都为2A对称核型。第1对同源染色体都具有中间随体;除E.perralderianum核型公式为2n=2x=8m(2SAT)+4sm外,其他9个种核型公式均为2n=2x=6m(2SAT)+6sm。【结论】核型分析结果支持该属属下Epimedium和Rhizophyllum 2个亚属的划分,也显示淫羊藿属植物在小檗科明显是一个起源上更古老的类群,且与其他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核型分析对淫羊藿属属下类群系统学研究意义有限,但对属上分类级别的系统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焦美钰,王佳豪,许亮,谢明,张清竹[9](2017)在《淫羊藿本草考证与中国淫羊藿属植物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淫羊藿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原植物基原及产地、功效等,结合对中国淫羊藿属分类研究,为淫羊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和分析历代本草到近现代本草着作的记载,并通过对其整理、比较,考证中药淫羊藿原植物基原。结果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分析,只能确定为小檗科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mu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 akai.和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结论中药淫羊藿全国各地用药差异很大,淫羊藿属间植物也种类繁多,是否能作为正品使用,需要结合化学、药理等分析技术,从而更好利用它们的药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7年14期)

秦伟瀚,阳勇,刘翔,张小梅,赵纪峰[10](2017)在《基于UPLC-MS/MS法研究淫羊藿属植物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UPLC-MS/MS法对10种淫羊藿属植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药材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联系。采用Phenomenex-C18柱(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质谱离子源为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分别在0.995~9950.000、0.992~9920.000、1.021~10210.000、1.035~10350.000 ng/m L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01.2%,RSD为1.7%~2.4%;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淫羊藿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含量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小花类群各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花。本研究证明了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具有相关性;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02期)

淫羊藿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Epimedium因其独特的地理分布、杂交可育、种内变异等特点,其种间界定仍模糊不清,被认为是分类和系统发育上最具挑战和困难类群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标本数据库的查阅与整理,从分类方法对该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谱系地理学等现代技术对该属的分类鉴定、种间关系、起源与演化方面进行了展望,从而为Epimedium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淫羊藿属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兰英,肖肖,肖娟.不同大花类群淫羊藿属植物的花部特征及生殖特征研究[J].植物研究.2019

[2].严福林,王波,朱光福,魏升华,何顺志.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贵州科学.2019

[3].严福林,徐文芬,孙庆文,魏升华,何顺志.基于ITS2序列的15种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研究[J].种子.2019

[4].关萍,刘鑫,彭昌琴,杨鹏,陈兴银.11个淫羊藿属植物的ITS和ISSR亲缘关系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秦伟瀚,阳勇,刘翔,张小梅,赵纪峰.基于UPLC-MS/MS法研究淫羊藿属植物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关系[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8

[6].于东悦,王瑛,孙伟,梁琼,党海山.淫羊藿属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技术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7].张成.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D].吉首大学.2018

[8].王霖娇,田静,盛茂银.10种淫羊藿属植物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的意义[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

[9].焦美钰,王佳豪,许亮,谢明,张清竹.淫羊藿本草考证与中国淫羊藿属植物分类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0].秦伟瀚,阳勇,刘翔,张小梅,赵纪峰.基于UPLC-MS/MS法研究淫羊藿属植物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关系[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

论文知识图

淫羊藿属植物部分杂交F1代与亲本...淫羊藿属植物部分杂交F1代与亲本...淫羊藿属植物部分杂交F1代与亲本...基于SNPs数据构建的淫羊藿属中...淫羊藿属植物PCR-RFLP标记系统...淫羊藿属7种植物种间杂交难易图

标签:;  ;  ;  ;  ;  ;  ;  

淫羊藿属论文_陈兰英,肖肖,肖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